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稗草在共培条件下的相互影响研究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por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稗草是常见的水稻田间杂草,其适应性强,危害严重。利用植物自身防御机制综合防治田间杂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角度,对水稻—稗草共培条件下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为理解水稻—稗草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稻田稗草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水稻;稗草;共培条件;影响
  植物功能性状定义为在个体水平较容易测定的一系列形态学、生理学和物候学特征,以表征植物对当地生物因子(竞争、互利共生、植食等)以及非生物因子(土壤、地形、气候等)的适应性[1]。其是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采用特定生态策略或属性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植物功能性状来评价植物间的相互作用。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稻增产措施的研究也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的重要课题[3]。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存在对水稻构成了重要的威胁,水稻与杂草为获取足够的水分、营养、光照等生存必备条件进行相互竞争,从而导致水稻减产[4]。而农田生态系统中,稗草分布最广、危害最重,被称为世界性恶性杂草,能够为害大部分农作物,如水稻、大豆、棉花、玉米、小麦和牧草等。我国稗草有9种5变种,广泛分布于各省耕田和路边[5]。目前,除草剂是农田稗草主要的控制手段,但由于大量除草剂的使用,对农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因此,本研究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角度,结合株长、株重及叶绿体含量等数据,试图理清水稻—稗草共培体系中的相互影响,为理解水稻—稗草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稻田稗草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处理
  本研究以水稻和稗草作为试验的植物材料,试验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首先将准备好的水稻和稗草种子放置到装有H2O2(10%,V/V)的培养皿中,对其进行表面消毒。等待预发芽2 d后,再把已发芽的种子转移到含有0.5倍的改良木村B溶液的大培养皿中,继续培养7 d,然后将秧苗移栽到1 L的塑料盒中,放光照培养箱内培养。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水稻100株单独培养处理(R+R)、水稻50株和稗草50株共培处理(R+B)、稗草100株单独培养处理(B+B),用泡沫板把水稻和稗草固定漂浮在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在每个处理中设置6个生物学重复,每3 d更换一次所有水稻和稗草的营养液。
  1.2   水稻功能性状指标的测定
  上述处理15 d后测定各处理下水稻和稗草的功能性状指标,包括根长、根重、茎长、茎重、根茎比(长度)、根茎比(重量)和叶绿体含量。
  方法如下:随机在每个处理中抽取10株水稻和稗草,每株水稻和稗草的地上与地下部分测量长度,即茎长和根长;测量长度后,让水稻在60 ℃恒温烘箱中烘24 h,地上和地下部分称重,即茎重和根重。水稻和稗草分根冠重量/长度比为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重量/长度的比值。在每个处理的水稻和稗草中随机处理后的成熟叶片10枚,用叶绿素仪测定。测量时,选取冠层展开的第2、3片叶,并注意避开叶脉。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稗草共培对水稻功能性状的影响
   水稻—稗草共培对水稻功能性状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数据显示了水稻—稗草在共培条件下,水稻功能性状指标(株重、株长和叶绿体含量)的变化。总体来说,水稻—稗草共培显著地影响了水稻的功能性状,但这种影响在植株茎和根上的表现不一致,从水稻株长和株重变化的数据来看,水稻—稗草共培对茎长和茎重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根长和根重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样,从根茎长度比和根茎重量比也可看出这种不一致的影响效应,但水稻的叶绿体含量在水稻—稗草共培条件下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2.2   水稻—稗草共培对稗草功能性状的影响
   水稻—稗草共培对稗草功能性状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数据显示了水稻—稗草共培条件下,稗草功能性状指标(株重、株长和叶绿体含量)的变化。与水稻情况类似,总体来说,水稻—稗草共培显著地影响了稗草的功能性状,但这种影响在植株茎和根的表现不一致。与水稻情况相反,从稗草株长和株重变化的数据来看,水稻—稗草共培对茎长和茎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根长和根重却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样,从根莖长度比和根茎重量比也可看出这种不一致的影响效应,但与水稻的叶绿体含量变化不同,在水稻—稗草共培条件下,稗草的叶绿体含量显著下降。
  2.3   水稻—稗草共培下功能性状的变化
   对比水稻—稗草共培条件下,水稻和稗草功能性状指标的变化可发现,在共培条件下,水稻和稗草采取不同的生长策略。水稻的策略是增加地上部分,即茎的生物量分配,而减少地下部分,即根的生物量分配,因此,其茎长得更高更壮,以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稗草采取的生长策略刚好相反,即减少茎的生物量分配,增加根的生物量分配,以更好地吸收营养,因此,稗草的叶绿体含量也相应地降低。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角度,对水稻—稗草共培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为稻田稗草防治提供理论指导。试验数据表明,在共培的条件下,水稻和稗草采取不同的生长策略。水稻的策略是增加茎的生物量分配,减少根的生物量分配;而稗草采取的生长策略刚好相反,即在竞争的条件下,水稻趋向于投资地上部分,以获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稗草则趋向于投资地下部分,以吸收更多的营养。但本试验结果属于研究的初步,还没有进行其他的试验去验证和论证,如水稻和稗草相互间的化感作用分析等。进行多种多方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加深入了解水稻—稗草相互作用的机理。
  参考文献:
  [ 1 ] 刘晓娟,马克平.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45(4):325-339.
  [ 2 ] 孟婷婷,倪健,王国宏.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1):150-165.
  [ 3 ] 何华勤,董章杭,梁义元,等.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2):140-143.
  [ 4 ] 王大力.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1998,18(3):326-333.
  [ 5 ] 何海斌.稗草胁迫下水稻化感潜力变化及其分子机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收稿日期:2019-07-12)
其他文献
1 发病特点我地区鹧鸪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幼龄鹧鸪,以1~2周龄的鹧鸪多发;天气骤变,阴冷潮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诱发该病。
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国内美术理论工作者常以西方理念解读我们的传统书画艺术,将传统书法视为抽象艺术就是一例典型。本文分别将传统书法与抽象艺术进行解析,发现它们在内
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玉米的品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逐年下降。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在玉
以大竹县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网上备案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网上备案率、备案真实性和备案规范性等措施与建议。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提出了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有机整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5/16-0197-02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等集中到一起,将教学内容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够使声乐理论知识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虽然现在的学校都是采取班级教学,但是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才
本文首先分析竞赛活动对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然后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实践,提出借助竞赛活动来进行教学的新的网络工程综合设计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相长,改善教
奶牛蹄叶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陈家璞认为蹄叶炎的主要原因是组胺、毒素和代谢紊乱,而组胺本身就是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关于肥大细胞及其
当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曲时,脑海中会浮现时而流动、时而凝固的画面。画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色彩与音符,音阶与线条相互交融,在艺术家的画笔下,精心雕琢,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