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于1982年进入中国林业出版社任美术编辑,从事林业、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方面图书的设计。在近20年的编辑工作中,曾先后创作多幅有关动物和环保题材的绘画及参与相关书籍的封面、插图及整体设计,其中包括: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表现环保工人的石刻版画《夜班》;入选“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并获三等奖的封面设计《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铜版画《寒风中的城市绿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北京赛区”的《动物插图》;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桢艺术展”并获整体设计一等奖的图书《动物园的内幕》,自1984年开始设计制作《中国珍贵野生动物》、《珍稀热带鱼世界》、《北京鸟类图鉴》等等大量图书和画册。1992年还设计、绘制了反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四枚一套的邮票《长白山》。职业使我更接近自然、接近野生动物。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野生动物的生存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伴随《动物世界》等反映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电视系列片的播映,环保意识在国内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人类在刚刚可以用现代技术来欣赏野生动物全部的美的时候,被拍摄的对象却已到了灭绝的边缘。尤其是听了赵忠祥在《动物世界》中动情的解说,读了唐熙尧等环保人士有关中国生态环境的报道,我感到了这种危机的切近,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从热爱、欣赏,逐渐转变为担心和关切。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学习和探索如何用平面设计中图与文字编排的特殊语言更好的表现野生动物;二是找寻一切机会在表现“动物之美”的同时向人们传达我发自内心的环保焦虑。
199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10周年,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在中国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眼前吃饭问题的发展中国家,能为关乎动物与人类未来命运、为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立法实在不易,我非常想在这个时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在1997年底就与绿野设计工作室的黄华明一起,以“保护法”的内容为主线,探讨、寻找可供使用的形式和媒介。
最初曾考虑过出书或设计科普挂图,后决定选择宣传画这种形式。用两张宣传画,把“保护法”中界定的101种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以相对独立的小画面整齐排列全部展现出来,配以文字,在中、小学校及公共场所广泛张贴,这将是一种很好的普法宣传,对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的珍稀物种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将起到推动作用。构思一形成,在我想象的画面中,感觉如果加上齿孔它太像两大版邮票了,这看上去会挺新颖,挺有意思。因不知邮票这种特有的齿孔形式是否允许使用,就带着已画好16个图案的小稿去《集邮》杂志咨询,在与编辑们的交谈中,大概是《集邮》杂志特定的环境起了作用,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出一套“纪念张”的创意逐渐凸现出来。由《集邮》杂志进行组织,在“保护法”10周年之际向社会发售。创作意向形成后,很快投入创作,不久,将100多种动物,共计10版“纪念张”样稿全部完成。
从我画这些野生动物的深层想法来说,我不希望这些动物只是标本或只存在于美术作品中,我希望通过我的画笔,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野生动物,希望它们长久地在天空飞翔、在水中遨游、在地上奔跑,它们永远地在地球上与人类共处。在创作绘制过程中,我曾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野生动物的绘画和邮票,当一张张彩色打印稿在大家手中传递时,见之者无不被这形态各异扑面而来的100多种野生动物传达出的生命力所震动,《集邮》杂志的编辑们曾感叹:这要是一套系列邮票该多好。近些年来,邮电部和国家邮政局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发行了不少的邮资票品,如与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瑞典、俄罗斯等国联合发行了多套珍稀动物邮票,而且还在计划进一步加大力度,要通过邮票,让国人和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珍稀物种,了解中国野生动物的现状,了解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成就。我的作品恰好符合国家邮政局动植物保护方面的选题思路,图稿得以幸运中选。
这套邮票所选动物都曾经上过邮票,它们多为我国最珍稀的动物,群众熟悉、世界知名。为从形式及立意上同过去的动物邮票拉开距离,我采用了统一的票型(30×40mm,竖式),用比较写实的表现手法,尽可能在造型上选择过去没用过的角度、动态,注重每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神情特征,注重展现每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季节变化。从而传达出更明确的“环保意识”。
这套票既不同于单枚小型张,也不同于一般的多枚套票,它是“一大枚”。小版张的形式要求设计者更多地关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管是每种动物的动势、神态、造型、色彩、构图,也不管每种动物是全身还是特写,都应放在“一大枚”之中去考虑、去调整。比如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都做了调整。
在邮票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中,我对印刷在邮票形成中的作用也有了体会。专业印制人员常说:好的原稿是制版印刷的基础。什么是好的原稿呢?我现在的理解是既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又要适合印刷。
我最初画的是6倍稿,印制局计划调度部及生产部的同志及时向我指出,动物画稿中的皮毛、草地等最容易吸引作者越画越细,其结果是原画很有看头,很精彩;但一缩小就会使细部消失、色调灰暗。后期制版时花巨大的力量也很难接近原稿的面貌。他们建议改画4倍稿,这样画面小了,注意力在大关系、大结构上,想画细也不容易。我照办了,重新画了12幅4倍原稿。现在看来效果确实更好。
小版张原版式的边饰部分设计较宽,还有几段文字。在研究生产工艺时发现:小版张的整体尺寸按现有设备的规格及纸张宽度来看,安排两张放不下,只安排一张又会浪费许多纸,同时打孔机也很难配套。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版式尺寸与印刷成本、效率紧密相连。设计者不能只从画面效果上追求独特、美观,还要考虑适应现有的设备、材料、工艺。
我不是专职的邮票设计师,对邮票的绘制与设计接触较少,所以小版张在整体上意境不够深、绘画感不够强、动物在造型上还不够美,各种动物的排列位置还可斟酌,画面整体色彩也略显灰暗,这些都是需要今后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我从设计邮票中学到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我深深地感谢在各方面帮助我的朋友们。 责编/刘劲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野生动物的生存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伴随《动物世界》等反映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电视系列片的播映,环保意识在国内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人类在刚刚可以用现代技术来欣赏野生动物全部的美的时候,被拍摄的对象却已到了灭绝的边缘。尤其是听了赵忠祥在《动物世界》中动情的解说,读了唐熙尧等环保人士有关中国生态环境的报道,我感到了这种危机的切近,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从热爱、欣赏,逐渐转变为担心和关切。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学习和探索如何用平面设计中图与文字编排的特殊语言更好的表现野生动物;二是找寻一切机会在表现“动物之美”的同时向人们传达我发自内心的环保焦虑。
199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10周年,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在中国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眼前吃饭问题的发展中国家,能为关乎动物与人类未来命运、为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立法实在不易,我非常想在这个时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在1997年底就与绿野设计工作室的黄华明一起,以“保护法”的内容为主线,探讨、寻找可供使用的形式和媒介。
最初曾考虑过出书或设计科普挂图,后决定选择宣传画这种形式。用两张宣传画,把“保护法”中界定的101种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以相对独立的小画面整齐排列全部展现出来,配以文字,在中、小学校及公共场所广泛张贴,这将是一种很好的普法宣传,对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的珍稀物种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将起到推动作用。构思一形成,在我想象的画面中,感觉如果加上齿孔它太像两大版邮票了,这看上去会挺新颖,挺有意思。因不知邮票这种特有的齿孔形式是否允许使用,就带着已画好16个图案的小稿去《集邮》杂志咨询,在与编辑们的交谈中,大概是《集邮》杂志特定的环境起了作用,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出一套“纪念张”的创意逐渐凸现出来。由《集邮》杂志进行组织,在“保护法”10周年之际向社会发售。创作意向形成后,很快投入创作,不久,将100多种动物,共计10版“纪念张”样稿全部完成。
从我画这些野生动物的深层想法来说,我不希望这些动物只是标本或只存在于美术作品中,我希望通过我的画笔,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野生动物,希望它们长久地在天空飞翔、在水中遨游、在地上奔跑,它们永远地在地球上与人类共处。在创作绘制过程中,我曾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野生动物的绘画和邮票,当一张张彩色打印稿在大家手中传递时,见之者无不被这形态各异扑面而来的100多种野生动物传达出的生命力所震动,《集邮》杂志的编辑们曾感叹:这要是一套系列邮票该多好。近些年来,邮电部和国家邮政局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发行了不少的邮资票品,如与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瑞典、俄罗斯等国联合发行了多套珍稀动物邮票,而且还在计划进一步加大力度,要通过邮票,让国人和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珍稀物种,了解中国野生动物的现状,了解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成就。我的作品恰好符合国家邮政局动植物保护方面的选题思路,图稿得以幸运中选。
这套邮票所选动物都曾经上过邮票,它们多为我国最珍稀的动物,群众熟悉、世界知名。为从形式及立意上同过去的动物邮票拉开距离,我采用了统一的票型(30×40mm,竖式),用比较写实的表现手法,尽可能在造型上选择过去没用过的角度、动态,注重每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神情特征,注重展现每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季节变化。从而传达出更明确的“环保意识”。
这套票既不同于单枚小型张,也不同于一般的多枚套票,它是“一大枚”。小版张的形式要求设计者更多地关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管是每种动物的动势、神态、造型、色彩、构图,也不管每种动物是全身还是特写,都应放在“一大枚”之中去考虑、去调整。比如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都做了调整。
在邮票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中,我对印刷在邮票形成中的作用也有了体会。专业印制人员常说:好的原稿是制版印刷的基础。什么是好的原稿呢?我现在的理解是既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又要适合印刷。
我最初画的是6倍稿,印制局计划调度部及生产部的同志及时向我指出,动物画稿中的皮毛、草地等最容易吸引作者越画越细,其结果是原画很有看头,很精彩;但一缩小就会使细部消失、色调灰暗。后期制版时花巨大的力量也很难接近原稿的面貌。他们建议改画4倍稿,这样画面小了,注意力在大关系、大结构上,想画细也不容易。我照办了,重新画了12幅4倍原稿。现在看来效果确实更好。
小版张原版式的边饰部分设计较宽,还有几段文字。在研究生产工艺时发现:小版张的整体尺寸按现有设备的规格及纸张宽度来看,安排两张放不下,只安排一张又会浪费许多纸,同时打孔机也很难配套。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版式尺寸与印刷成本、效率紧密相连。设计者不能只从画面效果上追求独特、美观,还要考虑适应现有的设备、材料、工艺。
我不是专职的邮票设计师,对邮票的绘制与设计接触较少,所以小版张在整体上意境不够深、绘画感不够强、动物在造型上还不够美,各种动物的排列位置还可斟酌,画面整体色彩也略显灰暗,这些都是需要今后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我从设计邮票中学到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我深深地感谢在各方面帮助我的朋友们。 责编/刘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