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减污降碳目标的纺织工业环境治理发展趋势

来源 :纺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全球正面临着化石能源趋紧、温室气体排放过剩的问题,减污降碳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工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对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全产业链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产生能耗和排污的环节,剖析了纺织品从原料加工、染整加工以及成品加工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环节和降碳潜力,然后对推动降碳的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前沿技术进行了归纳,最后,根据绍兴市柯桥区纺织产业集群地滨海工业园的先进案例从环境管理层面剖析了产业聚集化对行业减碳的促进作用.指出未来纺织工业减污降碳的发展目标需要从制度、技术和管理3个层面共同落实才能实现.
其他文献
随着各项环保政策的提出,为降低针织产品生产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针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了绿色低碳针织技术贯穿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理念,以实现从源头上降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施绿色低碳针织技术要综合考虑从织物设计到纤维原料的选择、织物制备成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使生产过程朝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发展.重点探讨了短流程针织产品生产技术、免染色针织色织提花技术、轻量化针织结构增强技术、低能耗针织装备生产技术、免打样针织虚拟现实技术5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建议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针织技术的
文章简述了远红外光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与功能,综述了纳米碳素材料的导电与远红外光发射机制,提出了开发电致远红外光发射纤维及制品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简要介绍了移动电源驱动的电致远红外光理疗纺织产品.
为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解决磁性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繁杂、能耗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提出生物质衍生法制备碳基吸波材料的新策略.通过选取香菇为原料,铁盐为金属源,经吸附得到铁/香菇前驱体,后经高温煅烧得到Fe/Fe4 N/C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相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其吸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升高,Fe/Fe4 N/C复合材料中磁性纳米粒子结晶性增强,Fe4 N含量增加,材料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煅烧温度有助于碳组分由无定形碳向微晶石墨转变,碳组分石墨化
传统纺纱工序长而散、用工多,造成单产能耗高、产品一致性差、运营成本高等行业痛点问题;纱线原料的多元化使原料及成品回收难度大.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了人-机-料-法-环的五位一体化碳中和纺纱的低碳生产策略,凝练并分析了集约型、简约型和延伸型低碳纺纱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纺纱相比,集约型智能纺技术运行成本降低32.67%,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7.5%、产品不良率降低61.54%,有效解决了纺纱行业的痛点问题,实现低碳高质纺纱;简约型高速纺纱技术能缩短或消除纺纱流程,纺纱速度高达5
为实现纺织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促进纺织产业链闭环系统的构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当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框架进行总结,对资源化循环利用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初级回收、物理回收以及化学回收,并分析了各回收工艺的优缺点;阐述了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蛋白质纤维等纤维及其典型混纺织物的回收处理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废旧纺织品的功能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隔声材料、泡沫材料、太阳能蒸发和电容材料等领域的研发进展.最后指出,废旧纺织品的综合评估系统是解决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速、提质,并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关键.
菠萝叶纤维粗且长,表面有枝节,纵向平直,单独成纱质量较差,为提高其可纺性,结合绢丝、羊毛、壳聚糖纤维、Lyocell纤维和聚乳酸(PLA)纤维的性能特点,选取绢纺系统将菠萝叶纤维分别与这几种纤维混纺制备16.7 tex×2两组分纱线和14.3 tex×2三组分纱线,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条干均匀度、毛羽等指标.结果表明:所纺纱线断裂强度高、条干均匀度好、毛羽少,可用于开发中高档机织面料并应用于服装领域;两组分混纺纱中菠萝叶纤维/绢丝(质量比为85:15)性能较好,断裂强度为(21.9±2.3)cN/tex,毛
“碳中和”愿景下纺织行业的碳排放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纺织行业降污减碳不能只关注末端废旧纺织品处理,应该从产业链上降低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欧盟在实现纺织产业低碳循环发展和应对废旧纺织品上采取了一系列实践措施,从欧盟纺织产业现状和挑战、纺织产业链上的绿色低碳措施、废旧纺织品的处理及关键问题3个方面介绍了欧盟纺织产业链上的相关情况,并探讨了其对我国的启示;受生命周期评价法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启发,将纺织产业链划分为材料选用、设计、生产和销售、使用4个阶段来探讨绿色低碳措施.提出废旧纺织品的应对方法是再使
2021年12月17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纺织之光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纺织之光”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教师奖和学生奖、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奖励项目工作报告,2021年度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报告,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技能竞赛报告;审议投票通过了理事和投资委员会委员调整;发布了《“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评估报告(2011 — 2020)》.
期刊
为了实现细纱生产工艺参数优化,解决细纱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细纱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分析细纱生产工艺流程,确定了影响细纱成纱质量与能耗的工艺参数,提取了评价成纱质量的关键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将质量评价指标转化为综合质量指标,利用二阶响应曲面法拟合工艺参数与综合质量指标、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了细纱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寻优,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证明: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细纱生产过程中各项质量评价指标值较初始
为推动纺织行业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满足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前提下,以碱氧浓度、冷堆时间、双氧水活化剂浓度及不同处理方法为主要分析点,对全棉水刺非织造布采用冷堆脱漂工艺处理,分析其对质量损失率、吸水量、白度及残余液pH值、化学需氧量(COD)等的影响,并从微观结构上对形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氧水活性室温冷堆比碱氧冷堆时间可缩短4 h,温度比高温碱氧降低60℃,且白度比高温碱氧仅减少0.41%,残余液pH值与泡沫高度满足要求,COD值比高温碱氧处理仅高出104 mg/L;在一定程度上冷堆脱漂工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