搜寻与匹配理论的现实应运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述
  在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颁给彼得.戴蒙德、莫腾森和皮萨里德斯三位经济学家。他们是因搜寻与匹配理论而共享了这一荣誉。搜寻与匹配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由于现实中的各种交易摩擦而导致的搜寻与匹配成本从而造成了交易的不顺。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是以商业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搜寻各种各样的人来和我们成为合作伙伴或一同攻克科学难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在信息量广大的互联网上挖掘我们需要的信息。而我们在现实中又不难发现时常当我们面对着这些问题时,我们又是那样显得无能为力。可就其本质,我们惊喜地发现它们都是一些与匹配或是搜寻相关的问题。于是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搜寻与匹配理论来解释、解决或优化这些问题。
  二、剩男剩女问题
  现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剩男剩女现象,但纵观中国又并非无单身男女的存在。这是为何?这点,我们可以用搜寻与匹配理论来试着解释。首先,我们知道搜寻与匹配理论的核心就是摩擦(男女个体差异性)而带来的搜寻与匹配成本。社会中的人总是不尽相同的,它们普遍的存在着差异。在此我们首先假设双方都尽力去搜寻对方并且他们的确是匹配的,尽管此处的条件很苛刻并且有一点看似不近现实,但我们为了研究更为贴近现实的情况必须先在此条件下讨论最为基础的情形。在假设的条件下,于是他们就在社会中开始了漫漫地寻找历程。此处,我想说明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其一,人群实在是太大了,就像你将一块拼图打散后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地将它们合到一起。其二,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不容易注意到对方身上和自己相配的地方。其三,他们都不能肯定对方的存在,于是可能会产生放弃继续搜寻的念头。这些原因都产生了搜寻与匹配的成本。我们退一步来说,就算刚好完成了第一步从而碰巧地搜寻到了那一半也不一定能结婚,他们还需要经历一个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相互磨合并找到相互的切合点。因为即使我们相信他们是天生的一对,那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也可能产生一些隔阂。这就像一块陶瓷的碎片,也须要打磨才能符合原来的痕迹。物犹如此,何况是人。
  其二,我们放开假设条件,那么在一种更为贴近社会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单身男女所面临的境况将会更为恶劣。他们可能找了半天所面对的人还不是和他们匹配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剩男剩女现象有其存在的社会前提和理论基础。
  但这种现象也并非无可解决或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给予部分地解决。其一,我们可以加大这部分人群的交往面。因为,他们接触的人多了,自然就可以有较大的机会遇到另一半,这自然是好的。其二,我们应该通过改变他们的思想入手,来解决而这主要是优化匹配过程的。因为他们在匹配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而分开,其结果就是匹配的失败。我们应该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努力来适应彼此,而不是期待着一个天生就和自己匹配的人出现。这样以后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适应、磨合彼此因为时间而产生的不同点。这样之后的结果是我们大大地降低了搜寻和匹配的成本,使其能有更多的几率匹配成功,从而从根本上缓解这种社会现象。
  三、网络金融信息挖掘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理论应用于对于网络金融信息挖掘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到网络上去搜索要用的信息。但,其结果往往是有用的未挖掘到,而无用的却得到不少。其原因也是过多的信息和对信息的辨别不足而导致的信息搜寻与匹配成本。但,其后果可能是极其严重的。例如,在股票市场上,信息得到的先后与信息的真实程度可能就决定了你投资的成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或优化。
  首先,我们应该增加信息的获取量。因为你获取的信息越多,那么你就越可能遇到你所需要的信息,那么这就增加了你得到的信息与有用信息的配对可能性。剩下的工作就信息的配对:对信息的核准。这是最艰难也最为关键的步骤了。在这一步中我们首先应该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充分地分析,克服所谓的摩擦,以发现信息之间的某些切合点。比如,在股市中我们可以首先分析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和业务背景等等。这样我们可以首先淘汰掉一大部分的无用信息信息。其次,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来综合分析和总结信息面。这一步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在最后的选择步骤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一个理念:有些事你只能选择做错最少的。因为即使在最后的时刻,你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且在某些方面貌似都很吻合。就像你一下子摔碎了很多的碗,有可能有些碎片和同一个碗都有一点吻合,但这时你可能无法判别哪一块才是最为吻合的,但你总可以找到“使你犯错最少的那一块”。
  四、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问题都可以运用搜寻与匹配原理来进行解释与优化而以上仅仅是社会上的一两个例子。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其中的摩擦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对于搜寻与匹配这两个重要的环节的因地制宜地优化,并记住我们有时只能选择做“相对犯错最少”的事。搜寻与匹配理论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处世哲学,这点需要我们慢慢體会。
  参考文献
  [1] 刘明彦,白佳.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搜寻与匹配理论.银行家,2010(11).
  [2] 丁慧,黄海龙.搜寻与匹配理论:对摩擦性市场的研究.2010年诺贝尔.
  [3] 经济学奖获奖理论述评.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作者简介:戴翔(1991-),男,汉族,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统计学。
  (责任编辑:唐荣波)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17日,第三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主题是“文化·市场·国际化”。本次论坛由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海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学术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出席并发表演讲。这次会议还得到《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金融时报》、《中国工商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的大力支持。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长春市革命委员会,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实行科学种田,大力推广谷子大垅宽播的先进经验,打好今年春耕生产这一仗,组织一百多个工厂企业、事业
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武鸣县更昌医院的干部职工和留医的麻疯病友一起举行了批林批孔大会。会上,大家怀着极大的无产阶级义愤,联系自己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和血泪斑斑
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昔阳人民以大寨为榜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干劲冲天。一九七三年,在昔阳是没有见过的大旱,没有见过的大干,也是没有见过的大变,同时也是没有见过的大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这是对认识和实践
经济学实验在政策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点,但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实验设计,其结论的外部效度并不相同,明确现有实验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差异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精确的政策制定参考,并改进相应实验设计。目前针对具体问题的经济学实验结果外部效度量化排序方法尚属空白,本文基于Harrison和List(2004)以及Levitt和List(2007)的恩想提出一个对经济学实验结果外部效度进行排序的两标准判断法,两个标准分别强调实验设计类型及实验处理中的个体行为因素,并通过对嵌套社会困境环境下的公共品自愿贡献实验结果进行
一等奖(3名):李慧,沈越泓,陈士周.信源数动态变化的一种稳健超定盲分离算法(2—1);李海源,覃光成,吴泽民,田畅.基于预测的战场态势感知信息分发机制(1—1);颜伟,蔡跃明,陈华
《红旗》杂志一九七四年十二期发表了《对人体认识的两种世界观斗争》一文。这篇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历史,内容很好。它对我们今后深入开展两
为了保证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和数量,体育教师常常根据教学场地和学生的自然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长期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