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现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19-0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以下简称心衰)是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是因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静脉回心血量无法充分从心脏排出,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各种心脏疾病逐步发展至终末期的病理阶段,以成为21世纪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病症。更有甚者,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患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且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步增加及老龄化的加重而逐年增加[1]
  如今,我国对于心衰的临床治疗依然主要以西医手段与方法为主,例如增强心功能,利尿、扩张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等。虽然这些方法可于短时间内快速改善心衰的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也可导致诸多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诸如心、肾功能不全等。而近年来产生的许多有关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全人工心脏、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等,也因技术水平有限、成本较高等问题的限制,暂时无法大规模应用,故未能使更多患者获益[2]。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的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认识到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相较西医治疗具有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整体论治等优势。然而,由于中医学流派众多、理论各异,导致众医家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辩证方法各异、证候分型方式难以把控等问题,极大程度限制了中医在心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做综述如下。
  一、发病机制
  在古代文献中,根据患者发病时的表现,心力衰竭可归结为“心痹”“心水”“心咳”“喘证”“心悸”“水肿”以及“脱证”“厥证”等中医病证[3]。而在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中,其主要症状有:心悸、胸闷或胸痛、气喘、咳嗽、咳痰;次要症状有:气短、疲倦无力、面肢浮肿、自汗、尿少、畏寒肢冷、腹胀、口干等。
  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相关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所述“心痹”及“心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现代风湿性心脏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及肺心病导致的心衰极为相似。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则首次提出“心水”一词,其中所述临床表现与重度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相符。而第一次提出“心衰”一词的古代文献是汉代王叔和《脉经》中的“心衰则伏”。而后宋《圣济总录》、清《医述》、清《临症验舌法》等论著中也相继提出了有关“心衰”的记载。
  而近代诸位医家在继承前人论治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发扬了中医药临床治疗心衰病的优势,并且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加细致与规范。邰勋[4]认为导致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心气亏虚,中心环节为瘀血阻滞,病程中则可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周仲瑛[5]提出,心衰为本虚标实,血瘀为其主要病因。戴雁彦等[6]则认为气虚、血瘀、水饮在心衰发病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石志超[7]认为“阴阳两虚,体用俱损,本虚标实”是心衰发病最主要的病机。邱笑琼[8]认为宗气不足是心衰产生的本质。
  目前,临床各位医家对心衰病发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的认知已逐步达成共识[9],多数医师普遍同意心衰病的病位主要为心脏,但是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体现在气虚、阳虚、阴虚三方面,标实则表现为血瘀、水停、痰饮。同时病情进展过程中也可突发痰蒙清窍、水饮凌心、陰竭阳脱等急危重证,甚至导致死亡。
  二、辨证分型
  如今中医对于心衰病的辨证分型并没有统一标准,临床诸位医家大多根据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两种辨证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证候分类。陈可冀[10]认为心衰病主要有以下三种证候:气虚血瘀阻络证、肾阳虚水泛证、中阳亏虚水停证。邱保国[11]则根据病位及阳气虚衰的程度,认为心衰病可划分心阳虚证、心脾阳虚夹瘀证、痰浊阻肺证、心脾肾阳虚挟瘀证及病势最为严重的阳气虚脱证5型。李飞[12]将心衰病分为气虚淤血证、阳虚水泛证、气阴俱虚证和水饮上凌心肺心肺证。吕世春[13]根据临床经验则在治疗心衰病时将其分为4型施治:气阴虚证,水停证,心肾阳气虚证,心血阻滞证。连林芳[14]也将心衰病的治疗分为4型;痰阻心肺型,心肝淤阻型,心脾血虚型,心肾阳虚型。马中夫[15]则根据心力衰竭的部位,分别从左、右心衰及全心衰入手,提出左心衰主要病位在心,包括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证;右心衰的病位不止在心还涉及肺脏,包括水停血瘀证、心肺气虚证、心肺气阴两虚证;全心衰病位则涉及心、肺、肾甚至脾胃,属心阳暴脱综合征。
  而2007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6]中则正式将心衰划分为7型,其中虚证分为:心肺气虚型、气阴两亏型、心肾阳虚型、阴竭阳脱型4型,实证为痰饮阻肺型,虚实夹杂的证型有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2类。
  三、论治要点
  1.依病位病性论治  颜德馨[17]认为可以从宗气虚弱,气血不足等方面治疗心衰,治疗时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通络这两个环节为主。邹旭等[18]从心脏与脾脏之关系角度治疗心衰,提出脾胃失调致病为其关键。故临证时应以健脾胃之气、化痰为主。周炳文[19]则在临证中总结出“运脾转枢”之治法,将益气理脾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史大卓[20]也强调心衰病的治疗应重视益气温阳、利水促血运两个方面,但同时也应加以宣降肺气、调畅脏腑,养阴敛气等治疗,方能提高疗效。杨祥坤[21]经过临床观察心衰患者的症状后,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提出通利三焦、泻肺化痰、利水活血等治疗方法。李永民等[22]提出由“调和营卫”来论治心衰。王新陆[23]强调补虚固本为心衰病的治疗重点,可加以活血祛瘀、利水化痰。张艳[24]提出可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心衰。   2.据古法验方论治   李桃金[25]通過对治疗组采用六君子汤加味与对照组对比治疗效果,证明治疗组9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赵锡武[26]经过临床实践与总结后,认为心衰病的治疗可在真武汤强心扶阳的基础上,辅以“治水三法”以利水除湿,取得较好治疗效果。陈勇[27]同样自拟真武汤加味治疗心衰,临证应用后发现其可明显改善心衰症状,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张琪[28]提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血瘀水停,心肾阳虚为其根本,故治以助阳化瘀利水。陈芳[29]认为可从疏肝理气角度论治心力衰竭,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后用于临床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四、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
  1.实验研究
  目前有关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多从神经及内分泌等角度入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
  抗自由基方面,刘晓玲[30]等人的研究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产生的心力衰竭,结果表明,麝香保心丸参与治疗后2周,治疗组不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更可明显改善患者机体中的自由基代谢状态,同时又可抑制细胞释放炎性因子,据此得出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自由基代谢,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关于降低血管紧张素II(AngII)水平,Ye Y[31]等观察到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血压大鼠后,AngⅡ-Ⅰ型受体的表达较对照组大鼠减弱。
  在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的方面,Zhou J[32]等通过应用后,发现芪苈强心胶囊可减少AngⅡ介导的白介素6 (IL-6) 的合成,进而减弱大鼠病理性的心肌肥厚与重塑,增强了大鼠心脏的舒张功能。
  2.临床研究
  临床上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据多年应用后,治疗效果已得医患双方广泛肯定。其中最常采用的便是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中成药物[33]。黄文强等[34]用硝普钠治疗4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时,联合参附注射液同时治疗,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后效果优于单用硝普钠的对照组。郭军等[35]对于已经进行机械通气的阳虚水泛型患者,立即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也证明其效果优于对照组。刘克强[36]面对高血压同时伴有急性左心衰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诸位医家研究与治疗方案则更为多样,例如喻正科[37]等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竹心康汤进行治疗,比仅使用西药治疗更能加强心肌收缩力,进而增加心肌供血、供氧,从而提高心排量,减轻心脏负荷、进一步改善心脏重构。
  五、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死亡率等方面体现了较之西医治疗的特有优势。中药治疗又具有价廉效尤、毒副作用小等特色。只要在临床应用于治疗时按照望、闻、问、切四诊结合的原则,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再结合现代西方医学的病理生理学、中药药理学等研究成果,则可标本兼顾,常变有度[38]。但目前针对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也普遍具有辨证分型不统一、临床的诊疗标准不一致,样本含量较西医研究少,中医理法方药的可重复性差等缺点。
  故,临床上采用中医传统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时,不应拘泥于形式与地域差别,应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层的研究与思考,也为临床用药与实践提供更加详尽的理论依据与科研基础,进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86.
  [2]王梦之,姚成增,贾美君,阮小芬,徐燕.慢性心衰中医证候演变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6,31(19):2894-2897.
  [3]王永霞,朱明军,李彬.急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及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569-3572.
  [4]邰勋,于睿.从“阴中求阳”论治慢性心衰述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34-35.
  [5]周仲瑛.读经典,谈感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273-277.
  [6]戴雁彦,张立山.水饮与心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4(5):31-32.
  [7]李享辉.石志超教授治疗心衰拾萃[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8-9.
  [8]邱笑琼.宗气不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临证辨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17-1741.
  [9]李彬,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及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1913-1915.
  [10]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11]韩伟锋,邱保国.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12]李飞.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19.
  [13]吕世春.慢性心衰中医论治探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18(19):1108.
  [1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心力衰竭的辨证分析及中西医结 合治疗规律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15]杨光宁.马中夫主任醫师辨治心衰经验诠释[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0):16-17.
  [1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77.
  [17]颜乾麟,邢斌.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心水证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3):228-230.
  [18]邹旭,潘光明,林晓忠.以心脾相关理论试论心力衰竭的辨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5):419-421.
  [19]周洪彬,周绛彬,古容芳,等.名老中医周炳文以运脾转枢法治疗慢性心衰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9,41(4):11-12.
  [20]史大卓.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要注重阴阳互化、气血相关[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2):1065-1066.
  [21]王云振,杨祥坤.杨祥坤教授从三焦论治慢性心力衰竭[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84-85.
  [22]李永民,李刚,罗飞.由“调其营卫”论治慢性心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7(3):77-79.
  [23]胡怀强.王新陆教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经验[J].中医药学报2007,35(6):9-10.
  [24]高嵩松.张艳教授对慢性心衰的中医认识与辨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77-78.
  [25]李桃金.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4):73-74.
  [26]苗阳,吴梦玮,荆鲁.赵锡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7-38.
  [27]陈勇.加味真武汤治疗慢性心衰 5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7):34-36.
  [28]孙元莹,吴深涛,姜德友,等.张琪治疗充血性心衰经验介绍[J].辽宁中医药杂志,2006,33(11):1394-1395.
  [29]陈芳.疏肝法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7):521.
  [30]刘晓玲,温换芳,陈凤英.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心功能、氧自由基代谢及炎性因子的影响[N].中医药导报,2015.11(Vol.21 No.21)
  [31]Ye Y ,Gong H,Wang X,et al. Combination research with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enhances the effect of Qiliqiangxin  on chronic   pressureoverload-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remodeling in male mice [ J ].J Cardiovasc Pharmaco,2015,65 ( 6 ) :628-639.
  [32]Zhou  J,Jiang K ,Ding X ,et al . Qiliqiangxin  inhibits angiotensin   II-induced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rat cardiac fibroblasts through  suppressing interleukin-6 [ J ] . J Cell  Mol Med,2015,19 ( 5 ) :1114-1121.
  [33]邓青秀,彭成.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J].中药与临床,2011,2(1): 57-60.
  [34]黄文强,唐荣德,吕渭湘,等.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85.
  [35]郭军,吕建卫,伍小红,等.机械通气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阳虚水泛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2):31.
  [36]刘克强.生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2(5):419.
  [37]喻正科,朱筱婧,陈志红,朱棱,谭宇军.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第31卷(第5期):1019-1021.
  [38]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作者简介:
  张兆瑞(1994-),女,汉,山东济南,本科,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肺癌手术患者选择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时期)收治拟择期行肺癌手术患者47例,以2018年12月01日为分界线,在分界线前收治的2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在分界线后收治的另26例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干预设置为实验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前、术后5d时肺功能与血气指标,并比较患者术后并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在院前救护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从我中心2019年6月-2019年12月出诊院前急救的患者中选择116例展开分析,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2组,包括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58例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58例行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结果:实验组(98.28%)抢救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87.93%),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行院前急救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便常规的检验。方法:选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便常规检验,观察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98例发现不同于正常人的检测48例,再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中48例异常情况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及虫卵检出阳性分别为26/98,8/98,4/98。结论:便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为后续医师治疗患者疾病提供了参考的意见。【关键词】检验;便常规检验;观察【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40-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优生优育,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无论是外在的容貌、体型还是内在的智商、情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但是从一个新生命的孕育到出生再到长大成人,涉及到的知识包罗万象,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小细节的忽视,就会对孩子造成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现代医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医学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医护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就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医学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医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
期刊
【摘 要】随着“精准医学计划”的提出,精准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临床医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需求。当然,这无疑对传统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个新挑战。以往的面对面实验教学仅仅局限于在理论上掌握某一实验设计方法,但是实验的复杂性,课堂上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不能呈现理想的实验结果。虚拟实验室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成本低下,实验可重复性,广受各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青睐,这对培养新时代医学实验人才提供了必要
期刊
【摘 要】当前时代,信息交错且纷杂,对孩子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校的教育教学,更要注意家庭的教养,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将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高危儿来讲,更是如此。社交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是高危儿成长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必然会对高危儿社交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对家庭教养对高危儿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高危儿社交能力及社会
期刊
【摘 要】目的:精神分裂症集体心理治疗康复效果的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药物联合集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
期刊
【摘 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研究发现炎性标志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中性蛋白酶家族,其活性依赖于锌离子和钙离子。它们主要通过参与各种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降 解而发挥作用。MMP-9是MMPs家族中作用较广泛且分子量最大的一员。最新研究表明,它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脑梗死损伤及出血转化、脑
期刊
【摘 要】以人参、雨生红球藻、蓝莓、黑果腺肋花楸果、桑椹为原料,研制一款具有抗衰老功能的固体饮料。将原料按比例制成混合粉,添加适量辅料调配均匀,采用 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原辅料配比方案为:原料混合粉38%,低聚异麦芽糖13%,麦芽糊精15%,柠檬酸0.15%。【关键词】人参;雨生红球藻;固体饮料;研制【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