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底反弹?A股接下来怎么走?如何配置?机构观点来了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796到2838点,上涨1.50%。
  这是2020年4月13日至17日的A股市场走势。
  从3月19日的外围冲击下的最低点2647点,到4月17日的2838点,上涨7.21%。
  这是A股在最近一个月的表现,缓慢抬升,但过程反反复复。
  一言以蔽之,A股震荡反弹,大盘展开了筑底反弹的攻势,市场反弹的趋势逐步确立,但上攻仍乏力。
  在此阶段,政策的重心和市场的投资逻辑已有所转变。有机构受访时认为,长线资金可买进,短线资金也无需过度担忧。机构建议重点包括基建、消费、科技等领域。

A股探底反弹了?


  今年以来,市场的波动主要由疫情发展为主导。
  回顾第一季度,年初的市场风格延续了2019年下半年的科技成长脉络,以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自主可控为三条主线。
  2月3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大跌7.73%,随后大幅上涨至2月底,市场出现了第一个拐点。
  由于海外疫情蔓延,叠加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外围股市巨震,美股10天4次熔断,但在3月底至4月初,随着各国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刺激计划,海外流动性危机缓解,海内外市场开始逐步反弹。
  目前国内全面复工复产,经济在缓慢恢复,资本市场也正处于缓慢修复进程中。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A股已经两次探明底部:
  一次是2月4日中國疫情底2685,一次是3月19日全球流动性底2647。
  此后,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缓慢且反复。这导致3月以来A股为上攻乏力,延续着慢长而反复的震荡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内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前值增6%。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15.8%,前值降20.5%。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较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1-2月为降24.5%)。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1%,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
  一季度的GDP数据不佳,已在市场预期之中,但是GDP越差越会增加逆周期调节的预期,靴子落地,叠加外围市场逐步企稳反弹的提振,4月17日当天,大盘放量上攻,上演了一出利空出尽是利好的行情,三大股指悉数上涨,A股反弹的趋势进一步得到了确认。
  国信证券指出,过去一个月,市场主要关注的实际上并不是短期一个季度或者两个季度的现金流冲击,而是相对中期现金流稳定的品种。这种逻辑下,典型的就是医药和必需消费品板块领涨,过去一个月,这两个板块的涨幅分别为14.1%和13.8%。

配置什么?


  接下来,投资的逻辑已改变,该怎么配置资产?
  “展望二季度,如果政策的重心从货币宽松转向了财政刺激,那么市场的投资逻辑也有可能会从‘分母端’转向‘分子端’,即有可能从寻找极低利率下的盈利相对稳定品种,转向寻找财政刺激下有景气度大幅好转的品种。”国信证券如此认为。

  国信证券指出,在2020 年,后续财政政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考虑到目前房地产政策的特殊情况,基建、新能源车、5G 手机等非常有可能是广义财政政策的重点方向。
  博时基金建议,A股结构配置考虑两条线索:
  一是受疫情影响较小或者受益于政策且业绩较确定的行业,如必需消费、农林牧渔、医药、汽车、通信、基建产业链等;
  二是选择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守行业,如电力、金融等。
  海富通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表示,配置上,可以重点关注逆周期调节政策对悲观预期的修复,以及业绩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在基本面上重点把握三点:
  1.内需,届时逆周期调节相关的基建、地产均有望出现阶段性表现,回避外需相关标的。
  2.关注未来基本面确定性强的细分行业,包括医药和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领域。但医药板块估值目前偏高,需注意择股和空间问题。食品旅游等目前位于低位,但预计随着经济活动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恢复,后期会逐步回温,可以适当关注。
  3.科技成长板块,较前期高点跌幅高达30%的情况下,目前股价已处于相对低位,但科技创新还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在海外疫情控制住之后,若后期风险偏好回升,可适当关注电子、半导体。
  光大证券认为,当前A股市场估值所隐含的增速预期已低于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建议长线资金可继续买进,短线资金也无需过度担忧。
  光大证券建议,配置上:
  1.继续关注逆周期抓手的纯内需标的,包括新老基建、汽车和地产;
  2.“数据强”出现之前,基本面确定性强医药和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领域仍可关注。
  3.如果欧美经济二季度出现休克,从供应链的角度,关注汽车等交运设备、化学化工、医药医疗设备、航空航天以及农产品领域补空缺可能。
  4.10年期国债利率较低,适当关注高股息板块。
其他文献
近期深圳楼市异常火热,“百万喝茶费”、“500万以下的房子基本卖没了”等新闻层出不穷。楼市狂欢,监管自然就在赶来的路上。  最近,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发布最新通知,要求深圳各银行自查今年以来发放的房抵经营贷。  这可被视作深圳楼市调控的又一个新动作。 1.“独领风骚”的深圳楼市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深圳二手房价涨幅时隔两年重新登顶。  深圳楼市从南山区、宝安区等区
期刊
黄金投资品很多,有金条、黄金期货、黄金收藏品、纸黄金、黄金T+D等等。在投资黄金之前,您需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出于长期避险的需要,还是为了短期投资短炒一把?投资需求的不同,所选择的产品也应该不同。赶紧对号入座,看看什么样的黄金产品适合你?黄金长线投资者  投资动机:应对“乱世”或抵御通货膨胀  适合产品:实物黄金  长线投资黄金,一般都是将黄金作为长时间的储蓄进行囤积,其动机主要是基于政局
期刊
过去几十年,社会经济变革和人口快速转变的烙印,终于结结实实地落在了婚姻这件事上。这其中,企业家群体的离婚率更是高得惊人。  婚姻本是“家务事”,但企业家与公司命运紧紧相连,尤其是一些上市大公司,CEO婚姻关系的动荡与不稳定、股权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与实际控制权,甚至有些引发股市动荡,导致公司资产大量缩水。  大股东的婚姻牵涉的已不仅仅是基于企业家自身利益考量,而是更多考虑大公司长期的持续
期刊
有粉丝留言发问:“最近看了新闻,银行股股息率超过6%,买银行股比买银行理财更合适,是真的吗?股息率是收益吗?现在能不能买?”  结论放最前面,对于非专业、精力有限的投资者来说,长期、分批、持续地买银行股,比普通的银行理财收益高。买银行股,或是一个“懒人理财”的好选择。但要大幅超过银行理财,则要考虑择时、风险等更多的因素。银行理财收益下滑  目前,各大银行主推的银行理财多为固定收益产品,收益固定、到
期刊
去年,我就提到了重疾险的疾病定义正在修订,预计今年中会发布的消息。  果不其然,前几天中保协正式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基本把这事给实锤了。  通篇看下来,这次疾病定义的修改还是蛮大的,有些超出我的预期。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把“TNM分期为I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给列为轻症了。  去年初在疾病定义起草阶段的时候,内部有人把这消息透露给了某保险公司的高层,
期刊
4月8日,中信建投基金公告旗下货币市场基金出现触发基金合并情形,将按照合同约定,推进基金与该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同一类别的基金的合并事宜。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合并在跨行转托管等方面难度不小,若合并成功,将为小基金处置提供新思路。  根据该只基金的合同约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  4
期刊
瑞幸咖啡,曾被称为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的最大挑战者,但是如今,它的幸运和好名声均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浑水机构对它提出的做空报告,以及其自曝的造假行为。  与此同时,爱奇艺、好未来等中概股像是陷入了集体“水逆”一般,均陆续收到了不同机构发出的做空报告。做空报告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这场“水逆”是意外还是预谋已久?接下来,就让我们顺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瑞幸 一个咖啡童话的破灭  2020年2月,著
期刊
中美贸易冲突余波未了,美伊险些发生战争,加上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扩散,人们对经济大萧条的担忧不断增加。  乱世藏金!“经济乱世”之下,全球买金热情高涨。4月13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1700美元/盎司重要关口,创下逾7年新高。  在2011年创下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之后,黄金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路。沉寂多年之后,王者归来的黄金是不是又要迎来牛市?金价像机构预测的那样将很快突破每盎司2000美
期刊
受新冠病毒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深圳外贸、商贸等多个行业元气大伤,外国订单进不来,货也出不去。  与此同时,深圳楼市却正在经历着一波眨眼之间就是几十万涨幅的心惊肉跳行情。千万豪宅“秒光”、楼盘半天吸金23亿、“百万喝茶费”重出江湖等新闻,流传甚广。  失业和房价上涨同时发生,这样的魔幻场景此时此刻正在深圳上演。千万豪宅“秒光”,楼盘半天吸金23亿  4月5日上午,深圳招商太子湾湾玺推售最后54套公寓,
期刊
最近,全球的金融市场都不太好,全球经济都在牵着手往下滑。  在银行买理财有风险吗?当然有风险。一般,我们提到银行,老百姓就都会和安全挂钩,认为买的肯定是没错的,不会有任何风险。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款理财产品现在是无风险投资,只不过是风险系数高低不同而已。  银行的人在推销理财产品时都不喜欢讲风险,并且提供的产品说明书里要么充斥大量专业术语,看得你头晕,要么信息披露并不完整,很可能连你的钱用去哪都不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