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走进朝阳区双龙公园,炎热的夏季公园里已经有很多中老年人开始晨练。双龙太极队和往常一样,在活动场地上开始太极晨练,李士英站长带领学员们打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热身运动做完后,大家开始练习太极剑。得知总教练宋剑老师前来教学与指点,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打太极拳过程中,宋剑老师发现了很多问题,就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一做了解答。
太极基本功是练太极拳的关键,宋剑老师还是就站桩问题给大家做了正确的示范,然后对松腰敛臀挂行了讲解。他强调沉腰和松腰是有区别的:沉腰是向下的力,是由松胯带动的;松腰则是向后的力。向下的力其实就是重力,容易理解,但这向后的力,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腰向后拉的力。腰属于身体胯骨以上和肋骨以下的后背部分,这是形成上拉下抻,形如拱桥,后背如弓的关键部位,拳论中讲“身备五张弓”,其中一张就是指后背这个部分,由于腰椎对脊柱形成弓形的重要作用,有的拳家干脆把这张弓命名为腰弓。而要想完成这个弓形,腰椎向后弯曲而接近竖直的放松动作就是必须的。所以松腰就是腰椎向后舒直外撑的状态。由人体工程学我们知道,人的脊柱呈S形,这很不利于力在体内的传递。脊柱呈S形时,上身来的力会往脊柱弯曲的方向延长出去,这时力在体内的传递无法汇聚成一致的通道,而沿各个弯曲的部分分散了。比如用60斤的力,在弯曲的胸椎处沿着胸前下方的延长线分去20斤,在向内凹陷弯曲的腰椎处沿下后方又分去20斤,这样腰以下部位即使完全畅通,也只有20斤力传到脚底。像这样外力在体内传递时出现各个分岔,重心随骨骼弯曲的方向重心前倾或后倾,左倾或右倾,这时身体内部充满张力,不用僵劲或拙力,将很难维持自身平衡。当脊柱变成弓形时,从颈椎到腰椎这一部分没有了向前和向后的弯曲,脊柱呈现为上下一线舒展的弓形,力量就能顺畅地传往腰椎以下的部位。松腰就是为了腰椎向后帮助脊柱形成竖直的弓形,使上半身来的劲力下传无阻,从而完成后背这个弓形。完成这种弓形的状态,既要把原本呈S形的脊柱挺舒直,同时还要后撑。腰椎竖直,再配合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等动作要领,形成一种上下身产生对拉拔长的感觉,使后背相连的骨节间因为向后的舒直放松而产生微微隙开的缝隙,两骨节间充满了气息。
李琴女士今年六十四岁,练太极拳有二十年了,在双龙公园太极队也有十三四年了,自己主要是练杨式太极拳。练习太极拳这么多年耳不聋、眼不花,同学聚会时他们都问她身体为什么这么好,而且精气神也足?她说:平时腿脚有不灵活的时候,但早晨打完太极拳,就感觉身体轻松多了,腿脚也舒展开灵活多了。张凤敏女士今年五十六岁,练习太极拳也有九年的时间了,和队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也一直练习杨式太极拳。她四十七岁时开始学习太极拳,从基本动作到学会了几套拳法,亲身体验到太极拳给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双重收益。曾经心脏不舒服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叮嘱她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可她本人是个好动好玩的人,没听医生的叮嘱,和大家一起学习打太极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地练习太极拳,长期下来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而且长年不感冒,不像以前三天两头伤风感冒。两位阿姨对报社组织的太极拳公益活动表示支持,也很高兴自己能参与其中,他们希望报社能为社区太极拳爱好者多做些太极方面的辅导,让更多百姓通过练太极拳而有所收益。
康旭晶 文/摄
太极基本功是练太极拳的关键,宋剑老师还是就站桩问题给大家做了正确的示范,然后对松腰敛臀挂行了讲解。他强调沉腰和松腰是有区别的:沉腰是向下的力,是由松胯带动的;松腰则是向后的力。向下的力其实就是重力,容易理解,但这向后的力,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腰向后拉的力。腰属于身体胯骨以上和肋骨以下的后背部分,这是形成上拉下抻,形如拱桥,后背如弓的关键部位,拳论中讲“身备五张弓”,其中一张就是指后背这个部分,由于腰椎对脊柱形成弓形的重要作用,有的拳家干脆把这张弓命名为腰弓。而要想完成这个弓形,腰椎向后弯曲而接近竖直的放松动作就是必须的。所以松腰就是腰椎向后舒直外撑的状态。由人体工程学我们知道,人的脊柱呈S形,这很不利于力在体内的传递。脊柱呈S形时,上身来的力会往脊柱弯曲的方向延长出去,这时力在体内的传递无法汇聚成一致的通道,而沿各个弯曲的部分分散了。比如用60斤的力,在弯曲的胸椎处沿着胸前下方的延长线分去20斤,在向内凹陷弯曲的腰椎处沿下后方又分去20斤,这样腰以下部位即使完全畅通,也只有20斤力传到脚底。像这样外力在体内传递时出现各个分岔,重心随骨骼弯曲的方向重心前倾或后倾,左倾或右倾,这时身体内部充满张力,不用僵劲或拙力,将很难维持自身平衡。当脊柱变成弓形时,从颈椎到腰椎这一部分没有了向前和向后的弯曲,脊柱呈现为上下一线舒展的弓形,力量就能顺畅地传往腰椎以下的部位。松腰就是为了腰椎向后帮助脊柱形成竖直的弓形,使上半身来的劲力下传无阻,从而完成后背这个弓形。完成这种弓形的状态,既要把原本呈S形的脊柱挺舒直,同时还要后撑。腰椎竖直,再配合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等动作要领,形成一种上下身产生对拉拔长的感觉,使后背相连的骨节间因为向后的舒直放松而产生微微隙开的缝隙,两骨节间充满了气息。
李琴女士今年六十四岁,练太极拳有二十年了,在双龙公园太极队也有十三四年了,自己主要是练杨式太极拳。练习太极拳这么多年耳不聋、眼不花,同学聚会时他们都问她身体为什么这么好,而且精气神也足?她说:平时腿脚有不灵活的时候,但早晨打完太极拳,就感觉身体轻松多了,腿脚也舒展开灵活多了。张凤敏女士今年五十六岁,练习太极拳也有九年的时间了,和队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也一直练习杨式太极拳。她四十七岁时开始学习太极拳,从基本动作到学会了几套拳法,亲身体验到太极拳给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双重收益。曾经心脏不舒服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叮嘱她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可她本人是个好动好玩的人,没听医生的叮嘱,和大家一起学习打太极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地练习太极拳,长期下来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而且长年不感冒,不像以前三天两头伤风感冒。两位阿姨对报社组织的太极拳公益活动表示支持,也很高兴自己能参与其中,他们希望报社能为社区太极拳爱好者多做些太极方面的辅导,让更多百姓通过练太极拳而有所收益。
康旭晶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