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不能改变课堂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加宽课堂的深度,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05-01
著名教育家曾说过:“真正的学习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强调了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小学英语课堂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是机械的重复、跟读,遇到英语文章,变成老师边读边讲,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灌输。笔者觉得英语课堂也同樣需要“灵秀”起来。
那究竟何为思维?笔者通过查阅各种书籍和相关资料得到以下答案。所谓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个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的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好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心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孩子们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既然思维能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
一、不断设疑,循循善诱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授“either”时,我先呈现书本上的句型:“I can’t go hiking,either”然后告诉学生”either”的中文意思,随后让学生快速联想和其意思一样的单词“too”,再次设问”either”和“too”可以互换吗?如果可以为什么,如若不能,又是个什么道理呢?当学生思考无头绪时,展现分别含有这两个单词的句子。最后告诉学生否定句中用“either”,而肯定句中则使用“too”,了解用法之后,再采用复述句子的游戏方法来进行练习,例如师说“I can’t go hiking”.生重复“I can’t go hiking,either”师说“I can climb mountains”生答“I can climb mountains,too”如此一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还给了每位同学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创新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被营造出来了。
二、激励导思,增加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信赖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力量,能产生坚强的自信心,具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因而,在英语课堂上,笔者尽可能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尽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注重过程评价,多以鼓励为主。当学生回答不上时,我就会用激励的话语“Just have a try !”“It doesn’t matter!”让每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当然也会遇到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这时笔者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免费的和学生开些玩笑,缓解紧张氛围,第二种则是自掏腰包入手些学生喜爱并对学习有帮助的小礼物来鼓励发言踊跃的学生,增加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多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教法创意,以新启思
教师素质中最宝贵的一条,就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教师职业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因为广大教师面向的是一群有生命、有思想的学生,学生是灵动的。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思想,当我们教师面对这些对于未来充满好奇的小生命时,不能仅拘泥于课本,重复着简单劳动,尤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能把那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变成了简单重复的机械课。
(一)问候语和道别语的创新
英语课常用的问候语普遍如下:
T:Good morning/afternoon,boys and girls.
S:Good morning/afternoon,Miss…/ Mr. …
时间一长学生们就自然而然的把它当作一种形式存在而非师生间感情的交流。为此,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不断改变问候语和道别语的内容和形式。如:在打招呼时我还伸出手,并加以握手的动作,说道How are you ?同学们满脸笑意,也用同样的手势和我说Fine,thank you. How are you? 这样简单的一个握手动作却让形式化的问候更具趣味感、真实感。
(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是《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故事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
以Alice in wonderland为例,教师导入课题之后,强调新单词wonderland,教师没有机械性的教授新词,而是出示三幅展示wonderland场景的图片并且用英文描述出来,同学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教师的描述,自己领悟出wonderland的含义,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因为wonderland仙境如此美丽魔幻,学生们为之向往,在这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走入故事之中和主人公Alice 一起踏上通往仙境之路。教师将故事的新授设置为通往仙境路上的六个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就能打开仙境之门,感受仙境的魅力。教师设置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故事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习和使用英语需要借助思维,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思维型课堂,仍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俞学明等,《创造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李凤霞、王洪亮.《英语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2011.
[4]伊为民.《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何方(1989-),安徽繁昌人,英语教师。
【关键词】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05-01
著名教育家曾说过:“真正的学习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强调了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小学英语课堂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是机械的重复、跟读,遇到英语文章,变成老师边读边讲,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灌输。笔者觉得英语课堂也同樣需要“灵秀”起来。
那究竟何为思维?笔者通过查阅各种书籍和相关资料得到以下答案。所谓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个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的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好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心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孩子们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既然思维能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
一、不断设疑,循循善诱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授“either”时,我先呈现书本上的句型:“I can’t go hiking,either”然后告诉学生”either”的中文意思,随后让学生快速联想和其意思一样的单词“too”,再次设问”either”和“too”可以互换吗?如果可以为什么,如若不能,又是个什么道理呢?当学生思考无头绪时,展现分别含有这两个单词的句子。最后告诉学生否定句中用“either”,而肯定句中则使用“too”,了解用法之后,再采用复述句子的游戏方法来进行练习,例如师说“I can’t go hiking”.生重复“I can’t go hiking,either”师说“I can climb mountains”生答“I can climb mountains,too”如此一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还给了每位同学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创新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被营造出来了。
二、激励导思,增加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信赖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力量,能产生坚强的自信心,具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因而,在英语课堂上,笔者尽可能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尽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注重过程评价,多以鼓励为主。当学生回答不上时,我就会用激励的话语“Just have a try !”“It doesn’t matter!”让每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当然也会遇到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这时笔者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免费的和学生开些玩笑,缓解紧张氛围,第二种则是自掏腰包入手些学生喜爱并对学习有帮助的小礼物来鼓励发言踊跃的学生,增加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多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教法创意,以新启思
教师素质中最宝贵的一条,就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教师职业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因为广大教师面向的是一群有生命、有思想的学生,学生是灵动的。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思想,当我们教师面对这些对于未来充满好奇的小生命时,不能仅拘泥于课本,重复着简单劳动,尤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能把那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变成了简单重复的机械课。
(一)问候语和道别语的创新
英语课常用的问候语普遍如下:
T:Good morning/afternoon,boys and girls.
S:Good morning/afternoon,Miss…/ Mr. …
时间一长学生们就自然而然的把它当作一种形式存在而非师生间感情的交流。为此,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不断改变问候语和道别语的内容和形式。如:在打招呼时我还伸出手,并加以握手的动作,说道How are you ?同学们满脸笑意,也用同样的手势和我说Fine,thank you. How are you? 这样简单的一个握手动作却让形式化的问候更具趣味感、真实感。
(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是《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故事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
以Alice in wonderland为例,教师导入课题之后,强调新单词wonderland,教师没有机械性的教授新词,而是出示三幅展示wonderland场景的图片并且用英文描述出来,同学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教师的描述,自己领悟出wonderland的含义,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因为wonderland仙境如此美丽魔幻,学生们为之向往,在这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走入故事之中和主人公Alice 一起踏上通往仙境之路。教师将故事的新授设置为通往仙境路上的六个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就能打开仙境之门,感受仙境的魅力。教师设置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故事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习和使用英语需要借助思维,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思维型课堂,仍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俞学明等,《创造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李凤霞、王洪亮.《英语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2011.
[4]伊为民.《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何方(1989-),安徽繁昌人,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