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管理之法门 悟育人之精髓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动态的、多变的小阵地,有宏观的人生发展问题,也有微观的生活细节,有远大的国家社会目标,也有近期的学生成人成才。我虽然担任了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带过很多届的学生,但还是常思班级管理之法,追寻助力学生成才的法宝。有几点认识和思考分享如下:
  一、定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入班,首先要知道学校的规矩,年级的规矩,班级的规矩,甚至是宿舍的规矩和小组的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明确了规矩,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知道哪些禁止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允许做,哪些必须做,还最好要做好。大到社会,小到家庭,规矩从来不是为了限制自由,约束个性的,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秩序,维护更多人生活与学习的权益,并为安全提供保障,提高大家遵规守距的自觉性,这才是规矩的实际意义,否则就会举步维艰,到处碰壁。当学生用理性和智慧真正理解和认识规则之后,那么规则就不再是一种强迫的任务,而是一个利己的选择和道德的义务,它囚禁的是那叛逆的靈魂,它指引的方向却一片光明。这样学生就可以就真正自由的在有规矩的秩序中尽情发挥,让积极的个性在有规距的环境里得到张扬。这就为班级管理提供鲜明的界限和明确的标准,让后面的管理有法可依。
  二、抓执行
  规矩定好后,如果没有执行,那只能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但留不在心里,更落实不到行动上。孙悟空如果没有紧箍咒的束缚,就绝不可能随唐僧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规矩的执行就在平时的每时每刻,做了怎么办,不做怎么办,做好了怎么办,做坏了怎么办,不同的行为应当得到不同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结果。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遵守规矩的好和破坏规矩的坏,才能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以洗涤,意识也得以树立。班级的管理过程就是规矩的执行过程,执行好了,学生才能体会到他们是风筝,规矩就是线,如果扯断了线,即使是它穿过云层,最终也会摔得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他们看似遵守规矩,其实只是借助规矩树立真我;他们看似遵守规矩,其实只是借助规矩洗涤本心;他们看似遵守规矩,其实只是借助规矩自我成长。这算是有法必依。
  三、正班风
  我百度了一下班风的定义,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倾向。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说白了就是班主任引领的,班内大部分同学推崇的一种作风、风气,对外它是班集体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约束力,约束班上全体同学的的习惯、风气。良好班风的建立,有赖于对榜样教育和负面转化。树立正面典型,让卫生打扫认真,锻炼积极,学习刻苦,遵规守纪的同学成为正面的榜样,多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提升他们在班内的存在感;对卫生打扫敷衍,体育锻炼懈怠,学习不努力等负面因素在约束的前提下强调向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批评和惩罚都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好,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老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偶然做坏事、偶尔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在心理相容的情景中,教育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关爱,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是好,怎么样做才能好,从而营造正面教育的氛围,才能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能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四、养习惯
  习惯是固定下来的态度,是不经意间履行的行为规范。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把学生外在的规矩渐渐的内化为自己良好的习惯时,他们就会自觉地用良好的习惯去对待生活和学习。但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同学不断的带动,规矩不断的约束,违规后适当的惩戒,才能拨乱反正,让学生的习惯向着更好地成长,更好地成人,更好地成才的方向,固定自己的态度,内化自己的行为。
  五、勤监督
  任何人都有惰性,任何人也都会心存侥幸。班主任的管理就是遏制学生的惰性,排除学生的侥幸,激发积极性,增进主动性。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进就要付出努力,就容易产生惰性,这就需要给予适当的言语表扬和情感激励,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降低学习的疲劳感。现在的孩子都占有着父母大量的爱和过分的呵护,导致他们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和侥幸心理,但规矩的严格执行和班级良好风气的指引会挤压他此种心理的空间,适当的惩戒再给予适当的负面教训,增加警示感,才能将惰性、侥幸转化为惯性。
  总之,在班主任的引导和管理下,班级管理会深深烙下班主任自身的痕迹,学生会在班级管理和班主任的身上获得人生成长的启迪,我想通过班主任的高超的方法、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德行去引领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拼搏属于自己的天地。这就是班主任管理的精髓。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山东5家医院符合条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在33~7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天麦消渴片(2片,每日2次)联合二甲双胍治疗(50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单药治疗(500 mg,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与增加降糖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门诊就诊、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46例,平均年龄69岁,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11.0%,空腹血糖(FBG)>7.5 mmol/L,分为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或增加OADs 2组,观察24周,比
期刊
目的了解上海城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状况。方法2012年10月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对上海杨浦区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膳食情况与各营养素状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糖尿病患者人群能量供给量不足,仅达到成人参考摄入量的62.8%(男性为72.4%,女性为56.5%)。每日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蛋白质14.4%、脂肪33.9%、碳水化合物51.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一方面利用案例能够让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课堂,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善恶对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基
期刊
目的初步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共23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表、体感诱发电位与神经传导速度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糖尿病肾脏病变(DN),采用眼底检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依次分为DPN组(97例)和非DPN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90只,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糖尿病(DM)+空慢病毒载体(LV-pSC-GFP)感染组(LV-NC组,n=30),DM+大鼠结构性活性FoxO1慢病毒载体(LV-CA-FoxO1)感染组(LV-CA组,n=30),DM组(n=30),另设对照组(NG组,n=30)注射相应体积的柠檬酸
目的应用重组慢病毒构建3T3-L1脂肪细胞chemerin过表达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鼠chemerin过表达重组慢病毒,并设对照慢病毒,感染3T3-L1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转染后chemerin表达水平;应用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诱导分化第8天加入慢病毒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