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的爱欲分离理论透视张贤亮笔下的“母亲”形象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缨花与白彦花是张贤亮“唯物论者”系列小说中仅有的两个母亲形象。借助弗洛伊德理论可以发现,这种对底层母亲形象的塑造采用了两种方式:爱欲分离和着力呈现女性柔情的力量。这一过程背后蕴含的是作者对女性这一性别的理想化想象,其母亲身份真正象征的是劳动人民。
  关键词:弗洛伊德 张贤亮 母亲
  张贤亮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第一个打开“性”禁区的作家,其“唯物论者”系列作品从发表以来围绕其中的性描写与女性形象塑造便争议不断,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较少从母亲形象这一角度对其塑造的底层妇女展开探讨。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爱欲分离理论入手,重新审视该系列中仅有的两个母亲形象即马缨花与白彦花,力图补充丰富学界关于张贤亮小说底层劳动妇女的研究,并揭示其中所表达的对女性这一性别的理想化想象。
  一、关于女性的两种分类
  对女性自我牺牲的书写,无疑可视为是作家对女性的一种理想化塑造。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作家为什么如此执着于书写女性的这一品质?我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寻求答案。
  在《性欲三论》中,弗洛伊德指出,只有“将幼儿期的柔情的潮流和青春期的肉欲的潮流合而为一”,才能实现正常的性生活。a他提出,“柔情的潮流”源于男人在童年时的经验,奠定了男人选择爱的对象的基础。但基于乱伦禁忌,“这种对象的选择只是在想象的世界中最先完成的;走向成熟的年轻人的性生活几乎被完全限制于幻想当中”b。弗洛伊德因此建立起“挚爱的”和“感官欲”两者不能兼容的概念,但另一方面却又强调“正常”“理想的”爱应该是这二者的合一:“只有那些能够克服对女人的(具距离的)敬意,及接受与母亲和姐妹乱伦这个意念,才能真正享受到爱情的快乐。”c然而,因为乱伦到底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选择的对象“永远都是以父亲或母亲的形象的原型为基础的”d。而造成這种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弗氏把它总结为社会所提出的文明要求,基于这种社会发展要求,弗氏更进而提出一个观点:“只有少数人能够将温柔体贴及感官肉欲融合得恰到好处。很多男人都经常觉得他的性欲活动会受到尊重妇女的思想所限制,而只能在较低一等的性欲对象面前,才能将性欲能力发挥至尽。”e在此,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弗氏对爱情道路的看法,一种是“家庭的”并受到尊敬(无欲),而另一种则是刺激但又被贬斥的(肉欲)。“这种二分法令人不安的地方是,除了将男性的力必多加以划分之外,更是带来男性加诸女人身上、略见刀锋的道德观。”f
  张贤亮对马缨花和白彦花的塑造,正好可以作为弗氏对女人这种分类概念的详尽注释。
  二、爱欲分离:贤妻良母的性别幻想
  张贤亮对马缨花的塑造,正是通过其“爱与欲的分离”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女性的自我牺牲得以彰显,而男性的主体性也获得重建。
  从马缨花出场,叙述者就通过她的语言表明这是一个兼具粗俗和温情两种矛盾品性的女性。一方面,“美国饭店”的绰号暗示她在男女关系方面非常混乱,尤其她还是一位单身母亲,且不知女儿生父是谁;另一方面,她又充满着温情,对男主角章永璘的遭遇十分同情。这种矛盾性提醒着读者她是一个与主流文化相乖悖的下层且边缘的女性。文本指出,刚劳改释放到农场就业的章永璘,面临的最大苦难是来自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饥饿”。而他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新生”,就必须首先解决饥饿问题。在此,解决“饥饿”的威胁成为他主体性确立的关键。然而,章永璘的主体性又是以什么名状出现呢?答案是男性气概和爱国主义,而马缨花正是连接这二者的桥梁。
  首先,马缨花无私的爱情成为章永璘男性气概重塑的助推剂。关于这一点是通过章永璘在体能上战胜农场“高级劳动者”(指力气大、能干活)车把式海喜喜来呈现。文本指出,章永璘带着“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心态来到农场,但吃不饱的现实立即让这一身份遭到否定。马缨花的边缘性恰好发挥作用,她无惧世俗眼光,自愿且无偿地供给章永璘食物,而且毫不掩饰她的爱,这成为章永璘与其爱慕者海喜喜产生矛盾以致打架的导火线。有趣的是,面对海喜喜的挑衅,他最开始的反应是恐惧,但当他意识到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到他俩的身上,其中还包含有似乎是马缨花考验的目光后,他的反应立即转变为兴奋。所以,尽管此次打架最后只斗个平手,他却感到“一种旺盛的活力,一种男性的激情在我体内暗暗地涌动”g。很明显,此时的章永璘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只能依赖脑力的“士”到可以依靠体力的强壮“男人”的自我认同转变。
  其次,马缨花“无欲”的品性则帮助章永璘建立爱国主义的主体范畴。小说第二节,作者曾借哲学系讲师之口,将章永璘面临的苦难与国家的苦难挂钩。这就表明,章永璘能否战胜“饥饿”事关国家前途,这一点是通过他对《资本论》的认同来表现。文本开头,因为饥饿他对《资本论》的反应是读不懂并打算放弃,表明此时的他对书本的认同还处于懵懂状态;而当他可以从马缨花那里吃饱后,真正促使他重新开始读《资本论》并能读懂的动力,来自马缨花抑制他情欲冲动的理由——“干这种事伤身子骨,会影响念书”,这使章永璘在对自己行为的忏悔中,终于自觉坚定要“超越自己”,完成兼济天下的重任。
  可见,正是因为马缨花的无私之爱,章永璘免除了物质的饥饿,而恰好因为她有“无欲”的品性,章永璘又进一步拯救了“处在深渊边缘”的“灵魂”。然而,吊诡的是,作者一方面分离马缨花的“爱与欲”,另一方面却又着力描写其“欲”的吸引力,对此,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事实上,叙述者早已迫不及待于文中暗示马缨花的“美国饭店”这一称谓其实并无贬义,只是她的一种生存策略:“哪个男人都可以去马缨花家串门,闲聊,而她通过给人提供这种方便来捞取定量外的粮食”h,还借海喜喜之口表明马缨花的身子仍是清白的。因此,对应弗洛伊德的爱欲分离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尊崇与肉欲”的对立被“救世与爱情”的对立所置换,其目的一方面是要批判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另一方面,正好借此突显出马缨花真诚、善良的品行和洁净的本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加缪小说《鼠疫》中里厄、朗贝尔、帕纳鲁、柯塔尔的伦理身份及其伦理选择的内心动因。对鼠疫持不同态度的人物,代表了相应的道德准则,蕴含着加缪的伦理思想:里厄谦虚看待自己的反抗行为,寄托着加缪注重行动而不尚空谈的英雄观;帕纳鲁献身于宗教,暗含对基督教的批判;柯塔尔的毁灭传达了对鼠疫苟同者的否定。鼠疫消退后,只有以里厄、朗贝尔为代表的反抗者存活表明小说的主题——人类
双目失明的贾海霞和双臂截肢的贾文其是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人。54岁的贾海霞左眼因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失明,右眼在2000年打工时落残,和他同岁的贾文其3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臂。  2002年,为了增加一些收入,两人商量决定承包村里50多亩的河滩植树造林。就这样,两人你以我为眼,我以你为手,这一干就是14年,累计植树上万棵。如今河边的50亩荒滩,已被贾海霞和贾文其“联手”变成了绿洲,身处林中,树木密得看不见蓝
张枣的诗《镜中》开头是:“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结尾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我们的梅花,不足以落满南山,但或许可以织成一冠花环。  比如,在该读书的年纪没有好好把书读好;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她;未能守在年迈父亲身前尽孝……  比如,因为一个误判失去一个订单;没有好好经营我的婚姻和家庭;弄丢了一件很珍贵的物件……  或许另外一种选择,人生轨
摘 要:作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鲁滨孙流落孤岛、奋力生存的故事,其中对于鲁滨孙在孤岛上的饮食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小说通过鲁滨孙对食物的选择,展现了他的饮食习惯、实用主义精神,以及宗教信仰,反映了当时盛行的欧洲文化。  关键词: 《鲁滨孙漂流记》 食物 文化  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标志,《鲁滨孙漂流记》自面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叙事艺术,它所表现的殖民主义、个
掐指算来,我大学毕业已经12年,中学毕业16年,小学毕业23年。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一两场同学聚会。庸俗攀比的表演我见过,感人肺腑的真言也听过。讨厌过别人,也被别人讨厌过。  于多数人而言,人生中最美好的同学聚会,大概是在大学毕业5年左右。此时,同学们初入职场,略识人生,像正在爬坡,即将登顶的运动员。挥斥方遒的学生稚气要脱未脱,人生成功的小确幸将到未到。有一肚子苦水要吐,有满腔的抱负要说。  毕业5年
摘 要:《细雪》《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最为国人熟知的两部作品,主要描写对象都是女性。为了刻画女性形象,对围绕在她们身边的男性亦有相当笔墨的描述。在这两部作品中,学徒常出现在女性角色周围,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分析学徒人物形象,侧面探究当时的社会现状,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 学徒 形象  谷崎润一郎,日本近代小说家,唯美派文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东京一个米商家庭,190
摘 要:文学作品是用语言进行的艺术创造。艺术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相对应,通过形象来表现情感。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符号的特征是它需要通过文学语言所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意象来引出文学作品的潜在结构,以此来蕴藏深层的情感信息,从而揭示出文学艺术的内在意味和深层意蕴。  关键词:文学作品 语言 意象 潜在结构 情感  艺术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相对应,通过形象来表现情感。文学作品是用语言进行的艺术创造,文学作品不同于
摘 要:温特森的作品有着娴熟的叙事策略和思辨的叙述话语,她不断突破传统的叙事模式,以此彰显文本的深刻主题意蕴,使其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叙事风格。温特森采用独特的叙事策略,隐现出自我的女性立场,叙事技巧成为其为女性建构身份和争夺话语权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温特森 嵌套叙事 碎片化叙事 类意识流叙事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最有争议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反对男权、基督教、通俗文化、人民大众,以及现代化社会,致
摘 要:严歌苓自登上文坛以来便备受关注,她开创了独特的女性文化空间,塑造了众多优秀的女性形象,从少女文秀、小渔,到妓女玉墨、扶桑,再到“地母”王葡萄、多鹤等,严歌苓以女性作家独特的眼光透视女性群体的心理状态,探索女性的生存命运,并深入挖掘女性自身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严歌苓 《一个女人的史诗》 女性书写  “五四”以来的女性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便自觉体现出女性意识。20世纪20年代的冰心以其温婉、
摘 要:由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尽管承继了原著对普通人心灵世界的洞察,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的主题,但影片对原著从内容、人物到内涵所做的删改,极大地削减了原著丰富的寓意和魅力。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承继 变化 缺憾  刘震云被誉为当代文坛讲故事最“绕”的作家,他习惯于在作品中把一件事讲成几件事,而且事与事之间互相纠缠,无法理清,在看似麻团一样的故事结构中刘震云表达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