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英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w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上,盛大的阅兵式正在进行。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出现了一位小脚女人的身影。周恩来、邓颖超还派人到观礼台对她进行慰问。国庆观礼前,她的小脚与众多的荣誉使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摄影记者涌上前来想要拍一拍她的小脚时,她很不好意思,觉得这是封建时代才有的,便将挽起的裤脚放了下来,遮住了那双小脚。此时,邓颖超走了过来,对她说:“你这双小脚担负了更多的辛劳,作了大贡献,怕什么?让记者们拍就是了。”
  她就是开国英模李田英,是新中国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就是她,用一双小脚带领着大家闯出了一条农业互助合作的康庄大道。
  “你有耙子我有耧,插伙生产不用愁”
  1940年,广饶三柳树村解放了,农民分得了土地。但由于多年的海潮侵袭、地主盘剥和兵扰匪患,村民生产生活依然艰难。面对现状,李田英勇敢地站出来,将本村党员和先进群众组织起来,三五人一伙,多者七八人,组成了临时互助组。互助组从春季晒盐时组建,到秋天收获庄稼后自行解散。当时,他们称这种组织是“春组织,秋垮台,过了年,再重来”。互助组的分配形式也很简单,以投入劳力多少决定分配多寡,叫作“一个鱼一个头”,一个劳力分配一分。农民初步尝到了互助合作的甜头。
  1943年,一场罕见的蝗灾过后,许多人家开始盘算逃荒要饭。李田英在全村组织起7个互助组,入组4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他们有劳力的出劳力,有牲畜的出牲畜,有农具的出农具,自愿结合,“你有耙子我有耧,插伙生产不用愁”。互助合作,让村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大灾之年,三柳树村里没人挨饿,没人逃荒。
  1945年1月,为了与日寇进行最后决战,前线急需兵员。李田英第一个支持丈夫参军报国。在其夫妇带领下,三柳树村和其他村适龄青年踊跃参军支前,仅3天就有3145人报名参军。这便是有名的“三天三千”。同年6月,李田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男劳动力上了前线,李田英认为“妇女也能顶大台”。她首先组织9名思想比较进步的军属妇女,组成了临时互助组去闫家沟晒盐。打盐坨、挖夹沟、抬盐筐,是男人都打怵的活计,对小脚女人来说,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看着她们为难的样子,李田英脱了鞋子,撩起裤腿,扛上盐耙就下了滩。她拣了个二号筐(百余斤重)扛在肩上,在又滑又窄的盐池梗上负重前行。肩头拧破了皮,脚上起了血泡,李田英硬是坚持下来,一口气抬了49筐。在她的带领下,短短几个月,晒盐妇女的数量发展到37名。“妇女顶大台”,不仅使村民度过了饥荒,还以集体力量开垦了部分荒地,购买了骡马、车辆等。
  1945年夏天,配合土改,初级农业合作社的雏形——“大插伙”成立了。人们集体开荒,集体捕鱼,协作生产。到了秋天,三柳树村正式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批入社的共31户。社员们一致推荐李田英当社长。同年冬,中共山东分局命名该社为“李田英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路是小跑,社长还嫌慢”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进行大肆破坏,对共产党员进行残酷暗杀,还乡团疯狂抓人杀人。他们叫嚣:“夺回三柳树村,消灭共产党,搞垮合作社,先杀李田英,再杀孙怀松。”
  这一年,合作社在远离村庄140公里的小孤岛——大荒洼上开荒耕种的400亩大豆硕果累累。李田英准备带人去收。隐匿在岛上的土匪得知后,扬言李田英敢带人上岛,就杀了她的头。李田英横下一条心,豁出命也要把粮食抢回来。她把脸上抹上青灰,背上不满8个月的女儿,带领着25人的抢收队伍连夜出发。他们迂回躲藏,走了两天两夜才到达小岛。经过30多天苦战,他们将大豆全部收获。李田英却在带领队伍躲避土匪突袭过程中,痛失年幼的女儿。
  1947年春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山东。一股回潮风吹来,许多村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大插伙”纷纷解散。李田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对全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将合作社分为由强到弱的“龙、虎、熊”三组管理。其中,熊组集中了全村老弱病残和懒汉“二流子”。李田英自告奋勇当了这个组的组长。有人议论说:“酸枣棵子长不成树,李田英累死也白搭。”就在这时,“熊组”仅有的4头牲畜被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死了两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缺少大牲畜作业,李田英就带头拉犁拉耙;男劳力不足,她就顶替男人摇耧播种。李田英带领群众吃在工地,住在窝棚。当时,社员们编了一段顺口溜:“要吃三柳饭,用那命来换,半夜就起床,鸡叫就吃饭,一天两河,两人一头蒜,一路是小跑,社长还嫌慢。”
  三柳樹村是盐碱地,种不出小麦高粱。李田英决心带领群众试种地瓜。她领着大伙昼夜兼程到40公里外的寿光县拉地瓜秧苗。当年地瓜获得大丰收,熊组大获成功。这再次说明了走合作化道路的正确性。
  “广北大平原啊,五谷堆成山啊”
  1950年9月,李田英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农业战线女劳模,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0月1日,她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仪式,便有了文首那一幕。消息传来,三柳树村一片欢腾。有人编了一首歌谣唱道:“广北大平原啊,五谷堆成山啊。李田英领咱们跟党走啊,乡亲们笑开颜啊!”
  1954年,李田英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上,她根据家乡大片良田常年遭受海潮和盐碱威胁的事实,呼吁国家加大力度整治沿海防潮工程,根治盐碱地。9月15日,李田英去北京参会时,二女儿刚刚出生16天。她只好抱着孩子去参会。抱着孩子参会的,也只有她一人。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邓颖超专程去看望她们母女,还为孩子起名说:“她是咱们代表大会最小的人民代表,那就叫‘代民’吧。”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78年。那年冬天,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 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干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转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斯时,李田英已经退休。当时村里的干部吃不透中央精神,不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害怕老社长想不开——她辛辛苦苦挣来的社会主义家业,再给分了!李田英坐不住了,直接找到村干部做工作:“20世纪50年代搞合作化是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分田承包也是社会主义道路。咱们要明白早分早富、晚分晚富的道理!”就这样,全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又走在了全县前头。
  李田英有一个执着的信念,那就是:“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也把一切都献给党。”早在1952年,她就将农业部当时颁发给自己的500万元(旧币)全部捐给了合作社,自己只留下一枚奖章。她还把奖给她的双铧犁、耕锄、播种机、骡、马等奖品全部捐献给了集体。几十年里,李田英还将国家每年为全国人大代表发放的380元误工补助全部分发给村里的困难户和病灾户,自己从来不拿一分。在她看来,代表是大家选出来的,国家给代表的钱,她不能装进自己的口袋。对她来说,有那么个荣誉,已经很满足。
  “人活着只有做一些对人民大众有益的事,才算没白活。”这是李田英常说的一句话。
  (图片选自《开国英模李田英》)
  tips
  李田英农业生产合作社
  李田英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辖42个县市、近千万人口的渤海区内第一个农业合作社,也是全国最早的农业合作社。合作互助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三柳树村粮食因此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1946年,除去超额上交支前的粮食外,村里每人平均分粮1161斤。
  李田英探索农村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做法,引起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的高度重视。1950年秋,山东分局派修琪、方坤为正副组长的近20人参加的工作组进驻三柳树村调研。通过调研,工作组认为:“李田英带领人民群众所走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是在建国初期中国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途径和最佳选择。”此报告上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后来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起了典型和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这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片中抱着孩子的是乳娘佟玉英。  两侧是她当年养育过的乳儿王永胜及其丈夫。他们的故事缘起于1947年的一天傍晚,胶东军区司令部的王儒林、宫本芹夫妇找上了佟玉英,把5个月大的女儿永胜托付给她。自此佟玉英一家人把永胜视为掌上明珠,直到两年后王儒林夫妇接走了她。1974年的一天,佟玉英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信中写道:“亲爹亲娘,请你们到北京参加我的婚礼!女儿永胜。”  “叫一声我的亲娘
期刊
这张照片中的主角是“开国中将”张仁初和才女刘浩。一位是打仗敢拼命的“张疯子”,一位是才貌出众的大家闺秀。他们伉俪的故事,是一段佳话。  1940年,已经三十岁的副旅长张仁初还是孑然一身,罗荣桓政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罗政委便托人给张仁初介绍了有高中文化程度、负责宣传工作的刘浩。二人的故事自此开始了。  介绍人李琰第一次给刘浩介绍张仁初的时候,刘浩是不同意的。几天后,她参加了一个抗战形势报告会。一名军
期刊
这是杨守先和父亲杨荆石、继母李敏唯一的一张合影。  1937年11月,日军逼近济南,在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任教的杨荆石,带领全家人从济南回到家乡鲁中山区青冶行村宣传抗日,这是临行前拍的照片,也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合影。  2013年,已经92岁的杨守先拿着这张自己和父亲杨荆石、继母李敏的合影,热泪盈眶,“毁家纾难,以革命为己任。老一辈的革命理想,年轻人不能忘,也不该忘。”  上下求索为革命  杨守先的
期刊
这张合影拍摄于1995年4月。  斯时,“沂蒙六姐妹”中的公方莲已逝世,照片中只剩下张玉梅、伊廷珍、伊淑英、杨桂英、冀贞兰五姐妹。当年风风火火的拥军姐妹均已迈入迟暮之年。照片中的石碾,是沂蒙老区人民碾粮摊煎饼的重要工具,曾为当年拥军支前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1995年4月的一天,图片拍摄者侯国良为她们定格下这一瞬间,成为展现“沂蒙六姐妹”最常用的一张照片。“沂蒙六姐妹”的叫法由来已久。早在1947
期刊
这是一张鲜为人知的定亲照片,照片里的青年人是王杰和赵英玲。1957年,年仅15岁的王杰与同学赵英玲定了亲。1961年,王杰参军入伍,王杰的父母曾写信给王杰催他回家结婚,但王杰因为工作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婚期。1965年,王杰牺牲的消息传来,未婚妻赵英玲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当兵4年,王杰写了10多万字日记,真实记录下成长的心路历程——“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
期刊
作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每天要做的一件事,竟然是发一条朋友圈。“你要是有我的微信,你每天早上都会看到我的一条朋友圈。我每天会将看到的好文章摘出来分享一下,这基本成了我每天的‘作业’了。”  每天更新朋友圈,对多数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是这对张保国来说,却有着更深的含义:“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那段时间,我没有更新朋友圈,好多人就来问我,保国你还好吗,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之后,我就坚持每天都发
期刊
摘要:以塔河地区的HSI高光谱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利用非监督分类法和混合像元分解法分别提取森林植被类型,并对其进行精度检验。得出非监督分类总体精度为70.78%,混合像元分类的精度为76.87%。结果表明混合像元分解定量解算植被类型是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HSI;混合像元分解;植被类型  A Classification of HSI Vegetation Types Bas
期刊
2021年2月,焦裕禄的外孙余音收到了一张特殊的全家福。这张全家福是通过照片修复技术、数字合成技术制成的。  这是一张迟到了57年的全家福。  焦裕禄生前因为忙于工作,和儿女们聚少离多,甚至没有留下一张全家福。这也是焦裕禄的二女儿、余音的母亲焦守云此生最大的遗憾。收到这张特殊的全家福,让焦守云特别感动:“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张全家福,现在我们有了,一定要好好地珍藏。”  对于儿女来说,焦裕
期刊
在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中,有着众多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崮”,它们点缀在沂蒙山区中,犹如线上穿珠,石上嵌璧,为八百里沂蒙画卷平添多少风姿!而孟良崮,也因为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而闻名中外。  74年前的孟良崮战火纷飞。一方是精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自诩为“天下无敌”;一方是“小米加步枪”的华东野战军,被认为“必败无疑”。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以弱胜强,国民党军“王牌师”全军
期刊
一位远在新疆的山东临沂人,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他叫魏德友,是个老兵。当从部队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9师161团屯垦戍边时,30多名战士一下车都傻了眼,因为茫茫戈壁什么也没有。  后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换了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了下来,生活在空旷的萨尔布拉克草原深处,至今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