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笔者试图从动态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课程、教学的动态生成等方面阐述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新课堂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构建
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和关注。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展示课堂的真实性,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本人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预设,引导“生成”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做学生的知心人。“课标”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在设计教案时,必须全面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做到预设的准确、恰当。如教学《统计》时,出示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图后,让学生充分观察,并相互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这幅情境图,你认为大象最想知道什么?
生1:它想知道来了哪些客人?
生2:它想知道小猴来了几只?
生3:它想知道小狗来了几只?
生4:它想知道大家给它送了什么生日礼物?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很快地投入到统计小动物的活动中,兴高采烈地进行统计。面对丰富多彩的情境图,学生想知道的肯定很多,出现的随意性也就很大,把问题预设为“大象最想知道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自然而然会为大象想想“来了多少客人”、“都送了哪些礼物”等,下一个预设的活动——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也呼之欲出了。
二、教师要善待意外,捕捉学生奇思妙想,演绎思维精彩
教师要善待“意外”,及时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智慧之花闪耀光芒。如我在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时,按照预设程序,在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读一读书中的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刚读完,一个学生就疑惑地问:“这里怎么有两个‘通常’,是不是重复了?”此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决定暂时放弃组织学生练习互化的环节,对学生说:“是啊,这里为什么会有两个通常呢?是不是编教材的老师多写了?”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展开交流,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锐。就这样,学生在字斟字酌的探索中,深入参与分数化百分数方法的分析、解释以及例证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获取自我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三、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如教学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时,当出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各有鸡兔多少只?”题目时,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二只脚,每只鸡都砍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掉二只脚,每只鸡砍掉一只脚,44只脚少了一半就是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由大家讨论、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四、教师要善作“引领者”,促进课堂思维生成
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虽然教师课前未预设到,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及时地补充,机智地生成。如教学“量角”一课时,我请学生思考:把一个180度的角三折后,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读了题目后,有学生对题中的“三折”的意思提出质疑,吴老师在课前没有预设到,学生这么一问,她就及时补充了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时,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四份;
2.平均分成三份;
3.对折、对折再对折,三次对折,平均分成八份;
4.在对折的基础上,再折二次,共折三次,平均分成6份;
5.连折三次,平均分成四份。
听了学生这么多的意见,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来理解“三折”的意思,在这里,正因为教师机智的面对动态生成,采取了恰当的教学策略,才凸现了学生的个性,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
总之,课堂的“动态生成”恰恰为教师教学个性、教学艺术的呈现提供可贵的空间和极大的自由度,同时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多指向,深层次的可能。面对动态生成,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采取有效的策略,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具有挑战性、富有个性、情智共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1997(5)
[2]顾鑫盈.从预设式教学到动态生成式教学[J].天津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关键词】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构建
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和关注。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展示课堂的真实性,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本人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预设,引导“生成”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做学生的知心人。“课标”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在设计教案时,必须全面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做到预设的准确、恰当。如教学《统计》时,出示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图后,让学生充分观察,并相互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这幅情境图,你认为大象最想知道什么?
生1:它想知道来了哪些客人?
生2:它想知道小猴来了几只?
生3:它想知道小狗来了几只?
生4:它想知道大家给它送了什么生日礼物?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很快地投入到统计小动物的活动中,兴高采烈地进行统计。面对丰富多彩的情境图,学生想知道的肯定很多,出现的随意性也就很大,把问题预设为“大象最想知道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自然而然会为大象想想“来了多少客人”、“都送了哪些礼物”等,下一个预设的活动——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也呼之欲出了。
二、教师要善待意外,捕捉学生奇思妙想,演绎思维精彩
教师要善待“意外”,及时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智慧之花闪耀光芒。如我在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时,按照预设程序,在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读一读书中的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刚读完,一个学生就疑惑地问:“这里怎么有两个‘通常’,是不是重复了?”此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决定暂时放弃组织学生练习互化的环节,对学生说:“是啊,这里为什么会有两个通常呢?是不是编教材的老师多写了?”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展开交流,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锐。就这样,学生在字斟字酌的探索中,深入参与分数化百分数方法的分析、解释以及例证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获取自我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三、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如教学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时,当出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各有鸡兔多少只?”题目时,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二只脚,每只鸡都砍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掉二只脚,每只鸡砍掉一只脚,44只脚少了一半就是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由大家讨论、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四、教师要善作“引领者”,促进课堂思维生成
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虽然教师课前未预设到,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及时地补充,机智地生成。如教学“量角”一课时,我请学生思考:把一个180度的角三折后,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读了题目后,有学生对题中的“三折”的意思提出质疑,吴老师在课前没有预设到,学生这么一问,她就及时补充了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时,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四份;
2.平均分成三份;
3.对折、对折再对折,三次对折,平均分成八份;
4.在对折的基础上,再折二次,共折三次,平均分成6份;
5.连折三次,平均分成四份。
听了学生这么多的意见,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来理解“三折”的意思,在这里,正因为教师机智的面对动态生成,采取了恰当的教学策略,才凸现了学生的个性,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
总之,课堂的“动态生成”恰恰为教师教学个性、教学艺术的呈现提供可贵的空间和极大的自由度,同时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多指向,深层次的可能。面对动态生成,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采取有效的策略,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具有挑战性、富有个性、情智共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1997(5)
[2]顾鑫盈.从预设式教学到动态生成式教学[J].天津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