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转向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成为各国人们交往中最重要的媒介。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即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我国现行的传统英语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与时俱进,服务当下,增强竞争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课程设置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单一的通用英语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增加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课程。有鉴于此,本文将介绍专门用途英语的背景、概念、内涵以及其在国内高校的实践,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转向提供依据。
  一专门用途英语在我国产生的历史原因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外语的应用性特征显得越来越明显。而传统方式培育出的一般外语技能人才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的改革。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谈到课程设置时,只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这一原则性要求是根据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所以,减少通用英语的教学份额,增加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有助于从单一型的外语人才向复合型的外语人才转变。
  其次,经过近些年外语界的不断改革,我国外语人才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发现,高中英语课程要求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部分。[2]在大学基础英语课时受到压缩,大学新生英语水平逐年提高的新形式下,如果大学里依然只采用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教学模式,势必会让许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是“炒现饭”,有种吃不饱的感觉。EGP主要以打好语言基础为教学内容,单一的EGP教学模式难免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再者,各高校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其实,即使在一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EGP英语课程,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量增加一些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以尽快适应将来专业的发展。
  二专门用途英语概述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Hutchinson & Waters认为ESP产生的原因有三条:新技术革命,语言学革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移。[2]
  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可分为科技英语、商贸英语和社科英语;每个分支又可以再分为职业和学术英语两个分支。[3]如,电子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3]
  ESP的教学是以材料为导向、以能力为主干、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为参照的互动教学活动,是以需求为目的的个性化教学方式。[4]ESP课程是通用英语和双语课程之间的衔接课程。随着专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逐步走向前台,但双语教学的专业性常令基础欠缺的学生望而却步。因此,ESP是双语课程前的有益补充。通过ESP课程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ESP是以内容为驱动的教学,而非形式的教学。[5]这种衔接阶段的教学会为学好双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ESP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了ESP三个特点:(1)ESP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要;(2)内容要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
  从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一大批有关ESP的论文、专著和学术期刊。如权威学术期刊《国际专门用途英语》30年来发表了约1000篇关于ESP的学术论文。Hutchinson, Waters, Strevens等对专门用途英语进行了许多权威论述。在国内,对ESP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刘润清教授(1996)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蔡基刚教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包括ESP教学,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大的变革”。束定芳教授提出,与其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大学双语教学要求,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ESP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工作,为学生真正打好外语应用能力基础。[6]李霄翔教授(2012)认为,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现在是以基本技能为主,将来向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学术英语)、ESP发展,再将来是双语。
  近年来,应惠兰等(1998)赵雪爱(1999)、瞿云华(1998)、秦秀白(2003)、莫在树(2003)、陈亚丽(2011)等对ESP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7]200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专门用途英语学院,以加强对ESP的教学与研究。2009年,重庆大学举办了ESP学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ESP研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刊,主要发表有关ESP理论及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这是ESP在中国教学与研究逐步深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三ESP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虽然只提到了专业英语类课程,没提到专门用途英语,但在方向上指明了应向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王守仁教授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要把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ESP教学放到议事日程上来。[5]国内一些高校,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逐步开始开设一些ESP课程。   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尝试了ESP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复旦大学从2011年开始就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医学等一系列学术英语课程,该课程以“用中学”的理念为指导,以英语为载体,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思辩能力。浙江大学也尝试ESP教学,课程设置逐步趋于专业化。由中英合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大学英语主要采用的也是学术英语教学模式。他们开设了Reading and writing in Academic Contex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Academic Contexts, Undergraduate English in Specific Academic Contexts, Undergraduate Academic Oral Presentations等。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其他大学推进ESP教学会起到积极的推动工作,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大学教改更加重视ESP教学,多所学校已逐步提高ESP课程的比重,以推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8]
  四对ESP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秋芳教授(2010)指出:“学生必须先学习通用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后才能进行ESP课程学习。现在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通用英语是为了打好扎实的外语基础,而ESP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9]我们认为,强调ESP教学绝不是替代或削弱EGP教学。它们不是对立或互不相容的,而是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
  王守仁教授(2010)指出:“发展ESP教学,推进ESP研究,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专业师资队伍”。我国ESP教学发展缓慢,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英语教师为主还是以专业教师或复合型教师为主?这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但各高校无疑应该加大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力度。
  如何设置ESP课程是我们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根据学校规模、需求、生源等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实施教学应该是各高校遵循的准则。各校可以制订适合本校ESP课程教学的规划,包括ESP教学的基本状况,社会对ESP的需求,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为ESP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2-27.
  [4]尹富林. ESP教学评估体系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75.
  [5]王守仁.全面、准确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研之声, 2011(2): 6.
  [6]田甜.本科院校ESP课程设计的思考[J].三江学院学报,2009(6):49.
  [7]沈忆文,朱梅萍.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调研分析[J].中国ESP研究, 2011(1):97.
  [8]束定芳,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作用[J].外语界,2009(6): 22-27.
  [9]文秋芳.《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暨首次编委会议发言精选[J].中国ESP研究, 2010(1): 7.
其他文献
数字化被定义为使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商业模式,并提供新的价值创造机会,它正以不同的速度和范围改变着整个行业.零售、媒体和银行业等行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因为数字化发生了
期刊
闻名世界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时,它所提出的林林总总的科技发明在当时被人视为非常前卫的东西。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辅导员考核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合理评估辅导员工作成效、促进辅导员不断自
期刊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已经开篇,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并有效发挥人才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然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的重要人才资源,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困难群体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建设发展乃至社会稳定。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工作在新形式下,根据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困难类型  1个人心态进入误区  主要有不自
期刊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学教务信息能够顺利上传下达的桥梁与纽带[1]。高校教务管理水平也反映了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良好的教务管理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切实提高二级学院教务管理服务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一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内容
期刊
可回收和可再装包装被认为是2020年的两大趋势.rn市场研究机构英敏特的研究发现,全球许多消费者并没有认识到个人在可持续发展努力方面的责任,他们希望产品和包装制造商带头.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以及学前双语师资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提升。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尤其是作为幼儿英语教育方向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技能是幼儿英语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教师的内在素质也是衡量该专业毕业生能否胜任幼儿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此,本文基于整合的理念,对本科层次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技能培养进行初步探讨,提
期刊
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分析测试学科的迅速发展,分析测试领域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分析手段的多样化和仪器化使得获取测试对象的数据变得容易的同时,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快速有效解析
学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受到了广泛关注。地铁列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载体,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当列车发生故障时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