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UFO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飞行大饼”
  
  作为美国宇航事业的先驱之一,工程师查尔斯·齐默尔曼可是一个敢想就敢做的人。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提出,可以尽量缩减飞机的机身部分,让飞机主要由机翼构成,从而提高飞行速度。这就是美国航空史上最奇异的设计之一——沃特-173型飞机。由于它的外形古怪,人们把这架飞机戏称为“飞行大饼”。要知道,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UFO,也不知道世上还有“飞碟”这种东西,当然只能往“大饼”上联想啦。
  其实,这款飞机的设计是相当先进的。它安装有两个大型推进器,由于机翼被制造成这种圆弧状,即便在减速时,气流也能从机翼上方经过,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飞机飞行的速度。然而,当时在飞机制造方面,大多数工程师都倾向于制造喷气式飞机,通过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来加快飞机飞行的速度。所以,最终美国军方没有采纳研发这个“大饼”的计划。
  虽然这种飞机看上去十分滑稽,但最后制造出的试验样机还是成功地飞到了1524米的高空。连当时美国的王牌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都曾经驾驶着它飞行呢!
  
  2. 失败的“飞碟”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空军就开始与加拿大航空公司联手,想要制造出咱们地球人自己的“飞碟”。在当时人们的设想中,这种“飞碟”应该是一种超音速飞船。虽说还不一定能够像外星人的飞船那样,进行时空之旅,但让它的速度超过当时地球上所有的飞机,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经过10年的努力,他们制造出的这架“飞碟”宽约5.5米、长约7.6米,借助腹部约1.5米长的导管风扇,可以垂直起飞。
  可惜的是,经过试验,人们发现,这架“飞碟”只能飞到离地约两米的高度。一旦升到更高的地方,它就会开始上下颠簸。无论工程师们怎样努力,都无法克服这道难题。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架“飞碟”的制造是失败的,10年的心血和数百万美元的研究费用就这样付之东流。1960年,美国军方中止了这项研究。但现在,如果你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美国陆军交通历史博物馆去参观,仍然可以看到这架“飞碟”的模型。它虽然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但也记录着人类在飞行器探索道路上的奋斗历程。
  
  3. “杰奥夫”飞碟
  
  虽然人类仿造飞碟模样制造出的飞行器多半以失败告终,但这些挫折并没有使英国的发明家杰奥夫·哈顿气馁。他一直坚持研制类似的小型飞行器。后来,他想到利用物理学原理,把空气通过安装在飞行器表面的管子排出,让它沿着圆弧状的外壳向下冲,以产生可以把飞行器托起的升力。最后,他设计出了一只直径不到1米的“飞碟”。它通过遥控器操作,在飞行时,还会发出像昆虫一样的嗡嗡声。哈顿用自己的名字,将它命名为“杰奥夫”飞碟。
  现在,这款飞碟已经吸引了一些机构的注意。英国航空公司和美国军方都曾经联系哈顿,表示对这款飞碟很有兴趣。看来,“飞碟”可不只是科幻迷们的异想天开,而且还很有“钱途”呢!
  
  4. 水陆两用“飞碟”
  
  这是一款由俄罗斯研制的水陆两用飞机。由于它的下面安装着一个像气垫船那样的喷射气垫,所以不需要跑道也能起飞或着陆。经过测试,它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在水上,都可以携带100吨以上的货物飞行。因此非常实用。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正在马里兰州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希望不久之后就能让这款水陆两用的“飞碟”投入使用,发挥更大的价值。
  
  5. 以假乱真的“夜鹰”战斗机
  
  在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内华达沙漠地区,经常有人报告说自己目击到一种三角形的不明飞行物出现在空中,使得当地一时间曾经成为传说中的“外星人基地”。可惜,最后事情的真相原来是,美国空军当时正在那里秘密研制一种新型战斗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F-117“夜鹰”战斗机。这种飞机长约30米,外形呈三角形,看上去的确好像是一种来自外星的飞行器。
  为了保守军事秘密,美国空军直到1988年才正式对外承认拥有这款战斗机。而那时,离“夜鹰”战斗机试飞成功已经过去将近7年了。这可给研究UFO的科学家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搞不清楚,当年收到的“飞碟”目击报告中,哪些是这架模样怪异的飞机造成的误报,哪些才是真正的外星飞船。
  
  6. “飞行啤酒罐”
  
  谁说科幻大片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款小型无人侦察机就是受到美国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出现的一种侦察机器人的启发设计的。它的机身短而宽,卷须状的电子感应仪器下垂。而它的功能也和电影中的机器人很相似:它可以在空中盘旋,还可以飞到离地两千多米的高空,并从那里给地面拍摄照片。而且,它的重量只有约7公斤,可以放在战士的背包里随身携带,随时侦察周围的情况。
  和有“智力”的机器人的差别在于,这架侦察机还不能自动飞行,而是由地面上的人使用遥控系统,告诉它向哪儿飞行。尽管如此,它的实用性还是很受士兵们的欢迎。他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飞行啤酒罐”。目前,美国警方也正在申请研发这种侦察机的警用型号。到那时,就算犯罪分子躲到外星球上,也能被它找到!
  
  7. 侦察“飞艇”
  
  哇,这不是飞艇吗?嗯,它可不是一般的飞艇。在这个“飞艇”上,搭载了重达上千公斤的传感器、天线、数据线、信号接收器等设备,用于搜集地面、空中的大量无形的电子信号。简直就是一个可以在空中飞行的情报中心!由于搭载的设备过多,这架“飞艇”足足有一座足球场那么大,有七层楼那么高!即使在美国陆军的武器库中,这个大家伙也算是个不得了的庞然大物了。它可在约6000米以上的高空不间断地飞行21天,可以日以继夜地收集大量的侦察数据。按计划,美国已经考虑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使用这种空中武器。这下,当地人恐怕会将它误以为是外星人派来的UFO吧?
其他文献
现如今,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小雪花的带领下,大家也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啦,见识过许多奇奇怪怪的地形地貌啦。似乎对千奇百怪的景物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你要是来到非洲的索科特拉岛,你还是会感叹,大自然的造物好神奇,咱们过去对地貌的看法真是太小儿科了。  假如你的伙伴跟你开玩笑,悄悄将你送到那里。你从睡梦中醒来,惊奇地环顾四周,一定会认为自己是被送到了另一颗行星上,或者回到了地球历史的某一个
一  丁豆豆喜欢上网,而且网瘾挺大。只要父母没在家,他就天天泡在电脑前。为了制止丁豆豆上网,爸爸只得将书房门锁上。直到晚饭后,才打开让丁豆豆完成作业。丁豆豆为此郁闷不已。  那天晚上,等到爸爸妈妈睡熟了,丁豆豆偷偷爬起来,摸到房门钥匙溜进了书房,开始上网打游戏。一直打得天昏地暗,头晕目眩,丁豆豆才恋恋不舍地爬上床。  第二天,在课堂上,丁豆豆将书本竖立遮挡着,自己悄悄躲在书本后面打瞌睡。  当晚回
这篇小说是一篇接近小品文或者说欧·亨利式的故事的小说,在内容、主题、处理方法等等方面,我没有太多想说的,小说比较浅白,用了一个剥洋葱的结构展开,用了侧写这样一种不甚高明的技巧,没有太多可讨论的地方。作为小说来说,应该显现的,就都通过小说显现了。  这些都不重要。  那么我还有什么可以讲述的呢?本来我差不多忘了,但重新修改这篇小说时,我又想起来了。写这篇小说时,我的心里其实有一个人。  这个人想必应
潮涨潮落,每天都会发生。涨潮时,海水就会淹没大片的海滩,落潮时,大片的海滩又会露出来。古时人们把白天发生的涨潮叫作“潮”,晚上发生的涨潮叫作“汐”。可是你们知道“潮汐”是怎样形成的吗?    潮汐的形成    你一定在物理课上学过万有引力定理吧?其实万有引力也存在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只是由于太阳距地球较远,因此引力不大,平时不明显。可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即满月或新月时,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月
用行动改变世界
试想一下,如果科幻电影《钢铁侠》里的男主角分析数据时并不是娴熟地打开手臂装置上的三维全体图,而是抱出一个笔记本电脑,埋着头敲敲打打,高科技英雄形象是不是立刻大打折扣?如果《星球大战》里面缺少了莱娅公主的3D影像对话,而是笨拙地掏出一部“大哥大”来交谈,整个宇宙随之都out了一大半!那么全息图到底有多重要?绝不仅仅是荧幕上的幻想,在科技领跑想象力的今天,全息图已经正式走入了人类的科学领域,为我们开启
“警报!警报!细菌来袭!病毒来袭!”  听到这样的警报,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警察”会在第一时间出动,立刻拦截进入人体的病菌。可是有些病菌病毒,已经进化出了很强的抗药性。对它们再使用药物也不起作用了。这时该怎么办呢?  “那就轮到我们登场啦!”咦,是谁在说话?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原来,这是一种比人类的头发更为精细的微型机器人。程序员将实现编好的程序录入它们的电脑,便可以指挥它们在人体内轻而易举地转移
美丽的事物总是人见人爱。最早亲近花蕊的科学家或许应是被誉为生物分类字之父的瑞典植物学家卡尔·赫奈吧。为了给纷繁的植物撰写家谱,赫奈先生选择了清点花蕊的办法,他根据不同花朵的雌雄蕊数量,给植物分门别类,归几了不同的家族只是而知道,他的这种分类方法美丽的花儿们是否同意。  或许,植物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吧:开自己的花,让赫奈先生尽情地分去吧!
一开始机器人还不会说话,但最后他们却挺立于人类与毁灭之间……  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有了主体意识,他们可以思考,可以决策,甚至可以瞧不起人类(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由蛋白质组成、每天要昏睡8小时的家伙)……世界将会如何呢?帮手会变成仇敌吗?  早在1950年,就有人设想到了这些情景,并以超越时代的思维,单凭想象,就创造出了宏大的未来机器人世界。而伟大的“机器人三定律”也就此产生,60多年过去了,仍
1  “嘀——嘀——”  这是……什么声音?  “嘀——嘀——”  这个声音很尖利,而且仿佛就在耳边,吵得我头昏脑胀。我在心烦意乱之中总算想起了一个名字,脱口而出:  “翠花、翠花!你还在吗?”  好吧,我知道你们要石化了。可这真不是我干的。要怪就怪跟我一个实验组的徐岳凡好了。因为上次玩虚拟对战游戏的时候他完爆了我,于是我们共同开发的AI就被起了这么个名字。往好了想,这个名字还挺接地气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