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侜?貝]匜》是西周后期的重要彝文,多被认定为一件司法判决书。该文虽然涉及争讼,但其性质并非法律判决,而是周代权贵基于诉讼行为而对于“委质为臣”者(牧牛)的训斥。牧牛遭受重罚,并非无“理”,而是违背了“委质为臣”者所应遵守之“礼”。此铭对于认识西周后期的法律观念以及礼法关系演变有重要价值。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侜?貝]匜》是西周后期的重要彝文,多被认定为一件司法判决书。该文虽然涉及争讼,但其性质并非法律判决,而是周代权贵基于诉讼行为而对于“委质为臣”者(牧牛)的训斥。牧牛遭受重罚,并非无“理”,而是违背了“委质为臣”者所应遵守之“礼”。此铭对于认识西周后期的法律观念以及礼法关系演变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法律对平民、奴婢的地位有严格规定,二者身分差异也明确体现在户籍中。战国至汉初奴婢主要且合法的来源是被罚没的罪犯,在“刑人非人”的理念下,“户下奴(婢)”被当作特定财产,附着于主人户籍之下,不计入家内人口和官府户口数。西汉中期以后,破产农民成为奴婢主要来源,统治者视奴婢为“人”的意识逐渐抬升。魏晋之际奴婢以“人”的身分著入户籍,与平民并列纳入官府的户口统计,标志着良贱身分制的形成。此后统治者通过禁止自卖、典身等方式,斩断了平民沦为奴婢的途径。与秦汉时期相比,魏晋隋唐时期的奴婢身分有其鲜明特征。
华夏郊天礼是北魏膺承天命与彰显正统性的重要仪式。道武帝通过行华夏即位礼与郊祀礼来彰显正统性,与十六国无本质区别。天兴初年设立的郊祀制度与郑玄礼说并不完全契合,且明显有异于两晋十六国所从王肃“郊丘合一”说,传达出与东晋争衡的明显姿态。孝文帝依托郑玄“郊丘为二”说改定郊祀制度,实现郊祀礼由有司摄事到皇帝亲祀的转变,并废止西郊郊天的鲜卑旧礼,最终确立华夏郊天礼的独尊地位。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通过行圆丘祭礼宣示天命在魏,与南朝争夺正统的态势臻于极盛。北魏正统观念主要表现出仿魏承汉与承继西晋两个面向,其郊庙制度更近于
清华简等文献的出土面世,为解决《古文尚书》真伪公案提供了重要契机。从用语习惯、字词演变、文意主旨、篇目差异、文体格制、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对比清华简《尹诰》《傅说之命》《厚父》《成人》与梅赜本《古文尚书》相关内容,可知后者确系后世补辑之作。其最终成书时间,可能在郑玄之后梅赜献书之前。借助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出土文献考辨《古文尚书》真伪公案,重新探查其辑补、形成年代,总结南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辨伪方法和范式之得失,可为《尚书》学研究开辟新的境界。
经过清末民初一系列币制改革,铜元的官方地位经历了辅制钱而行、与制钱并重、超越制钱被设定为辅币、可由制钱熔化改铸等阶段的转变。但铜元是一种面值高于其含铜量价值的不足值货币,因政府对铜元币值的维护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铜元流通出现了城市地区壅滞、内地农村拒斥的城乡货币分流现象,加剧了铜元危机。一战期间,在北洋政府平市官钱局、造币厂、炼铜厂,尤其是日本占领青岛后日商所雇中国商民的多重夹击下,华北农村制钱流失殆尽,铜元流通量明显增加。一战后,铜元全面取代制钱成为华北主体小额通货与市场折价基准,以“银两—制钱”为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东南五口,粤海关一口通商的体制被打破。1843-1854年间,粤海关为应对变局,进行了以下调整:在机构与人事方面,改设、添设了一些税口,增加了百余名书役,但清政府中枢与广东地方当局纠缠于添设书役等细节,未能在海关监督人选和中枢层面进行大的调整;在夷税政策方面,制定了统一的税则、税率和关期,但未能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夷税收支机构;在夷税收入方面,粤海关起伏较大,江海关收入急剧上升,除贸易重心转移外,这背后还涉及巨额走私,而江海关贸易地位的上升也预示着以粤海关为主的税务体系将难以持
度量衡划一关乎民众生活、市场拓展,又于政权统一和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国民政府鼎立南京后立即启动度量衡改制,以商会为主体的商入团体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表达了商界对新制的期盼及诉求,并广泛宣传改制的重要性和参与检查新制实施状况,调解因使用新制而产生的纠纷;劝导涉外商号和租界华商改用新制,推动了海关和租界两处的改制。但在新制与旧习、商人惯用的外国度量衡之间发生冲突时,商会往往代表商界与政府交涉,要求暂缓改制,或依习惯对新制进行修正,少数地方商人和商会甚至不惜暴力抗拒。这也是改制时商界、学界与政府不得不面
《突厥语大词典》记录的古地名Qatun Sini“可敦墓”位于哈密东,纬度与哈密相同,难以勘同为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以《突厥语大词典》圆形地图给出的于都斤的地理方位——额尔齐斯河源头为参照物,探讨QatunSini“可敦墓”的地理位置,其前提偏离了正常的研究轨迹。将昭君墓视作可敦墓,存在名称上的龃龉与逻辑思维上的本末倒置。将《突厥语大词典》所述与唐古特族发生过战斗的QatunSini“可敦墓”,视作漠北达靼地内的镇州可敦城不悖于理。虽然漠南地区存在连接契丹与西夏、喀喇汗朝的通路,但马卫集记录的由喀喇汗朝
壬辰战争的失败和清朝的统一意味着日本在军事层面扭转中日落差行动的破灭,但明清鼎革给江户日本带来了“华夷变态”的直接反映,为日本在文化层面扭转中日落差提供了契机。然而,中日之间悬殊的文化落差毕竟是日本难以逾越的鸿沟。于是,以古学派为主的江户学者认为,朱子学把佛老思想引入儒学的严重后果是中国在文化上的“由华变夷”。江户学者通过对《大学》和《中庸》的新诠,将其去“中国脉络化”而建“日本脉络化”,其重点不再阐述“格物穷理”、“天道性命”、“人心道心”,而着重论述“人伦日用之道”,并以政治而非道德为中心,“伦理意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携手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将于2020年8月12—14日(暂定)在青海西宁举办第七届青年史学家论坛。现面向学界公开征稿,欢迎广大青年学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