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清远的发展,《羊城晚报》总结道:8年前,清远人均GDP一度不到珠三角的1/5,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被称为发展中的寒极,短短的几年时间,敢于“异想”的清远人豪取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六连冠”,脐身广东省工业十强市,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清远现象”。
在本稿发稿前,2010年的经济发展数字新鲜出炉,在“十一五”收官之年,清远续写了辉煌,GDP过千亿,增幅又获全省第一,勇夺广东省经济发展增幅“七连冠”。
“十一五”期间,清远市知名度得到新提升,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奇洞之乡、中国英石之乡。2009年获得“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2010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清远市被列为连续5年稳定增长的十个城市之一,排名第2位,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第5位,是粤港澳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这样的数据堆砌起来还很多,因远为我们提供了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板。
千亿元“俱乐部”的新成员
记者从今年1月14日召开的清远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获悉,2010年,清远的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10亿元,增长2l%,跻身千亿元“俱乐部”。
就在8年前,当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200美元时,清远人均GDP却不足100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GDP总量排在全省21个地级市的倒数第二位。“清远速度”的发力始于2004年。当年清远凭借着高达19.6%的GDP增速,一举夺得全省经济增速冠军。
2009年,清远的经济增长速度高居全省榜首。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55.2亿元,增长16.6%;清远财政总收入116.1亿元,增长3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0.7亿元,增长27%。其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与2004年相比,短短五年内,清远的GDP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倍,清远的各项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位也显著前移。从2004年到2009年,GDP从第16位上升到第1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第18位上升到第9位。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0年清远完成生产总值11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33%,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升至全省第七位。
在2009年全国各市GDP排名中,清远位居114位,前面的113个市中,包括4个直辖市、20个省会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4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实际在同级地级市排名列86位。根据2009年全国各市GDP的数字和2010年的增长看,目前千亿地市将超百,清远有可能跃人前60名。
清远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实现GDP总值4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2007年实现GDP总值597亿元,比上年增长32.3%;2008年实现GDP总值746.6亿元,增长18.4%;2009年实现GDP总值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2010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10亿元,增长21%。
人均GDP一度不到珠三角的1/5,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到千亿元“俱乐部”新成员,5年平均增长23.46%,清远的跨越幅度、增长速度实在令人惊叹。
从数字看飞跃
千亿得来不寻常。让我们放下GDP,再来看其他数字,通过数字来盘点一下,看清远在“十一五”期间,除GDP外,其他方面实现丁什么样的飞跃。
从收入情况看,2010年清远规模王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2010年与2005年相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5倍,年均增长40.6%。预计GDP增长1.9倍,年均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倍,年均增长45.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4倍,年均增长34.4%;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82.6%,年均增长12.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6%。经济总量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排名大幅提升。
从投资情况看,2006年以来,全市引进项目达2816个,计划总投资3592亿元,累计实际投入977.6亿元。2010年,全市四大工业园区引进项目90个,投资总额129.1亿元,实现产值98.9亿元。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490亿元,是2005年的2.2倍。
从农村发展看,培育引进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8个,178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年销售收入69.2亿元,带动农产35.9万户,户均年增收3966元。2010年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从旅游业发展看,5年来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6%,旅游总收入增长2.3倍,年均增长27.2%。2010年,接待游客首次超过2000万大关,达到2169万人次,增长15.3%;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大关,达到108.4亿元,增长44.4%。建成10个4A级景区,名列全省地级市之首。
从企业创新看,5年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30多家,涉及产值100多亿元,共投入更新改造资金428.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2倍。创建了两个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两个企业荣获“中国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称号,两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新技术产品42个,名牌产品(商标)112个。
从基础建设看,5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00多亿元,201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139.5公里,比2005年增加7399.8公里。2010年,市区建成面积56.8平方公里,是2005年的1.6倍。
从房地产发展看,5年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9%,销售额增长5倍,年均增长43.1%。“十一五”时期,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420亿元,建成面积906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7平方米,农村达到28.7平方米,大力推进人口集聚,城市化率提高到34.9%。2010年,全市有5347名农民工人户城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从社会民生看,“十一五”期间,清远落实以人为本,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共投人民生资金211.3亿元,其中2010年投人民生资金62.69亿元,增长21.4%。五年来,新增就业人数30.4万人,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62.4 万人次,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6万人。着力抓好社会保障,“十一五”期间,清远市落实城乡最低保障制度,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救济。扩大扶贫助学覆盖面。4年来,市助学扶志基金发放助学金1.38亿元,受惠学生13万多人次。制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有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从卫生事业发展看,连续5年市财政共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卫生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水平。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了31%,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了35%。扎实推进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实现全覆盖,有效减轻农民负担。截至2010年9月,全市为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11.07亿元,受益农民660万人次。
高速中的转型升级
新年伊始,清远喜事连连。在2010年底举行的“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清远市获得了“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清远市委书记被授予“中国2010转型先锋”称号。这样的会议放在了清远开,这样的荣誉颁给清远书记,这是对清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果的最大肯定。
“必须要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投入的老路中解放出来,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分散发展的老路中解放出来,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发展老路中解放出来,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清醒认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但车快转弯难,船大掉头难。清远既是快车,也是大船,既要保持发展速度,又要调整发展结构,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清远做到了。
打造高端产业成长新区。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之后,清远迅速掀起了园区建设的高潮,通过建设产业转移园,将企业特别是分散企业引入园区,把同类或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企业在园区聚集,促使工业发展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从整体上实现了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方面质的飞跃。这一高屋建瓴的规划使发展中的清远不仅未受金融危机的波及,而且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为此,清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的若干规定(试行)》,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工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清远的工业园区日益成为特色产业带动区、生态环境典型区,经济发展的高效区和政府效能建设的示范区。
老产业新生机。水泥和废旧金属回收,曾是清远两大支柱产业。低水平、分散经营的模式并没有带来多少实惠,反而让清远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债。是舍弃还是调整生级?清远人选择了后者。
2003年开始,英德先后引进了产能规模位居亚洲第一的安徽海螺集团、台湾最大的台泥集团等一批知名水泥企业,这些大型水泥企业不仅发展了经济,把国际最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技术带到了英德,而且通过兼并本地的中小水泥厂,加速了英德整个水泥行业的升级换代,如今,走进英德的水泥厂,曾经的浓烟冲天、机声隆隆、灰尘漫天的景象已不复见,工业用水实现了循环使用,水泥厂的劳动生产率比过去提高了10倍,每吨水泥的熟料煤耗比过去节约了20%。
在水泥产业脱胎换骨的同时,废旧金属回收也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了深刻的变革。当地政府一方面推动全行业进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人园经营,圈区管理”的新思路,在龙塘、石角建立工业园区,要求所有拆解户进入园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治污,对于不愿进园的黑作坊,动用铲车,坚决取缔。当年依靠油燃烧焚烧剥离铜芯的原始生产方式,如今已经被现代化的流水线所取代,不仅污染没有了,劳动效率也得到了数十倍的提升。
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据了解,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清远将突出抓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创新中心。围绕清远市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开展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清远市转化。抓紧启动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清远市长徐萍华告诉记者,在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产业集聚的同时,该市还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走向高端,以约克、豪美、佳的美、建滔、国珠集团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产品23个,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64个。
如今,一个计划师从美国硅谷和欧洲小镇,打造广东金谷科学城的宏伟规划已经在清远出台。科学动力城项目也已正式签约,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为600亿元,主要投资组建玉财动力机械科学研究中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内燃机制造基地,年产新型内燃机200万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桥盘式制动器制造,年产20万~60万台(套);LED汽车照明制造,年产120万台(套)。
科学发展保一方青山绿水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科学发展观就是针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提出的。清远市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特别近些年来,先后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活动,“绿色清远”、“生态清远”、“湖城清远”正成为现实。
清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用办大工业的理念发展无烟工业”的总要求,通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把清远建成中国南方“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之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宜居亦宜游的城市。
按照“保护丰富”为主、“提升打造”为辅的原则,清远大面积新建、扩建、改建公园绿地。据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017.31公顷,绿地率为40.16%;绿化覆盖面积为2253.66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5.94%,人均公园绿地15.42平方米。
此外,清远大力提倡垂直绿化和天台绿化,沿街92.5%的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初步形成了功能类型齐全、景观形式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为市民就近休憩、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活动空间,满足了出行500米步入绿色空间的要求。
近年来,清远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通过对水环境、大气、市容综合整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噪音治理,城市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359天,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58.52%;城市地表水水质标准达到国家3类以上。
清远旅游资源多达150余处,形成亲情温泉、激情漂流、闲情山水、奇情溶洞和热情民族五大旅游特色,开辟了多条旅游精品线路,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和服务体系,营造了优良的旅游发展环境。2010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次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突破90亿元。
清远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清远在全省地级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最多的优势,突出漂流、温泉、民族、生态主题,按照高质、高端、高效的要求,把清远建设成为“生态休闲与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重点推进国际(中国·佛冈)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全面推动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将清远建设成珠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的首选城市,进一步彰显后花园的魅力。
近年来,清远先后荣获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奇洞之乡等国家级生态旅游品牌,以及“清远温泉与漂流——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景区”、港澳与海外华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之都等国际品牌。
在本稿发稿前,2010年的经济发展数字新鲜出炉,在“十一五”收官之年,清远续写了辉煌,GDP过千亿,增幅又获全省第一,勇夺广东省经济发展增幅“七连冠”。
“十一五”期间,清远市知名度得到新提升,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奇洞之乡、中国英石之乡。2009年获得“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2010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清远市被列为连续5年稳定增长的十个城市之一,排名第2位,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第5位,是粤港澳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这样的数据堆砌起来还很多,因远为我们提供了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板。
千亿元“俱乐部”的新成员
记者从今年1月14日召开的清远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获悉,2010年,清远的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10亿元,增长2l%,跻身千亿元“俱乐部”。
就在8年前,当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200美元时,清远人均GDP却不足100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GDP总量排在全省21个地级市的倒数第二位。“清远速度”的发力始于2004年。当年清远凭借着高达19.6%的GDP增速,一举夺得全省经济增速冠军。
2009年,清远的经济增长速度高居全省榜首。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55.2亿元,增长16.6%;清远财政总收入116.1亿元,增长3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0.7亿元,增长27%。其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与2004年相比,短短五年内,清远的GDP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倍,清远的各项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位也显著前移。从2004年到2009年,GDP从第16位上升到第1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第18位上升到第9位。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0年清远完成生产总值11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33%,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升至全省第七位。
在2009年全国各市GDP排名中,清远位居114位,前面的113个市中,包括4个直辖市、20个省会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4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实际在同级地级市排名列86位。根据2009年全国各市GDP的数字和2010年的增长看,目前千亿地市将超百,清远有可能跃人前60名。
清远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实现GDP总值4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2007年实现GDP总值597亿元,比上年增长32.3%;2008年实现GDP总值746.6亿元,增长18.4%;2009年实现GDP总值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2010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10亿元,增长21%。
人均GDP一度不到珠三角的1/5,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到千亿元“俱乐部”新成员,5年平均增长23.46%,清远的跨越幅度、增长速度实在令人惊叹。
从数字看飞跃
千亿得来不寻常。让我们放下GDP,再来看其他数字,通过数字来盘点一下,看清远在“十一五”期间,除GDP外,其他方面实现丁什么样的飞跃。
从收入情况看,2010年清远规模王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2010年与2005年相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5倍,年均增长40.6%。预计GDP增长1.9倍,年均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倍,年均增长45.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4倍,年均增长34.4%;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82.6%,年均增长12.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6%。经济总量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排名大幅提升。
从投资情况看,2006年以来,全市引进项目达2816个,计划总投资3592亿元,累计实际投入977.6亿元。2010年,全市四大工业园区引进项目90个,投资总额129.1亿元,实现产值98.9亿元。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490亿元,是2005年的2.2倍。
从农村发展看,培育引进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8个,178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年销售收入69.2亿元,带动农产35.9万户,户均年增收3966元。2010年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从旅游业发展看,5年来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6%,旅游总收入增长2.3倍,年均增长27.2%。2010年,接待游客首次超过2000万大关,达到2169万人次,增长15.3%;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大关,达到108.4亿元,增长44.4%。建成10个4A级景区,名列全省地级市之首。
从企业创新看,5年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30多家,涉及产值100多亿元,共投入更新改造资金428.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2倍。创建了两个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两个企业荣获“中国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称号,两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新技术产品42个,名牌产品(商标)112个。
从基础建设看,5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00多亿元,201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139.5公里,比2005年增加7399.8公里。2010年,市区建成面积56.8平方公里,是2005年的1.6倍。
从房地产发展看,5年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9%,销售额增长5倍,年均增长43.1%。“十一五”时期,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420亿元,建成面积906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7平方米,农村达到28.7平方米,大力推进人口集聚,城市化率提高到34.9%。2010年,全市有5347名农民工人户城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从社会民生看,“十一五”期间,清远落实以人为本,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共投人民生资金211.3亿元,其中2010年投人民生资金62.69亿元,增长21.4%。五年来,新增就业人数30.4万人,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62.4 万人次,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6万人。着力抓好社会保障,“十一五”期间,清远市落实城乡最低保障制度,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救济。扩大扶贫助学覆盖面。4年来,市助学扶志基金发放助学金1.38亿元,受惠学生13万多人次。制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有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从卫生事业发展看,连续5年市财政共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卫生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水平。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了31%,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了35%。扎实推进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实现全覆盖,有效减轻农民负担。截至2010年9月,全市为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11.07亿元,受益农民660万人次。
高速中的转型升级
新年伊始,清远喜事连连。在2010年底举行的“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清远市获得了“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清远市委书记被授予“中国2010转型先锋”称号。这样的会议放在了清远开,这样的荣誉颁给清远书记,这是对清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果的最大肯定。
“必须要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投入的老路中解放出来,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分散发展的老路中解放出来,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发展老路中解放出来,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清醒认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但车快转弯难,船大掉头难。清远既是快车,也是大船,既要保持发展速度,又要调整发展结构,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清远做到了。
打造高端产业成长新区。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之后,清远迅速掀起了园区建设的高潮,通过建设产业转移园,将企业特别是分散企业引入园区,把同类或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企业在园区聚集,促使工业发展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从整体上实现了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方面质的飞跃。这一高屋建瓴的规划使发展中的清远不仅未受金融危机的波及,而且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为此,清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的若干规定(试行)》,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工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清远的工业园区日益成为特色产业带动区、生态环境典型区,经济发展的高效区和政府效能建设的示范区。
老产业新生机。水泥和废旧金属回收,曾是清远两大支柱产业。低水平、分散经营的模式并没有带来多少实惠,反而让清远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债。是舍弃还是调整生级?清远人选择了后者。
2003年开始,英德先后引进了产能规模位居亚洲第一的安徽海螺集团、台湾最大的台泥集团等一批知名水泥企业,这些大型水泥企业不仅发展了经济,把国际最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技术带到了英德,而且通过兼并本地的中小水泥厂,加速了英德整个水泥行业的升级换代,如今,走进英德的水泥厂,曾经的浓烟冲天、机声隆隆、灰尘漫天的景象已不复见,工业用水实现了循环使用,水泥厂的劳动生产率比过去提高了10倍,每吨水泥的熟料煤耗比过去节约了20%。
在水泥产业脱胎换骨的同时,废旧金属回收也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了深刻的变革。当地政府一方面推动全行业进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人园经营,圈区管理”的新思路,在龙塘、石角建立工业园区,要求所有拆解户进入园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治污,对于不愿进园的黑作坊,动用铲车,坚决取缔。当年依靠油燃烧焚烧剥离铜芯的原始生产方式,如今已经被现代化的流水线所取代,不仅污染没有了,劳动效率也得到了数十倍的提升。
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据了解,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清远将突出抓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创新中心。围绕清远市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开展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清远市转化。抓紧启动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清远市长徐萍华告诉记者,在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产业集聚的同时,该市还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走向高端,以约克、豪美、佳的美、建滔、国珠集团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产品23个,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64个。
如今,一个计划师从美国硅谷和欧洲小镇,打造广东金谷科学城的宏伟规划已经在清远出台。科学动力城项目也已正式签约,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为600亿元,主要投资组建玉财动力机械科学研究中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内燃机制造基地,年产新型内燃机200万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桥盘式制动器制造,年产20万~60万台(套);LED汽车照明制造,年产120万台(套)。
科学发展保一方青山绿水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科学发展观就是针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提出的。清远市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特别近些年来,先后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活动,“绿色清远”、“生态清远”、“湖城清远”正成为现实。
清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用办大工业的理念发展无烟工业”的总要求,通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把清远建成中国南方“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之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宜居亦宜游的城市。
按照“保护丰富”为主、“提升打造”为辅的原则,清远大面积新建、扩建、改建公园绿地。据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017.31公顷,绿地率为40.16%;绿化覆盖面积为2253.66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5.94%,人均公园绿地15.42平方米。
此外,清远大力提倡垂直绿化和天台绿化,沿街92.5%的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初步形成了功能类型齐全、景观形式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为市民就近休憩、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活动空间,满足了出行500米步入绿色空间的要求。
近年来,清远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通过对水环境、大气、市容综合整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噪音治理,城市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359天,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58.52%;城市地表水水质标准达到国家3类以上。
清远旅游资源多达150余处,形成亲情温泉、激情漂流、闲情山水、奇情溶洞和热情民族五大旅游特色,开辟了多条旅游精品线路,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和服务体系,营造了优良的旅游发展环境。2010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次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突破90亿元。
清远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清远在全省地级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最多的优势,突出漂流、温泉、民族、生态主题,按照高质、高端、高效的要求,把清远建设成为“生态休闲与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重点推进国际(中国·佛冈)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全面推动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将清远建设成珠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的首选城市,进一步彰显后花园的魅力。
近年来,清远先后荣获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奇洞之乡等国家级生态旅游品牌,以及“清远温泉与漂流——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景区”、港澳与海外华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之都等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