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教师而言,所谓研究力就是指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与教学力一样,研究力同样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教师研究力的培养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途径的。我们日常所说的小课题研究,便是一种有效培养教师研究力的重要方法。笔者现结合小课题“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从研究问题的发现与聚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研究活动的设计与落实以及问题解决过程的梳理与总结等四个方面,就培养教师研究力的方法、路径谈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立足实践,抓住矛盾,引导教师发现与聚焦教学问题
众所周知,教学实践是教学问题产生的土壤。小课题研究正是一种基于解决教学问题的,经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归因、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与实践以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提炼与总结等过程的实践研究方式。因此,关注实践,从实践中发现与聚焦教学问题,是形成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小课题的基本思路。
比如,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受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此时却又发现,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与自身的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理念正确”到“行为合理”之间,不是一步到位的,是需要经历一个“理解—内化—应用”的实践与改进过程。随之产生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去研究与解决。课题“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便是这样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过程目标”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是与“结果目标”相对应的新课程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习得等结果性目标显然已经不够,需要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的丰富与活动经验的积累等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作为新的追求方向。于是,作为在一线的新课程实践者——教师必须思考诸如:什么是“过程目标”?“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关注“过程目标”达成的数学活动该如何设计,又该如何落实等教学问题。我们正是在以上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上发现,聚焦“体现‘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关键。于是,提出了“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研究,解决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从此课题提出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基于“理念”与“行为”间矛盾思辨的问题发现与聚焦方式,也是教师思考教学问题的基本方式,是教师研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会从矛盾处思辨教学问题,在教师研究力的培养中极为重要。
二、分析问题,明确目的,引导教师结合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教师研究力的提升,一个典型表现即为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恰当运用。小课题从“问题”到“课题”的提炼过程,一是对“问题”进行归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选择研究方法的过程。
在对“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问题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理论思辨层面的问题。如:“过程目标”的内涵是什么?“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的关系如何?等等;一类是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如:体现“过程目标”达成的数学活动如何设计?突出“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点是什么?等等;还有一类是反思实践效果层面的问题。如:设计了突出“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后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坚持了以体现“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之后,学生在“过程目标”上的达成度如何?等等。
问题类型的不同,研究与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理论思辨层面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或理论研究的方式进行,对核心概念进行思考推断,给出定义。如“过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我们通过深入阅读课程标准及相关文献,描述了相应的特征:与“结果目标”关注学生习得“数学的结论”相比,“过程目标”是以帮助学生体会、感受以及经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形成一定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为重要内容的。而对“数学活动”概念的思考,我们又给出了相应的定义:“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为完成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
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则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从“经历”“体验”“探索”等三个特征词出发,根据相关内容特点进行设计与实践研究,从而形成了“经历”“体验”“探索”三种类型特征的典型数学活动案例。
反思实践效果层面的问题,则可以采用观察、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体现研究的成效。如笔者组织进行的“基于‘过程目标’达成的测评”,便是采用了颇有针对性的试题测量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的。
三、回归实践,突出实证,引导教师设计并实施扎实的课题研究活动
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实践,小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思考基础上形成的方法策略,也只有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看出能否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因此,引导教师回归实践,结合实践设计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并实施,同样是培养教师研究力的重要过程。这在我们进行的“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类型的研究实践活动。
一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因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设计”,所以关注数学活动设计,将数学活动实施于课堂,是我们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因此,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活动不下20次,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多个知识领域,关注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中的数学设计,强调从儿童经验出发,重视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如我们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设计的两个数学活动:①从“一个点”到完整“角”的认识活动;②从平面图形“角”的认识到长方体盒子(物体)上“角”的认识活动。便是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调查人数为10人,调查结果如下表)。
[以下哪个地方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 )
A.1个篮球场的面积;B.1间教室的占地面积;C.南湖区的占地面积;D.1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我是这样想的:]
本测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测量知识。目标有两个:一是考查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水平,二是描述1公顷的空间大小水平以及量感建立的活动经验形成水平。这一问题在完成过程中,不仅需要选择正确的答案,同时也需要说明选择这个答案的理由。说理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状态与活动经验形成状态的具体反映,从而能够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内容的认识与掌握水平。
因为测评重点在于“过程目标”的达成状况,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对如何编制“过程目标”测评题需要有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有经常经历测试题的讨论与调整过程,这对教师思考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和研究力的提升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反思,及时提炼,引导教师学会总结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为后续实践所采用
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研究力培养,除了关注引导教师做好对问题的发现与聚焦、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之外,还需要引导教师做好对解决教学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等工作。因为以推敲文字的过程反观研究活动的价值,同样是提升教师研究力的重要方面。当然,小课题研究的反思方式各有不同,其中整理研究课例与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是两种最为基本的方式。
在实施“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与研究团队成员整理了许多较高质量的研究课例,如《回归,面积计算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文就是围绕“长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所总结的一份课例研究报告;《先试后导,依学施教》一文则是围绕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的教学所总结的课例研究;《概念建构:一个表象建立和丰富的过程》一文,是围绕“三角形的高的认识”活动实施后的效果所作的案例分析,等等。这些文章分别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与管理》等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而在“学期测评”的基础上,笔者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超过15000字的测评报告,详细解读了测评数据,分析“过程目标”达成的状况。同时,课题研究也即将进入成果报告的总结撰写阶段。
可以这么说,这些结合课例研究提炼策略和分析研究活动梳理方法的过程,将使我们能够及时去思考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问题,促使我们进一步将理论运用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内化研究成果,提升专业素养。因此,思考总结课题研究活动成果的过程同样是教师研究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立足实践,抓住矛盾,引导教师发现与聚焦教学问题
众所周知,教学实践是教学问题产生的土壤。小课题研究正是一种基于解决教学问题的,经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归因、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与实践以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提炼与总结等过程的实践研究方式。因此,关注实践,从实践中发现与聚焦教学问题,是形成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小课题的基本思路。
比如,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受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此时却又发现,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与自身的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理念正确”到“行为合理”之间,不是一步到位的,是需要经历一个“理解—内化—应用”的实践与改进过程。随之产生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去研究与解决。课题“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便是这样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过程目标”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是与“结果目标”相对应的新课程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习得等结果性目标显然已经不够,需要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的丰富与活动经验的积累等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作为新的追求方向。于是,作为在一线的新课程实践者——教师必须思考诸如:什么是“过程目标”?“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关注“过程目标”达成的数学活动该如何设计,又该如何落实等教学问题。我们正是在以上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上发现,聚焦“体现‘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关键。于是,提出了“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研究,解决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从此课题提出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基于“理念”与“行为”间矛盾思辨的问题发现与聚焦方式,也是教师思考教学问题的基本方式,是教师研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会从矛盾处思辨教学问题,在教师研究力的培养中极为重要。
二、分析问题,明确目的,引导教师结合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教师研究力的提升,一个典型表现即为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恰当运用。小课题从“问题”到“课题”的提炼过程,一是对“问题”进行归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选择研究方法的过程。
在对“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问题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理论思辨层面的问题。如:“过程目标”的内涵是什么?“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的关系如何?等等;一类是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如:体现“过程目标”达成的数学活动如何设计?突出“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点是什么?等等;还有一类是反思实践效果层面的问题。如:设计了突出“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后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坚持了以体现“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之后,学生在“过程目标”上的达成度如何?等等。
问题类型的不同,研究与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理论思辨层面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或理论研究的方式进行,对核心概念进行思考推断,给出定义。如“过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我们通过深入阅读课程标准及相关文献,描述了相应的特征:与“结果目标”关注学生习得“数学的结论”相比,“过程目标”是以帮助学生体会、感受以及经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形成一定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为重要内容的。而对“数学活动”概念的思考,我们又给出了相应的定义:“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为完成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
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则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从“经历”“体验”“探索”等三个特征词出发,根据相关内容特点进行设计与实践研究,从而形成了“经历”“体验”“探索”三种类型特征的典型数学活动案例。
反思实践效果层面的问题,则可以采用观察、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体现研究的成效。如笔者组织进行的“基于‘过程目标’达成的测评”,便是采用了颇有针对性的试题测量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的。
三、回归实践,突出实证,引导教师设计并实施扎实的课题研究活动
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实践,小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思考基础上形成的方法策略,也只有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看出能否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因此,引导教师回归实践,结合实践设计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并实施,同样是培养教师研究力的重要过程。这在我们进行的“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类型的研究实践活动。
一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因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过程目标’的数学活动设计”,所以关注数学活动设计,将数学活动实施于课堂,是我们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因此,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活动不下20次,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多个知识领域,关注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中的数学设计,强调从儿童经验出发,重视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如我们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设计的两个数学活动:①从“一个点”到完整“角”的认识活动;②从平面图形“角”的认识到长方体盒子(物体)上“角”的认识活动。便是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调查人数为10人,调查结果如下表)。
[以下哪个地方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 )
A.1个篮球场的面积;B.1间教室的占地面积;C.南湖区的占地面积;D.1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我是这样想的:]
本测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测量知识。目标有两个:一是考查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水平,二是描述1公顷的空间大小水平以及量感建立的活动经验形成水平。这一问题在完成过程中,不仅需要选择正确的答案,同时也需要说明选择这个答案的理由。说理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状态与活动经验形成状态的具体反映,从而能够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内容的认识与掌握水平。
因为测评重点在于“过程目标”的达成状况,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对如何编制“过程目标”测评题需要有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有经常经历测试题的讨论与调整过程,这对教师思考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和研究力的提升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反思,及时提炼,引导教师学会总结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为后续实践所采用
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研究力培养,除了关注引导教师做好对问题的发现与聚焦、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之外,还需要引导教师做好对解决教学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等工作。因为以推敲文字的过程反观研究活动的价值,同样是提升教师研究力的重要方面。当然,小课题研究的反思方式各有不同,其中整理研究课例与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是两种最为基本的方式。
在实施“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与研究团队成员整理了许多较高质量的研究课例,如《回归,面积计算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文就是围绕“长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所总结的一份课例研究报告;《先试后导,依学施教》一文则是围绕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的教学所总结的课例研究;《概念建构:一个表象建立和丰富的过程》一文,是围绕“三角形的高的认识”活动实施后的效果所作的案例分析,等等。这些文章分别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与管理》等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而在“学期测评”的基础上,笔者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超过15000字的测评报告,详细解读了测评数据,分析“过程目标”达成的状况。同时,课题研究也即将进入成果报告的总结撰写阶段。
可以这么说,这些结合课例研究提炼策略和分析研究活动梳理方法的过程,将使我们能够及时去思考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问题,促使我们进一步将理论运用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内化研究成果,提升专业素养。因此,思考总结课题研究活动成果的过程同样是教师研究力培养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