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重要文化支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课改下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功能。文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浅显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9-0047-02
  引 言
  初中时期是学生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教师需要借助道德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传统文化知识,以历史典故等形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前导入环节的应用
  (一)导入历史典故,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它是民族发展的源泉。把握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将其一代代传承下去,教师需要借助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设置“诵读经典,讲历史故事”的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认识到传统文化背后的内核,还可以在历史典故中,在很多古代名人的身上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1]。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师生交往》前,教师为学生介绍岳武穆王尊敬师长、终身思慕的故事。师:“我们从小到大在学习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很多老师,他们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与老师们交往呢?我先为大家讲一个历史中比较有名的故事。在宋朝时期,岳武穆王有一个教武术的老师,名叫周同,岳武穆王和这个武术老师形同至亲。周同力气巨大,能够把重达几百斤的弓箭直接拉开,岳武穆王对他十分尊重。周同因病去世后,岳武穆王难过不已,每到清明,岳武穆王一定会到周同的墓前拜祭,拿起老师送的三百斤的弓,射出三支箭再回家。他凭借这份深厚的师徒之情精忠报国,最后成为一代名将。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的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
  (二)导入音、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注意力分散,出现走神的情况,最后影响学习。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并将中华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有效借助音、视频,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纪录片或是电视剧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实施课前导入时导入与传统文化知识有关的视频,不仅可以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书本中的知识,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一教学方式,促使导入效果取得最佳。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近老师》前,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播放纪录片《春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先贤孔子的教学故事。在纪录片里,孔子带领弟子云游列国,这一路上遇到千难万险。公元前489年,孔子及众弟子困在一场战争中,被陈、蔡两国的军队围堵到荒郊野岭,整整七天都沒有吃到食物,没有喝到水。孔子以顽强的毅力带领一众弟子撑过了七日,求救的子贡带着兵马赶来,终于将他们救下。孔子以他坚定的信念,拯救了一众弟子,这一路艰难万险,也未曾放弃。这种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深入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需要通过内心的修炼来实现,单纯地讲授式教学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就要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哪些深刻内涵,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有效融合。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时,教师剖析课本中的文言诗句,以将传统文化与教学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引用的诗句背后的故事,为学生拓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教材中引用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出自《论语》。文中的“孝”是当时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孝顺父母的意思。“弟”同“悌”,是指兄弟互相尊重,尤其是弟弟要尊重哥哥,有句话说“长兄如父”,其实也蕴含了这个道理。这里所提到的孝悌是儒家“仁”思想的核心,读者应理解为孔子把“仁”作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孝悌”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待家人的态度,凸显了敬爱亲长的优良传统美德。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前做足准备,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古诗文的内涵,这些核心知识进行梳理,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进行课外拓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
  (二)拓展传统文化资源,剖析背后的故事
  无论是什么学科,课堂都是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都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让教学事半功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相关链接”“实践探究”等模块,里面是一些内容的拓展延伸。这些模块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拓展传统文化资源,剖析背后的深刻意义[3]。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时,教师可以拓展传统文化资源,剖析背后的故事。教师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个电视剧片段:街边上一所房子起火了,有的路人跑上前泼水帮忙,有的人站在远处讨论。在短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教师设置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路人,你会帮忙吗?你会怎样做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也让他们接受别人的生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一思想观念。这时候教师可以将“仁者爱人”等儒家思想观念有效渗透至教学之中。另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告诉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保证自身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中,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的应用
  (一)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在渗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需要有效借助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实践的形式展开学习。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时,教师可以有效借助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师生们共同研讨,一步一步展开。教师可以将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古代先哲谈生命、古代名人对生命的观点、身边人对生命的看法、利用演讲和辩论会谈生命。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大组,学生分头搜集材料、整理,全班交流、分享。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可以明确生命的宝贵,理解生命对每个人的不同意义。
  (二)课后实践总结,升华感悟
  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做到寓教于乐,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文化的精髓。教師为学生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课下的实践,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理解,并在自我实践后获得感悟,通过实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4]。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让家更美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并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后任务进行理解感悟。教师可以开展让学生为父母洗脚,为父母送上一份自制的小礼物的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尊重父母,孝敬父母,随后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并在班级展示,同时让学生分享为父母做一件事的经历,引导他们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众多节日的内涵,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结 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我们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为此,教师要耐心钻研教学内容,用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渗透至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与同学和谐相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点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学军.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22.
  [2]范小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情感读本,2020(8):23.
  [3]陈 博.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4):134.
  [4]许 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以《道德与法治》为例[J].才智,2017(21):75.
  作者简介:文 武(1975— ),广西玉林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教师要从动态视角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合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数学错题资源作为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载体,引导学生利用错题发现解题陷阱,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盲点,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当前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将微课技术引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微课含有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能够以直观动态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如何将微课技术合理地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史料实证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史料,发现学生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课程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理解STEAM科学项目中的目标层级结构,本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对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中STEAM科学项目进行分析,得出跨学科教学目标的可视化层级关系,帮助教师厘清项目中各学科目标的层次和教学内容次序,为教师合理构建教学层次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AM科学项目;教学目标可视化;内容设计;ISM分析法  中图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而课外阅读更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新书推荐课是其中的起始环节,也是取得高效课外阅读的关键。教师只有明确阅读主题,通过精心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起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才能取得高效閱读成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外阅读;新书推荐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 要:文章作者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为例,对小学生课堂学习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访谈及调查研究。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文章作者清晰感受到了当地学生学习的现状,了解到当地教育的不足,它促使我们不断研究小学生课堂学习现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凉山彝族小学;课堂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9-0002-03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初中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为初中生提供引导和帮助,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文章作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还是“问题”二字。要想组织学生有效学习数学,教师要明白提问设计对学生的影响,并做好预设引领性问题,根据学生在课堂所提出的想法、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组、调整,灵活实施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设
期刊
摘 要: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推行,语文学科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已经成为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群的建构是针对阅读开展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段年龄特点,围绕话题展开课型群的阅读与指导,文章从细读文本,多方引领;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单元整合,主题探究;内外结合,开阔视野四个方面入手,展开阐述,意在
期刊
摘 要:文章就昌吉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对昌吉市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昌吉市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9-0009-02  从中国教育实现的情况来看,教育要总体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当前中国有14亿人口,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仅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