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湖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ttuu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门前我往包里塞了一本书,也没看书名,只是为了在车上消磨时间,什么书并不重要。八点半的火车,到了车站,时间还早,我去车站附近吃了一碗川味面。那面调料不错,又辣又麻的,把面条吃完,我连汤喝了。回到火车站,我点上一根烟,时间宽裕,还差半个小时火车才进站。我买的是软卧,下铺,票价比硬卧差不多贵一倍,而且还不是直达的车,到哈尔滨还要换乘。
  昨晚看天气预报,漠河那边已经零下十几度,都下雪了。我穿了外套,刚才吃面,感觉有点微微出汗。这一路向北,天气会越来越冷,我想到了之后,如果冷得受不了,再买一件厚点的衣服。
  到哈尔滨,二十三个小时,而我要见的那个人在漠河,距离哈尔滨还有十三个小时的路程。那个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徐,也可能是言午许。我和老徐非亲非故,我去漠河见他,是因为他读了我的一个小说,通过报社联系到了我。我的那个小说只是在本市的报纸上连载,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到的。他身在漠河,会看到坛城的报纸?除非他订了《坛城晚报》,或来过坛城。我写的那个小说,牵扯到一起凶杀案,而小说人物的原型是我父亲。当然,在我写那个小说的时候,为了防止他人对号入座,我把小说的背景放在了另一个城市,而且时间也延后了七八年。小说《他杀》在《坛城晚报》上连载,反响不错,经常有读者打电话给我。但是,在他们听到我的声音后,怀疑我不是小说的作者。叶芊芊怎么是一个男的?从他们的口气中我听出了遗憾和失望,为了不让读者扫兴,我只好撒谎说,叶芊芊是我妻子,小说是她写的,可她去世了。我如此回答,他们再次遗憾,叹口气,不再说什么。写《他杀》这个小说时,我还单着。过去谈过一个对象,结婚证都领了,只差一个仪式,想不到女方的初恋情人会突然出现。两个人旧情复发,爱得要死要活,她主动向我摊牌,要是我不同意离婚,她就自杀,为了成全她,只好一别两宽。《坛城晚报》连载我的小说,她打电话给我,祝贺你啊,作家。阴阳怪气的,不知道是啥意思。我没心情搭理她,没说两句就挂了。据我所知,她过得也不怎么好,结婚后那个男人酗酒,一天三顿,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受的。不结婚也挺好,无牵无挂,想出门,说走就走。
  上了车,在卧铺上躺下,我从包里拿出那本书,才发现我读过那本小说。我不记得在哪买的那本书了,在书店、地摊、網上,还是朋友送的,已毫无印象。我再次翻开马里亚斯的《如此苍白的心》,却没多少重读的热情。不过我记得初读时的震惊,我是说小说的开头:我虽然无意探究事实,却还是知道了。两个女孩中的一人——其实她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女孩了——蜜月旅行回家之后没多久,便走进浴室,面对镜子,敞开衬衫,脱下胸罩,拿她父亲的手枪指着自己的心脏……小说开篇就写一个女人自杀,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我合上书,还没收起来,对面铺位上的那个女人说,借我看一会儿行不?
  可以。我说,起身把书递了过去。
  女人接过书,说闲着无聊,看看书,时间过得快些。
  我想告诉她,这本书不怎么好看,既不是武侠小说,也不是言情小说,不见得她能读下去。不等我说什么,她已把书翻开,然后抬头对我笑了笑。那意思好像在说,你忙你的,我看书。我也笑了笑,然后翻个身,脸朝里,想睡却睡不着。
  我带的行李不多,几件换洗的内衣、一个保温杯、一盒茶叶,还有一盒煎饼。老徐曾对我提起坛城的煎饼,很是怀念那个味道,特别是卷了大葱吃。我买的是机器做的煎饼,没吃过,不知道味道如何。给他带一点,多少是那个意思。我极少出门,在坛城那个小地方,一呆就是三十多年。写小说是在三十岁之前,开始写的都是短篇,发得不多,期间参加过几次笔会,感觉没多大意思。后来写长篇,从构思到写完,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小说写完,给了一个出版社,想不到出版社回复很快,答应出版,叫我去签合同,如果我不去,他们就把合同给我挂号寄来。那个长篇就是在《坛城晚报》上连载的《他杀》。小说出版后,出版社给我寄来二百本样书,却没提稿酬的事。打电话问他们,对方支吾其词,说那二百本书,每本定价三十元,又说图书市场不景气,特别像我这样的作者,又没有名气……言外之意是能给你出书就不错了。我当然也有自知之明,确实如他们所说,能出书就很满足了。对方说,你文笔很好,下次写了小说,还给我们。在《坛城晚报》编副刊的刘华得知我出版了一个长篇,要我送他一本。刘华发过我的小说,都是三四千字的短篇,稿费千字二十。看过《他杀》,刘华说他推荐给主编看了,主编决定在《坛城晚报》上连载,千字三十,问我愿不愿意?我说,可以,即使不给稿费,我也同意。《他杀》在《坛城晚报》上连载不多久,老徐打电话给刘华,向他打听作者的情况。刘华就把我的电话号码给了老徐。老徐第一次打电话给我,是在半夜,我都睡了。第二次给我打电话,是在一天下午,就是他打来电话的那个下午,让我决定去见他。因为老徐说他得绝症了,来日不多,更重要的是老徐说我写的《他杀》,不是一个虚构的小说,虽然故事发生在C城,而不是坛城,但是故事的人物却是有原型的。老徐把我说得一愣一愣的,我说,你是谁?你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老徐说,我只是一个读者,想和你聊一聊小说。如果你有时间,来漠河一趟,我们见面聊。我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下来。老徐说,一会儿我告诉你地址,你拿笔记下。我说,听口音,你也是坛城人。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能听见水壶发出的噗噗声。后来老徐承认自己是坛城人,二十年前离开坛城,至今没有回来过。他对坛城的变化都是通过邮局订阅的《坛城晚报》了解到的,只是报纸收到不及时,而且经常丢失,曾经有好几期没收到,小说《他杀》看得不全。我答应老徐,去的时候给他带一本《他杀》。老徐说,你啥时候来?来的时候一定事先对我吱一声,我去车站接你。我说,好,到时一定给你打个招呼。但是,在临行前,我没有打电话告诉老徐。我有他给我的地址,到了漠河,如果找不到他,再打电话也不迟。
  那个女孩为什么要自杀?对面卧铺上那个女人合上书,问我,还有别的书吗?
  我说,还有一本。
  女人说,外国人写的书,名字太长,记不住。   有时我也搞混。我说,把《他杀》从包里掏出来,给她递过去。她看了一眼书名,说恐怖小说?我说,算是吧。她躺下,翻开书,又坐了起來,从包里拿出一个菠萝蜜递给我。我没有客气,伸手接了过来。她再次躺下,去看书。我拿了保温杯,打了一杯水,回来的时候,她说,照片上的人是你?我说,是啊。她说,这是你写的?我点点头。她说,你比照片看上去帅多了。我说,我这个人不上相。她笑了笑,说你写的是真事吗?我说,不是,都是虚构的。她说,虚构的?作家写东西都是无中生有、闭门造车了?我不置可否。她说,要不要听一听我的故事?我的经历足够你写一个长篇。我说,说来听听。她说,不说了,我还是看你的小说吧。看了两页,她合上书,说写煤矿的?我说,不全是。她说,我在矿区长大,对煤矿挺了解。我说,煤矿环境不好,穿白衬衣出门,回来领子就变成黑的了。她说,你说这话我信,看来你挺了解煤矿。我说,我在矿上干过,下井,后来受不了那个罪,就不干了。她说,后来你就写小说了?我说,我写小说与在煤矿干不干没什么关系。她说,你睡一会儿吧,我看你写的小说。我说,好,你看吧。小说都是瞎写的,别当真。
  一觉醒来,也不知道到哪了。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车窗外闪过的灯光告诉我,已是晚上,列车正在穿越某一个城市,可能是济南或天津。我朝对面看一眼,她还在看书。我去了一趟厕所,回来时,她说,我有点饿,你饿不饿?你要是也饿了,我们吃饭去。我说,你要不说,还感觉不到饿,你这么一说,还真的饿了。
  我以为只是吃个饭,没想到她要了一瓶酒。餐车里人不多,点的菜很快就上来了。她带了一只真空包装的扒鸡,车过德州站时买的。我给她倒上一杯,那杯子有点大,至少能装三两。再倒满我的杯子,一瓶酒就下去了一半多。她端起酒杯说,你酒量咋样?要是可以,咱俩整一个。我说,酒量还行,只是这杯子有点大,我喝急酒不行,醉得快。她说,别给我整样儿,都知道你们文人的酒量大,李白斗酒诗百篇。我说,人家是酒仙,不能比。她说,喝完这杯咱慢慢喝。我说,你叫啥名字,方便的话就说。她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没多大意义。你要是喜欢,叫我小艾好了。我说,哪个字?她说,什么哪个字?我说,你刚才说要我叫你小艾。她说,艾草的艾。我说,你姓艾?她说,你这个人真啰嗦。我姓艾,名字就不跟你说了。我说,保密?她说,看你简介,你比我大三岁,我叫你哥好不?我说,这哥啊妹的,整出点情况来不好。她说,你是作家,高攀不起。我说,啥作家不作家,别给我戴高帽,我就俗人一个。喝酒!她端起酒杯,碰我杯子一下,说哥,先干为敬。差不多三两白酒,她眼睛不眨,一口就喝干了。说实话,我那点酒量,这一杯下去,肯定会受不了。见我犹豫不决,她说,哥,你要不行,那就慢慢喝。我端着酒杯,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喝下去。喝完,感觉胃里火辣辣的,似有一团火焰在窜来窜去。她撕下一根鸡腿,递给我,说哥,快吃点压一压。
  一杯酒喝下,再次倒满。她端起酒杯,说哥,你随意喝,别勉强。我说,你喝多少我喝多少,舍命陪君子好不?她说,啥君子,红颜是祸水。酒杯端起来了,不能再放下,只好喝了一小口。她一口喝下半杯,面不改色。我说,慢慢喝,时间还早。我去漠河,到哈尔滨换乘,你呢?她说,依兰。我说,依兰我不知道,呼兰河我知道。萧红有个小说,叫《呼兰河传》。她说,上学时读过,萧红命运挺惨,爱过好几个男人,有点滥情。我说,萧红是民国才女,都说她的小说写得好,可我读不下去。她说,张爱玲的小说喜欢不?我说,说出来叫人汗颜,只读过她的《倾城之恋》。她说,谈文学我是外行,喝酒。喝下一口酒,我说,从哪上的车?她说,深圳。我说,从深圳到依兰,你穿越大半个中国了。她说,不是半个,几乎是整个。我说,在深圳工作,回家看父母?她说,老爸不在了,只剩下一个老妈。我说,咋不接到深圳去?她说,老家还有个姐,老妈离她家不远,三四里路。我说,闺女是妈的小棉袄。她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说,我的情况和你差不多,我爸去世早,只剩一个老妈。她说,我爸是在进山打猎时死的,那年我才刚上初中。你爸啥情况?我说,我爸的情况都被我写在小说里了。她说,你在小说里写了好几个男人,不知道哪个是你爸。小说我还没看完,看了一半多。我说,就是那个李天亮。她说,李天亮?我说,是。她说,就是那个凶手?我说,可以这么说,但是我觉得我爸不是凶手,他在家连一只鸡都不敢杀,哪会有胆子杀人?我爸是被冤枉的,屈打成招。她说,你写的还是真事,不是胡编乱造?我说,有真有假,小说写完,我都信以为真了。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整个人陷进去了。她说,你的小说写得有点魔幻。我说,哪有?她说,那个大湖一夜之间突然消失,而死者被发现,居然没腐烂,也没被鱼虾吃掉。你用了一个词,栩栩如生,不可信。人死那么久,表情怎么会栩栩如生?我说,这个是真的,当时我也不信。她说,你爸是最后一个见到宋矿长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喝了一晚上酒,你爸还塞给宋矿长五百块钱?我说,是!小说里是这么写的。李天亮在井下挖煤,干够了,想调动,就请宋矿长喝酒。她说,矿上发生透水事故,死了三十多个人。这个是真的?我点点头,说我还去摸过鱼,最大的一条多少斤我不知道,两个人抬着挺吃力。她说,那个大湖的消失与矿上的透水事故有关?我说,是,矿上在大湖下挖煤,把大湖捅漏水了,所有的水都漏进了巷道里。她说,宋矿长被人害死,沉进了大湖的湖底。如果不是矿上发生了透水事故,致使大湖消失,永远都不会找到宋矿长的尸体。后来,警察找到李天亮,因为他是最后见到宋矿长的人,自然脱不了干系。李天亮被警察带走,交代说他和宋矿长在河边呆了半个小时,后来两个人吵了起来。李天亮推了宋矿长一下,他就掉进了河里。那河挺深,连接着大湖。李天亮想下水救人,又不会游泳,踌躇半天,最后还是走了。但是,你爸不知道宋矿长水性好,他掉河里,喝了几口水,可他还是从河里爬了上来。我说,你记性挺好,过目不忘。她说,后来,宋矿长从河里爬出来,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那个凶手,他把宋矿长给杀死了,准确地说是给掐死的。然后,那个凶手背着宋矿长去了大湖。到了大湖,那个凶手在宋矿长身上坠上了几块石头,把他沉进了大湖里。我说,这段是虚构的,因为李天亮走后,对后来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她说,那个凶手与宋矿长有仇,因为宋矿长罚过他的钱,他咽不下那口气,早就想报复宋矿长,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我说,这段也是虚构的,别相信一个作家在小说中所说的话。她说,透水之前,没有预兆?我说,矿领导玩忽职守,没当回事,本该能够避免悲剧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她说,后半部分写的什么,我还没看,你能不能对我说一说?我说,李天亮在被关押期间,越狱逃走了。为了找到那个凶手,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她说,找到那个凶手了?我说,没有,李天亮在一起车祸中死掉了,死得很惨,几乎面目全非,而肇事车辆却逃逸了。她说,这是小说还是现实?我说,小说,现实不是这样。她说,现实咋样?我说,现实是我爸因过失杀人被判了二十年,在服刑的第三年,得病去世了,而凶手至今逍遥法外。她说,你在小说中没这样写?我说,没有。她说,不说那些了,我们喝酒。我说,不想知道小说的结局?她说,我就想知道你爸是怎么死的。我说,现在知道了。她说,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   一瓶酒见底,她又拿来一瓶,启开,给我的杯子倒满。我已喝下四两多,喝得急,再喝恐怕要吐。我说,不能再喝了,再喝會多。她说,没喝尽兴,还差一点。我只好陪着她继续喝酒,她没再针对《他杀》发表意见。餐车里就剩我们俩了,我说回车厢再喝,她要了两个方便袋打包,刚才只顾喝酒,基本没怎么吃菜。
  回到车厢,其他铺位上的两人正在睡觉,我们轻手轻脚,没好意思弄出动静。时间还早,还不到十点,火车明天早晨到哈尔滨。我基本没再喝,那瓶酒,几乎都被她喝掉了。她的酒量不可小觑,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这么能喝的女人。我眼皮发沉,看她的五官,一点点变得模糊,感觉像在雾中。她搁下杯子,说那个女孩在浴室开枪自杀,需要一个理由吧?我说,哪个女孩?她说,就是小说《如此苍白的心》写的那个女孩。我说,你要是想知道女孩开枪自杀的死因,可以把小说看完,那本书我送你。她说,你告诉我不就得了,我就是好奇。我说,小说写得有点复杂,记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她说,等你想起来了再告诉我。我说,一会儿我再翻一下那本书。她说,你要是困,就睡觉去。要是不困,我给你讲一下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说,不困,你说就是。我胳膊肘支在小桌子上,手掌托着下巴,听她说。因为离得近,她呼出的酒气扑在我的脸上,让我直反胃,忍不住打了一个嗝。这样近距离看着一个陌生女人,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听着她说,睡意袭来,一个劲儿打瞌睡,而她并不在意我是否在听。后来她问我要了手机号,打通后,又挂断了。她把手机揣兜里,继续喝酒。我去了一趟厕所,回来的时候,她已躺在铺位上睡着了。我没打扰她,把她蜷起的一条腿放平,然后给她盖上被子,回到自己的铺位。
  等我一觉醒来,看到她的铺位上坐着一个胖女人,正在大声地打电话。上铺的那个男人在吃泡面,哧溜一口,哧溜一口,吃得很香,他告诉我小艾已经下车了。我说,下车了?那个男人停止吞咽,说你怎么没和她一起下车?我没有回答他,恍恍惚惚,感觉就像做了一梦。那个胖女人不再打电话,从包里摸出一个苹果,在裤子上擦了擦,大口吃起来。
  车窗外,秋色萧条,连绵的山脉、森林、房舍,匆匆闪过。我的脑子一片混沌,怎么也想不起她的长相了。我想打电话给她,又想两个人在车上遇见,萍水相逢尽是他乡客,说不定她转身就把我忘了。不过我隐约记起,她对我讲的与她有关的那些事。我还记得,她问我后来那个大湖又有水了吗?我说,没有,大湖的水漏掉后,从此就干涸了。她说,在我老家,也有一个大湖,很大很大的一个湖。那个湖,水质很好,清澈见底,能够看到湖里的鱼。你要不要去看一看?你要去,我给你做鱼吃。我说,从漠河回来的时候我去。她说,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喜欢冬游,但湖水并不冷,水性好的人,还能逮到鱼。
  我又想了想她的样子,终于想了起来。她的短发、双眼皮、涂了口红的嘴唇,从我的脑海中慢慢浮现出来,拼贴成一张好看的脸,似乎近在眼前,却遥不可及。我记得在她说到她的继父时,从她的眼神我看到一股子杀气。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因为当时我困得睁不开眼,精力不怎么集中,要是让我再复述出来,所说的并不可靠。每一个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心里都怀揣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而那些故事一旦变成文字,就带上了虚构的成分,所以把她所说的诉诸文字,不知道又有几分可信——
  小艾的父亲死于枪膛爆炸,在枪支未管制前,下了班,他喜欢去山里打猎。每次打猎,他都满载而归,野兔、狍子、狼,甚至还打死过一头黑瞎子。那天,小艾的父亲一大早进山,直到晚上也没回来。过去他进山打猎,打着打不着,天擦黑他就会回来。小艾的母亲坐立不安,出门好几次,去村口等他。这个时间不回来,八成是出事了。小艾的母亲这样想,但没对她们姐妹俩说。那一夜,母亲几乎没睡,不时看一眼窗户外面,一直坐到了天亮。父亲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讯。找到父亲的尸体,已是来年初夏,他死在一条山沟里,死前怀抱着那杆自制的土枪。那年,小艾才十二岁,姐姐十三岁。在小艾十四岁那年,母亲又嫁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在铁路上工作,没别的爱好,下班后喜欢喝点小酒。喝了酒,那个男人就变得亢奋,即使在小艾的母亲来例假时,也不放过她。那个男人身体好,五大三粗,几乎天天想着床上那点事,把小艾的母亲折腾得死去活来,也不顾及小艾和她姐姐就住在隔壁。小艾的母亲不从,反抗,那个男人就打她,把她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小艾和她的姐姐,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总是担心做错事、说错话,招致那个男人发脾气。那个男人喝酒,喝多了,就让小艾给他倒酒,而他的眼睛却看着姐姐,目光落在姐姐的身上,死死地盯着不动。姐姐正在长身体,比小艾发育得早,很是惹人眼。
  那天,小艾跟着母亲去商场,回来的半道上,母亲想起忘了买酒,又返回去,叫小艾先回家。小艾回到家,见关着门,叫了一声姐。没听到答应,她就推开门。她看到那个男人,正趴在姐姐上面,露着一个白屁股,身体一抖一抖的。姐姐呜咽的哭声从那个男人的手指缝挣扎出来,细若游丝,几乎听不到。小艾操起一块砖头,对准那个男人的后脑勺,狠狠拍下去。那个男人哼了一声,话也没说,人就瘫软了。暗红的血液从他的后头涌出来,沿着他的后背,一直流到床单上。那个男人,虎背熊腰,却不经打。小艾只是拍了他一砖,不想就把他拍得不省人事。
  小艾推了一下那个男人,没推动,憋足力气,又推一下,才把那个男人从姐姐身上推开。那个男人倒在地上,哼也没哼。小艾说,我把他打死了。姐姐双手捂脸,两腿分开,身下的床单血迹斑斑。小艾又说,他死了。姐姐这才说,谁?小艾说,还能有谁,这个人面兽心的畜生!姐姐说,我疼。身体蜷缩成一团。小艾在那个男人的肚子上踹了一脚,感觉还不解气,又拿起那块砖头。姐姐说,你、你会把他打死的。小艾说,死有余辜,他早该死了!母亲推门进来,被眼前的一幕吓得两腿发软,瘫坐在地上。小艾说,人是我打死的,我去派出所自首。母亲缓过神来,突然嚎啕大哭。小艾说,你哭啥哭?母亲不再哭,说人是我打死的,我去对警察说。小艾说,杀人偿命,你要是死了,我们怎么活?姐姐说,你们别争了,我去派出所。母亲说,你干嘛下手这么重?小艾说,打死他,也难解心头之恨。母亲说,怎么办?不能这么耗着。小艾说,在后院挖个坑,把他埋了。要是有人问起,就说他出远门了……母亲当然不会同意,把一个人埋在后院,那不天天做噩梦。他是一个人,又不是一头猪。要是一头猪,埋就埋了……   车到哈尔滨车站,我又换乘k7039列车,再坐十三个多小时才会到漠河。我换乘的是绿皮火车,车厢里稀稀拉拉几个人,嘴巴上都叼着烟,在吞云吐雾,也没人管。我在乌烟瘴气的车厢里找到我的座位,坐下后,趴在小桌上打了一个盹。醒来后,我点上一根烟,抽一口,把烟喷在车窗玻璃上。外面下雪了,往远处看,白山黑水,满目荒凉。列车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一路向北行驶,看着外面的雪,感觉前方的道路漫无尽头。雪不停地落下来,我的视线变得模糊一片。我有些后悔,问自己我干嘛要去见老徐?是为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就算我知道了又怎么样。父亲已死去多年,他是不是那个凶手,已无关紧要。我在座位上躺下,想睡却睡不着,很是煎熬。我穿得少,感觉有点冷,不停地打哆嗦,可能是感冒了,随身也没带什么药,只能熬着。我离开座位,想去打杯热水,身子直打摆。还有一半的路程,这样挨着也不是办法。列车员来车厢打扫卫生,我问他有退烧药不?他叫我等一会儿,马上去给我拿。没过一会儿,他拿来了退烧药和感冒药。吃下退烧药,我又喝下两包“三九”,再次在座位上躺下。见我穿得少,列车员拿来一个黄大衣,给我盖上。刚要迷迷糊糊睡着,一个电话打过来。我问了一声谁?头还在疼,懒得多说。对方说,我是小艾。我说,你在哪?不打招呼就下车。她说,下车时看你睡得正香,没忍心叫醒你。快到漠河了吧?我说,还有一半路呢。她说,从漠河回来,来依兰呗,我给你做鱼吃。我说,感冒了,刚吃了药,眼皮沉。她说,你睡一觉,多喝点水。挂了电话,我却睡意全无,刚才喝下一杯热水,现在感觉暖和了很多。
  车到漠河加格达奇站,下车前,我去送还那件黄大衣。那个列车员见我穿得少,没再要,把黄大衣送给了我。我穿着那件带着油渍斑斑的黄大衣,从出站口出来,到售票处买了一张回去的车票,然后去了火车站对过的苏红冷面炝菜馆。时间还早,差十分八点,饭店关着门,还没开始营业。我敲开门,给我开门的是一个男人,五十来岁,嘴巴上叼着一根烟。我坐下后,点了一个鳕鱼炖豆腐,一盘炸串。炸串很便宜,一元三串,我要了二十串。两个菜加起来,还不到六十块钱。没过多久,菜就上来了。上菜的是一个女人,应该是那个男人的媳妇。老板给我推荐漠河特产“千山”,要我尝尝。我要是喝着不对胃口,免单。我启开酒瓶盖,倒上一杯,酒香扑鼻。炸串味道不错,咸香多汁,入口酥嫩,嚼起来挺香。老板热情,给我加了一盘地三鲜,又拿来一瓶“千山”酒,说陪我喝。倒上酒,老板端起酒杯敬我。二两半的杯子,这一口喝干,有点困难。但盛情难却,只能硬着头皮喝。喝完,老板又给我倒满酒,说来漠河旅游?我说,不是,一个亲戚在这里。老板说,再整一个。我说酒量不行,端着酒杯很是为难。老板说,我是哥你是弟,這酒得喝……老板的媳妇在一旁说,你啥意思,人家说了酒量不行,你非要灌醉人家咋地?老板笑笑,说我怕媳妇,别笑话我。那个女人眉眼周正,看上去一点也不凶。我说,嫂子很年轻。老板说,亲戚姓啥?待会儿我送你。我说,第一次来漠河,一会儿我一个人溜达溜达,四处转一转。老板说,打算住几天?我说,还没想好。
  喝了差不多半斤“千山”,没感觉到醉意。从饭店出来,我给老徐打电话。电话接通,却没人接。点上一根烟,我又打,这次有人接了,是一个女人。我说,徐师傅呢?他在不?女人说,去世了。我一愣,忙问,啥时候的事?女人说,半个月前。我噢了一声,半天无话。女人说,你是谁?我没说我是谁,把电话挂断了。北风挺硬,我站在街上,胃翻腾了两下,感觉两腿有点发软。我蹲下来,背对着风,点上一根烟,站起来时,才发觉天下雪了。雪片儿挺大,扑簌扑簌落下来,所见模糊一片,站前广场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这辈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铺天盖地,似乎永远都不会停下来。老徐住的地方,离火车站挺远,差不多还有二十来里路。他人已不在,害得我白跑一趟。
  回到车站售票处,我把车票退了,又买了一张当天的车票。下午三点四十的火车,时间还早,我离开车站,走出一段路,又回头去看,已看不清楚加格达奇站那几个大字。老徐在这里生活了二十来年,人生地不熟,他靠什么维持生计?二十年,他对这个小城肯定已了解得一清二楚。我沿着铁南路,走了五百多米,右拐来到加漠公路,站在路口,看到了双桥旅馆。雪下得很大,路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我走过,身后的脚印,接着就被大雪覆盖了。大雪漫天漫地,如梦如幻,仿佛走在另一个世界里。我走进双桥旅馆,办完登记手续,给小艾打电话。电话接通,我说,老徐去世了。小艾说,啥?什么老徐?我说,我来漠河是为了见老徐的,可他去世了。小艾说,你和老徐啥关系?我说,没关系。小艾说,没关系你去见他,脑袋被驴踢了。我说,说没关系,也有关系。小艾说,你挺能绕,咋就不能有啥说啥?我说,你说你拍了那个男人一砖,他死了没有?小艾说,听不懂你在说啥。我说,就是你的那个继父,你拍了他一砖,他到底死没死?小艾说,没!只是被我打晕过去了。我说,那后来呢?小艾说,报警了,警察带走了他,判了二十年。我说,应该枪毙他。小艾说,拍他一砖的那个人是我姐,不是我。我说,我有点不明白。小艾说,糊涂点不好吗?整那么明白干啥?我说,你说得有道理。小艾说,你来不来依兰?你要是来,我去车站接你。我说,我想吃你做的鱼。
  打过电话,我在床上躺下,把小说《他杀》从包里掏了出来,不想再把这本书带在身上。三点四十的车,还有四个多小时才到点,我可以好好睡一觉,在车上再怎么睡,也休息不好。房间里很暖和,暖气烧得很足,暖气片烫手。合上眼不多时,我便睡着了,甚至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小艾抱了一条鱼,正朝我笑着,她的牙齿很白。在她的身后是那个大湖,但见湖水清冽,可以一眼看到湖底,一尾又一尾鱼,在大湖里游来游去,真实又虚幻。
  责任编辑:段玉芝
其他文献
1  我二叔学名叫刘志强,绰号“北大荒”。我老家在黄河下游的鲁西南,北大荒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及嫩江流域,两地相距三千余里,人们为何叫二叔北大荒呢?二叔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因受不了生产队的苦,外出当了三年盲流,后来又被遣返回乡。乡亲们问他这三年去哪里了,他说去北大荒了,还张口闭口给人讲北大荒的离奇故事。久而久之,人们不再叫他刘志强,就叫他北大荒。  二叔大眼睛,高鼻梁,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密黑的头发
期刊
近年,旅途每涉一地,在某个刹那,都会蓦然闪出一念:这是在哪儿?此地又何异于另地?  我会反复叨念眼前的地名,尤其那个和美誉有关的别称,并判断它是否名实相符,之间是否有迹可循,比如栖霞、白玉、日照、怀柔、泉林、泡池、稻城、苍梧、安溪、雁城……  这种强迫症似的做法,于我像个仪式,因为我愈发难把一个城市和另一城市区分开来,在视觉和物象上,它们太像了,广场、楼盘、街道、广告、地标、时尚……几无二致,犹如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在经济一体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设想。在外部经济一体化上,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内部经济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新的增长极。  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经济一体化均还存在一系列重要障碍,集中表现为“不通”。要发挥一体化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显著作用,就必须采取措施打通各个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8月11日,央行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6.116贬值调整至6.23,贬值1.86%;12日贬值至6.33;13日贬值到6.40,三天中间价贬值4.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调整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是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庄严承诺。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会逐步走向市场化是题中之义,
期刊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之际,众多的文学刊物,都以文学的方式致敬祖国。《延河》10月刊设置了“致敬祖国·《延河》经典回望”的专栏,再次收录贺敬之的《回延安》、柳青的《创业史》(节选)和贾平凹的《我们时代的小说艺术》,在经典重温中引发读者的文学思考。《西部》2019年第5期做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特刊,收录杨先的《红军爷》等作品。《大观》杂志社举办了“庆祝新中国
期刊
“我太难了!”这句网络用语现在几乎成为一部分人的口头禅,我们现在可以频繁听到这句话被使用。一句话在生活中被广泛传播,反复使用,说明它一定能够准确、有效描述一群人共同的生存状态。对物质的极端渴望与追求使“面临巨大的压力”成为现在许多人的生存状态,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向前突奔的人们,在疲于奔命之余,对自我精神的“救赎”显得尤为重要。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讲述者诉说灵魂,让读者看到“精神”的光亮。  现实是如
期刊
兴文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边远山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按照年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列入扶贫对象的要求,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129户、贫困人口50659人,贫困村57个,是四川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兴文县按照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凝心聚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到2019年实现全部脱
期刊
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以后的均衡状态,即进入稳定、可持续的状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经济结构;没有改变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作为重要底部支撑的角色定位,改变的是经济增长动力和实现方式。  基本判断 
期刊
高音喇叭  大队革委会院里有棵粗壮的毛白杨,超过屋脊的树杈上绑着四个喇叭,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早早晚晚都要哇哇啦啦,因回音的交缠碰撞,听着特刺耳。有人从屋里跑到院里,再跑到院外,打问街上或胡同里那些支棱着耳朵,同样一脸疑惑的听众:“喂,熊三江主任在喇叭里说了些啥?”对方摇摇头:“嘘!仔细听听,还会广播的。”果然,已被重复的话,又开始重播,类似于强调。  最近,高音喇叭里的声音突然具有了巨大的威慑
期刊
平阴古物很多,地上的,地下的。有人告訴我,农民给地里浇水,忽然间,水不见了,顺着地缝往下挖,一座古墓便露出来;耕地时,发现过很多可疑的圆孔,报告考古部门,专家来了一看,是洛阳铲留下的痕迹。  这次又去看了洪范池,水比先前清了,池中一米多高的石猴栩栩如生(在水里总比在五指山下好);龙王殿比原先更旧了,红漆褪色,墙皮剥落多处(殿内幽暗,更增加了陈旧感);后园里的竹子、柳树、杨树更绿了,睡莲盛开,锦鲤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