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次去扫父母亲的墓,在香烛的袅袅青烟中,大姐说,父亲一生都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姐与父亲早年相处的日子要比我们多很多,她对父亲的了解也要比我们更深。我们几个弟妹一时也接不上话,只是望着墓碑上父亲炯炯有神的目光,默默无语。
永远的遗憾
祖父育有四子,父亲为老小。三个兄长念了几年书,就辍学帮父親打理水果摊。祖父疼爱幼子,供他从小学一直念到初中,才让他去谋生学做生意。后来父亲自己又进修了会计专业,成了一名专业人员,供职于一家船运公司,成了家族中第一个坐写字间的人。祖母总是对我们唠叨,你爹是念洋学堂念岀来的写字间。
我懂事后,父亲已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财会人员了。每次单位填写履历表,父亲对“学历”一栏格外重视,总是最后工工整整地写上:会计中专。有一次,父亲整理资料,特意把那张财会中专的证书拿给我们看。实际上,那只是一张单科结业证书,证明该生经过两年学习,修完了会计学科。父亲说,那时他正在一家商铺当学徒,每次上完整排门板,才匆匆赶到夜校去上课,言语中流露出当时因种种原因没好好读书的遗憾。
大姐初中毕业,拿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但当时父亲正身陷市郊一家农场“改造思想”,家中无力供她继续求学。母亲咬咬牙,决定让大姐去工厂当学徒。大姐的班主任几次上门来做母亲的工作,最终没有挽回。母亲其实去农场找父亲商量过———这也是一次不用商量的商量,以当时的家境,只能如此。父亲对大姐的愧疚,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她考了自考大专文凭,才慢慢释怀。
几年后,三姐小学毕业,面临上初中还是就读半工半读技校(可提供餐费)的选择时,父亲想也没想,毅然让三姐填报初中志愿,使三姐圆了一直想上市八女子中学的梦。后来,母亲说,你爹是在还你们大姐升高中时,对子女欠下的债呀!
重拾读书梦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文革”结束,在几十年的政治运动中,父亲生命的小船一直在风浪间颠簸。不太安宁的生活,使他离读书的梦想越来越远。但他没有放弃,我们半夜起来上厕所,总看到他床头的台灯还亮着,那是他在读会计理论,读专业书籍。
父亲把书中学到的理论用到了生产实践中。1957年,他创设了茶叶分批成本核算单,在全局系统财务科先进交流会上作交流。1963年4月,他受市外贸局选派,去下属企业进行班组核算试点,又创设了班组成本核算法,为产品出口成本及各个业务环节的内含费用等,提供了精确有效的简明计算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父亲为此受到了表扬,此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那段特殊的日子过去后,教育渐渐恢复正常,父亲心中读书的梦想又开始萌动。尽管他当时已接近退休年龄,也不弄文凭、评职称,但他四处寻觅业余大学的各种信息与资料,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最后报了某区业余大学的会计专业班。
自此,他每周三个晚上和一个周日赶去读书,回来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最辛苦的是考试前的复习,一道一道题目需要背下来。背完后,父亲常常拿着一大沓复习资料,得意地向我们炫耀,说幸亏自己年轻时学京戏背台词的功夫帮了他,否则这个前记后忘的年龄还真背不出来呢。他完全沉浸在读书的愉悦之中。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父亲的读书笔记,记得极其认真、详细,几乎没有涂改的地方,而且字迹十分端正。笔记是用一般的信纸记的,每门课、每个学期,分门别类,装订得整整齐齐。当时我就想,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读书汲取知识了,他是在延续人生中被迫中断的读书梦,享受这梦境般的快乐啊!
最成功的事
父亲不但自己刻苦读书,还千方百计替儿女们寻找读书的机会。
那天上午,我正在车间干活,门房师傅急匆匆找到我,说我父亲来电话,有急事找我。我一路小跑到门房,抓起电话问父亲有什么事。父亲兴奋地说,他看到他们单位附近的马路上,贴着我们局职工大学招生的通知,让我下班后一定去看一下,并告诉我大致的方位。
我下班后赶到那儿一看,原来是局职工大学机械大专班的招生通知。我对理工科没兴趣,就没去报名。父亲对此一直不太理解,他觉得我学了机械专业,在工厂里是能派上用场的,直到我报考了区业余大学的中文专业,后来又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他才慢慢理解了我的选择。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们姐弟几个都赶上了当时的读书潮。大姐拿到了图书馆专业文凭,评上了职称;二姐攻读了财会专业,从工人转入会计岗位;三姐报考电大英语专业,毕业后成为研究院的工程师;我与兄长中文专业毕业后,分别进入市级机关,当了公务员。
每当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总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或许,是我们延续了他压抑已久的读书梦;或许是我们在他的指引下,走出了读书求职的成功之路;或许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刻苦学习,都谋到了一个可以让他夸耀的职业;或许,他感到这是他人生中最成功的事……我总觉得,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们付出了辛劳与努力,他得到了成功。
前不久,在整理父亲的旧物时,我看到了父亲在职时,最后一次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复印件。在“现有文化程度”一栏,父亲工整地填着:会计专科。
父亲的一生,高兴的日子不多。我们能通过自己的读书进步,给他的人生带来一丝亮光,这也是做子女的欣慰。而且,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收获,这个收获不仅仅是知识与职业,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是各种修养的传承。
永远的遗憾
祖父育有四子,父亲为老小。三个兄长念了几年书,就辍学帮父親打理水果摊。祖父疼爱幼子,供他从小学一直念到初中,才让他去谋生学做生意。后来父亲自己又进修了会计专业,成了一名专业人员,供职于一家船运公司,成了家族中第一个坐写字间的人。祖母总是对我们唠叨,你爹是念洋学堂念岀来的写字间。
我懂事后,父亲已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财会人员了。每次单位填写履历表,父亲对“学历”一栏格外重视,总是最后工工整整地写上:会计中专。有一次,父亲整理资料,特意把那张财会中专的证书拿给我们看。实际上,那只是一张单科结业证书,证明该生经过两年学习,修完了会计学科。父亲说,那时他正在一家商铺当学徒,每次上完整排门板,才匆匆赶到夜校去上课,言语中流露出当时因种种原因没好好读书的遗憾。
大姐初中毕业,拿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但当时父亲正身陷市郊一家农场“改造思想”,家中无力供她继续求学。母亲咬咬牙,决定让大姐去工厂当学徒。大姐的班主任几次上门来做母亲的工作,最终没有挽回。母亲其实去农场找父亲商量过———这也是一次不用商量的商量,以当时的家境,只能如此。父亲对大姐的愧疚,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她考了自考大专文凭,才慢慢释怀。
几年后,三姐小学毕业,面临上初中还是就读半工半读技校(可提供餐费)的选择时,父亲想也没想,毅然让三姐填报初中志愿,使三姐圆了一直想上市八女子中学的梦。后来,母亲说,你爹是在还你们大姐升高中时,对子女欠下的债呀!
重拾读书梦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文革”结束,在几十年的政治运动中,父亲生命的小船一直在风浪间颠簸。不太安宁的生活,使他离读书的梦想越来越远。但他没有放弃,我们半夜起来上厕所,总看到他床头的台灯还亮着,那是他在读会计理论,读专业书籍。
父亲把书中学到的理论用到了生产实践中。1957年,他创设了茶叶分批成本核算单,在全局系统财务科先进交流会上作交流。1963年4月,他受市外贸局选派,去下属企业进行班组核算试点,又创设了班组成本核算法,为产品出口成本及各个业务环节的内含费用等,提供了精确有效的简明计算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父亲为此受到了表扬,此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那段特殊的日子过去后,教育渐渐恢复正常,父亲心中读书的梦想又开始萌动。尽管他当时已接近退休年龄,也不弄文凭、评职称,但他四处寻觅业余大学的各种信息与资料,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最后报了某区业余大学的会计专业班。
自此,他每周三个晚上和一个周日赶去读书,回来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最辛苦的是考试前的复习,一道一道题目需要背下来。背完后,父亲常常拿着一大沓复习资料,得意地向我们炫耀,说幸亏自己年轻时学京戏背台词的功夫帮了他,否则这个前记后忘的年龄还真背不出来呢。他完全沉浸在读书的愉悦之中。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父亲的读书笔记,记得极其认真、详细,几乎没有涂改的地方,而且字迹十分端正。笔记是用一般的信纸记的,每门课、每个学期,分门别类,装订得整整齐齐。当时我就想,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读书汲取知识了,他是在延续人生中被迫中断的读书梦,享受这梦境般的快乐啊!
最成功的事
父亲不但自己刻苦读书,还千方百计替儿女们寻找读书的机会。
那天上午,我正在车间干活,门房师傅急匆匆找到我,说我父亲来电话,有急事找我。我一路小跑到门房,抓起电话问父亲有什么事。父亲兴奋地说,他看到他们单位附近的马路上,贴着我们局职工大学招生的通知,让我下班后一定去看一下,并告诉我大致的方位。
我下班后赶到那儿一看,原来是局职工大学机械大专班的招生通知。我对理工科没兴趣,就没去报名。父亲对此一直不太理解,他觉得我学了机械专业,在工厂里是能派上用场的,直到我报考了区业余大学的中文专业,后来又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他才慢慢理解了我的选择。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们姐弟几个都赶上了当时的读书潮。大姐拿到了图书馆专业文凭,评上了职称;二姐攻读了财会专业,从工人转入会计岗位;三姐报考电大英语专业,毕业后成为研究院的工程师;我与兄长中文专业毕业后,分别进入市级机关,当了公务员。
每当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总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或许,是我们延续了他压抑已久的读书梦;或许是我们在他的指引下,走出了读书求职的成功之路;或许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刻苦学习,都谋到了一个可以让他夸耀的职业;或许,他感到这是他人生中最成功的事……我总觉得,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们付出了辛劳与努力,他得到了成功。
前不久,在整理父亲的旧物时,我看到了父亲在职时,最后一次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复印件。在“现有文化程度”一栏,父亲工整地填着:会计专科。
父亲的一生,高兴的日子不多。我们能通过自己的读书进步,给他的人生带来一丝亮光,这也是做子女的欣慰。而且,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收获,这个收获不仅仅是知识与职业,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是各种修养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