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林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札达县的土林举世闻名,2015年夏季,我专门走了一程。
  翻过海拔5200米的巴尔兵站大阪,山就变成了土黄的、青灰的、铁红的、瓦蓝的、碳黑的各种杂色,说不完的样样,论不清的颜色,只有底色不变,火烧过一般焦灼。山也极不规则,横一道岭,侧一座峰,高得人望不到顶,压得人喘不过气,沟也深得看不见底,狭窄处只看见溪水扭着麻花蛇一般蜿蜒着向远处流去,稍宽处是一汪汪翡翠色的湖泊,湖水迎着太阳泛着绿光。路很窄,紧贴着陡峭山崖转圈圈,怕得人不敢向窗外看,一到转弯处,便不由得紧握车把手,身子向里侧欠。
  不知翻了几道沟,过了几架梁,又走了多长时间的戈壁滩,才听司机嚷着说到了。一下车,视线马上开阔了,原来我们来到一个叫香菇的山巅上。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只见脚下的山比刚才看到的色调更焦灼,气势更宏大,形状更奇特,山头都呈扁圆形,光秃秃地排列着,像一窝才出锅的馒头。圆圆的山体上有一道道皱褶,似饱经风霜老人的脸,沧桑而厚重。归总看,山像一个严整的雕刻群,纵横起伏,绵延不断,一山靠着一山,一岭连着一岭,如涨潮的大海,一浪推着一浪浩浩荡荡飘向远方,尽头处与天连成一条细细的灰线。面对此景,人的脑海里会生出无穷想像,一会儿觉得它像一个千军万马厮杀的古战场,一会儿又觉得它像一幅牛羊如云的春牧图,一会儿觉得它是一个千奇百怪的海底世界,一会儿又觉得它像一些多姿多彩的社会场景。总之,人间有多少种景象,这里头就能看出多少种奇妙。但分开来看,山又像一尊尊造型别致的工艺品,一山有一山的风韵,一岭有一岭的造型,就连每一个小山包,每一个小丘陵,都各有千秋。你会觉得这土林、这山包、这山包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木刻画,有的像慈祥的观世音,有的像带笑的弥勒佛,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像挺拔的苍松,有的像调皮的小孩,有的像美丽的姑娘......你心中能想到什么,这画面就能生出什么,像一个神奇的万花筒一般。
  皮央土林景区很广阔,地貌很神奇,总给人意外的惊喜。我们是中午前后来到这里,顺着一条慢坡子洼下去,沟越走越深,路越走越窄,眼看著山穷水尽前无路,谁知绕过一个石头旮旯,却看到了大片土林,也看到了一个村庄。这片土林的基调是黄色的,像黄芥油一样金亮,如鸡蛋黄一般鲜嫩。一座座拔地而起,一脉脉连绵起伏,既支离破碎又重叠交错,别有一番风韵。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草更没有树,但沟道里的台地上却长着半人高的青稞。正是秋季时节,青稞黄澄澄地把土林映衬得更加美丽无比。村子在土林前面,有土林作背景,有青稞作点缀,显得更加精致和美丽。村子上面的土林崖壁上有一些废弃了的旧洞窟,黑洞洞地闲在那里,洞面上落几只灰色的鸽子,见有人来便“咕咕咕”地叫,叫声空灵,似远非远,洗练清脆,余音袅袅,令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前后村头的山嘴上有一片废墟,中间坐落着两座破破落落的古庙,红墙黑檐,五色经幡在屋顶上“啪啪啪”地劲响,更显得神秘莫测,古意盎然。村前有一条溪流,河里的石头光滑,河畔的绿草茂盛,一群家养的鸭子在水里探头捉虫,见人来,抬头望了望,又继续伸长脖子捉它的虫子。河滩的草甸上,有一些马匹和牦牛,慢慢地移动着步子,轻轻地摆动着尾巴,带吃不带吃地啃着青草。一匹小马驹竖起耳朵好奇地望了我们一眼,又撒着欢儿跑向远方。时值大中午,人们放羊的放羊了,打工的打工了,仅有的几个在家的也大概都休息了,村头路垴不见一个人,村子静得没有一点声响。一只杂毛狗跑过来,好像准备咬两声,却又没有咬,在离我们不远处的草丛里,乍起一条后腿尿了一泡尿,顺着沟道里一溜烟跑了。
  朗纳是札达土林中最壮观的一片,我们是下午去的。这里的土木林南北走向,混合色调,千奇百怪的形状如天造地设一般,该什么地方长山就长山,该什么地方生峰便生峰,该什么地方凸起就凸起,该什么地方凹陷就凹陷。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观景台向远处望去,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各种色彩纷至沓来。向东看,山头和阳坡上是桔红色,山沟和底坡是黛青色,明暗交汇的地方是一条粗犷而明亮的线条,土林就成了一幅瑰丽的套色版画。随着两种颜色的不断交替和融合,土林又像一个色彩斑斓的大染缸,各个部位都调整着色彩,各个角度都发生着变化,既绚丽多姿,又神秘莫测。向西望,火红的太阳在西山上熊熊燃烧,黝黑的山梁一脉接着一脉向近处涌来,像退潮的大海一样,颜色逐渐变得深沉,环境不断变得安静。随着夕阳的下沉,山梁的投影越来越大,沟壑的墨绿越来越深,最后完全融化在一片灰沉沉的暮色之中,大地一片寂静,只有余光照射到的地方有野羊攀壁的剪影,它们步子迈得很慢,影子拉得很长,像牛皮灯影戏中的情景,给孤寂的黄昏增添了些许动感,给美丽的土林增添了别样生机。
  古格王朝遗址是土林的核心区,也是到札达必去的地方。出札达县城顺象泉河畔行二十余公里,就能看到一座雄伟的古城堡耸立于山巅上,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城——古格王朝遗址了。遗址在一个叫札布让的山嘴子上,居高临下,仪态万方,望一眼,就被它的威势所震撼。遗址的色调和造型与周围环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像人造,好似天成,只觉得这座历尽沧桑、纯净神奇的古城堡,只有搁这里才般配。顺着盘山路上的土台阶往上走,步步是景观,处处显厚重:断壁残垣上鸟筑巢鼠打洞,破砖碎瓦间生杂草起苔锈,稀稀落落的枯草下埋着一两截旧碑,危危耸耸的山崖上悬着古庙,加上这深邃的谷沟,奇形的崖壁,破损的洞窟,秃秃的土峁,让人觉得这种破败更是有一种残缺的美。站在这个几近废墟的城堡上,我在想: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美丽的传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珍贵的文物。要不然,怎能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怎么成为人们研究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呢?
  霞义沟是札达土林的精品,为了能赶上个好光线,多拍几张好片子,我们一大早就往这里赶。一路走,一路赏,河两岸的景色已让人看得心醉。香孜河的溪水顺着草甸缓缓地流着,时宽时窄,时隐时现,路旁的红柳树一丛一丛地红,红得大气,红得深沉。鸟儿在枝尖上欢唱,牦牛在河床上啃青,公路两面的土林就像夹道欢迎的队伍,让人坐在车上都不由得昂首挺胸。我们朝一个拐沟里钻进去,又从另一个拐沟里钻出来,峰回路转之后又看到另一片土林。这里的土林以奇迷人,以精制胜,以一种深在闺中无人知的静谧让人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由于地处偏僻,来的人很少,自然景观就更加纯粹,更加原始。我爬上一个小丘陵,顺着晨光向沟掌里望去,只见那土林一列列成阵,一簇簇似画,一尊尊如佛,像一道道景观墙,像一座座水晶宫,像刚出土的兵马俑,像天凿成的万佛洞,整条沟都变得像一幅油画一般有质感。回过后再向沟口里看,远山白雪晶莹,近山一片火红,蓝天上白云舒展,沟河里清溪绵长,那色那形那情那韵,已不是我这个俗人能描述的了,只能搓手感叹,徒唤奈何。
  夜晚看土林,又是另一种感觉,别一番意境。晚上留宿县城,同行人都睡了,只有我一个人怎么也睡不着,便信步上街。街不大,人也不多,两旁是一些不规则的平房,大多数都关了门,显得异常寂静。昏黄的路灯下行走着稀稀拉拉几个人,各走各的,谁也不理谁,都是些外来的游客。几只野狗看见他们,竟一齐迎了上去,吓得他们惊呼着闪进了路边的饭馆。街道的人行道上有两排挺拔的白杨,齐刷刷地射向夜空,风一吹叶子便“唰唰唰”地响,更衬托出周围的寂静。月亮爬过树梢,呆滞地挂在了城外山上,山谷中背阴处幽黑幽黑,向光处银白银白,土林便隐隐绰绰地伏现在明暗之间,形成一种神秘的美。天穹水洗般地蓝,几朵闲云在周边游荡,干净得让人孤独。穿城而过的象泉河不急不慢地流着,月光把高低不同的山影挂到河边的沙棘林梢头,影影绰绰,迷迷离离,呼应着河面上碎银似的亮光。一只猫头鹰从城墙边的电线杆上飞起,落在一处寺庙的塔顶,庙里传出来几声木鱼声响,这空洞声音撞向崖上后又折回寺内,给人以空上加空的感觉。突然远处传来几声夜莺的鸣叫,好像提醒我该回去了,看看手机才发现时间已到了第二天凌晨。
  往回走的路上,我在想,这次徜徉土林,算是看了个美,但我没有看够。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看札达的土林!
其他文献
从阿里到普兰,我是一路赏着美景,伴着诗情画意去的。  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下午,普兰县派来接我的越野车从阿里地区出发。从延安到西安,从西安到拉萨,从拉萨到阿里,一路走到现在,我这个普兰的县委书记才算是真正走马上任了。  隔着车窗向外看,山川大地一派雄浑壮丽。夕阳斜照的西山上,天地间一片辉煌,像套色版画那样既反差巨大又融为一体,既色彩斑斓又质感无比。天空分为三色:当空是深蓝,远处是湛蓝,天边是游动着
期刊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声音。在普兰县住得时间长了,光从附近几个村子的声音里,我就能听出许多学问。  夜里起风了,整个夜空像一块棉布往开撕,我知道,那是刚动身的风,从印度境内的强拉山口往来刮,里面裹着沙粒和石籽,正赶往尼泊尔边境的斜尔瓦山口。风“呼噜、呼噜”地响,沉闷闷地像是从天上砸下来一样,我知道,那是被喜马拉雅山挡回来的回头风,虽然动静不小,但终归没了力气,挣扎一会儿就叹
期刊
普兰街市坐落在喜马拉雅山的峡谷中。头顶上是湛蓝的天空,脚底下是碧绿的河水,两边的雪山大得怕人,四周的景色美得醉心。水是孔雀河,藏语叫马甲藏布,著名国际河流恒河的源头;山有两座,背后是阿里第一高山纳木那尼峰,面前是中尼两国的分水岭长寿山。四周是河道上冲刷出的平台地,田野里长满了抽穗的青稞、拔节的油菜。  街不大,贯通南北两条路,纵横东西五条巷,站在前街能看到后街的尽头,走在这巷能听到那巷的市声。街上
期刊
一  江南,确确实实是我的家乡。  曾经因着年少轻狂或者司空见惯,对家乡并没有深切的认同感。然而,岁月是个奇妙的东西,是可以让朽木开出花朵来的。如我,上帝撒落于江南的一粒枯瘦的种籽,在经历风雨之后生根萌芽,开出的一朵生命奇葩。这样的自我认同,或许有些自傲,呵,一个小小的人,一个如同尘土样平凡的人。可是,我确确实实如此自觉,就如同经过岁月洗礼后的我对于江南——我的家乡的深切真实的认同。  是的,生命
期刊
普兰的雪大得出奇,多得离谱,美丽得难以描述。  说这里的雪大,是因为它来势猛,密度大,持续时间长。刚刚还是晴晴的天,平平的云,一股微风吹过,那云便由轻变重,由薄变厚,由淡变浓,雪紧跟着就来了。这雪也一样,由缓变疾,由粒变絮,由小变大,不知不觉中就铺天盖地地笼罩了大地。下得一上劲,那情境就和内地的雪不一样了。内地的雪是飘飘洒洒地来,纷纷扬扬地落,断断续续地下,这里是像筛子一般往下筛,如拳头一样往下砸
期刊
一、《少女手抄本》  中学时,班上每一个女孩子都拥有一两本塑料封皮的日记本,但不是用来写日记——每一本都精心细致地摘抄了许多自认为美伦美奂地经典佳句,公开地在班上流传。若谁地手抄本里刚记下一篇动人的文章,那第二天这篇文章保证散布在了所有少女的手抄本里。  开满心事的季节,心事开在少女手抄本里。那是种欲语先羞的年龄,所有的感怀、所有的思绪,不敢向任何人倾诉,只有精心采撷一篇篇美丽的文章,在字里行间流
期刊
藏西秘境,天上人间,水萦雪围,厚土高天,此乃阿里之普兰!踞世界之脊,地拥千里而广袤;处三国之界,商通南亚以渊源。喜马险峰巍峨东峙,冈底雄峦磅礴西环,马甲碧浪汹涌南奔,羌塘莽原蒼茫北延。历来为商贸互市、边境口岸;自古乃边关重地、军事喉咽。  古哉伟哉,沧桑普兰。人文积淀深厚,历史华章斑澜。古城旧堡,每地可见;断碑残砖,信手可拈。象雄文明,点燃先民开化之星火;洞窟陈迹,记录苯佛灿烂之起源。须弥山高僧斗
期刊
天黑得让人压抑,云重得令人生惧,地上草梢梢不摇,空中风尘尘不动,整个霍尔草原安静得没有一点点声息,人们只能听到自己轻轻地喘气。须臾,一股黄尘在远处的纳木那尼峰山边卷起,雨幕便呈帘子状斜挂在空中。正想问周围人风雨会不会来,头上的藏帽“日”地被风掀起,骨碌碌滚向路边的水渠,刚撵到水渠里去捡,它竟然又翻上公路,打着转儿滚向了远处的荒滩,和碎纸片裹在一起飘上了霍尔小镇的上空。  平时热闹繁华的边境霍尔小镇
期刊
行走在藏西高原的马攸木无人区,给人的感觉像走进了刚退潮的海滩。明明是海拔五千多米的地方,但卵石却多得出奇。大的如磨盘大,小的像拳头小,圆格臼臼形,光不溜溜面,一块挨一块地挤,石缝里偶尔还能觅得贝的壳、鱼的鳞等化石,怎么看怎么像个海底。  一些细矮细矮的针尖草,长在石泡子中间,稀稀拉拉地似有似无。站远了看,它是长草的,还有一点浅浅的绿,但走近了找,又不见几根。三两只鼠兔在石头林里穿梭,颜色和石头已融
期刊
连日下雪,天临明醒来推门到院子里看,才发现雪夜里什么时候停了,门口积起来一尺多厚的雪塄子。在雪色和月光的辉映下,天地间便明亮得白昼一般。乘着这清新的空气,我漫无目的地走出县城,走进一个叫吉让的村子。  村子里没有一点声息,四下里没有一个人影,听到的只有自己踏雪的脚步,看到的只是月光下自己的一袭瘦影,影影绰绰,跌跌撞撞,像牛皮灯影戏里的一只木偶。雪有半腿把子深,脚一踩一个前倾,腿一抬一个窟窿,就这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