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成为诸多矛盾的交汇点,美苏国共三国四边关系交织于此,各方的利益冲突及由此引发的军事外交互动深远影响了战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设备这一事件可谓利益冲突的一次集中爆发,分析利益相关方的行为逻辑,可以对各方的利益诉求有较清晰的把握。以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设备事件为主线,对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分别作以归纳分析,以期初步揭示国内国际格局下各方政治博弈行为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美苏 东北地区 利益诉求 东北工矿业设备事件
  一、近忧远虑:苏军在拆迁东北工矿业事件中的利益诉求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先后在东北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起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日本投降后,如何处置这批工矿业设备,为世界所关注。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驱逐日本关东军,随后,苏联以“战利品”为名,在其军事占领区内大规模拆迁日本原有工矿机器设备,相关统计显示,拆迁总值达20亿美元左右,对东北地区经济恢复造成极大破坏。
  考察苏联这一行为背后的利益驱动,既为解决“近忧”,又服务于“远虑”。一方面,与现实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更绕不开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安排。就现实发展需要而言,当时的东北作为日本支持战争的物资供应地,工矿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生产能力可观;而苏联正面临着战后经济衰颓期,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建设、远东军队的维持都急需设备支持,把东北的先进设备运回国内,对战后经济恢复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国民政府的亲美倾向毋庸置疑,苏联唯有利用军事占领的时机尽可能控制东北经济,从而将东北划入本国的战略地图,防止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进入东北,对苏联造成威胁。正如苏联经济顾问斯拉特科夫斯基在之后的经济合作交涉中所言:“苏方所以欲与华方密切经济合作,实系苏方不愿见有第三国再卷入”,拆迁的意图亦不外乎此。美苏之争剑拔弩张,拆迁事件仅仅是苏美争夺东北亚势力的逻辑起点和最初表现,是“冷战”正式揭幕前的预演。
  二、逐鹿东北:各方对事件的回应及利益关涉分析
  拆迁事件关乎美苏在战后东北的利益,关乎国民政府对东北的顺利接收,关乎战后赔偿问题,“甚为复杂微妙,已成为世界性之问题”,“引起中、苏、美严重的外交纠纷,全世界注目”。分析各方对事件的回应,易发现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利益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民政府方面率先明确提出抗议和反对,对于苏联将日本在东北的一切事业视为苏军战利品一说不予承认。1946年1月13日,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发表公告,宣布凡在东北诸省境内之一切敌产均归中国政府所有。然而,由于当时东北还在苏军控制之下,苏联撤军问题尚在艰难交涉之中,国民政府除了表明不予承认的原则立场和鼓动舆论进行谴责以外,没有也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蒋介石指示东北行营,暂缓讨论经济问题,“做一步算一步”。总地来说,国民政府此时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于尽快完成对东北行政权的接收,一切对苏决策,均从属于这一实际目标,因此并不打算在经济问题上与苏联搞僵。
  美国方面也明确反对和谴责苏联这一举动。美国国务院发表盟国日本赔偿委员会美国代表鲍莱关于东北工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出:“估计该地于苏军占领期间,工业上的直接损失达8.58亿美元。如果计算工业设备的复置费用和品质的变坏损坏,应为20亿美元。”此后,马歇尔调处对东北问题的高度重视,亦彰显了东北问题已被纳入美国对苏战略的轨道,不再是中苏双边关系中的问题。美国秉承其一贯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多国参与东北经济,苏军拆迁行为导致美国在东北的利益受到威胁,引起“美国政府之关怀”实属情理之中。其中,2 月 11 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参事施麦斯向中国政府转述的美国政府意见颇能反映美国的利益立场:“日本的国外财产(如满洲的工业)之处置,系有关曾荷负击败日本任务的各主要同盟国家共同利益,并为各该国所共同管理则未置议。”可见,美方在反对苏联拆迁行动上与国民政府达成共识,根本是从维护远东利益需要出发,因此积极介入中苏谈判,欲对苏联施加影响。援引联合国宪章、国际公约,是服务于政治博弈需要、从道义上压制苏联的手段。
  相较而言,中国共产党对拆迁事件并未做出有影响力的表态,究其原因,与其归咎于史料缺失或对事件重视不足,毋宁着眼中共所处的微妙立场。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契合及战略密切联系,决定了中共很难公开谴责苏军行为;但作为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组织,中共又必须直面苏军拆迁给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另一不容忽视的原因则是身份和实力对比,国民政府作为当时中国的合法政权,代表中国寻求国际声援无可指摘;而中共争取话语权的前提是自身力量壮大与合法地位取得,此时明智的选择必然是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相机而动。中共之后在苏联的援助下实现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扩大,最终率先在东北取得战略决战胜利,也印证了这一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三、利益攸关:事件结果考察及综合分析
  国际舆论压力下,苏联做出回应,辩解称拆迁东北工矿业设备系根据三国协定,这一说法旋即遭到美英的否认。然而,当时的客观条件对苏军而言是难得的良机:国民政府的大规模军队远在大西南,少量登陆东北的部队也无法阻止苏军对东北资产的搬迁,地缘优势亦使其觊觎东北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客观便利加上利益诉求,决定了苏联几乎不可能做出让步。此后苏联并无实质性补偿行为,关于拆迁事件的交涉未果而终。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学界对苏联在这一事件中行为的评价,历来负面多于正面,虽无可厚非,但渐有矫枉过正之嫌。这种基调既是站在本国立场加以评判所致,也受中苏关系研究的倾向性乃至当今中俄关系现状影响。苏联对于日资企业的争取是否真的如传统研究所定义“野蛮荒诞之至”?本文认为有待商榷。研究近现代历史上的国际关系,应把苏联视为正常国家而非“天使”,考虑其立场和争取本国利益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其行为进行考察,得出较公允的评价。过分夸大苏联之失,抹杀其在中国民族独立解放进程中的援助之功,失之偏颇,实非公论。如汉斯·摩根索所言,“只要这个世界在政治上有国家组成,国家利益在世界政治中就具有决定意义。”通过对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设备事件的案例分析不难发现,正是错综的现实利益诉求构造了各方的行为模式及冲突较量,进而塑造着美苏国共三国四边关系的复杂互动。同时,必须看到利益诉求的最终实现效度根源仍在于国家权力,唯有国家权力(尤其是工业和军事权力)方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没有权力作为后盾的外交是软弱无力的”,苏联拆迁事件中,苏联的强硬态度、国民政府的妥協退让,追根溯源便是实力高下所致,警醒各方只有注重权力建设,方能将利益诉求转化为实际话语权,而非自我麻醉于道德幻想。
  这一启示亦是中华民国外交史不可忘记的历史教训。
  参考文献:
  [1]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2]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新著(第三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M].北京:党史委员会出版社,1981.
  [4][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蒋清宏.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与战后赔偿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04,(02) :176-208.
  [6]杨奎松.中苏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为背景[J].历史研究,2006,(6) :104-110.
其他文献
【摘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 以情促行 语文素养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没有贯注感情的教学就如同纸花一样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全面影响高校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民族院校也必须全面做好迎接变革的准备,让技术真正为提高教育水平服务。MOOC作为在线教学创举,在国内外已产生较大影响力。那么,在MOOC已深度影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民族院校的学生对MOOC的认知度如何?青睐于哪些内容?学习效果如何?基于此,研究以某民族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考察对象,全面调查学生的MOOC学习情况,以为民族院校通过MOOC课程开
【摘要】高职院校外国文学历来是众多学生颇感头疼的一门课程,为改变“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情景剧形式,深入挖掘和运用名著改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又可以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国文学教学名著改编课堂情景剧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下,大家都可以轻松获取和观看英美各国的各类影片和电视剧,其中在世界影片的生产中,每年根据文学作品
【摘要】“翻转课堂”这种教学理念自2011年兴起于美国教育界后,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尤其是民办高校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定义,针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一步论证了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关键词】翻转课堂民办高校大学英语一、翻转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已为全国所关注。当前,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线教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校通过在线教育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切实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广东财经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例,探索了在线教育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线教育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摘要】奋斗目标和努力的过程是前进的动力和基础,一个人只要有目标,为完成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进步。目标的制定,可大可小,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区别对待,分别协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学生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目标,取得进步和成长。切不可好高骛远,漫无边际地制定一些学生根据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让学生望而却步,无法实现,最后不了了之。  【关键词】奋斗目标努力过程性格管理  一、情境  
【摘要】校外實践基地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加深感性认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利用实验资源、知识人员储备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企业利用产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真实环境,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实现高校与社会协调实践育人。  【关键词】校外实践基地基地建设实施措施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加深感性认识,培养创新意识和
【摘要】如今,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走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之路。在10月1日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中指出,要在弄清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新时代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机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可靠接班人的
摘要:数字娱乐产业是创意、知识经济时代最具创意性、技术性、大众性、体验性于一体的产业类型,改变着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及价值判断。其中,网游、手机游戏、动漫等产业及周边衍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娱乐设计的兴起,并直接影响了设计类专业建设的许多方面。  关键词:数字娱乐设计特征专业建设影响  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
【摘要】課堂反馈是师生常用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而进行的活动。课堂反馈与学生的关系主要包括:一是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二是学生的任务表现,可以通过描述反馈出来;三是教师将反馈与课堂教学情景相结合。经过课堂实践观察,如何才能做到上述所说的三个要素,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反馈的双面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堂反馈 小学语文 有效性  课堂反馈是教师用来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