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血腥骇闻:被俘志愿军互相割刺了字的人皮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敌军俘虏
  1951年,李建堂所在的抗美援朝部队接到迅速后撤的命令,但还没来得及撤,四周的枪声就像炸了锅似的响了起来。原来,部队已经被敌人包围了。李建堂所在部队丢了制高点,被敌军的炮火压缩在一个小山沟里。
  這时,粮食和弹药都光了,李建堂和战友们又饿又冷,挤在一起浑身发抖。
  很快,敌人就潮水一样围上来了。李建堂被敌人俘虏了。
  李建堂记得那天是1951年5月27日,他一辈子再也没有忘记过这个日子。从此,李建堂开始了苦难的战俘生活……
  强迫战俘写血书
  有一天,从报上知道敌我双方正在谈判,还说双方要交换战俘。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人都高兴得热泪盈眶,终于可以回国了,可以回家了!那些天里,战俘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大家已经看到了希望。
  就在知道这个消息不久后的一天夜里,李建堂醒来后听到一阵可怕的呻吟声,这呻吟声像是来自地狱。
  李建堂看到几个战友正死死地按住铺上的那个人,一个战友在手电灯光下用刀片慢慢地割铺上那个人身上的皮。那呻吟声就发自铺上那个人的嘴里,他的嘴里被塞着衣服,血哗哗地从他身上往下淌。李建堂差点惊叫出声来,他急忙回到自己的铺上躺下。那呻吟声变得更加的可怕。李建堂用毯子蒙住了自己的头。
  刚刚进入战俘集中营不久,敌人就开始对被俘的志愿军战士做“转化”工作,还强迫每一位战俘写血书,要求他保证去台湾。李建堂死活不写血书,也不同意去台湾。
  见“转化”不了李建堂,一天敌人就叫来几个人将他按住,扒了他的衣服,先用毛笔在他后背写上“反共抗俄”、“杀朱拔毛”几个黑字,然后用针在字和图案上一针一针地刺,刺完了后背,又刺前胸,墨色和血一起渗入到皮层下,这字和图案就进到了肉里,慢慢长在身体上,永远褪不了了。
  当时,几乎所有不接受“转化”的被俘志愿军战士身上,都被敌人刺上了这样的字和图案。身上带着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回国啊?大家起初都在为这事苦恼,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就有人提议说干脆用刀把它割下来。这时,就有人站出来说:“好,就拿我来先试验吧。”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只有这样做了。战俘们就开始在晚上悄悄地互相割皮,他们将身上被刺上字和图案的皮肤一整块一整块地割下来。
  离开战俘集中营
  第二天夜里,那可怕的呻吟声再次响起。李建堂躺在铺上浑身汗淋淋的,他身上刺着字和图案的地方,火燎似的发烫。李建堂个子大,身上被刺的字和图案也大,割下这么大一片皮肉,他有些担心自己能不能挺得住。人总得要回家啊!可不割没法回家。如果割不死,自己就能活着回家!想到这里,李建堂从铺上爬了起来,他脱了衣服,朝着那呻吟声走过去。
  李建堂被几个人按在铺上,他的嘴里被塞进了一块木板。先割后背,再割前胸。拿刀的人先用镊子把李建堂背上刺着字的皮肤捏住,提起来,然后开始用刀片往下割……可怕的呻吟声从李建堂咬着木板的嘴里传出来。每割一刀,他的身体就像被电击般地抽搐一下,几个人都按不牢;每割一刀,都伴随着一声困兽般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号……李建堂的皮肤被一刀一刀地割了下来。割完后背,又割前胸。他浑身是血,成了个血人……
  不久,李建堂终于等到了离开战俘集中营的那一天,终于等到了回国的日子。交换战俘是在双方临时划定的一处停战线上。双方战俘进行交换的时刻到了,李建堂和战友们把自己身上穿的美式旧军服都脱光,然后迈着正步走向祖国。
  那一刻,李建堂忍不住眼泪哗哗往外流……
其他文献
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提出设立国家主席,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此次会议,华国锋作为湖南省代表参加,并且参与了讨论组的会议,但在会上,他并没有发言。不久,毛泽东开始南巡,在南巡途中,他对华国锋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  1970庐山会议上,华国锋没有跟风发言  1970年8月19日,时任湖南省委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省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代理主任的华国锋来到庐山。  8月23日,中
期刊
江泽民和朱自清同为扬州人,在1988年朱自清诞辰90周年和1998年朱自清诞辰100周年时,江泽民两次为纪念朱自清题诗,记录和展示了江、朱两家三代的世交情谊。江、朱两家的情谊,不仅有朋友、同窗、师生之情,而且有共同奋斗的革命情谊,从中也折射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江泽民两次为朱自清题诗  扬州旧城安乐巷27号,是一处坐西朝东的普通民居,为晚清所建,计三间两厢一对照,另客
期刊
从1999年起,40岁的李小鹏出任华能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董事长,从而正式执掌华能。2008年,李小鹏突然辞去华能集团董事长一职,调任山西省副省长,引起媒体一片哗然。关于李小鹏,外界议论颇多,但他却很少接受采访,为人十分低调……  出生时遇到意外  李鹏与朱琳共育有2子1女。其中,长子李小鹏继承父亲衣钵,学习电力专业,现任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李鹏在其撰写的一
期刊
生活在严以律己又充满浓浓温情氛围的家庭里,朱燕来和朱云来无疑也受到了父母为人处世的良好熏陶,形成平易近人的低调风格,朱燕来在香港任职期间,她身边甚至极少有人知道她就是朱镕基的女儿。  温馨的总理之家  朱燕来的父亲是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母亲是劳安。同丈夫一样,劳安也是湖南人,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曾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  抗战期间,朱镕基在湘西山区洞口国立八中读书,那时他就认识了劳安
期刊
罗荣桓元帅是十位元帅中最早和毛泽东在一起共事的,他既能干事,又待人宽厚,脚踏实地,党内的同志们曾经送给他“党内圣人”的称呼。但在教育子女的事情上,他却十分严格,正是这样的教育,才将儿子罗东进培养成为一名中将……  从小就跟着部队四处颠簸  1937年,林月琴在延安与罗荣桓相识、相爱、结为伉俪。1939年2月八路军115师东进山东前夕,林月琴生了第二个儿子,望着逶迤东进的队伍,罗荣桓给这个儿子起了一
期刊
“文化大革命”时期,当造反派蓄谋抢劫解放军的武器仓库、包围国家战略储备油库之时,周恩来总理迅速采取行动,亲自给胡炜下命令,两次指挥、调动解放军有关部队,及时制止了两起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保护了国家财产和军队的武器装备安全。  “必要时,可以开枪!”  “文革”开始后的1967年2月15日,原属北京军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军,奉中央军委命令转隶兰州军区,由山西进驻陕西,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
期刊
我(即毛泽东秘书林克)是1954年秋到毛泽东办公室工作的,前后有12个春秋。我教他(即毛泽东)学英文是附带的,主要是做他的国际问题秘书。  因为思想上有压力,我平时大都住在中南海,很少回家,一年中又有半年跟随毛泽东在外面,在北京也是每星期回家一次,一年中满打满算也只有20几天在家里。  那段时间由于教英文的关系,我和毛泽东接触较多。我教他学英文不是像学生上课一样,一般是先汇报工作,如最近有什么新闻
期刊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台词,已经不为年轻人所熟知,直到徐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才再一次掀起了《智取》热。  电影《智取威虎山》再一次将经典的人物和故事呈现,并且以国际感、动作风、甚至漫画化的方式,与年轻人的世界无缝对接。那些固定在旧书本上的杨子荣、座山雕、八大金刚,终于引发了年轻人的兴趣,想要对这个革命题材的战斗故事一窥究竟。  真实杨子荣
期刊
李小林,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和林佳楣最小的女儿,是在李先念44岁时才出生的,可以想象父母对她的疼爱,但是父母并没有溺爱她,而是从小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197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李小林跨进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大门,一干就是30多年。  爸爸的教育:小事装糊涂,大事严要求  李小林,1953年10月生,中国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小时候,母亲林佳楣对她管得很严。比如放学后必须马上回家,不能在路上
期刊
吴法宪秉承叶群旨意,将林立果一举提拔为空司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并迅即作出“两个一切”的授权;林立果着手抓科研,空军党委为此向中央军委写了报告,受到毛泽东、林彪的重视;林立果在空军机关二级部副部长以上干部大会上作讲用报告,引起强烈反响——连续三个大的举措,先声夺人,如雷贯耳,空军机关顿时刮起了一股吹捧林立果的强劲之风。  叶群替林立果要官  1969年10月初的一天,叶群约见吴法宪。叶群开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