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坚持走“在普及上提高,以特色引领发展”的创建科技教育特色之路,实施“特色带动、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策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推动学校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充分发挥科技活动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和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功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一、树理念,让科技教育抵达课堂
一直以来,科普教育在东鄱小学就有着传统优势。1998年学校就开始开展模型制作(建模、空模、船模、车模,以下简称“四模”)兴趣活动,并取得好成绩,2004年成为禅城区科普教育基地。如何让科技教育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得益”的理念,让科技活动成为一种教育,让科技教育抵达课堂,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把科技特色定位为学校发展方向。
2005年9月,“四模”课进入了学校的课程表,并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从此坚持每周一节的“四模”课,四年来“风雨无阻”。
二、讲策略,让科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教师能走多远,学校的科技教育才能走多远。东鄱小学“摸着石头过河”,在科技教育的师资培养上形成了“三先三后”的培训经验:先外聘后校本,先学习后发展,先教案后教材。学校一方面通过专家培训带出一批骨干教师后,立足本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专门设立了科技教育中心教研组,将全校的教师组织起来,定期开展辅导教师的业务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花大力气培养本校教师,对科技教师实施了“东鄱版本”的培训:“非常6 1”(三个磨练 三个空间 一个专家引领),“三个磨练”即磨基本功、磨课、磨教育思想,“三个空间”即总结空间、展示空间、个性发展空间。学校的科技教育团队通过边培训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经过努力,学校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科技骨干教师。
三、抓整合,让科技教育效益最大化
如何对科技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形成资源优势和合力?如何科学、规范课程管理,发挥科技校本课程的最大效益?东鄱小学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四化”策略。
教育资源合力化。学校充分整合和利用所在地社会科技教育力量,实现学校、校外科技教育机构以及社会科普教育资源三方面的整合,为学生搭建开放多元、互动协作、自主创新和亲历科学的四个平台。为实现资源的整合,学校设计并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共同为孩子打造了科技教育的“梦想剧场”。“五个一”工程即:一支专家指导队伍,构建教研室、青少年宫和科学馆总指导的三级网络,组成学校科技教育课题实验的“智囊团”;一个学生课外活动基地,拓展青少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和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使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得到社会教育资源全程、多方位的支持,每年寒、暑两假都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为科技创新大赛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数字科技信息平台,学校购置了一批科技教学软件,增添了大批科普读本及教师用书,配备近百部适合少儿观看的科普影片,为师生获得科技教育信息提供了更充实基础;一个适合科技教育的校园文化,走进学校,最漂亮的场室就是集展示、教学、制作于一体的科技室,还有“图书超市”、“悦读周刊”、“四模”号科普书香快车、科技文化长廊、书香长廊……会让你流连忘返,赞叹不已;一个有远见的“老板”,学校立足创出科技投入教育的品牌,用声誉换支持,争取办学单位支持,投入科技教育的资金逐年增加,使学校科技教育条件好,师生外出参赛和学习的经费有保障。
课程定位综合化。“四模”科技课程是立足于学校传统优势,利用本土资源,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不是简单的模型的拼装,而是把模型制作与自然、科学、社会、人文融为一体,强调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小模型、大世界”的视野。
课程管理规范化。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从课程性质与特点、课程总目标与分目标、课程内容及结构、课时安排与师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提高方式、课程的管理与实施、课程评价建议等方面研制出科技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使科技课程教学更加正规化、科学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如“四模”课上的赏识评价,每学期开展“科技之星”评选活动,每年举办科技节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等。在科技课程学习中,评价学生的学习灵活多样,包括动手操作、想象创新、综合应用、态度品德等方面。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作品、自我总结、观察记录等,采取教师、家长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四、重质量,让科技教育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东鄱小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干劲,把科技特色做大做强,精心经营一课(“四模”校本课程)、两小(小发明、科学小论文)、三创(模型创造、科幻画创作、科幻故事创编)、四学(学科学课程、学科普文章、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工程,打造出“以‘四模’为龙头,以小发明和科幻画为双翼”的科技教育特色。经过不懈努力,科技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的科技研究项目《0.03秒下的变化——苍蝇飞行启动方式和路径的观察与探究》在全国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勇夺金牌,并且该项目成功进入央视《走近科学》栏目。学校连续三年举办了佛山市或禅城区科技教育现场会,相关经验先后四次在禅城区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特色效应增添发展引力,科技教育特色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圈,学校教育质量跃进全区前茅,实现了三大变化——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从“单打冠军”(科技教育)到“全能王”(全面发展);从名不见经传到名声远扬,学校逐渐形成了“科技领跑,各育并进”的鲜明办学特色。
(作者单位: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
一、树理念,让科技教育抵达课堂
一直以来,科普教育在东鄱小学就有着传统优势。1998年学校就开始开展模型制作(建模、空模、船模、车模,以下简称“四模”)兴趣活动,并取得好成绩,2004年成为禅城区科普教育基地。如何让科技教育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得益”的理念,让科技活动成为一种教育,让科技教育抵达课堂,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把科技特色定位为学校发展方向。
2005年9月,“四模”课进入了学校的课程表,并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从此坚持每周一节的“四模”课,四年来“风雨无阻”。
二、讲策略,让科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教师能走多远,学校的科技教育才能走多远。东鄱小学“摸着石头过河”,在科技教育的师资培养上形成了“三先三后”的培训经验:先外聘后校本,先学习后发展,先教案后教材。学校一方面通过专家培训带出一批骨干教师后,立足本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专门设立了科技教育中心教研组,将全校的教师组织起来,定期开展辅导教师的业务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花大力气培养本校教师,对科技教师实施了“东鄱版本”的培训:“非常6 1”(三个磨练 三个空间 一个专家引领),“三个磨练”即磨基本功、磨课、磨教育思想,“三个空间”即总结空间、展示空间、个性发展空间。学校的科技教育团队通过边培训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经过努力,学校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科技骨干教师。
三、抓整合,让科技教育效益最大化
如何对科技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形成资源优势和合力?如何科学、规范课程管理,发挥科技校本课程的最大效益?东鄱小学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四化”策略。
教育资源合力化。学校充分整合和利用所在地社会科技教育力量,实现学校、校外科技教育机构以及社会科普教育资源三方面的整合,为学生搭建开放多元、互动协作、自主创新和亲历科学的四个平台。为实现资源的整合,学校设计并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共同为孩子打造了科技教育的“梦想剧场”。“五个一”工程即:一支专家指导队伍,构建教研室、青少年宫和科学馆总指导的三级网络,组成学校科技教育课题实验的“智囊团”;一个学生课外活动基地,拓展青少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和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使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得到社会教育资源全程、多方位的支持,每年寒、暑两假都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为科技创新大赛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数字科技信息平台,学校购置了一批科技教学软件,增添了大批科普读本及教师用书,配备近百部适合少儿观看的科普影片,为师生获得科技教育信息提供了更充实基础;一个适合科技教育的校园文化,走进学校,最漂亮的场室就是集展示、教学、制作于一体的科技室,还有“图书超市”、“悦读周刊”、“四模”号科普书香快车、科技文化长廊、书香长廊……会让你流连忘返,赞叹不已;一个有远见的“老板”,学校立足创出科技投入教育的品牌,用声誉换支持,争取办学单位支持,投入科技教育的资金逐年增加,使学校科技教育条件好,师生外出参赛和学习的经费有保障。
课程定位综合化。“四模”科技课程是立足于学校传统优势,利用本土资源,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不是简单的模型的拼装,而是把模型制作与自然、科学、社会、人文融为一体,强调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小模型、大世界”的视野。
课程管理规范化。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从课程性质与特点、课程总目标与分目标、课程内容及结构、课时安排与师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提高方式、课程的管理与实施、课程评价建议等方面研制出科技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使科技课程教学更加正规化、科学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如“四模”课上的赏识评价,每学期开展“科技之星”评选活动,每年举办科技节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等。在科技课程学习中,评价学生的学习灵活多样,包括动手操作、想象创新、综合应用、态度品德等方面。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作品、自我总结、观察记录等,采取教师、家长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四、重质量,让科技教育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东鄱小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干劲,把科技特色做大做强,精心经营一课(“四模”校本课程)、两小(小发明、科学小论文)、三创(模型创造、科幻画创作、科幻故事创编)、四学(学科学课程、学科普文章、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工程,打造出“以‘四模’为龙头,以小发明和科幻画为双翼”的科技教育特色。经过不懈努力,科技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的科技研究项目《0.03秒下的变化——苍蝇飞行启动方式和路径的观察与探究》在全国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勇夺金牌,并且该项目成功进入央视《走近科学》栏目。学校连续三年举办了佛山市或禅城区科技教育现场会,相关经验先后四次在禅城区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特色效应增添发展引力,科技教育特色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圈,学校教育质量跃进全区前茅,实现了三大变化——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从“单打冠军”(科技教育)到“全能王”(全面发展);从名不见经传到名声远扬,学校逐渐形成了“科技领跑,各育并进”的鲜明办学特色。
(作者单位: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