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蝴蝶飞了 新迅驰来了——Santa Rosa平台测试

来源 :个人电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撰文:《个人电脑》实验室
  编辑:王旭宋晶晶
  美编:彭嘉鸣
  
  在经过了Carmel、Sonoma、Napa之后,英特尔将我们带到了加州101公路的下一站——Santa Rosa,尽管这列移动计算快车依然会继续向前行驶,并将在2008年到达Montevina,但我们依然有足够的时间体会一下Santa Rosa的独特风光。在这列快车上,《个人电脑》一直充当着讲解员的角色,在Santa Rosa这一站,我们会一如既往地通过测试为你展现其魅力所在,为此我们准备了两个月的时间。
  关于英特尔最新一代移动计算技术的所有猜测在5月9日这一天都最终见了分晓,代号为Santa Rosa的迅驰处理器技术终于到来了。与之前的迅驰技术相比,新一代迅驰依然采用了平台组成方式——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即我们此前熟知的Merom)、Intel PM/GM965芯片组、Intel Pro/Wireless 4965AGN无线模块都是其中的重要部件;与之前历代迅驰技术都不同的是,这次英特尔除了更换中文命名方式和产品标识之外,还增加了一位新成员,中文名称为英特尔迅盘的Turbo Memory技术(也就是我们此前文章多次介绍过的Robson),它将作为选配部件提供给OEM厂商。
  
  新的中文名称
  —迅驰处理器技术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代迅驰技术发布时,英特尔极力扭转媒体和最终消费者在说法上的习惯,希望迅驰作为一个平台而非处理器技术留在人们的印象中。然而这种情况现在发生了改变,在新一代迅驰发布时,我们可以看到最新的官方说法为“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技术”。
  请注意,这里的处理器技术仅仅是说法上的改变,真正的迅驰依然是由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网络模块三个零部件组成的平台。按照英特尔的设想,名称上的变化是为了突出计算机系统性能最关键的因素—处理器。
  
  新的标识
  —Centrino Duo和Centrino Pro
  事实上,中文命名方式并不会对新一代迅驰有太大影响,根据我们的经验,更多时候Centrino标志的曝光率要远远高于迅驰二字。不知道我们的读者是否还记得Centrino的来历——2003年3月1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英特尔带来了首次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平台技术,并第一次把Centrino展现在我们面前,按照他们的说法,Centrino是center(中心)与neutrino(微中子)两个名词的结合体,英特尔认为这个词汇听起来很有活力,而且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微小、快速,而且功能强大的设备。”
  如今,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查看笔记本电脑的掌托位置上是否会出现那心形的蝴蝶标志。但我们要提醒你注意的是,从新一代迅驰开始,这个我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蝴蝶飞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显眼的紫色“Centrino”字样。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事情在于,从新一代迅驰开始,英特尔对这个品牌进行了细分。也许你会在相近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中看到Centrino Duo和Centrino Pro的标志,这意味着尽管从表面看来两者的主要零部件相差不多,但两种标志的产品却可能在技术和其他部件上存在些许不同:具备Centrino Pro标志的产品将带有很多企业特征,支持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其中的无线模块一定是Intel Pro/Wireless 4965AGN、Intel Pro/Wireless 4965AG之一,有线网络则是Intel 82566N千兆以太网,同时使用新一代迅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和Intel965系列芯片组;而想贴上Centrino Duo标志的要求就简单多了,只要选择新一代迅驰平台中的处理器和芯片组即可,无线网络模块甚至可沿用Intel Pro/Wireless 3945ABG。
  毋庸置疑的是,自从迅驰技术推出以来,笔记本电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英特尔也再接再厉,在架构和制造工艺上都有所进步,推出一代又一代新的产品,令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不断提升。那么,作为最新一代的产品,新一代迅驰会有什么样的特性呢?
  英特尔的宣传资料表明,新一代迅驰平台包含了大量新的特征和技术,例如新的GMA X3100显示芯片、802.11n无线网络、英特尔迅盘技术、英特尔处理器动态加速技术(iDA)等。作为在笔记本领域一直投入极大精力的IT专业媒体,《个人电脑》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来自英特尔的测试样机,以及众多OEM厂商送测的基于新一代迅驰平台的笔记本电脑。我们对这些产品进行了大量测试,意图让我们的读者能够尽量详尽地了解最新的迅驰技术和其实际表现。
  我们花费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测试了这些新特性,同时也对Core 2 Duo T7100/7300/7500/7700处理器逐一进行了测试,并与上一代处理器进行了对比,通过我们的测试可以看出,在最新的迅驰处理器技术上英特尔没有食言,诸多新特性都被测试项目一一验证——对其竞争对手来说,也许在低端移动计算市场上依然可以与这个芯片巨头一较高下,但在高端领域,两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新一代酷睿2双核处理器
  尽管代号与上一代Napa Refresh平台相同,但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还是具备诸多新特性,并且这恐怕也是新一代迅驰平台中改动最大的部件之一了。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发布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中,型号为Core 2 Duo T7100的处理器可以算是一个另类,它不仅是唯一一款主频低于2GHz的标准电压处理器,也是唯一一款二级缓存为2MB的产品。除此之外,已经发布的T7300/T500/T7700全部具备4MB容量的二级缓存。
  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采用了Socket P接口,而之前的产品则是Socket M接口,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将新一代迅驰中的任何一款处理器用于之前的平台,反之亦然。对普通消费者来讲,目前英特尔的处理器型号以及命名方式足以令他们感到眼花缭乱,因此我们列出了目前还在销售的一些处理器的规格表,我们并不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牢记规格表中的每一款处理器的相关参数,而是希望当你在选购笔记本电脑的产品之前可以随时翻阅杂志查看这些数据——把它当作一个备忘录来使用远远要比记住所有参数轻松且实际得多。
  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采用了800MHz外频,由于它们全部基于酷睿微架构,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简要回顾一下酷睿微架构及酷睿2双核处理器所具备的诸多先进特性。
  
  宽位动态执行
  酷睿微架构通过提高静态指令并行能力、优化动态指令两种措施实现高效运作,这两种方案在CPU硬件上有不同的实现——针对静态指令,处理器以提高指令并行执行能力应对,而针对动态指令,处理器引入了一项名为“宏操作融合(Macro-Op Fusion)”的指令优化技术,再加上从Pentium M继承而来的“微操作融合(Micro-Op Fusion)”技术,动态指令得以最大程度的精简化,最终让酷睿2双核处理器获得卓越的每瓦性能。
  大家都知道,增强指令并行执行能力是提高CPU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而在CPU内部,一个指令的执行过程必须经过解码器解码后交给相应的运算单元加以执行,解码操作的实质就是将长度不一的x86指令分解为多个固定长度的微指令(类似RISC指令),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因此,要让CPU拥有尽可能高的并行处理能力,首先就要增加指令解码器的数量——每个解码器对应一个指令,解码器数量越多,并行执行能力就越强。但这并不是说解码器数量可以无限制地增加,由于x86指令系统远比RISC指令系统来得复杂,指令长度、格式与定址模式都非常紊乱,受此制约处理器厂商一直都无法在自己的产品中设置三个以上的解码器,包括P6/Pentium M、NetBurst、K7/K8架构产品都是采用三个解码器设计,也就是每个时钟周期最多只能对三条指令进行解码。
  而在解码器设计方面,一直都有传统的“简单-复杂”专用解码器以及通用解码器两类设计方案。专用解码器要么只能对静态指令进行解码、要么只能对动态指令解码,具有较高的效率;通用解码器虽然能够同时处理两类指令,但它效率较差——英特尔的P6/Pentium M架构、AMD K7/K8架构都属于“简单-复杂”专用体系,三个解码器由一个复杂指令解码器(Complex decoder)和两个简单指令解码器(Simple decoder)构成的“4-1-1”结构;其中,复杂指令解码器可对包含2~4个微指令的复杂指令作解码处理,但若遇到更加复杂的指令,解码器就会呼叫微码循序器(Microcode Sequencer),将复杂指令分解为多个微指令系列分别执行。到了NetBurst架构出现,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英特尔改用通用解码器方案,每个解码器都能处理简单指令和复杂指令,当遇到动态指令较多的应用时,NetBurst架构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一旦遭遇简单指令较多的应用,NetBurst的通用解码器效率平平,加之流水线过长,一旦分支预测代价巨大,就会使得NetBurst架构整体性能不高。而在NetBurst之后露面的Banias Pentium M架构则回复到P6架构的4-1-1经典方案,将复杂指令和简单指令重新分开,只是通过多方位改良来提高处理器性能。
  酷睿2双核处理器同样采用专用解码器设计,即采用简单解码器和复杂解码器相互独立的方案,但不同之处在于它将简单解码器的数量提高到三个,复杂解码器仍为一个——由于后者最多可处理由四个微指令组成的动态指令,因此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解码器就变为4-1-1-1结构。显然,英特尔以某种机制成功克服了x86指令并行解码限制的困扰。
  
  智能内存访问技术
  酷睿2双核处理器并没有整合内存控制器,内存访问延迟仍然较长。为了克服此项缺憾,英特尔发展出一项名为“Smart Memory Access”的智能内存访问技术,它包括“内存数据相依性预测(Memory Disambiguation)”和强化的预取机制,两者共同的目标都是对CPU的内存访问动作进行优化,提升其访存性能。
  内存数据相依性预测技术可有效提高CPU读取数据的效率。在过去,如果遇到写入、读取相连的指令序列,因两者可能操作相同的内存地址,CPU就必须首先执行写入指令,完毕之后再执行读取指令,倘若读取、写入指令同时执行,CPU就有可能读取到写入前的无效数据,从而导致后续运行出错。这个问题对多核心和多处理器系统来说非常尖锐,因为多个处理核心操作相同内存地址的情况十分常见。遇到这种情况,所有处理器都必须停下来按顺序依次进行,处理器数量越多,等待的时间就越长,导致性能不增反降。酷睿2双核处理器所引入的内存数据相依性预测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CPU在执行写入指令时,会预测后续的读取指令是否操作相同的内存地址,如果地址不同,就可以并行执行写入、读取动作,无需等到写入指令完成,因此这项技术可以大幅度改善乱序指令的执行效率。
  酷睿2双核处理器降低内存延迟的另一项有力措施是强化预取机制。预取包括指令预取和数据预取,指令预取机能与CPU执行指令的延迟有关;而与内存延迟相关的则是数据预取机制——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每个核心都拥有两组数据预取逻辑,二级缓存控制器也内建两组,并可将预取的数据动态分配到不同核心。这样,程序数据可以被尽量放在缓存单元内,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达到提升效能的目的。
  
  高级数字媒体增强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高级数字媒体增强)是酷睿2双核处理器中一个新颖的概念,它所指的其实是酷睿2双核处理器中获大幅度增强的SSE执行单元。
  简单点说,就是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SSE执行单元提供完整的128位支持,每个单元都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个128位SSE指令,而Yonah核心的酷睿双核处理器仅实现64位支持,要执行一条128位SSE指令的话需要花费两个时钟周期;Pentium 4处理器虽然也拥有128位执行单元,但它仅仅只有一组,实际处理能力相当于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二分之一。
  在128位SSE执行单元的共同作用下,酷睿微架构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执行128位乘法、128位加法、128位数据载入以及128位数据回存,或者是可以同时执行4个32位单精度浮点乘法和4个32位单精度浮点加法。
  显而易见,SSE性能增强的最大受益者自然是多媒体应用,这也是该项改良被包装成“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的主要理由。
  
  高级智能高速缓存
  对双核处理器来说,采用何种缓存设计关系到两枚核心协作的紧密程度。Pentium D采用独立缓存设计,而且缓存之间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导致两颗核心无法进行紧密的协作;当两颗核心同时执行一个任务时,为了保持指令执行的步调一致,两个核心的缓存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性,但Pentium D的二级缓存彼此隔绝、缓存数据同步效率低下——倘若CPU 0的二级缓存需要读取CPU 1的二级缓存,只能经由前端总线、芯片组再到内存,从内存中获取数据进行同步更新,这个繁琐的过程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钟周期,且占用大量的前端总线带宽资源。
  共享缓存设计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办法。酷睿2双核处理器便采用一项名为“高级智能高速缓存(Advanced Smart Cache)”的共享缓存技术,让两枚处理核心共同分享4MB或2MB容量的二级缓存,为了解决缓存资源分配的问题,酷睿2双核处理器引入了一项名为“共享总线路由(Shared Bus Router)”的控制逻辑,在双核协作处理单个任务时,CPU内核总是先访问分配给自己的缓存区域,如果发现没有查找到所需的数据就会通过共享总线路由访问分配给另一个CPU内核的缓存资源,整个过程的读取延迟相当于访问三级缓存、当然它也不会挤占任何前端总线的带宽资源。此外,智能高速缓存技术还增加了L2 & DCU Data Pre-fetchers及Deeper Write Output两个缓冲存储器,有效提升了高速缓存的命中率,这也对提高CPU执行效率起到积极的影响。
  除了具有出色的读取效率外,高度弹性也是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架构主要优点之一。当遇到两个核心工作量不等时,例如CPU 0负载高于CPU 1,高级智能高速缓存就可以给CPU 0分配更多的缓存资源,保证系统效能的最大化——独立缓存架构就难以做到这一点,CPU只能访问自己的缓存资源无法借用另一个CPU的缓存,在遭遇不均等负载时就会出现某个CPU缓存不够用、不得不访问系统内存,而另一个CPU的缓存资源却大量闲置不用的情况。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技术还意味着更高的容量利用率——在节能模式下,酷睿2双核处理器都支持单核心模式运行,如果沿用独立缓存设计,那么此时CPU也只能用到1/2的缓存资源;而共享缓存设计就没有这个问题,不管在何种模式下,CPU的全部二级缓存总是处于有效利用状态,避免系统效能出现太大幅度的下滑。
  超低能耗是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技术又一个突出的优点,这项特性实际上始于Banias核心Pentium M,Banias的1MB二级缓存被划分为32×32KB的区域,任意时刻只有一个片区处于激活状态,其余区域则暂停不消耗能源,这样二级缓存的能耗和发热量就被大大降低—由于二级缓存的晶体管数目占据CPU晶体管总量的一半以上,功耗比重也非常可观。Banias使用低能耗缓存设计后,将芯片的TDP功耗控制在24瓦的水平,表现非常出色。之后的Dothan和Yonah核心都将二级缓存提高到2MB,缓存区域划分变为64×32KB,实际能耗并未有多少提升。而酷睿微架构支持2MB和4MB二级缓存,但它们同样继承了这项设计,避免CPU因缓存容量提升而出现功耗快速上扬的情况。酷睿2双核处理器之所以能在配备4MB缓存的条件下还保持低功耗和低发热特性,除了酷睿微架构自身的优势外,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技术功不可没。
  在拿到新一代的迅驰笔记本电脑后,相信每个人首先想知道的就是相对前一代迅驰,新一代迅驰笔记本究竟能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多大的改进;与此同时,在新一代迅驰笔记本中,英特尔提供了好几种新规格的处理器产品,这些处理器之间在性能上又存在多大的差异呢?相信很多读者也对这些疑问颇有兴趣。
  所以,在针对新一代迅驰中的每个崭新特性进行专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将其视作一个整体来进行测试和考量。我们不仅在一个其他配置相同的新一代迅驰笔记本上对比了从T7700到T7100的各款新处理器,同时也在一台采用T7200处理器的Napa笔记本上运行相同的测试项目,从而为大家比较两代系统的差异提供一种途径。
  
  测试项目规划
  由于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发布和迅速流行,我们此次的新一代迅驰评测的测试项目和考察的重点自然也变得复杂了一些。
  首先,考虑到目前绝大多数厂商在推出新机型,尤其是新一代迅驰平台这类偏高端的新机型时,都已经预装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因此,我们在选择测试项目时自然就要针对这个操作系统来进行规划。
  由于在我们开始此次评测的时候,针对Windows Vista开发的基准测试软件都尚未发布。所以,我们最初的规划基本以实际应用程序为主,涵盖了视频编码、文件压缩、图像处理三类五种常见应用。此外,我们也在Vista下运行了虽然在Windows XP上开发,但提供了Vista补丁的PCMark05,作为考察系统整体性能的手段。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Windows XP系统下进行了SYSMark 2004 SE测试。这款测试软件完全使用实际应用程序来模拟真实应用场景和任务,能够充分反映系统的综合性能,甚至执行特定类型应用的能力。与上面提到的实际应用程序测试相比,其数据更加全面,更具代表性。
  这样一来,我们一方面可以使用这些成绩作为Vista下测试的补充;另一方面,某些厂商出于成本的考虑,在市售产品中不提供操作系统,如果用户自行安装Windows XP的话,该项测试的成绩将是最合适的考量依据。
  令人高兴的是,在我们的评测进行到大半的时候,BAPco组织发布了针对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新一代基准测试软件SYSMark 2007的Preview版本,虽然在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这个版本已经采用了全新的应用程序,应用了更加符合用户实际使用方式的评测和计分体系,尤其是充分考虑和利用了Windows Vista的特性。对于广大Vista用户来说,该项测试的得分将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本次专题涉及到的所有平台,我们也采用这种全新的测试软件进行了评测。
  
  测试平台组成
  本次专题测试中所有新一代迅驰平台的测试,我们均在一台英特尔提供的测试样机上完成。该产品除去处理器之外的具体配置情况为:
  ● 芯片组:Intel GM965
  ● 显示卡:Intel GMA X3100
  ● 硬盘:5400rpm,SATA
  ● 显示屏:15寸宽屏,1280×800
  ● 内存:1GB DDR2-667
  针对Napa平台的测试,我们使用的是如下配置的一台笔记本电脑:
  ● 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T7200
  ● 芯片组:Intel 945GM
  ● 显示卡:Intel GMA 950
  ● 硬盘:5400rpm,SATA
  ● 显示屏:14寸,1024×
  768
  ● 内存:1GB DDR2-667
  测试项目简介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本次专题的测试分为Windows Vista和Windows XP两个部分。在XP部分,我们只使用了SYSMark 2004 SE这一个基准测试软件,对于这个过去几年我们一直采用的工具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在此我们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新的SYSMark 2007 Preview,以及我们定制的几个Windows Vista下的实际应用程序测试。
  SYSMark 2007 Preview
  可能是因为还是Preview版本,BAPco针对SYSMark 2007并没有提供像SYSMark 2004那么详尽的说明文档。不过,通过已经公开的资料和对运行过程的观察,我们还是能够对这个崭新的基准测试软件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
  熟悉这套软件的读者都知道,SYSMark是一种使用实际应用程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测试软件。在这方面,SYSMark将场景数量从2004版的两个(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和Office Productivity)增加到了四个——E-Learning、Office Productivity、Video Content和3D Modeling,其中使用的应用软件也自然进行了调整—有些是升级到更新的版本,有些则是增加了时下流行的新软件。
  下面,我们首先列出这四个场景的具体分工和使用到的相应软件和版本细节:
  E-Learning
  这个场景使用一系列软件将丰富的图像、视频和音频内容集成到一个Web页面中,展示了在线教学内容的创作过程。它涉及到的应用程序包括:
  ● Adobe Illustrator CS2
  ● Adobe Photoshop CS2
  ● Macromedia Flash 8
  ●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
  Office Productivity
  这个场景模拟的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进行的各类操作,比如邮件通信,数据处理,项目管理和文件压缩等等。它使用到的软件有:
  ● Microsoft Excel 2003
  ● Microsoft Outlook 2003
  ●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
  ● Microsoft Word 2003
  ● WinZip 10.0
  Video Creation
  这个场景再现了将各种来源的素材制作成视频,并加入丰富特效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不仅包含适合在线播放的流媒体内容的制作,也包含通常是下载播放的高清内容的制作。它用的软件包括:
  ● Adobe After Effects 7
  ● Adobe Illustrator CS2
  ● Adobe Photoshop CS2
  ●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Encoder 9系列
  ● Sony Vegas 7
  3D Modeling
  只要看看这个场景用到的软件,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用途所在。它所再现的是一个建筑设计项目的模型建立过程。它包含的软件有:
  ● AutoDesk 3ds Max 8
  ● SketchUp 5
  从上面提到的信息不难看出:相比2004版,SYSMark 2007的场景更加细化,所采用的软件也更具针对性。在2004版中,BAPco实际是按软件所针对的应用将其划分成两类,然后再针对这些软件编制相应的脚本。显然,这种以软件功能为核心的做法有可能与用户的实际应用情况脱节,或者缺乏针对性。
  反观SYSMark 2007,则采取了更为以用户应用为核心的策略。例如,同样是PowerPoint 2003,它既出现在Office Productivity,也出现在E-Learning场景中;同样是Adobe Photoshop CS2和Adobe Illustrator CS2,既出现在E-Learning,也出现在Video Creation场景中。因为虽然应用不同,但是在用户的真实操作过程中都会用到这些相同的软件。
  此外,以应用场景为核心,涉及多个软件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充分反映用户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多任务并行的模式,也能更加充分地展现出已经成为主流的双核甚至多核系统的优势。
  不过,令我们感到有点惊讶的是,在2007版中SYSMark并没有包含一款防病毒软件或者防火墙这类的安全软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说它没有准确地反映出用户实际应用环境的真实情况。与其将其视作一个重大纰漏,我们更愿意认为这是因为BAPco尚未与相关安全软件厂商达成合作上的一致,所以在Preview版本中没有加入这一环节,而在未来的正式版本中会将其整合到相关场景中。
  实际应用程序测试
  在这一部分,我们选择了人们日常生活常用到的三类应用——文件压缩,图像处理,视频编码。
  对于文件压缩,我们使用时下最为流行的WinRAR软件对一个662MB的文件夹进行压缩,其中包括一个654MB的WAV文件和23张1600×1200的图片(文件尺寸从150KB到800KB不等)。
  对于图像处理,我们选择了应用最为广泛的Adobe Photoshp的CS 2版本软件。在测试过程中,我们打开五张2592×1944的TIFF图片,逐个对它们自动执行“调色刀”、“特殊模糊”、“镜像模糊”和“转换模式”四项操作,并记录下程序完成所有操作的时间。
  在视频编码测试中,我们选择了三种应用程序:一是最为简便易用的随Windows Vista免费提供的Windows Movie Maker 6.0,我们使用它将23张1600×1200的图片导入并加入转场效果,然后使用DV-AVI格式(比特率28.6Mbps,帧速率25fps)生成AVI文件,并记录下该程序完成编码的时间。二是将多种格式的视频转换为可供Apple iPod Video使用的MP4文件的WinAVIMP4Convert,我们使用它将一段585MB的原始AVI视频和一段102MB的1080P格式的WMV视频,合并并转换成一个MP4文件,然后记录下该程序完成转换所花费的时间。三是提供多种视频格式转换及丰富的高级设置选项的TMPGEnc 4.0 XPress for Vista,我们使用它将一段585MB的原始DV视频转换为MPEG2格式,并记录下其完成整个过程时间。
  不难看出,在视频编码这种目前覆盖范围最广的应用中,我们挑选了从低到高,从简到繁的多种软件,不论大家在这方面的需求如何,对这类应用的使用水平如何,都可以从我们的测试结果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结果。
  
  测试结果分析
  正如我们在开篇提到的那样,我们进行总体性能分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读者朋友了解新一代平台相对前一台平台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为了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出新一代平台上各档处理器之间的差异究竟如何。所以,接下来的分析,我们自然也就分成了两个部分。
  
  新一代迅驰的提升
  在开始这部分话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强调下面进行的比较是基于两代平台的系统之间的,而非针对其对应的处理器之间的对比——虽然都是酷睿2双核处理器,但二者的管脚布局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无法在一台笔记本上对两种处理器进行相应的测试。
  这样影响对比结果的,还包括主板、芯片组、显示卡、内存等多种因素。而且,由于笔记本电脑产品的特殊性,不同型号产品在散热设计方面的好坏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对比两代平台之间的性能差异,要保证绝对的严谨性是有难度的。
  不过,在进行对比测试时,我们还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尽量准确地反映两代平台的性能差异。首先,我们选择散热设计好、内部结构合理并相近的机型作为对比平台。其次,从前一节的测试平台组成中,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在对应组件的选择上做到尽量对等,并符合市场主流产品的情况。例如,在显示方案上,两套平台使用的都是英特尔自身的集成显示方案;在处理器上,我们选择了主频均为2.0GHz的T7300和T7200。
  从测试结果上看,新平台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从反映综合性能的两个版本的SYSMark成绩看,T7300系统相对T7200系统,不论是在Vista还是XP系统上,都有大幅的提升—前者达到13%,后者达到18%。而在同样是衡量整体性能,但并非基于实际应用程序的PCMark05测试中,T7300同样表现出了15%的优势。
  也许读者会对PCMark05的CPU Test产生疑问,因为在这个项目中,两者成绩的差异可谓微乎其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与PCMark05测试软件的机制有着密切关系的,它不使用实际应用程序,而是有目的地编制相应的程序来考察系统或相关组件。在CPU Test中,其测试过程重点关注的就是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因此主频对最终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一来,虽然FSB提高到800MHz,但主频同为2.0GHz的T7300与T7200得分接近就没什么奇怪的了,更何况二者的缓存容量也同为4MB。
  在实际应用程序的测试中,T7300系统相对T7200系统的优势各不相同,这与相关应用的处理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像WinRAR这样的压缩应用,主要是处理器进行相关的压缩运算,数据的读取基本都是线性进行,这样一来,主频的高低就变得非常重要,而缓存只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区别,所以T7300系统对T7200系统只有4%的优势,而T7200还比前端总线更高,但主频低200MHz,L2 Cache低一倍的T7100系统快10%。
  而在Windows Movie Maker 6.0这种应用中,由于涉及到大量转场特效的计算和编码,不仅需要频繁读取内存甚至硬盘中的数据,而且随机访问的比例大为增加。此时吞吐量更大的前端总线有助于更快速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所以在这项测试中,T7300系统的成绩相对T7200系统的优势高达32.7%,即便是主频仅为1.8GHz的T7100系统的完成时间也加快了近16%。
  
  T7000系列处理器对比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过,在新一代的迅驰平台中,T7000系列的处理器均采用800MHz前端总线,除了最低规格的T7100仅配置2MB二级缓存,其他各款均配置4MB二级缓存。在英特尔处理器的设计理念中,二级缓存一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对处理器的实际表现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始测试前,我们就预测这四款处理器将在T7300和T7100之间拉开比较大的差距,而另三款表现出的将是一种稳步提升的态势。
  从本节展示的最终测试成绩来看,其结果基本验证了我们最初的猜想。不论是实际应用程序还是基准测试软件,从T7300到T7500,再到T7700,每两款产品之间的性能基本都在4%到10%左右,毕竟这三款处理器之间的差异只是200MHz的主频而已。而从T7100升级到T7300,测试平台的各项成绩的提高幅度基本都在10%以上,平均幅度基本可以达到14%左右,再次验证了二级缓存的提高对于系统性能提升的重要性。
  虽然iDA的想法很好,原理也很清楚。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写到的,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测试手段,来证明它的存在和展示它的优势着实让我们费了不少脑筋。
  
  如何选择测试方法
  在Windows Vista中,微软充分考虑了双核甚至多核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的趋势,所以从操作系统底层的开发和设计上,就融入了对双核处理器的优化策略,因此对于各类应用,Vista会将其负载分配给两个核心来承担。与此同时,相对于Windows XP,Vista后台开启的服务数量大大增加,例如搜索、系统监控,尤其Aero Glass效果,本身就会消耗处理器相当多的资源。
  此外,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iDA目前只是在处理器执行简单指令时发挥作用。所以,由于有Aero Glass这种大量使用扩展指令的应用存在,我们在Windows Vista上观察到iDA效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一来,我们自然将考察的环境转移到Windows XP上,并选择使用CineBench 9.5作为测试工具。这个通过3D渲染过程来考察处理器处理能力的工具提供了单CPU和多CPU两种测试模式——在双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中,它们分别对应是利用单个核心还是多个核心进行渲染。为了屏蔽操作系统对单线程任务分配的影响,我们还在任务管理器的进程管理标签中,将它的进程强行设置为只能使用CPU 0——也就是双核处理器中的一个内核。
  
  测试结果及分析
  令我们高兴的是,通过这种测试方法,iDA终于展现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在上面的图片中,运行CineBench 9.5的同时,我们还开启了任务管理器的CPU使用记录窗口以及CPU-Z工具。
  左图截取的,是没有将进程强制为使用单个核心的测试过程,大家可以看到,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虽然运行的是单线程的测试,但实际两个核心都不同程度地负担起了一定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不可能期盼iDA发挥出作用,CPU-Z工具显示,测试平台所使用的T7300始终工作在1995.5MHz(2.0GHz)的标准频率下(红圈处)。
  右图截取的,是将进程强制为使用单个核心的测试过程。大家可以看到,整个测试过程,CPU只有一个核心在满载工作,而另一个核心则只有微量的工作负载。再观察CPU-Z的显示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iDA开始发挥它的效能:测试平台所使用的T7300在80%的测试过程中都工作在2192.0MHz的频率下(红圈处)。
  那么,动态加速技术的实际效能如何呢?我们来看看两种情况下CineBench 9.5的单CPU测试得分吧:前者的得分330,后者的得分354——iDA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得分高出7%,与iDA实现的主频提升幅度相当:从2.0GHz到2.2GHz,10%。
  谈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会认为这种带有很大人为干预的测试方法虽然能够证明iDA的存在和现实作用,但并不符合真实应用的情况,似乎其结果就要大打折扣。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从我们的测试过程来看,iDA扮演的是一种幕后英雄的角色,它在符合条件时就会开始起作用,只是我们很难精准地捕获到相应的瞬间。所以,我们通过一种人为干预的方式,以极端情况来证明iDA的真实存在,更重要的是展现它所能带来的真实性能提升。
  伴随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是Intel 965系列移动芯片组,从965开始,英特尔将笔记本平台与台式计算平台在芯片组的命名方式上统一了起来——以往数字在前字母在后的方式现在恰好颠倒过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Intel GM/PM 965,而非从Intel 945GM/PM推断而来的Intel 965GM/PM。
  965系列芯片组的南桥部分由945的ICH7升级到ICH8,其中还分为普通版本的ICH8-M和专业版本的ICH8M-E(ICH8M-Enhanced)。其中专业版ICH8M-E增加了RAID 0/1,以及Intel AMT 2.5主动管理技术的支持。
  在接口规格方面,ICH8M系列芯片组都提供一组IDE、三组SATA II、六个PCI-E、十个USB 2.0的支持。其中在USB方面,ICH8采用了两个独立EHCU控制器,当两个USB设备同时使用时不会共享带宽,另外由于提供了五个独立供电模块,因此使用类似移动硬盘等大功率USB设备时会更加稳定。
  965系列芯片组的南桥直接内建千兆局域网功能,支持10/100/1000Mbps的连接速度。在音效方面,AC97已经完全被移除掉了,现在只支持较高音质的HD Audio。
  令人遗憾的是,配合处理器在前端总线上的升级,移动965系列芯片组将支持频率也提升到800MHz,不过内存控制器所支持的规格却仍停留在DDR2-667。根据英特尔的说法,这是由于DDR2 800内存太过耗电,且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有没有太大贡献,综合考虑之后并不适合用于现在的笔记本平台上,因此没有提供对该标准的支持。从现在的资料来看,下一代Montevina移动计算技术将会支持DDR3-800内存标准,相比之下,DDR3-800将会更加省电,且性能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对于芯片组这部分内容,我们也给出了一个对比表格,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新一代移动芯片组在各项属性上与之前移动芯片组的对比。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列出适用于低端产品和超便携产品的GL版本芯片组的特征,因为就目前来说,英特尔并不急于发布低电压和超低电压版本的处理器,其Socket P接口的Celeron M处理器也将在晚些时候推出。
  
  GMA X3100
  对GM965芯片组甚至新一代迅驰平台来讲,崭新的GMA X3100图形核心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尽管诸多媒体和评论都指出这款显示芯片的性能并没有超越独立显示卡,但作为一款集成产品来讲,这样的期望本身就不太合理。更为关键的是,与自身相比,英特尔在GMA X3100上的确有了不小的发展——该显示芯片在测试中的表现远远好于GMA 950。
  在1.05V电压下,GMA X3100的工作频率为500MHz,这一数值较GMA 950的250MHz整整提高了一倍。GMA X3100可以完整支持Direct X 9.0c,并通过了Windows Vista Premium认证,因此使用者丝毫不用担心对Vista的Aero Glass界面的支持问题。
  全新的GMA X3100成为英特尔首个同时支持Direct X 9.0c、Sharder Model 3.0和OpenGL 1.5的高规格整合芯片,其中Pixel Sader 3.0/Vertex Shader 3.0、T&L和HDR均通过硬件支持。我们在GMA X3100的相关资料中看到了“DX10 Ready”的字样,加之GMA X3100集成了八个可编程单元(EU),这意味着通过驱动程序的升级,该显示芯片可以在软件上支持Windows Vista的Direct X 10。
  在显存方面,GMA X3100支持动态显存技术4.0(Dynamic Video Memory 4.0,DVM 4.0),与之前GMA 950支持的DVM 3.0相比,其最高可共享384MB系统内存,并可按需求改变所占内存容量。在分辨率上,GMA X3100也由GMA 950的UXGA (1600×1200)模式,提升至QVGA (2048×1536)模式,因此可支持1080p高清播放规格。
  GMA X3100提供了对清晰视频技术(Clear Video)、高级数字媒体加速(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和ProcAmp颜色控制技术的支持,并提供了MPEG2和WMV 9HW的硬件解码能力。硬件解码的好处在于,如果你播放基于MPEG 2或WMV9格式的视频文件,则处理器可进入到更深度睡眠状态,配合芯片组的平台化节能设计,可令电池续航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一点在我们的电池测试中已经明显表现了出来。
  GMA X3100在影像播放质量上有显著改进,它支持Advanced De-Interlacing、3:2and 2:2 Pull-Down Correction及Video Scalling and Filtering等影像优化技术。
  其中,Advanced De-Interlacing可在播放高速移动的影像时减少噪点出现,还原细节,令移动中的对象不会出现拖影。
  3:2 and 2:2 Pull-Down Correction则可解决用电视播放视频内容或者录像之后,显示速度和原本不相配的情况——GMA X3100会侦测出被插值的帧,并在播放时略过,令清晰的影像重现。
  Video Scalling and Filtering是为了令影像的显示更为圆滑而生的,它可对斜线进行反交错处理,令线条边缘不会出现毛刺或锯齿的情况,令边缘变得更为柔和,大大提高影像质量。
  为满足使用者对显示质量的要求,GMA X3100加入了颜色控制技术(ProcAmp API)及电视设置向导(TV Wizard Utility)功能——ProcAmp可让用户自行定义亮度、反差、对比度等,且更可以保存成配置文件,方便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不同设置。尽管这些功能对于ATi和nVIDIA来说并不算新鲜,但对于英特尔自身来讲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配合802.11n无线模块和相应的使用环境,通过新一代迅驰进行无线播放视频文件已经成为可能,而欣赏高清内容最好的介质依然是大幅面液晶电视或者投影机。对此GMA X3100的电视设置向导提供了一个友善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驱动程序界面直接按步骤设置笔记本与电视之间的视频输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输出到一般传统电视上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法完全输出的现象,而通过GMA X3100的输出向导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却可避免该现象的发生。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我们没有过多描述GMA X3100在游戏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的测试,可以证明GMA X3100的游戏性能表现与那些最新的nVIDIA GeForce GO 8400M/8600M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毫无疑问的是,进行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是完全可以应付的。
  按照英特尔的惯例,新一代移动计算平台亮相伊始,都将首先出现在中高端机型中,新一代迅驰自然也不例外。与此同时,与新一代迅驰同时亮相的还有nVIDIA新一代的移动显示核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用户更加看中游戏体验的话,他们要购买新一代迅驰机型就一定会选择采用独显方案的型号。实际上,从OEM厂商已经推出的各款机型的情况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因此,在我们针对GMA X3100的测试中,就没有把它的3D游戏的运行能力列作考察重点。而是更为关注它在视频播放及显示效果的改进,毕竟这些都是商业用户和消费类用户同样非常关心的特性。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对清晰视频技术的全面考察了。
  
  测试方法的选择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选择了HD HQV Benchmark DVD工具作为测试工具,通过对比GMA X3100和其前一代产品GMA 950在播放高清视频的效果,来表现清晰视频技术为我们带来的更加出色的视频体验。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首先展示的是一个隔行扫描的高清视频源。在隔行高清视频播放时,受到隔行扫描线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应处理机制的显示方案,其画面中斜线的边缘将呈现阶梯状锯齿。
  然后,我们将展示的是由三条白色斜线组成的测试源,它以圆心为中心作往复的快速运动。与上一个测试类似,当图像以更高速度运动时,如果显示方案缺乏处理手段,斜线边缘锯齿状的现象会非常严重,而用户在观看激烈场面影片时的感受也将大打折扣。
  接下来,测试播放的画面将用来比较不同显示方案在实际播放视频时的效果。第一段画面是快速飘动的旗帜,如果没有相应的优化机制,在播放的画面中旗帜边缘和不同颜色之间交界线会显得模糊不清。
  第二段画面是一段纯色区域较为广泛的视频源。如果没有合理的降噪机制,会对画面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画面细节丢失十分严重。
  第三段画面是高速运动的视频画面,对于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的显示方案,在播放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拖影现象,画面背景的看台座椅的行列界限会模糊不清,难以辨别。
  
  测试结果及分析
  下面,我们将通过比较HQV测试几个关键场景在两套对比平台上的截图效果,来逐个说明GMA X3100在清晰视频技术的帮助下,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提升。
  作为迅驰平台中首个可选部件,迅盘技术在出现伊始就被广泛关注。事实上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笔记本电脑中,处理器、内存以及显示芯片的升级换代一直保持着令人惊喜的速度,但作为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硬盘却没有什么变化。究其原因,硬盘技术所面临的极限已经不仅仅是容量问题了,其机械结构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已经不太可能再有什么提升空间——一方面,高转速带来的发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将直接影响硬盘的存储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只要存在马达这类机械运动,硬盘的速度就永远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另一个问题是,尽管电子存储没有机械运动,但高昂的价格和目前容量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性价比较高的闪存自然就成为了工程师们的“榨取”目标,如何才能够发挥这些闪存的威力呢?
  
  ReadyBoost
  我们可以看到最新的Windows Vista系统提供了ReadyBoost功能,允许使用者通过闪存来加速系统。ReadyBoost由一个在%SystemRoot%\System32\Emdmgmt.dll中实现的运行于主机进程中的服务和一个卷过滤器驱动程序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cache.sys)组成。当闪存设备插入系统后,ReadyBoost服务会查看该设备以确定其性能特征,并将测试结果存储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Emdmgmt中。
  并不是所有闪存设备都能够支持ReadyBoost功能,在微软的技术文档中写道:“当闪存设备容量介于256MB和 32GB之间,对于4KB随机读取的传输率为2.5MBps或更高、对于512KB随机写入的传输率为1.75MBps或更高”时, ReadyBoost才会将询问用户是否想要将部分存储空间用于进行磁盘缓存。
  尽管ReadyBoost可以使用NTFS,它还是会将最大缓存大小限制在4GB,以适应FAT32的限制。如果用户同意使用ReadyBoost功能的话,那么该服务便会在该设备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ReadyBoost.sfcache的缓存文件,并要求SuperFetch在后台预先填充缓存。
  在ReadyBoost服务对缓存进行初始化之后,Ecache.sys设备驱动程序会将所有读写数据截取到本地硬盘卷(例如 C:\),并将要写入的所有数据复制到该服务创建的缓存文件中。Ecache.sys会将数据压缩,压缩比通常达到2:1。这样,4GB的缓存文件通常将包含8GB数据。驱动程序会联合使用高级加密标准(AES)和一个随机生成的引导会话密钥对其写入的每个块进行加密,以在将设备从系统移除的情况下保证缓存中数据的保密性。
  当ReadyBoost确定闪存内的缓存比硬盘内的缓存更能满足随机读取需求时,它便会从闪盘介质内随机读取数据。而硬盘的有序读取访问要明显胜过闪存,因此,当ReadyBoost侦测到有系统正在使用有序访问数据的时候,将直接从磁盘读取,即使该数据同样位于闪盘介质内的缓存中。
  正是基于这个原理,ReadyBoost可充当内存与硬盘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加速系统性能。
  
  ReadyDriver
  ReadyDriver功能是针对ReadyDrive提出的,为ReadDrive提供了软件上的支持。ReadyDrive事实上就是微软对Hybrid硬盘(带有内部闪存部件的硬盘)的称呼。这种硬盘除了闪存显而易见的随机访问速度优势外,最大的诱惑还是在于其中保存的数据“立等可取”—因为对于闪存而言,既不需要启动磁头,也不用等待磁头转动到合适的位置。
  Hybird硬盘的启动、休眠、睡眠速度更快,而且功耗更低。因为当操作系统读写缓存时,驱动器本身可以暂时停止工作,不消耗任何电力。而从休眠状态恢复运行时,笔记本电脑也能够马上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开始工作,而不用像往常那样,先得等待驱动器的磁头启动起来。
  迅驰中闪存所实现的ReadeyDriver功能类似于Hybird硬盘的原理,不同的是迅驰通过Mini PCI-E总线与系统交换数据,而Hybird硬盘依旧通过SATA接口与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英特尔迅盘技术
  英特尔迅盘,(Intel Turbo Memory)也就是此前我们经常提及的Robson。迅盘采用了闪存模块+主控芯片的组成方式,其中主控制芯片针对数据的读写进行相应的控制,类似北桥芯片组中的内存控制器,闪存模块则用来存放数据。英特尔表示,在目前阶段销售的迅盘模块仅提供512MB和1GB两种规格。
  我们不排除迅盘模块被集成在笔记本电脑主板上的可能性,但更多时候它还是一个Mini PCI-E 1x规格的扩展卡,通过PCI-E总线与系统I/O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迅盘支持智能预存取技术,能够判断出系统即将使用哪些数据,并预先把数据写入闪存芯片中,这样一来当启动操作系统或该应用程序时,CPU将直接从闪存中获取数据,再将其转入内存。由于是高速闪存之间的数据传递,其读取方式也变成了简单的电信号传输,省去了硬盘的机械动作,数据加载所需的时间自然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快速启动程序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迅盘所采用的闪存模块为NAND,而并非NOR,这是由于NAND在存取数据的性能方面要优于NOR,且具备更好的性价比。
  在迅盘的驱动程序中可以看出,使用者可以通过软件界面设定该模块提供ReadyBoost、ReadyDriver功能,还是两者兼具。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任何一款笔记本电脑均支持迅盘模块,这不仅要求笔记本电脑提供一个额外的Mini PCI-E插槽,同时更重要的还要求笔记本电脑的SATA接口支持ACHI功能。
  AHCI的全称为“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即“SATA高级主控接口”,是在英特尔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其研发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英特尔、AMD、戴尔、Marvell、迈拓、微软、Red Hat、希捷和StorageGear等著名企业。AHCI描述了一种PCI类设备,主要是在系统内存和SATA设备之间扮演一种接口的角色,而且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AHCI通过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由于AHCI统一接口的研发成功,使得支持SATA产品的开发工作大为简化,操作系统和设备制造商省去了单独开发接口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统一接口上进行操作,可以实现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在内的诸多功能。
  一直以来SCSI硬盘在多任务负载下的表现能力为人称道,其根本的原因除了SCSI接口惊人的接口速率外,便是它的指令排序功能。以往的PATA、SATA硬盘也正是因为缺少一种指令优化执行功能而在性能上落后于SCSI硬盘。针对这一困境,英特尔的AHCI规范引入了NCQ,它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减少硬盘无用的寻道次数和数据查找时间,这样就能显著增强多任务情况下硬盘的性能。
  请注意,ACHI在系统内存和SATA之间提供了接口,这正是迅盘所需要的。因此,直接在系统BIOS中打开SATA的ACHI选项是启动迅盘模块的先决条件。
  一直以Robson的名称为大家所熟悉的迅盘技术(Turbo Memory)恐怕也是人们关注时间最久的新一代迅驰的特性了。不过,这项技术也是目前争议最多的一个特性。在前期网络上出现的各类针对性的报道中,对它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有的说提升明显,有的则说它完全无用。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为了就这一问题给广大读者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精心规划并执行了一系列测试,相信看了下面的结果,大家一定会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
  
  正确的测试方向
  只要了解了迅盘技术的工作原理,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它一定是在特定的应用中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从英特尔首次公布这一技术开始,不论是英特尔自己的介绍,还是第三方的评论,都或多或少地传递了这种信息。换句话说,如果选择的测试方法或应用不合适,迅盘技术并不会发挥出什么作用。我们想,这可能就是某些媒体或用户质疑迅盘作用的原因所在。
  所以,对迅盘技术究竟是否有价值的理性的判断方法,不是它对这个或那个应用是否有影响,而是它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否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操作。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们首先使用基准测试软件来初步了解一下迅盘技术能够提升哪些类型操作的效率。上面列出的两张图,分别是启用迅盘和没有迅盘情况下,运行PCMark05 HDD Test的测试结果的详细信息。首先,启用迅盘后,我们发现测试平台的得分从3874增加到了4807,提升幅度接近25%。然后,我们打开结果细节信息窗口,可以看到为得分提高贡献最大的主要是XP Startup和General Usage两项,分别从7.409MBps和4.969MBps提升到11.020MBps和9.496MBps。有了这一参考信息,接下来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测试应用了。
  
  合理的测试方法
  有了上述数据作为基础,我们决定进行四项针对性的测试。第一,我们对比了待测平台完成Adobe Reader 8.0安装的时间。我们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方面是因为至少对于商用用户而言,这款免费的工具软件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软件安装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操作。
  第二,我们对比了待测平台完成时下最为流行的游戏之一《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的载入时间。对于任何一个游戏玩家而言,如果说游戏的体积越来越庞大还可以接受的话,为了游戏载入各类人物、环境和任务数据,而不得不忍受越来越长的等待则有些令人厌烦了。
  第三,我们对比了待测平台在Adobe Photoshop CS2中打开30张大尺寸TIFF图片的时间。毫无疑问,打开文件也是我们最常进行的一类操作,而在打开诸如图片、内容丰富的PPT文件这类大尺寸或批量文件时,相信每个用户都曾经体会过系统响应缓慢的痛苦。
  第四,我们对比了待测平台在分别打开了一个Word文件,一个Excel文件,一个PowerPoint文件,一个PDF文件和30张图片时,完全进入休眠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而言,这显然也是大家常常用到的一项Windows功能。
  
  对比平台
  谈到对比平台,启用迅盘与没有启用迅盘的两套系统自然是我们对比的对象。另外,考虑到目前还有大量使用Napa平台的用户,他们也可以使用USB闪存盘来配合Windows ReadyBoost功能,实现和迅盘类似的功能。所以,我们也将一套配置近似的Napa平台和使用USB闪存盘启用ReadyBoost功能的一套Napa系统作为了对比对象。它们的具体配置信息如下:
  新一代迅驰系统A,B
  ● 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7300(2.0GHZ/4MB L2/
  800MHz FSB)
  ● 芯片组:Intel GM965
  ● 内存:1GB DDR2-667
  ● 显卡:Intel GMA X3100
  ● 硬盘:5400rpm SATA
  ● 其他:系统A安装1GB迅盘
  模块并启用相关支持;系
  统B未安装迅盘模块
  Napa系统C,D
  ● 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7200(2.0GHz/4MB L2/6
  67MHz FSB)
  ● 芯片组:Intel 945GM
  ● 内存:1GB DDR2-667
  ● 显卡:Intel GMA 950
  ● 硬盘:5400rpm SATA
  ● 其他:系统C插入1GB闪存
  盘,并将全部容量用于Rea
  -dyBoost支持;系统D未插
  入闪存盘。
  在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由于迅盘技术是一个需要与Windows ReadyBoost和ReadyDriver相结合的技术,因此针对其硬件模块所编制的驱动程序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目前使用的驱动程序是英特尔提供的。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对于迅盘技术的质疑,很快英特尔将发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届时迅盘技术的性能将获得进一步提高,其作用将更加明显。
  
  结果分析
  总体来说,我们选择的几个项目充分证明了迅盘技术在很多日常操作中的重要作用。相对前一代的Napa平台,四个项目的提升都非常明显,其中休眠时间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00%。即便是借助USB闪存盘加ReadyBoost功能,Napa平台也依然难以撼动迅盘技术的优势地位,只是在Photoshop CS2的文件打开项目中,后者的领先优势被大幅度缩小。我们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和这种操作需要消耗相当多的处理器计算时间、对磁盘读写的压力不像其他三个项目那么大有很大的关系。
  在新一代迅驰平台上,启用和不启用迅盘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四个测试项目中,前者有着从10%到50%不等的领先优势。尤其是在系统休眠和软件安装这种磁盘操作非常密集的应用中,启用迅盘所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虽然相关的提升幅度并没有我们最初设想的那么高,但作为一种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我们相信随着驱动程序的不断改善,它所能发挥的作用一定会越来越大。
  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就像不断增加内存容量不一定使系统性能持续提升一样,我们不能奢望迅盘在一切应用中都大显身手,但是,只要它们能够带来显著提升的领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应用和操作,我们就应该给这个新技术予以应有的肯定。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讲,无论性能如何提升,如果不能够得到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这种新的平台升级都不能说是成功的。这一点显而易见,毕竟笔记本电脑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移动计算能力,而移动计算的基本前提就是脱离电源使用。因此,对新的移动计算来讲,性能提升的同时在电源管理方面也一定会有新的解决办法来平衡随之而来的功耗提升问题—65nm制造工艺、新的能源管理技术都是为此而生的。
  那么,对这个新一代的迅驰平台来讲,它已经完成了“计划任务”中的一半—我们上面已经通过测试证明了新一代迅驰平台在性能上带来的提升,甚至具体的提升幅度也可以从多项测试中略知一二。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它在电池续航能力方面的表现。
  在进行测试并得出分析结果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些新的技术。毕竟新酷睿2双核处理器提高了前端总线频率,Intel GM 965芯片组也使用了新的图形核心,并具备新的接口特性,这些在提升性能方面对新型笔记本电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特征是用来延长,或者说保持优秀的电池续航能力的呢?
  
  增强型深度睡眠
  增强型深度睡眠模式(Enhanced Intel Deeper Sleep),也就是在C-State的闲置状态中新增的加强版C4模式。经常关注我们杂志的读者朋友可能已经熟悉了,Pentium M处理器可以在处理器闲置时,由C0的Active模式进入C1的Halt模式来降低处理器的频率,然后再由C1的Halt模式进入Stop Clock模式,从而让处理器完全停止工作,当Syop Clock模式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会被自动切换到C3的Deep Sleep模式。而C4模式,则是新的Deeper Sleep状态。
  Deep Sleep模式可把已停止工作的处理核心电压降到最低,从而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C3模式下,处理核心并不会彻底停止工作,这是因为此时在一级和二级缓存中因为L1和L2缓存中还存放着数据。C4模式则可以把L1缓存和L2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内存,真正实现处理器核心完全停止工作,而重新切换到Active模式之后,处理核心可自动从内存取回数据。由此看来,C4增强型深度睡眠模式可以在某些环境下大幅延长电池续航能力。
  
  动态前端总线频率切换
  动态前端总线频率切换是新酷睿2双核处理器所独有的特性。Napa Refresh平台中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无论本身额定频率的大小,在待机状态时的做法都是将倍频降为六倍,外频则降低为总线频率的四分之一,也就是667MHz/4=166MHz,因此旧版本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只会出现两种频率状态——全速运行时的标准频率,例如Core 2 Duo T7200的2.0GHz,以及待机状态时的1GHz(166MHz×6)。
  新的Socket P接口酷睿2双核处理器将前端总线频率提升至800MHz。假设我们按照Socket M接口旧版本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传统做法去计算的话,那么此时倍频依然降低为六倍,外频依然按照四分之一的方法计算,就是800MHz/4=200MHz。这样计算之后的结果,以同样是2.0GHz主频的Core 2 Duo T7300处理器为例,此时该处理器在全速运行时的频率为2.0GHz,而待机时的频率则变成了200MHz×6 = 1.2GHz。
  如此计算之后,问题便出现了:在同样主频的新一代酷睿2双核处理器中,待机频率较旧版本酷睿2双核更高,也就意味着功耗会增加,这对移动平台来讲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正是因为如此,新版酷睿2双核处理器增加了动态调整前端总线的机制,在待机时会视情况同时降低外频和倍频,外频最低可以降到原有频率的八分之一,也就是100MHz。倍频则可以在额定倍率和六倍之间切换——这样做的结果是,新版本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在待机时的频率要低于原有酷睿2双核处理器,还是以Core 2 Duo T7300为例,该处理器的待机频率为100MHz ×6=600MHz,因此处理器的电压也可以降得更低,功耗也随之下降。
  动态前端总线频率切换功能在某些应用环境下可发挥不小的作用,例如我们在播放DVD时,处理器的占用率非常低,因此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通过降低CPU内核电压和总线频率的方式带来更低的功耗,搭配的965芯片组也会根据总线频率的改变而进入低电压运行状态。这种平台化的功耗管理对于延长笔记本电池的续航时间很有帮助。
  
  平台化节能设计、芯片组动态总线暂停
  平台化的节电设计一直是英特尔在移动计算领域引以为豪之处,作为同时提供处理器、芯片组、显示芯片、无线模块的上游厂商,平台化的功耗协调也是英特尔领先竞争对手的法宝之一。在新一代迅驰中,处理器和芯片组有了新的互动模式,Intel GM/PM965芯片组可以判断数据是储存在处理器的缓存还是内存之中,因此当处理器已经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之后,系统就不用再次唤醒处理器去检查缓存,这种做法可以让处理器停留在节能状态的时间变得更长,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此外,当处理器处于低频模式状态时,芯片组还可以降低能耗,从而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与前面的总体性能分析一样,在电池续航时间的测试上,我们也遇到了测试软件的选择问题。由于在Windows Vista下还没有出现相应的电池时间测试工具,因此我们只能在Windows XP下进行MobileMark 2005测试,以此来考察新一代迅驰平台在这方面的实际表现。不过,为了帮助大家对其在运行Windows Vista时的续航能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们还测试了相关平台在Vista下连续播放DVD盘片所能持续的最长时间——实际上,这也是很多用户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使用笔记本时经常进行的操作。
  
  测试平台组成
  通过与前一代迅驰平台Napa系统的对比,自然是对新一代迅驰系统的电池续航能力形成直观认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我们专门挑选了各项组件尽量一致的两套平台作为对比测试的平台,它们的具体配置如下:
  新一代迅驰系统
  ● 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T7300(2.0GHz/4MB L2)
  ● 芯片组:Intel GM965
  ● 内存:1GB DDR2-667
  ● 显示卡:Intel GMA X3100
  ● 硬盘:5400 rpm,SATA
  ● 电池容量:51.84Wh
  Napa系统
  ● 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T7200(2.0GHz/4MB L2)
  ● 芯片组:Intel 945GM
  ● 内存:1GB DDR2-667
  ● 显示卡:Intel GMA 950
  ● 硬盘:5400 rpm,SATA
  ● 电池容量:55Wh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不同型号的笔记本模具不同,因此我们很难为两套平台找到容量完全一致的电池。考虑到作为新平台,新一代迅驰系统加入了很多新的节电特性,因此为它挑选的是一块容量稍小的电池,这样,如果它表现出更加出色的续航能力,我们不至于费力判断到底是节电特性发挥了作用,还是电池容量高造成的。
  测试结果分析
  在分析电池测试成绩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系统性能的提升往往是与电池续航能力的增加成反比的。更强的性能,自然来自处理器、芯片组和其他组件处理能力的提高,而这种提高自然会造成整个系统功耗的增加,进而减少系统的电池续航时间。因此,在判断一种新平台在这方面的表现时,需要同时对它的性能提升进行综合考虑。所以,在本节的图表中,我们还列出了一个性能综合指数。
  这个性能综合指数是由此前的总体性能成绩整合而成的,我们将T7200系统的SYSMark 2007,SYSMark 2004 SE,PCMark05 System Test的得分视作基准指数100,由此计算出T7300系统的三项测试的相对指数,然后按照50%,30%,20%的比例形成最终的综合指数。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看看相应的测试结果。在基于Windows XP的MobileMark 2005测试中,新一代迅驰系统的成绩均比Napa系统低23%左右,如果将两套的电池容量差异考虑在内(新一代迅驰系统约少6%),可以认为两套系统性能提升的幅度与电池续航时间的减少处于一个水平。
  看了Windows Vista下的DVD播放成绩,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对两种平台出现与前面相反的结果感到奇怪。实际上,这一现象也困扰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答案。首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Windows Vista下运行DVD播放程序,如WinDVD和PowerDVD时,拔掉电源后,Vista并不会对电源管理进行什么调整。因此,新一代迅驰和Napa系统的处理器依然工作在正常的频率下,在我们使用的两套测试系统中,都是2.0GHz。
  不同的是,新一代迅驰平台所使用GMA X3100集成显示方案加入了崭新的英特尔清晰视频技术(Clear Video),该技术提供MPEG-2和WMV9的硬件解码加速支持。在播放DVD内容(即MPEG-2格式)时,它能够分担相当多的解码工作,有效地降低处理器的负载;而反观Napa平台的GMA 950集成显示方案,整个播放过程几乎所有的解码工作都需要处理器来完成。当处理器始终工作在高负载的状态下时,其DVD播放时间相比新一代迅驰系统减少30%之多,也就不奇怪了。
  尽管新一代迅驰平台的正式发布日期是在5月9日,但早在今年年初,英特尔便正式宣布了其Wireless N计划,甚至在当时还推出了名为“Connect with Centrino”的标志认证体系。
  支持802.11n草案的Intel PRO/Wireless 4965AGN无线模块依然采用Mini PCI-E接口,如果不是从模块标签上分辨,普通消费者很难在第一眼看出新的无线模块与之前的Intel PRO/Wireless 3945ABG有何差别。但是,作为支持MIMO的802.11n产品,多天线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一代迅驰平台的无线模块上提供了三根天线接口(两出三入),而之前的产品则只有两根。
  需要说明的是,Intel PRO/Wireless 4965AGN依然向下兼容802.11 a/b/g标准,因此该模块可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工作。另外,如果希望完全享受到802.11n带来的便利,那么你还需要购买一款支持该标准的无线路由器——在现阶段来讲,其价格要远远高于802.11g无线路由器。
  
  802.11n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含义是多输入多输出,该技术是802.11n无线协议的特性之一。通过增加天线的数量,MIMO使得无线产品的信道容量得到线性提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通过MIMO能实际感受到无线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以及无线覆盖范围的增大—英特尔在自己的宣传资料中也正是着重介绍了这两项重要的益处所在。
  MIMO技术的发明者是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早在1985年,贝尔实验室的数位研究员就发表了一系列关于“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的文章,揭开了MIMO的发展序幕。在技术论文中,研究人员详细阐述了MIMO系统的基本结构:无线设备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个天线或者是矩阵式的阵列天线,工作时发送端的多个天线同时将不同的无线信号输出,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分别接收后作相应的解码,最后再将多天线来源的信号进行合成。这也就是所谓“多输入、多输出”的概念,或者简洁翻译成“多进多出”。不过,无线通讯领域长年对此缺乏需求,MIMO概念提出后一直都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直到802.11无线局域网的兴起,MIMO才找到自己的舞台。
  较以往的产品,MIMO的优势就在于其更高的速率以及更广的信号覆盖范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无线局域网信号覆盖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比较大的空间中。对于企业用户来说,解决无线覆盖不足的方法可以是多添加接入点数量,而家庭用户却很难采用这种方式。除了设备的购置成本外,多个无线接入设备的管理、合理布局也会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如果使用MIMO型产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使用一个无线宽带路由器来覆盖足够广的面积,而且能保证多用户使用时,无线网络也有足够高的带宽。
  根据英特尔的测试报告表明,其3945ABG无线模块的理论传输速率为54Mbps,实际使用时的速率在20Mbps左右,而802.11n产品能够提供300Mbps的连接速率,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在70到100Mbps左右,这使它已经可以在很多环境中替代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最新的Intel PRO/Wireless 4965AGN正是这样的产品。
  
  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
  我们在前言部分已经说到,只有配备了Intel PRO/Wireless 4965AGN或者Intel PRO/Wireless 4965AG无线模块,以及Intel 82566GN网络模块的笔记本电脑才能够被贴上Centrino Pro的标志,这是因为在这些网络模块中已经具备了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
  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并不是伴随着新一代迅驰发布的新技术之一,该技术早在2005年便已经被应用到计算设备当中,只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新一代迅驰是第一个强调该技术的计算平台。简单地说,主动管理技术是一种硬件和固件的基础架构,它使用持续稳定的非易失性内存来存储软硬件信息以及独特的设备ID信息。这样一来,即使在关机、操作系统被“锁定”或者机器出现故障时,存储器也可远程访问。
  因此,无论操作系统状态如何,具备主动管理技术的平台都可以被管理员访问。用户唯一需要进行的操作就是将支持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的设备接入网络并接通电源,机器无需打开或处于完全运转状态。
  支持该技术的平台可进行远程管理,通过在网络中利用远程控制台(如 Web 浏览器)与机器进行通信,即可执行系统管理。对那些大企业来讲,这意味着可大大节省维护成本,并提高效率。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雨后的天空,澄净疏朗。  赵意秋站在新家宽敞的阳台上,望着远处模糊的山,暮春的空气里仍有不肯褪去的凉意,她抱了抱胳膊觉得眼前这一切都像幻觉。  上周,她还住在旧城区连空调都没有的老房子里,此刻却站在了这座城市最贵的花园庭院,只是她身上泛黄的旧裙子,像一个告示,昭告天下她不属于这里。  阳台上起风了,赵意秋听见顾文生的车开进了车库,她缩缩肩膀回了房间。搬进这所新房子一周了,她既没正眼瞧过他,也没跟他
期刊
拐个狼女回家过年  长风倒转,苍原如雪,一道黑色的影子在丛林间迅闪而过。祁氏的铁骑紧追不放,如同一群发疯的野兽,铁骑所过之处,飞沙走石,睁目如盲。  萧煜的马匹稍稍落后于其他几位王侯贵胄,避其锋芒。他穿着白色雪裘,墨发如水,手中握着一把精巧的黄金弓,即使在追赶猎物中,姿态也显得有几分玩世不恭。  重云之上,日渐西沉,已近薄暮,萧煜抬头看了看,忽然眉尖一动,他们已经离开围场很远了。年关将至,原不是狩
期刊
为了七情拼图,我开了一家专替伤心人填补心伤的医馆。治疗他人的过程,我终于明白:心是盔甲也是软肋,爱可伤人亦能救人!  第一章  医人难医心  我叫挽心,开着一家专替伤心人填补心伤的医馆。我医过无数伤心之人,人人都夸我是救心仙子,却没人知道我其实并没有心。我不会哭也不会笑,情绪从未有过变化,因为我生来没有知觉。  自从送走上一个客人,医馆已经很久乏人问津了。镜心百无聊赖地数着树枝上的麻雀:“还不来客
期刊
1.  丁丽薇喜欢英国人,打算大四下学期开始考雅思,然后一毕业就去英国留学,找一个当地帅哥当男朋友,以后再生一个好看的混血儿,把他培养成下一个汤姆克鲁斯。  可遗憾的是,丁丽薇是个英文白痴,英语四级都过不了,所以她决定找一个英语老师。丁丽薇是在微博上搜索到苏衍的,他自称刚从英国回来,正在读研,有时间也想赚外快,重要的是他跟她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个区。  丁丽薇约苏衍在东棠街的咖啡馆见面,她穿了一件大
期刊
一  又是雨。  晴栀弯着腿,整张脸都埋在膝盖里,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身侧的鱼缸,漾起一圈圈浅浅的波纹。  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响起,她赤着脚来到玄关处,雨滴打在门口那人的西装上,像落在老旧的油布上般,声声可闻。  喵。  毛线不知什么时候跑出来,亲昵地蹭着那人的裤脚,极尽熟络。  “请进。”意识到对客人的失礼,她匆忙让开身子请他进来,未曾想脚下一滑,险些摔倒。  “小心一点。”他手臂一紧,迅速抓住她的
期刊
人往往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坚强勇敢,午夜梦回都不曾落泪,可是只要得到别人那么一丁点儿的关心,之前在心中竖起的铜墙铁壁都会轰然倒塌,崩溃得一塌糊涂。  科学书上讲,槲寄生是一种危害植物的病原物,可西方神话里传说,在槲寄生下接吻的情侣将永不分离。  1  据说波士顿郊区也有堵车的情况,一年大概只有一两次,就是红袜队输球的时候。一路上都可以看到穿着MLB红袜队棒球服的球迷,站在路边骂骂咧咧。  我一向
期刊
东凤第一女壮士  要问当今天下哪个女人最强?  当然是东凤国女帝武月月了,她凭着非凡的魄力,一路披荆斩棘登上皇位,开辟了女尊时代,领导我们女性走上致富发财的道路。  要问当今天下哪个女人最强壮?  当然是武将我了,武月月当了几年的女帝,我就习了几年的武,我可是从小就立志将来要报效祖国的。  后来,我成功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为了蝉联三届的武状元,并且当上了征战沙场的女将军,武月月还封了一个“东凤第一女
期刊
【一】  林果在操场上一口气跑了十圈,到第十一个半圆时,脚下一软跪倒在地。  傍晚昏暗的天色下,操场上本就没几个人,也没有人会像五年前那样,拨开拥挤人潮,像个圣斗士一样不管不顾地冲到她身边,英勇地把她扛在肩上奔向医务室一言地生着闷气。当时她被他突如其来的快动作弄得重心不稳,大声喊:“许一你干吗?你放我下来!我不用你管!”  她难得摔倒一次,膝盖和小腿都破皮流血了,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好歹老天爷也应该
期刊
作者有话说  有个女青年失业了,本着独虐不如众虐的原则,她决定让大家陪她一起心酸一回。没错,这是一篇披着甜文皮的大虐文,不看到结尾你永远猜不到结局。所以,坚持读到底,包你有惊喜哦。  窦房结和顶枕沟  作为毕业于公安大学的本硕连读高材生,白慕言可谓是市刑警队技术科的颜面担当,腰细腿长五官英俊,白大褂一穿满身倜傥风流,像极了书里写的魏晋名士。  白法医在办公桌上养了一株小金桔,三天浇次水,五天施次肥
期刊
司命小仙闯了祸,她竟然伙同帝女,将月老宫里的红线焚了个干净!  月老线  新晋不过百年的司命小仙流絮伙同帝女连月闯了祸,两根炮仗焚尽了月老宫里的红线。  换在平日里,焚了便焚了,她们在天宫中惹下的祸端也不止这一件。连月甚得她天后娘亲的欢心,天帝也就对她们平日里的作为睁只眼闭只眼,糊弄糊弄便过去了。  这日子太舒服了,便免不得有些懈怠,今儿个连月招呼流絮一起去放炮仗,流絮未思索便去了。古语有云,阴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