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分析了馆藏现状及建设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与知识的地位愈加重要,只有随时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信息,才能迅捷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与社会需求,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知识传播源泉的院校图书馆更应该在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献资源是一个图书馆的基础,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完善文献资源,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2011年7月,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任务。调整改革后,武警院校由27所精简为14所,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类。作为全军院校改革亮点的士官学校,主要承担士官和技术兵的培训任务。随着军队院校机构的合并调整,教学改革课程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图书馆作为武警士官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如何顺应变革,及时调整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士官学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1.加强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
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文献情报单位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该范围内的文化科研需要的活动。从宏观上讲即多个图书馆或文献情报单位在地区、国家乃至国际间对现有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整体,建立起既有各馆特色,又能满足全局需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也就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问题。从微观上讲,即各图书馆或文献情报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文献进行规划、补充、组织、复选、剔除的过程,也就是馆藏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武警士官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信息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因此,加强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教学和研究是武警士官学校的主要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是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文献资源是干部、教员、学员工作、学习的资源库,是其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 武警士官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用户信息需求满意程度。只有加强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的功用,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源保障。
1.2有利于提高办学、办校水平
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业务工作,校图书馆馆藏的品位、数量、种类、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建设水平。因而,加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有助于武警士官学校办学、办校水平的提高。
1.3有利于基层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武警士官学校主要承担士官和技术兵的培训任务,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实施系统的职业培训,分别完成相应专业技术的技能训练,毕业后从事各种技术装备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和医疗护理工作。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将大量经过整合、重组的先进信息资源提供给学员,有助于提高学员的信息化素质及自学能力。学员回到基层部队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部队实践中,有助于基层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武警士官学校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发生改变,馆藏结构急需调整
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使武警士官学校教育重心由学历教育转到任职教育上,把军人任职能力培养摆到突出位置。教育重心的转变使武警士官学校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资源中心,其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由学历教育时的重理论,转为任职教育的重实践。
2.2现有馆藏资源无法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在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的今天,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同过去相比,文献的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纸质文献外,各种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光盘等大量涌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基础已经从文献型向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型迅速转化。传统的文献形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不能较好的适应读者、用户对图书馆的需要。加强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资源建设是发展的主要方向。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馆藏多为纸质资源,仅有少量电子资源,且馆藏内容严重老化,已无法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3.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及解决办法
3.1馆藏建设配合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需求
以人为本,构建合理馆藏体系。文献资源选配前通过网络互动、问卷调查、定期走访各系部等方式,实时了解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发展情况和文献资源建设、利用情况。对教员提出的购买意见优先考虑。教学、科研人员直接参与文獻资源建设,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化、有效化,增强文献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
3.2文献资源采购引进PDA模式
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是“读者决策采购”的英文缩写。他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以一定的标准或参数确定购入文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图书馆与书商谈判确定租用和购买标准。
其次,确定符合馆藏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
再次,书商提供符合预设文档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将MARC记录导入自动化管理系统。
最后,读者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查到书目记录后,或点击链接直接阅读,或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同意付费。
PAD模式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文献资源利用率,有助于图书馆经费的合理使用。 3.3建设特色馆藏及原生文献数据库
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突出相关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和特色性,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布局。在文献资源采购方面,坚持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制定藏书政策,确立采集重点,建立特色藏书。
由于军队院校性质的特殊性,其内部所产生的文献资源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对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及相关学科学术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整合、利用好这部分文献资源,对促进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文献资源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快学校原生文献数据库建设。
3.4设置学科馆员,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功用
学科馆员制度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之中,加强了图书馆与系、教研室的联系,促进了图书馆层次的提高和深入。
(1)通过学科馆员了解系、教研室文献信息需求,使干部、教员、学员更好地参与到馆藏建设中来。将馆内已有资源向对口学科人员进行推介,建立用户档案,主动为相关人员提供科技查新、課题检索、资源整合等服务,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功用。
(2)建立学科馆员网上服务平台,创建BBS、Blog等,开展交流与服务,从而实现主动推送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全新服务模式。
(3)在校园网范围内建立虚拟参考咨询服务(VRS)众包社区作为学科馆员的补充。
综上所述,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核心的职责就是建设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该按照院校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优化馆藏结构,加大数字文献的比重,重点建设特色化馆藏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海燕.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的数字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17).
[2]曹文秀.浅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
[3]茅玲.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经济师,2011(8).
[4]刘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2(1).
[5]赵新龙.高职院校图书馆践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2(1).
【关键词】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与知识的地位愈加重要,只有随时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信息,才能迅捷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与社会需求,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知识传播源泉的院校图书馆更应该在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献资源是一个图书馆的基础,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完善文献资源,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2011年7月,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任务。调整改革后,武警院校由27所精简为14所,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类。作为全军院校改革亮点的士官学校,主要承担士官和技术兵的培训任务。随着军队院校机构的合并调整,教学改革课程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图书馆作为武警士官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如何顺应变革,及时调整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士官学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1.加强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
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文献情报单位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该范围内的文化科研需要的活动。从宏观上讲即多个图书馆或文献情报单位在地区、国家乃至国际间对现有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整体,建立起既有各馆特色,又能满足全局需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也就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问题。从微观上讲,即各图书馆或文献情报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文献进行规划、补充、组织、复选、剔除的过程,也就是馆藏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武警士官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信息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因此,加强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教学和研究是武警士官学校的主要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是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文献资源是干部、教员、学员工作、学习的资源库,是其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 武警士官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用户信息需求满意程度。只有加强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的功用,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源保障。
1.2有利于提高办学、办校水平
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业务工作,校图书馆馆藏的品位、数量、种类、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建设水平。因而,加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有助于武警士官学校办学、办校水平的提高。
1.3有利于基层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武警士官学校主要承担士官和技术兵的培训任务,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实施系统的职业培训,分别完成相应专业技术的技能训练,毕业后从事各种技术装备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和医疗护理工作。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将大量经过整合、重组的先进信息资源提供给学员,有助于提高学员的信息化素质及自学能力。学员回到基层部队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部队实践中,有助于基层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武警士官学校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发生改变,馆藏结构急需调整
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使武警士官学校教育重心由学历教育转到任职教育上,把军人任职能力培养摆到突出位置。教育重心的转变使武警士官学校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资源中心,其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由学历教育时的重理论,转为任职教育的重实践。
2.2现有馆藏资源无法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在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的今天,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同过去相比,文献的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纸质文献外,各种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光盘等大量涌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基础已经从文献型向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型迅速转化。传统的文献形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不能较好的适应读者、用户对图书馆的需要。加强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资源建设是发展的主要方向。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馆藏多为纸质资源,仅有少量电子资源,且馆藏内容严重老化,已无法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3.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及解决办法
3.1馆藏建设配合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需求
以人为本,构建合理馆藏体系。文献资源选配前通过网络互动、问卷调查、定期走访各系部等方式,实时了解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发展情况和文献资源建设、利用情况。对教员提出的购买意见优先考虑。教学、科研人员直接参与文獻资源建设,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化、有效化,增强文献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
3.2文献资源采购引进PDA模式
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是“读者决策采购”的英文缩写。他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以一定的标准或参数确定购入文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图书馆与书商谈判确定租用和购买标准。
其次,确定符合馆藏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
再次,书商提供符合预设文档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将MARC记录导入自动化管理系统。
最后,读者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查到书目记录后,或点击链接直接阅读,或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同意付费。
PAD模式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文献资源利用率,有助于图书馆经费的合理使用。 3.3建设特色馆藏及原生文献数据库
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突出相关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和特色性,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布局。在文献资源采购方面,坚持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制定藏书政策,确立采集重点,建立特色藏书。
由于军队院校性质的特殊性,其内部所产生的文献资源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对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及相关学科学术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整合、利用好这部分文献资源,对促进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文献资源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快学校原生文献数据库建设。
3.4设置学科馆员,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功用
学科馆员制度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之中,加强了图书馆与系、教研室的联系,促进了图书馆层次的提高和深入。
(1)通过学科馆员了解系、教研室文献信息需求,使干部、教员、学员更好地参与到馆藏建设中来。将馆内已有资源向对口学科人员进行推介,建立用户档案,主动为相关人员提供科技查新、課题检索、资源整合等服务,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功用。
(2)建立学科馆员网上服务平台,创建BBS、Blog等,开展交流与服务,从而实现主动推送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全新服务模式。
(3)在校园网范围内建立虚拟参考咨询服务(VRS)众包社区作为学科馆员的补充。
综上所述,武警士官学校图书馆核心的职责就是建设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该按照院校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优化馆藏结构,加大数字文献的比重,重点建设特色化馆藏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海燕.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的数字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17).
[2]曹文秀.浅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
[3]茅玲.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经济师,2011(8).
[4]刘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2(1).
[5]赵新龙.高职院校图书馆践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