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应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切切实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 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3 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4 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中,一般只是5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6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比较低,往往处在冷场的情况。小组讨论时,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
  针对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我走到校长的岗位上有几年了。我把做学校管理者的感觉比作品酒,初尝是辣,时间越久,品出的滋味就越多、越香。回想自己多年的管理经历,感慨与收获颇多。下面是我的几点想法:  1 读书与学习  学习应该是我们教师的主要生存方式,学习能培养自己的大智大德,提升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规律的把握,所以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弥补自己能力、知识折旧的损耗。尤其是学校的领导与管理人员,要想做到有智慧,更应恪守“活到老,
期刊
【摘要】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课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1 加强课程管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  1.1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国家课程方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这成为了全球研究的热点。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将“数学探究”列为3个高中数学内容新增版块之一,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彻于高中数学课程中。因此,关于高中数学探究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目前,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课题学习,大
期刊
【摘要】根据学习的内在品质,接受理论等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收效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1 自主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根据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具有突出成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关键词】初中地理;合作学习  1 精心设计,互动合作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是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是巩固基础,搞好教学,迎接中考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语文复习中,复习目标是复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力训练和培养是关键。有效的复习教学模式,必须是一种师与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的结构。制定正确的复习目标是上好复习课的保障,同时要安排好复习流程,讲究复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课;方法  新课结束,开始紧张的期末复习,可通常复习课是很难上的,因为面
期刊
听的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听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听的教学要求。听的教学要求包括有:①要培养听的语言能力,包括听音、辨音和区分各类语调和能力。②要培养听的交际能力,即听音会意的能力。根据此要求,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听的训练。  1 结合语言知识教学  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听力理解能力应是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学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层面的实质性变化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我们把教学行为分成两大类,即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当、仪
期刊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要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受文本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为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审美情操奠定坚实基础,这个问题已成为了我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我觉得语文教学不同于政治课,既要兼顾文学性,又要渗透思想性,这也是向语文教
期刊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