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主要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发年龄为2~6个月龄,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胸壁吸气性凹陷(三凹征)、听诊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哕音,大多数轻度患儿的病程具有自限性,但临床上仍约30%的患儿可发展成哮喘[1].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婴幼儿新发毛细支气管炎,其中2%~3%需要住院治疗,6个月龄以下的婴儿入院率最高[2].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肺炎喘嗽”“喘证”“哮证”“马脾风”等范畴[3],除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外,中医内、外治法对本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的不足.现将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探寻清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平台挑选出清痹汤主要活性化合物及靶点;利用五大疾病数据库查找GA的对应靶点;借助韦恩图工具构建“药物-疾病靶点”交集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Cytoscape 3.7.2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核心靶点-KEGG通路”网络图.结果:清痹汤有效活性化合物共133个,潜在对应作用靶
本文基于“任主胞胎”理论,探讨针刺分期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不孕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根据“任主胞胎”理论,可将月经周期及IVF-ET不同阶段进行分期,分为进入IVF周期前的准备期(包括黄体期、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进入IVF-ET周期后的促排期、取卵期和移植期分别治以调养气血、调经助孕,补肾填精、调理气血,滋养胞宫、行气活血.根据不同阶段而选择适宜的针刺刺激时间、强度及疗程,让针灸分期干预与IVF-ET周期相辅相成.该疗法对于改善不孕症患者生殖功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IV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以反复腹痛、腹胀等不适,同时伴有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1].IBS-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与肠道微生态紊乱、胃肠动力功能异常、肠道高敏感性、黏膜变化和免疫功能丧失、遗传与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如应激和焦虑)、菌-脑-肠轴紊乱等有关[3-5].临床上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且使用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确切的器质性损害.
目的:分析芎芷地龙汤的活性成分,预测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通过TCMSP平台收集芎芷地龙汤活性成分并进行ADME筛选,收集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偏头痛的相关疾病靶点,并与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进行PPI分析;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芎芷地龙汤85个潜在活性成分和145个潜在治疗靶点;芎芷地龙汤治疗偏头痛关键靶点为JUN、TNF、MAP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钩藤、白芍治疗小儿抽动障碍(TD)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钩藤、白芍化学成分并筛选作用靶点,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补充;从GENECARD、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与抽动障碍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钩藤治疗TD的化合物30种,与之相对应的作用靶点590个;白芍治疗TD的化合物7种,与之相对应的作用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左金丸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取左金丸的化合物及其相应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和TTD 3个数据库获得肝癌的相关靶基因,取两者靶基因交集得到左金丸治疗肝癌的预测靶基因;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左金丸-化合物-靶点-肝癌和PPI网络图;运用R软件对预测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化合物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取左金丸35个化合物及173个相应靶点,左金丸与肝癌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黄煎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平台采集大黄煎剂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基因;再从Gene Cards、OMIM数据库搜集MHE的靶点,将二者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将有效成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建立关系网络,并绘制网络图;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对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PPI网络;最后使用R语言程序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失眠,中医学中又称“不寐”,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是一类持续、频繁发生入睡困难和(或)自觉睡眠质量下降的病症[1].研究发现,全球约有20%~4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有10%~15%被确诊为失眠[2].rn现代医学针对失眠主要有心理、药物、物理、中医和综合治疗手段[3],其中药物治疗应用较广,但存在嗜睡、头晕乏力、产生依赖性等不良反应.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失眠[4],其中腕踝针因选择穴位较少、疼痛轻微、不良反应少,更易被患者接受.现将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伤害在20世纪后期就已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死因顺位排名一直靠前.尽管中国政府已将伤害防控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国家健康发展规划,但与中国总体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国内伤害防控工作发展速度滞后于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目前,我国伤害防控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1)伤害预防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待加强;(2)缺乏牵头部门协调全国伤害防控工作;
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朱琏先生的《新针灸学》,书中记载针刺或灸,都是外界给予机体的一种良性刺激,针灸刺激治疗疾病在于“大脑皮层的指挥或参与”,“要发挥针灸治病的效果,必须使针灸对神经起到应有的兴奋或抑制作用”,认为针灸治病机制主要是激发和调整机体内部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管制功能.根据调整神经系统的原理以及现代神经生理学说的认识——皮肤的某一点在大脑皮层上有它相应的代表点,朱琏先生认为利用刺激而产生的皮肤感觉,可能影响大脑从而发挥治疗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