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思维——判断事物的相应情变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储备
  假言思维,就是指以事物某种情况作为条件,去思索由此条件而引发该事物有何后续情况发生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它就是以给定的条件为据去判断事物相应情变的条件判断。我们常用的假言思维有两种类型:
  1.充分条件假言思维,常用关联词“如果……就……”。
  2.必要条件假言思维,常用关联词“只有……才……”。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名著是传世的经典之作,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必修教材向高中生推荐10部中外名著,它们是:《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谈美》《哈姆莱特》《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请从中选择两部名著,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阅读名著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名著,把握名著间的相关联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津
  10部中外名著,每一部都是博大精深的,都可以写出许多不同中心论点的读后感,但是题目要求考生选择两部名著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这是题目的高明之处,也是难点所在。考生要写好这篇作文,关键是把握两部名著的相关联系。相关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理论和实际的联系,用《论语》或《谈美》中的道理来分析某一篇名著中的某一个人、某一个事件;可以是来自不同作品的或相似、或对立、或互补的两个人物;可以是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能够说明同一道理的人物或事件。审题时,要深入某一部名著的内部,抓住具体内容或情节,分析其所体现的思想观点,然后到另一部名著里尋找相同、相似、相反或相应的内容或情节,建立有机联系。据此,可立意如下:
  1.人穷志不短,自强不息,勇做命运的舵手。(取《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科波菲尔的奋斗史为正面论据,取《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投机、堕落材料为反面论据。)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年当树立家国情怀。(以《论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为理论论据,以《家》中觉慧等青年反封建斗争的事例为事实论据。)
  3.怀向善之心,做仁爱之辈(以《红楼梦》中王熙凤害贾瑞等人的事例为反面论据,辅之以《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因得不到爱丝梅拉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的事例。)
  4.少些疑虑,多些果敢,方能成大事。(取《谈美》中的论述“思想中的疑心就好像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郁”为理论论据,《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终于失败的事例为事实论据。)
  5.莫把鲁莽当勇敢。(取《三国演义》中许褚赤膊上阵和《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战风车等故事为论据,采用叠加法展开阐释。)
  技法指津
  因为“假言思维”赋予存在的事物一个非存在的对立面,考生在思维的过程中要把原事物的组成要素和组成方式作另一种特殊的调整,向非存在注入存在性,把非存在变成“可能的存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局限于一景一物、一事一理,而应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使主题得到升华。这要求考生善于借生活经验为触媒设定“这一个”的条件,从而推出“那一个”的结论。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过:“我们只能根据经验从一个对象的存在推断另外一个对象的存在。经验的本性就是这样的。我们记得曾有过一类对象的存在的常见例子;并且记得,另一类对象的个体总是伴随着它们,并且和它们处于经常的接近秩序和接续秩序中。例如,我们记得曾经看到我们所称为火焰的那一类对象,并且曾经感到我们所称为热的那种感觉。我们也回忆起那些对象在过去一切例子中的恒常结合。没有经过任何进一步的程序,我们就把一个称为原因,把另一个称为结果,并由一个的存在推断另一个的存在。”(《人性论》)休谟所讲这个简单的由“火”而引发“热”的感觉的经验,就是人们在具体的情景中作假言思维,提出某种解决事情的办法的例子。比如说到深山探险,人在天冷时就会想:“假如有足够的木柴点燃起火来,便可以避免夜宿山沟时严寒的侵袭。”于是,想法解决木柴问题就是关键的事情了。
  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假言思维选用《周易》、鲁迅和毛泽东的话立意:只有自强不息,坚持“四敢”,才能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世界需要风流人物,有志者要做“风流人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各自需要不同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者,孟子眼中堪当“天降大任”之“是人”也。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成为“可堪大任”的风流人物?只有自强不息,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才能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欲担“大任”而“弄潮”于当今,为什么要强调“自强”且“不息”呢?这是“潮”使之然。在各式各样的社会“潮头”上搏击,立于之上的必定是强者。“自强”就是我们从主观条件上积累自己的力量,使自己能驾驭“航船”,而这种奋斗的“航程”不是一蹴而达的。所以,这种“自强”就必然是“持续”的,富有“韧性”的,也就是说是“不息”的。事业成功所经“航程”的复杂、艰难及长度,要求干事业的“驾船人”必须“自强不息”。为什么又强调必须“四敢”呢?“敢想”就是要创新;“敢说”就是要有勇气讲出来,告诉“船”上的伙伴,动员他们一起干;“敢作”就是要有胆量去行动;“敢当”就是要敢于负责任。如果说“自强不息”是内在自我力量的积累,那么,坚持“四敢”就是“自强不息”积累的“外化”“暴发”。综上,“自强不息”与“四敢”是成为“风流人物”的必要条件。不能自强不息,不能坚持“四敢”,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风流人物的。如果我们能做到自强不息,坚持“四敢”,“天”又赐良机,就能成为风流人物。
  【崔翔/供稿】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ofo小黃车正式发布奇点城市慢行交通大数据平台,将ofo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中单车数量、轨迹、热力潮汐图分析等详尽信息对政府主管部门开放,促进共享单车行业的科学管理。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共享单车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随着共享单车骑行指数的不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出行效率提升达15%以上,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升。   2017年1
期刊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他21岁在剑桥大学学习宇宙学时,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但他仍旧成为了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霍金作出很多重要贡献,最主要的是他与罗杰·彭罗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广义相对论框架内的彭罗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关于黑洞会发射辐射的理论性预测。   霍金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以较高的分值在高考语文中占据重要位置。历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基本保持稳定,考查范围和难度也保持稳定。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时,考生可运用以下方法:   1.从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   面对一篇文言文,考生应通过整体阅读,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
期刊
善于选点,精雕细刻  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取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物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的表情神态,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作文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选取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往往能决定一篇作文的优劣。而选取角度的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旨、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所谓“从自我
期刊
如果有一天,我不可避免地老去,会变成什么模样呢?也许头发白了,长了皱纹了,不再是当初动人的模样,但是我希望我的心里依然有着一汪宁静蔚蓝的海洋,我的眼里依然闪耀着清澈纯洁的光芒。   当我老了,我希望能在自家小院,或养花草,或种瓜果,再放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读书、喝茶、会友,又或者什么也不干,发发呆,打打盹。举头见明月,低头闻花香,笑看蝶舞蜂逐,静听蝉鸣鸟歌,让曾经奔波不安的灵魂,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
期刊
东汉文学家崔骃在《达旨》中有言:“高树靡阴,独木不林。”这里强调了群体中团结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林中之“木”依旧“独”,依旧与其他的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树木靠得太近就无法生长,因此树木不能太依赖彼此,即使在群体中,也要独立。   独木不成林,这句话并不是告诉人们在群体中就要依赖他人,其实,即使在群体中,也要相对独立,方能更好地发展。   在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在群体中依靠他人的乐声掩
期刊
古人云:“乐者,德之华也。”看似简单的琴,听似随意的琴声,却蕴含了人对德操、对大道的理解,并以独特的方式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时的琴上至王侯将相、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无人不可学,可谓简单至极。但这些人看不到的是,在弦被轻轻拨动之时,琴艺高超的人在琴声中贯注了全部情感,一颗琴心融入了琴弦,在“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的交融中,以此为媒介释放出了对人生的全部感悟,奏出了自己的
期刊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记述了胡适先生在北大教书时的旧事,意思大抵是他从不妥协,与晚清的秀才针锋相对,才使白话文得以推广。由此观之,碰撞,从表层意义上来说是物理中物体的相互作用,但從更深远的角度来解释,则是旧势力与新势力的对抗,是孕育新事物的地方,是新思想的诞生之所。   毋庸置疑,思想的碰撞是文明前进的推动力,它使文明得以不断发展,熠熠生辉。苏格拉底,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与古希腊
期刊
1.C(同里张氏,以丝五万两寄昉家而他适。俄而昉家被火,家人惶骇走避,赀用悉焚,惟力完所寄丝,付张氏。)   2.D(“乞骸骨”和“致仕”不同。“乞骸骨”是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致仕”是交还官职,指官员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D(张昉代理东平府知事时是因病重辞官;“他的儿子和三个孙子虽任职不同,但都成就斐然”,原文无此意。)   4.(1
期刊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