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人生不止一条线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历来是从不缺关注度的民生问题之一,因此也成为影视作品重点关注的重点题材,论起堪称经典佳作的各国“教育”电影,法国有《放牛班的春天》,美国有《死亡诗社》,印度有《三傻大闹宝莱坞》,日本有《史上最大作弊战争》,泰国有《天才枪手》……印度电影《Hindi Medium》(中文译名《起跑线》)则提出了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这一现实问题,它向印度社会乃至整个亚洲提出了自己的质问:“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不是伪命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教育的本质是竞争还是成长?人生到底有多少根冲刺线?
  电影《起跑线》讲述的是一对堪称印度中产阶级代表的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能让女儿进入私立小学接受“贵族”式教育,一路各种折腾以应对校方招生手段,笑料百出但最终无功而返的故事。这个让人笑泪参半的故事发生在印度的月光集市,服装店老板拉吉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为人处事头脑灵活,妻子米图聪明伶俐的,女儿皮雅乖巧听话。夫妻俩眼瞅着女儿皮雅到了该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的年龄,“望女成凤”的米图犯了愁,她担心公立学校的教育水平不够出色,担心女儿说不了纯正的英语,因为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担心女儿长大了不能更上层楼的进入上流社会过优渥生活,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米图认为,他们做家长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本意是指运动员的起跑的位置,引申指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阶段。不仅印度人民重视起跑线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国更有句家喻户晓的教育口号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国界民族,有不少家长都持有像米图那样的焦虑式教育观念,米图跟丈夫拉吉碎碎念道:“ 孩子进不了好的的幼儿园就进不了好的学校,进不了好的中学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不能进入跨国公司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样孩子就会被同伴撇下,那孩子就会崩溃,最后孩子就会学坏然后吸毒……”
  因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了每个家长头上的“紧箍咒”,成了每个家庭的第一使命。But,孩子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进入更高阶层的生活,就真的能拿到人生大满贯奖杯么?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诸如“抑郁症”“躁郁症”这些精神类疾病更青睐于那些工作压力大、成功压力大的“金领”阶层人士,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幸福指数也明显偏低于中层、底层人士。得到的越多需要承受的就越多,享受的越多必须付出的就更多,这是必然规律。所以,人生大赢家不是一路冲关拿奖杯PK晋级,而是有热爱的事业、有情投意合的伴侣、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人生不止一条线,输赢不止一个赛场。
  继续剧透剧情。为了赢在起跑线上,米图决心为女儿报名上私立小学。拉吉一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他认为公立小学的教学水平也不差,没必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般地去挤招生门槛高、收费昂贵、等级制度明显的私立小学。可是,拉吉是个怕老婆疼女儿的好男人,他只得唯老婆的命令是从。
  私立小学不仅要考核孩子的综合素质,还要考核家长的综合素质,说白了,就是筛选每个招生对象的父母身份、居住条件和收入情况是否达标富人阶层。拉吉和米图为了“硬件”指标能审核过关,一咬牙一跺脚搬到了富人区居住,想尽办法冒充“上流人士”,他们理所当然遭到了富人区邻居们的歧视和排挤,甚至不让自己孩子与皮雅玩耍。为了给女儿皮雅报名,拉吉天不亮就去学校门口排队,可在他前面排队的大有人在,人家都是前半夜就来占位置的,有人支起了帐篷,有人带着干粮,有人往矿泉水瓶子里小便!
  看到此处,不禁想起咱们身边活灵活现的“家庭教育情景剧”:一到周六周日,各种课外辅导班人滿为患,有的家长能一口气给孩子报三四个班,恨不得孩子在辅导班之间“连轴转”。前阵子一则新闻报道,一个9岁的小学生昏倒在补习班上,家长为他报了七八个辅导班,孩子在ICU被抢救过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太累了,想再睡一会儿”;朋友圈有个转发量颇高的帖子,说一妈妈给儿子辅导作业气得心梗住院,搭了两个支架!屡见不鲜的是,重点小学的片内学区房成交价率创天价新高;A明星的子女读私立小学学费一年14万,B明星的子女读“贵族”幼儿园一学期学费20万!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你们使尽办法让他们入学,不是在帮他们,事实上,是他们在帮你们!”是的,通过这种昂贵式教育途径,孩子帮家长得到了亲朋好友的羡慕,领导、客户的赏识,让家长找到了优越感满足了虚荣心,让孩子见识到了家长的“手段”“能量”“身份”,让孩子从小就有了等级差异观念,有了走捷径的心态,有了为达目的不问手段的有样学样。这样的起跑线,赢在一时,输在一世。因为,捷径早晚有“此路不通”的一天,会有更高级别的竞争对手来唤醒你的自卑感和挫败感。
  回到剧情。拉吉不愧是“印度好爸爸”,为了能让女儿顺利入学,他找教育部长写推荐信,还提着一袋钱去找校长做“捐赠”。皮雅最终如愿进入私立幼儿园,勤学苦读拿到了学位和证书,正当拉吉夫妇以为女儿可以顺理成章升入私立小学继续赢在起跑线上时,小学校方却以“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为由理直气壮拒收皮雅!因为“店铺老板”不是学校想要招收的上层阶级家庭。
  心急如焚的拉吉夫妇偶然获悉还有一种叫做RTE的录取方式,即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录取,就动起了歪脑筋,从之前的“装富人”变成现在的“装穷人”。他们从富人区搬去了贫民区,伪造贫困证明,平日里一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可怜相,他们做的这些“努力”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不定期家访,为了能拿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但是,政府针对贫困生的25%招生配额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学校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抽签,以这种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平,更暗藏腐败的方式决定了一个个贫困生的求学命运,很多出得起行贿之资的非贫困生家长可以买通校方,走个抽签的过场就能把自家孩子塞进学校,冠冕堂皇地占用了别人的名额。不仅如此,即便个别贫困生能侥幸被抽中顺利入学,后面还有各种巧立名目的高价费用虎视眈眈等着他们。拉吉夫妇在贫民区的一个邻居为了给孩子凑齐私立学校的收费,逼不得已干起撞汽车的“碰瓷”勾当,可缴费名目太多,缴上这一次还有下一次、下下一次,不知道去哪儿筹钱,终于还是被逼退学。电影的结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拉吉夫妇终究还是未能如愿以偿,他们认命地让女儿皮雅去公立学校上学。
  看到影片结尾,终于松了一口气,幸好,皮雅没有如父母所愿进入私立小学学习,不然,在这样功利、投机、充满欲望和机会主义的学校里耳濡目染,孩子的功利心肯定大于平常心,欲望肯定会改变本性,被污染的学习环境不是让她变成一部考试机器,就是让她变成一个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投机主义者。
  《起跑线》用轻喜剧手法讲述了一个不太轻松的现实教育话题,影片情节自然真实,笑点里藏着痛点、泪点,它用拉吉一家三口的求学故事告知普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真正的起跑线不是进名校,而是要让孩子保有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教育的本质不是竞争而是成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生不止一条线,输赢岂在一念间。人生到底有多少根冲刺线?如果你把人生当赛场,那你每天都在筋疲力竭跟所有对手比赛,如果你把人生当游乐场,那你每天都在自得其乐中度过!
其他文献
前不久,汪老夫妇又风尘仆仆地从上海回来探亲了。小刘、小杨和老吕等几个邻居跑来找我,说要宴请老俩口。小刘说,邻居们都有这个意思,想让我这个楼组长出面。  汪老夫妇待人很客气,每次回来探亲,都给楼道里的10多户邻居送点小礼,有时送只桂花鸭,有时送两条鲳鱼,有时又送盒糖果……五六年了,年年如此。我心里也早有此意想请一下他们老俩口,现在邻居们都不约而同了,那就赶紧吧。  下午,我按响了汪老的门铃。我和他们
期刊
她们是雷厉风行的话事人,她们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当今的商界不再是绝对的男性天下,有那么一群女企业家凭借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智慧与领导力,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孙亚芳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任正非的闪耀光环下,这位董事长的光芒可能没有那么闪耀了。她是孙亚芳—华为中被称为“左非右芳”的二当家。1989年,34岁的孙亚芳加入华为后,从市场工程师开始做起,在多个岗位上历练之后,1999年起任华
期刊
不久前,有网友脑洞大开,建议拍一部《淑女的品格》,讲述四个女人的四十岁生活,关键词是“不婚主义、美丽、多金、自由、想爱谁爱谁,甚至连主演是谁都规划好了:俞飞鸿、陈数、曾黎、袁泉—每一位的颜值与气质都是上上之选。一个脑洞掀起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贴,出谋划策。  虽然这只是网友无意为之的游戏,但是其中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的背后,那些集体无意识令人深思:难道在当今这个社会,不婚女性才能成就“淑女的品格”,
期刊
腊梅不怕冰雪,愈冷愈艳。苏淑梅亦如一枝凌寒怒放的腊梅,不怕困难开拓进取,在别人都认为走不通的地方趟出了一条大道。  苏淑梅说她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是2005年。那时销路不畅,股东们看不到希望纷纷抽身而去,她却要独自面对租金、工资、债务、技术突破和品牌推广等种种难题。就连茶农都砍掉茶树,家人一致反对。那个时候苏淑梅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甚至春节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被人上门要账、耻笑。但苏淑梅在心里一直给自
期刊
接受不完美的父母,甚至虐待过自己的父母,不需要专程跑到父母面前去做什么,而是放弃试图改变过去的想法,放弃了“我应该拥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假设,从而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和自己,从内心全然的接受并尊重他们的命运。  接受不等于认同,不等于屈服,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力量,一种与自我和解的必经之路。  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直到七岁大仲马才承认这个儿子,通过法庭裁决争得了抚养权,却把他放到寄宿
期刊
1说起西班牙,很多人会想到它的首都马德里和国际大都市巴塞罗那。其实,西班牙最富盛名的不是这两座城市,而是南部具有异域风情的安达卢西亚地区。该地区首府塞维利亚,有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和欧洲最古老的王宫。这里是哥伦布扬帆远航发现新大陆的起点,也是西班牙斗牛和弗拉明戈舞的发源地,拜伦的《唐璜》、梅里美的《卡门》、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据史记记载,伊比利亚人、罗马人、汪达尔人
期刊
取道华盛顿,好似去见一个心无所期的陌生人,见了后发现竟是个解语妙人,良宵苦短,快乐中交织着离别的惆怅。  美国东部之行,原计划只有纽约和波士顿,纽约是座大城,自然想在生命里留下一点她的印迹。波士顿是著名的大学城,符合我在旅行中突然飙升的高蹈趣味。规划行程时,友人问,美东金三角,还有一个华盛顿,不去吗?  那就去吧。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见过白宫,后看见华盛顿,即使它贵为首都,打动我的,仍是一
期刊
一天,我在心理健康中心接待了一位中年女士的预约来访。在她急切而慌乱的诉说中,我知道了她的困惑。  女士是一个单身母亲,今年39岁,刚离婚。离异后,前夫去了外地。本来她的心已经很乱了,儿子的问题更让她头疼。儿子今年10岁,学习成绩好,还有艺术特长,发表了几次书法作品。可是由于夫妻离异,儿子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前些天,儿子说:“爸爸不管我了,我要改姓,随妈妈姓。”随后,儿子又提出改变家里的电话
期刊
人为什么需要睡觉?  关于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以及睡觉有哪些好处,目前科学家们还没达成一致,归纳起来大概有几十种不同说法,这里就是最有代表性的3个。  1.“节约能量”说  所有动物都需要睡眠,睡眠时间一般随着昼夜更替有节奏地进行。因此,有研究认为,生物所能获取和贮存的能量有限,为了维持摄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持平,每天会有一段时间能量消耗最低,也就是睡眠时段。睡眠时,生物体的各项机能均下降,拿哺乳动物
期刊
过完腊八,期待小年,望眼欲穿的春节就快到了。都人到中年了,我依然这样一年年地盼着。  小的时候,不用说都知道,盼的是新衣、美食、爆竹和压岁钱,咀嚼以前的过年情景,回忆童年的往事,感慨如今的生活真美好。  现在物资极大丰富,平常的日子也不亚于过年,想吃什么,想用什么,想穿什么,根本不用等到过年,如今的过年,反而成了一种期盼。期盼远方的亲人回家,期盼回到父母身边,期盼着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