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记录南方游击战争诗词的历史解读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毅在南方游击战争期间写下的游击词,是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真实重现,体现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基本特征。陈毅诗词中包含着南方游击战争时期的军事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南方游击区革命者的革命精神。
  關键词:陈毅 南方游击战争 军旅诗词
  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不仅坚持武装革命斗争,还拿起笔杆战斗,写出了《梅岭三章》《赣南游击词》等脍炙人口的军旅诗词,描绘出一副可歌可泣的南方游击战争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军旅诗词中,忠贞不渝的革命气节和豁达乐观的革命豪情跃然纸上。文以载道,文学作品承载着作者的思想,也必然存在着时代的痕迹。因此,要完整地解读陈毅的革命诗词,就必须考察诗词创造的历史背景,作出一个历史的解读。
  一、陈毅诗词的创作内容
  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在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同时,南方各省留下的红军和游击队则继续坚持斗争,承受住了巨大的生死考验,通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作为南方游击战争领导人之一的陈毅,在艰难困苦的斗争条件下,通过诗歌记录南方游击区的斗争历程,并用诗词激发南方游击队的革命精神,用诗词同敌人进行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而辅助游击区的军事斗争。陈毅诗词的主要内容是对南方游击战争的重现,借此体现出南方游击区军民的革命精神。
  在陈毅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创作的诗词中,存在着大量描绘游击战争时期斗争生活的诗词,其中又以《赣南游击词》描绘的内容最为全面,最具代表性。《赣南游击词》中展现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几个基本特征。首先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赣南游击词》中描述道“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区域是在中国南方八省15个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属于丘陵山地.地形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再加上反动派的“围剿”,南方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深山中,自然条件极其艰苦。南方游击队经常处于缺衣无粮的境地,《赣南游击词》更是在1936年大雪封山之时,游击队遭遇断粮危机时而写下的。
  其次是军事危机时刻存在。《赣南游击词》中描述道“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反映出南方游击区由于反动派的“围剿”而随时面临被消灭的危机,军事斗争环境极其危险,游击区军民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在如此艰苦的斗争环境下,南方游击区的人民永远站在革命这边,倾尽一切对游击队进行支持。这正是《赣南游击词》体现出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即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赣南游击词》中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在敌人实施长期围困的战术下,南方游击队生活处于极端困境中,但是由于人民的全力支持,南方游击队在残酷“清剿”下得以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军民的“鱼水关系”是南方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二、陈毅诗词的军事思想
  陈毅诗词记载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程,其中包含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军事史实。从这些诗词中我们能看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关乎南方游击区存亡的一次战略转变。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南方红军继续坚持战斗。在战争早期,南方游击区由于受到错误思想路线的严重影响,仍旧坚持阵地战等不合实际的战术方针。在战略方向上,没有意识到革命已经处于低潮阶段,革命斗争形势危机四伏,而是寄希望于主力红军的回归,将南方游击区面临的困难估计严重不足。总言之,南方游击区没有根据形势的转变而即时地改变战术方针,即由阵地战变为游击战,而是仍然采用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主张全线出击,预敌于根据地之外。
  南方游击区在战争早期的做法使得留守红军主力过早暴露,进而被敌人跟踪歼灭,使部队不断遭受严重损失。以赣粤边地区为例,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1935年3月间南方游击队主力在油山会合为止,原本近3万多人的南方留守红军所剩只有千余人。但是,在中央决定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时,就已经对中央苏区今后的斗争作出了部署,其中在军事上决定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193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在给南方留守红军发出的《给中央分局的训令》中就明确指出南方游击区要开展游击战争。《训令》指出,中央分局面临的基本客观现实是敌人以极大的优势兵力侵入到了我们基本的苏区,敌我力量悬殊,斗争形势非常险恶。同时也指出,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行动将吸引进攻中央苏区的敌人,而极大地便利于中央分局开展游击战争。
  党中央在遵义会议后就电示南方游击区,要求南方留守红军要立刻因地制宜地开展游击战。南方游击区随即执行中央指示,开展游击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在游击区军民付出惨重代价后,南方游击区才实现了“由老的形势、老的局面转变到新的形势、新的局面,而由老的斗争方法转变到新的斗争方法,这样一种根本转变。”至此之后,虽然南方游击战争斗争条件仍旧艰苦,但游击战指导思想奠定了南方游击战争的胜利基础。至此以后,南方游击战争得以坚持下来,并取得最终胜利,正如《赣南游击词》中描述道,“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三、陈毅诗词中的民族大义
  《赣南游击词》中描述道,“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陈毅的诗词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心怀民族大义,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时刻想着奔赴抗日前线。但是在“七七事变”前,由于南方游击队分散在山区中,再加上敌人的封锁,因而南方游击队与外界的联系极为困难,对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知之甚少,也难以及时知晓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这一切不利因素都使得南方游击区一度难以确定战略方向。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在项英、陈毅等人的带领下,南方游击队依据获取的有限信息,以民族大义为重,响应时局,在南方游击区中提出了抗日救国的主张。
  在“西安事变”后,中央分局分析了国内时局,要求南方游击区要充分动员群众,准备在全国抗日的大局势下,对游击区附近的反动武装加以消灭,为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中央分局在1937年春得知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报内容后,即指示赣粤边特委粉碎敌人的军事“清剿”,配合全国抗日运动,争取开展新的革命局面。“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一巨变很快被项英、陈毅等人得知。项英、陈毅和赣粤边特委经过反复商议,认为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共存在第二次合作的可能,开始同国民党当局进行接触,争取早日北上抗日。   党中央在1937年8月1日给南方各游击区下发了《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指示》明確要求南方各游击区在保持党的绝对领导下可以同国民党谈判,同时改编游击队。南方各游击区遵循党中央的指示,在坚持斗争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同国民党的谈判。如中共赣粤边特委在1937年8月8日发表了抗日宣言,明确指出游击队愿意同国民政府合作,改编游击队,一致对外抗日。陈毅更是不惧危险,主动下山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艰难谈判和斗争,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将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分批次地开赴抗日前线,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情怀。
  四、陈毅诗词的革命精神
  诗文随世运,革命诗词蕴含革命精神。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写下的诗词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陈毅诗词中蕴含着革命忠贞精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面对死亡的威胁,以陈毅为代表的南方游击区的革命者们,以革命大业为重,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胜利,视死如归,矢志不渝,体现出大无畏的革命忠贞精神。陈毅在其《梅岭三章》中写道“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出陈毅面对死亡时的坦荡胸怀和对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在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大义面前,个人的生命有何可虑,取义成仁的博大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写下的革命诗词还体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写到“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面临死亡,陈毅一句“断头今日意如何?”的反问,体现出革命者对个人生死的看轻,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在回忆革命初创时期的艰难困苦后,陈毅并没有继续追忆困难,而是笔锋一转,“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将生死置之度外,思考着如何在九泉之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陈毅诗词中的革命乐观豪情,鼓舞着革命同志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战斗,激励着革命同志将旺盛的战斗热情保持下去,坚持与敌人斗争,不解放人民绝不收兵。陈毅的诗词高度体现了南方游击区革命者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诗以言志,革命诗词同革命精神密切相关。陈毅的革命诗词,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学作品,也不仅仅是描绘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程的历史画卷,更体现出南方游击区革命者们伟大的革命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人格的真实写照。传世佳作与高尚情怀相伴而生,陈毅的革命诗词体现出了他对革命至死不渝的气节,也展现出在艰难困苦条件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由于陈毅革命诗词有着如此伟大的革命精神,因而成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支撑陈毅本人以及南方游击区军民坚持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当前英语教育对英语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较为薄弱,王初明先生提出的读后续写是将阅读这一输入过程与写作这一输出过程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学的目的.本研究
针对茶树种子在国际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下(干燥至3%~7%的含水量,?20℃保存)长期保存的可能性,研究了龙井茶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及低温保存特性.结果表明:龙井茶不是顽拗性种子,当含
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rn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模式  在
智能汽车是汽车的第三次革命,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任何产业发展都有三次机遇:一是TCO颠覆,二是使用价格颠覆,三是体验颠覆。第一次汽车工业革命源自福特发明生产流水线,TCO大降,让美国汽车崛起;第二次汽车工业革命源自丰田让使用价格大降,以丰田為首的日本汽车崛起;第三次汽车工业革命源自智能网联,是体验革命,同时可大幅降低用车成本。比如,现在打车花100元,可能60元要归司机,但如果换成智能驾驶,那
期刊
赵永辰,1952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美术,家虽贫而自学不辍。1969年去北大荒建设兵团,后长期从事美术事业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学 Zhao Yongchen was born in Beijing in 19
摘要:所谓实效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在授课过程中追求更高效率目标的课堂。在实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专业素质与实效课堂的要求不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实效课堂不适应;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制度不全;导学案不完善等等。本文分别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实效课堂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实效课堂 教学模式 导教导学  一、何谓实效课堂?  所谓实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优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人力资源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直接关系到医疗事业的成败。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技术地不断更新,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
韩国政府开启了第三次新能源汽车开发和普及计划(2016年?2020年),计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含HEV)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2016年?2020年推动HEV、PHEV、BEV、FCEV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在新车销量中占比达到20%,成为全球第四大电动汽车市场,且到2020年建设1400个充电站和80座加氢站。  2018年,韩国制定了氢燃料汽车中长期路线图,并制定了《氢经济法》,在“第三
期刊
摘要:当前,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之下,对高校英语进行教学,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去,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文笔者就怎样科学地将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并且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应用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完善微课教学,为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微课 高校英语教学 改革 应用  一、微课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