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新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积极性以及合理性,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上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新区;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日益加快,大量城市新区建设兴起,然而许多大都市都会面临这样一系列问题。许多新区建成以后,有建筑有大草坪却没有人气,道路和建筑的尺度大大超出给人舒适的范围;城市之间有许多面貌雷同的现象,同一个街道各建筑之间难以产生共鸣等。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新区规划中缺少城市设计。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积极性以及合理性,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上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二、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城市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城市各项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现代城市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城市空间形态建设方面减少直至消除技术发展、人类实际需要、人类生理适应能力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现象的调节途径,它以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依据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新区一般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据各城市的发展实际和布局特点提出的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新建设地区。新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完成的指导新区各项建设的详细规划。新区规划偏重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方面都会有所涉及,追求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城市设计则相对感性,更多关心形式与美学的问题,偏重于关注视觉方面的物质形态。同时,现代城市设计已从关注传统美学问题逐渐转变为关注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环境构成场所要素的问题,控制城市发展中的形态问题尤其是环境特征问题,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主要价值取向。
三、城市新区规划设计实践分析
(1)“田”字城。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
1)城市新区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
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项目设计实践。
1)规划结构。规划采用规则式几何构图手法,以地形的长边中线为主轴线,将市政府大楼置于主轴线上方,面南背北,负阴抱阳。这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以政府大楼为中心,行政中心城市呈规整的长方形,以体现政府的庄严形象。规划在城市中央设置方形水面,以表现政府公正、开放、亲切、平和的形象。主城市区是市民进行文娱、交往、游憩等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主城市中央规划椭圆形旱喷,两侧的休闲空间以草坪为主,流线型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使得作为人造景观的城市自然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
2)绿化景观。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城市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另一方面,在塑造城市自然景觀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
(3)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新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城市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城市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城市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城市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行政中心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2)地方特色原则。城市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城市,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城市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城市,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城市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城市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注重对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具体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既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又因地制宜,建设以地方文化为背景,赋予行政中心公园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城市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
3)突出主题原则。城市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城市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城市布局规划。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个体,要和谐处理城市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意向。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行政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以体现“行政中心文化”为主题,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喷泉、雕塑以及景观小品等园林要素,完美展现其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让人们在享受园林美景的同时,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新区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全局眼光,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然后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从而依靠城市的发展来带动整个新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刘昌盛.浅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3]杨立志.北海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营销与城市规划结合的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2009.
关键词:城市新区;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日益加快,大量城市新区建设兴起,然而许多大都市都会面临这样一系列问题。许多新区建成以后,有建筑有大草坪却没有人气,道路和建筑的尺度大大超出给人舒适的范围;城市之间有许多面貌雷同的现象,同一个街道各建筑之间难以产生共鸣等。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新区规划中缺少城市设计。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积极性以及合理性,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上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二、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城市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城市各项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现代城市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城市空间形态建设方面减少直至消除技术发展、人类实际需要、人类生理适应能力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现象的调节途径,它以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依据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新区一般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据各城市的发展实际和布局特点提出的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新建设地区。新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完成的指导新区各项建设的详细规划。新区规划偏重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方面都会有所涉及,追求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城市设计则相对感性,更多关心形式与美学的问题,偏重于关注视觉方面的物质形态。同时,现代城市设计已从关注传统美学问题逐渐转变为关注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环境构成场所要素的问题,控制城市发展中的形态问题尤其是环境特征问题,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主要价值取向。
三、城市新区规划设计实践分析
(1)“田”字城。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
1)城市新区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
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项目设计实践。
1)规划结构。规划采用规则式几何构图手法,以地形的长边中线为主轴线,将市政府大楼置于主轴线上方,面南背北,负阴抱阳。这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以政府大楼为中心,行政中心城市呈规整的长方形,以体现政府的庄严形象。规划在城市中央设置方形水面,以表现政府公正、开放、亲切、平和的形象。主城市区是市民进行文娱、交往、游憩等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主城市中央规划椭圆形旱喷,两侧的休闲空间以草坪为主,流线型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使得作为人造景观的城市自然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
2)绿化景观。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城市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另一方面,在塑造城市自然景觀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
(3)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新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城市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城市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城市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城市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行政中心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2)地方特色原则。城市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城市,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城市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城市,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城市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城市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注重对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具体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既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又因地制宜,建设以地方文化为背景,赋予行政中心公园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城市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
3)突出主题原则。城市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城市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城市布局规划。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个体,要和谐处理城市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意向。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行政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以体现“行政中心文化”为主题,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喷泉、雕塑以及景观小品等园林要素,完美展现其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让人们在享受园林美景的同时,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新区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全局眼光,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然后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从而依靠城市的发展来带动整个新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刘昌盛.浅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3]杨立志.北海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营销与城市规划结合的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