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舞蹈艺术永恒的主题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尽管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舞蹈语汇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但追求和谐是共同的永恒的主题,抓住这个主题,舞蹈艺术就能在表现个性之中反映人类共有的情感。
  [关键词]舞蹈 和谐 主题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和人身心的和谐,一直是人类的憧憬。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从它诞生的原始时代开始,就对社会、对人类发生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舞蹈艺术有一种无形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让会、对人类产生着影响。追求和谐是舞蹈艺术永恒的主题。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媒质的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以表现人类浓缩而升华了的感情为追求目标的社会艺术活动。舞蹈的动作源于生活,又经过加工、提炼、选择与组织而具有超常化的特征,即富于节奏感,韵律感;每一种舞蹈经过长期传衍积淀,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舞蹈语言,据此抒情、表意、实现其审美功能,深含着民族文化底蕴,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对于舞蹈,曾有不少哲人做出过种种解释,如亚理斯多德说:(舞蹈)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闻一多说:“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凡此种种、都不约而同的触及到舞蹈自身的重要性质,即:舞蹈是以个人的形体运动为基础条件来实现的;舞蹈生发于人的情感而以语言难于表达之时。正如《毛诗序》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当我们对它的内涵与外形、古貌与新颜加以忖度与审视,会自然的涉及到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所以认识舞蹈,熟悉舞蹈,欣赏舞蹈,参与舞蹈……将有助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开掘、自我完善。英国哲人赫夫洛克·埃利克说:“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那么我们不仅是对人类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转引自沃特.泰勒所著《美国舞蹈》引言)”。舞蹈所具有的直观性、抒情性、形象性、动态性等,决定了人们对它的感受方式往往从观其形“入门”,通过感知、审美过程而得到情绪的感染、情操的陶冶、思想境界的升华,进而引发起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优秀的舞蹈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标志。舞蹈对于人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舞蹈,有着辉煌灿烂和富庶的传承。它源远流长有如奔腾不息的江河,随着历史演绎着鲜活的含义。如果追溯到人类的洪荒期,可以说人类在有意识记忆之前,就有舞蹈,我们从一些古籍中,可以找到有关“乐舞”的传说。如《尚书·舞典》记载:“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史记·夏本纪》中表述:“鸟兽翔舞,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原始舞蹈模仿鸟兽和山林溪谷,与大自然为伴,求和谐的景况。如今,在少数民族舞蹈的遗存中,仍可印证远古先民们舞蹈时带有以维系社会、相互协同为目的的精神追求。奴隶制的鼎盛期----周朝,为巩固其统治、不忘前车之鉴而制礼作乐,编著《六舞》,不但使舞蹈与祭祀“联姻”的形式被沿袭下来,而且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娱神而走向娱人,反映了周代“功成作乐,舞以象功”的气慨,舞蹈的教化功能由统治者的重视而得以强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舞蹈的交流和融合,至汉唐盛世时代形成了舞蹈高峰。在许多乐舞艺术中倾注了许多美好的人生理想。如屈原的《九歌》,虽然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民间祭祀歌舞,描写的是神的形象,却充溢着人的感情,凝聚着人类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世世代代陶冶着我们民族的魂魄。
  舞蹈从原始中走来,伴随着历史进步的隆隆巨轮,步入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结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多世纪里,体现着先进文化发展进程的中国舞蹈艺术,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百年回眸,20世纪的舞蹈先驱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洗礼下,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把舞蹈作为追求人生真谛的终身事业去奋斗。
  进入2l世纪,我们正处在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振奋了人们的精神,增强了人们创造新生活的信心,激烈的竞争、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产生某些躁动和不安。和谐社会的建设,呼唤着文化的人文关怀。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国家在不断解决发展中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理想的境界,而人自身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实现着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这是文学艺术包括舞蹈艺术倍受需要并可以大有作为的时期。因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多变,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碰撞、激荡,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境正在重构的新的时代背景下,舞蹈艺术要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营造环境氛围。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当成一切舞蹈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升华人格、提升人的精神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作一切舞蹈创作和展示的宗旨。要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既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精华,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着力表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表现人民的大情大义和人间的亲情真情,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具有和谐理念以及呕歌真善美的优秀作品。用舞蹈去浓墨重彩地描绘壮丽的历史画卷;用精工细刻的方法去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春夏秋冬和感情的喜怒哀乐;用形神兼备的美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探索艺术性的永恒魅力”曾经是马克思提出过的美学课题,综观千百年来的舞蹈艺术发展历史,能够纳入人类精神财富宝库的艺术精品,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当代舞蹈工作者所获得的精神武器之强劲、遗产之丰厚,以及身临的时代之伟大,是历史上任何从事乐舞之人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我们珍惜这个机遇,承担起创造时代舞蹈精品、繁荣舞蹈艺术事业的历史责任,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
其他文献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主体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接受性学习中教师往往过度“加工”,学生失去了能力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于是,教育界提出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阅读。然而,不少教师由于对研究性阅读认识肤浅,教学时“挂着羊头卖狗肉”——打着研究性阅读的旗帜,依然“独揽大权”,惟恐让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失去了
从前,美来源于思想、目标和过程。现代艺术背后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拒绝所有传统的美学实践及与沉闷的现实斗争。一切属于过去的都被要推翻了,一切以涂写为起点要重新开始,并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对三类金属硫蛋白 (大鼠金属硫蛋白亚型II,兔肝金属硫蛋白亚型I和兔肝金属硫蛋白亚型II)的单体和二聚体进行了水溶液条件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其中大鼠金属硫蛋白亚型II的结构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诚信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教改试验班对思政课
所谓“点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使其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点拨”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研究阅读教学中点拨的功能、特点和方法,探究点拨艺术的内涵,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一、点拨的功能    1、
[摘要]党的十八大之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进行概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任务。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内涵,强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路径,使大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内涵 践行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值天气预报(NWP)逐渐成为业务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在气象业务和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卫星全球观测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数据使用率是衡量极轨气象
我国现行“接管式”的法定老年人监护制度未能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剩余意思能力,其统一的监护标准同化了不同障碍老年人的不同意欲,已不再适应老年群体的现实监护需求。故以日本
网络技术为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如何实现部队政治工作网络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转变观念,深刻认识部队政治工作网络化的特点与优势;扎实搞好部队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