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旧动能转化,产业转型升级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根据对山东省产业现状和与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2018年国务院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一战略是我国19大以后首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方向。2018年,山东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469.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6.7:45.3:48.0调整为6.5:44.0:49.5,总体形势向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一直以经济强省身份出现,生产总值GDP一直位于全国前三,其中1982-1985年,山东更是连续四年位于全国第一位,但是2018年广东省、江苏省均生产总值均首次迈进“9万亿”,山东省和广东、江苏中间隔着“8万亿”这个量级,差距进一步拉大,山东省要想进一步缩小差距重回经济霸主地位,必须进行新旧能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由山东省经济特点和山东省经济的阶段性决定的。
二、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山东省产业状况,本文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总结分析了近10年(2008-2018)山东省三次产业总产值和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情况,从山东省三次产业总产值看出,除了第一产业在2016年出现波动下降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一直稳步上升,整体经济态势良好。从近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数据可以看出,在山东省产业结构比例中,第一产业相对比例较低,且一直处于一个微量下降的状态,从2008年的占比9.7%微降到2018年的占比6.5%。在二、三产业来看,第二产业占比一直在下降,从2008年的占比56.8%下降到2018年的44%,正是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给第三产业的上升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数据也表明,与第二产业占比相反,第三产业占比一直稳步上升,从2008年的33.5%上升到2018年的49%,并且山东省三次产业占比在2016年实现了一个突破,第三产业比例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这些数据都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调整,山东省整体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结构优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本文选取广东、江苏等省份整体产业发展状况,作为对比进行分析。山东省201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48%,低于全国的51.6%,更分别低于广东和浙江等产业结构相对较好的省份5.6%和5.3%,从产业内部来看,金融、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山东省第二产业比重45.4%,高于全国的40.5%,比广东和浙江分别高3%和2.5%,并且山东省工业中,污染较重的重工业比重较高,2017年重工业所占工业总额比重比轻工业的两倍还多,从具体行业来看,同样是高污染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山东省第一产业比重同样比广东和浙江高2.7%和3%,从第一产业内部来看,第一产业以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农林牧业服务业所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7%,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可进一步优化。
(二)资本市场不发达,缺少金融现代产业集群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经济大省位置不相匹配,成量资产流动性低,缺少一级市场,山东的A股上市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很好地支撑山东GDP的体量。2018上半年,全国成功IPO企业共有63家,但山东企业数为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3家中江苏占11家、广东和浙江各占9家。从上市公司总量上来看,截止2017年底,山东省上市公司数196家,上市公司当年境内募集总额为752.4亿元,江苏省上市公司数为382家,上市公司当年境内募集总额为2115.76亿元,山东省上市公司数量不足江苏省一半,上市公司当年境内募集总额仅为江苏省三分之一,差距显而易见。另外,山东省的上市公司中多为传统行业,金融、文化等现代产业很少,另外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小,多数小而不强,虽然有一些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但很多企业观望态度明显。
(三)山东省产业技术层次低
山东省目前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占工业比例约为70%, 重化工业占工业总量的比例约70%,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低,2017年在三次能源消耗上,污染较大的煤占70%以上,其他等新能源仅占百分之1.7%,能源消费结构也制约了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另外,近年来山东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虽然有所增强,但科技创新差距明显,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较弱,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山东仅占2家,且排名都在五十名以后;从具体数据来看,2017年山东省省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1753亿元,占GDP的百分比為2.4,三种专利授予量为204861件,而同期江苏省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2260.06亿元,占GDP的百分比为2.63%,三种专利授予量为514402件,浙江省三种专利授予量为377115件。
(四)区域结构发展失衡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域发展优势和资源优势相对比较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西部和东部之间有一个中部过度带,正因为此,东、中、西部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也不同,东部地区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经济总量相对优化,整体调整力度比较大,正是这种不均衡性使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山东在区域上提出了四大战略带,但目前存在四个区域地区存在重合,四个地区评价指标趋同,因为不同区域有不同经济功能,例如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区在考核中更应加强绿色GDP的考核。 四、在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山东省产业升级的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十强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潜力大,污染小的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的同时也应该优化第一和第二产业,增加产业附加值,做到促进高新产业、服务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对于以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山东工业体系需要利用高新技术,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业链分工的附加值,努力解决产能过剩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样,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新动能”也不仅指的是 “新兴产业”,新动能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对化工、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在发展山东省大力发展“5+5”十强产业的背景下,制定可行高效的发展方案,努力树立品牌优势,培育龙头企业,争取在山东省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现代金融产业集群
山东资本市场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成量市场流动性不足,缺少直接融资,上市公司和江苏等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山东要把握住新旧动能转换转化区带来的历史机遇,需要把资金引进来,建立好并用好资本平台,支持部分银行转化成交易性银行,建设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努力培育一批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公司、寻找优质潜在上市资源、同时建立统一有效合理的监管标准,从严监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引导上市公司要规范诚信、合规运作,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泡沫,建立现代金融产业集群,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引导资本流向产业结构优化的行业,建立起和山东经济地位所匹配的资本市场。
(三)培养引进人才、鼓励创新成果转化
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有技术,既懂得环境等科技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应该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而非单单的增加数量,对于传统行业,山东省应该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其素质,加强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注重对原有劳动力的再培养;对于高新行业和现有劳动力无法满足的传统行业,制订稀缺人才引进计划,绘制人才地图,完善人才引进的支持政策,重点吸引国内外有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等學科背景且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来山东发展,完善相关财政补贴,建立相关人才中心;另外,加大创新投入,鼓励创新成果转化,从企业,高校,研究所创新主体,引导创新技术落地,实现和产业升级的对接。
(四)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青岛和济南两个城市的龙头带头作用,利用这两所城市资源、科技等方面的优势,重点突破,形成产业集群,以省会经济圈和蓝色半岛经济圈辐射全省;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中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最终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格局,针对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对菏泽,济宁等重点城市,首先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合理布局,创新考核机制,找出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考核机制,提高规划的时效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商学院)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山东英才学院校级课题“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的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18YCYBRW19 )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2018年国务院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一战略是我国19大以后首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方向。2018年,山东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469.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6.7:45.3:48.0调整为6.5:44.0:49.5,总体形势向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一直以经济强省身份出现,生产总值GDP一直位于全国前三,其中1982-1985年,山东更是连续四年位于全国第一位,但是2018年广东省、江苏省均生产总值均首次迈进“9万亿”,山东省和广东、江苏中间隔着“8万亿”这个量级,差距进一步拉大,山东省要想进一步缩小差距重回经济霸主地位,必须进行新旧能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由山东省经济特点和山东省经济的阶段性决定的。
二、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山东省产业状况,本文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总结分析了近10年(2008-2018)山东省三次产业总产值和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情况,从山东省三次产业总产值看出,除了第一产业在2016年出现波动下降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一直稳步上升,整体经济态势良好。从近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数据可以看出,在山东省产业结构比例中,第一产业相对比例较低,且一直处于一个微量下降的状态,从2008年的占比9.7%微降到2018年的占比6.5%。在二、三产业来看,第二产业占比一直在下降,从2008年的占比56.8%下降到2018年的44%,正是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给第三产业的上升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数据也表明,与第二产业占比相反,第三产业占比一直稳步上升,从2008年的33.5%上升到2018年的49%,并且山东省三次产业占比在2016年实现了一个突破,第三产业比例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这些数据都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调整,山东省整体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结构优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本文选取广东、江苏等省份整体产业发展状况,作为对比进行分析。山东省201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48%,低于全国的51.6%,更分别低于广东和浙江等产业结构相对较好的省份5.6%和5.3%,从产业内部来看,金融、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山东省第二产业比重45.4%,高于全国的40.5%,比广东和浙江分别高3%和2.5%,并且山东省工业中,污染较重的重工业比重较高,2017年重工业所占工业总额比重比轻工业的两倍还多,从具体行业来看,同样是高污染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山东省第一产业比重同样比广东和浙江高2.7%和3%,从第一产业内部来看,第一产业以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农林牧业服务业所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7%,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可进一步优化。
(二)资本市场不发达,缺少金融现代产业集群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经济大省位置不相匹配,成量资产流动性低,缺少一级市场,山东的A股上市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很好地支撑山东GDP的体量。2018上半年,全国成功IPO企业共有63家,但山东企业数为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3家中江苏占11家、广东和浙江各占9家。从上市公司总量上来看,截止2017年底,山东省上市公司数196家,上市公司当年境内募集总额为752.4亿元,江苏省上市公司数为382家,上市公司当年境内募集总额为2115.76亿元,山东省上市公司数量不足江苏省一半,上市公司当年境内募集总额仅为江苏省三分之一,差距显而易见。另外,山东省的上市公司中多为传统行业,金融、文化等现代产业很少,另外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小,多数小而不强,虽然有一些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但很多企业观望态度明显。
(三)山东省产业技术层次低
山东省目前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占工业比例约为70%, 重化工业占工业总量的比例约70%,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低,2017年在三次能源消耗上,污染较大的煤占70%以上,其他等新能源仅占百分之1.7%,能源消费结构也制约了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另外,近年来山东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虽然有所增强,但科技创新差距明显,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较弱,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山东仅占2家,且排名都在五十名以后;从具体数据来看,2017年山东省省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1753亿元,占GDP的百分比為2.4,三种专利授予量为204861件,而同期江苏省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2260.06亿元,占GDP的百分比为2.63%,三种专利授予量为514402件,浙江省三种专利授予量为377115件。
(四)区域结构发展失衡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域发展优势和资源优势相对比较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西部和东部之间有一个中部过度带,正因为此,东、中、西部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也不同,东部地区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经济总量相对优化,整体调整力度比较大,正是这种不均衡性使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山东在区域上提出了四大战略带,但目前存在四个区域地区存在重合,四个地区评价指标趋同,因为不同区域有不同经济功能,例如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区在考核中更应加强绿色GDP的考核。 四、在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山东省产业升级的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十强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潜力大,污染小的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的同时也应该优化第一和第二产业,增加产业附加值,做到促进高新产业、服务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对于以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山东工业体系需要利用高新技术,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业链分工的附加值,努力解决产能过剩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样,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新动能”也不仅指的是 “新兴产业”,新动能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对化工、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在发展山东省大力发展“5+5”十强产业的背景下,制定可行高效的发展方案,努力树立品牌优势,培育龙头企业,争取在山东省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现代金融产业集群
山东资本市场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成量市场流动性不足,缺少直接融资,上市公司和江苏等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山东要把握住新旧动能转换转化区带来的历史机遇,需要把资金引进来,建立好并用好资本平台,支持部分银行转化成交易性银行,建设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努力培育一批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公司、寻找优质潜在上市资源、同时建立统一有效合理的监管标准,从严监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引导上市公司要规范诚信、合规运作,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泡沫,建立现代金融产业集群,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引导资本流向产业结构优化的行业,建立起和山东经济地位所匹配的资本市场。
(三)培养引进人才、鼓励创新成果转化
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有技术,既懂得环境等科技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应该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而非单单的增加数量,对于传统行业,山东省应该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其素质,加强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注重对原有劳动力的再培养;对于高新行业和现有劳动力无法满足的传统行业,制订稀缺人才引进计划,绘制人才地图,完善人才引进的支持政策,重点吸引国内外有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等學科背景且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来山东发展,完善相关财政补贴,建立相关人才中心;另外,加大创新投入,鼓励创新成果转化,从企业,高校,研究所创新主体,引导创新技术落地,实现和产业升级的对接。
(四)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青岛和济南两个城市的龙头带头作用,利用这两所城市资源、科技等方面的优势,重点突破,形成产业集群,以省会经济圈和蓝色半岛经济圈辐射全省;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中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最终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格局,针对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对菏泽,济宁等重点城市,首先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合理布局,创新考核机制,找出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考核机制,提高规划的时效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商学院)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山东英才学院校级课题“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的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18YCYBRW19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