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可选债券基金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11122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的大幅震荡令投资人越发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在未来资金充足、货币政策有望放松的有利条件下,债券市场有望继续走高。
  股市进入熊市以后,股票基金净值也随着股市的下跌而出现负增长,基民们忍痛看着自己持有的股票基金资产在缩水。相比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则成为熊市较为抗跌的品种。
  
  债券基金业绩分化
  
  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今年9月24日,大部分债券基金今年以来都取得了正收益,但业绩分化也较为明显,出现了净值跌幅超10%的债券基金。大部分债券基金上半年并没有跑赢其业绩比较基准。
  目前债券基金共分3类,一是纯债基金,它完全是以固定收益产品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不涉及任何股票类资产;二是以债券市场的各种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投资对象,兼顾股票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三是除了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外,既参与一级市场打新股,又投入少量资金投资股票二级市场。
  从风险与收益特征看,第一类风险最小,第三类风险与收益特征相对较高,第二类介于两者之间。
  从去年10月股市下跌以来,表现最好的是纯债基金,而第3类债券基金净值折损最大,因为其资产组合中持有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尽管仓位不高,但由于股价下跌过大,对基金净值影响也大。而在上轮牛市中,这类债券基金又因净值增长最快,出尽了风头。可谓成也股票,败也股票。
  
  从今年债券基金的整体收益情况看,一些新基金表现不凡。其中以易方达、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旗下的债券基金表现尤为抢眼。易方达稳健收益、易方达增强回报作为次新债券基金异军突起,前者是今年1月由易方达短债基金变身而来,后者是今年3月才成立的债券基金,至今已取得4.56%和4.40%的收益。同样,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基金也是3月成立的,至今也取得了5.05%的收益,超过老牌的国泰金龙债券基金,位居债券基金收益排名第二。工银添利A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也录得3.38%的收益率。
  债券基金的良好收益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债券基金是弱市中的资金“避风港”,由此带来了债券基金的蓬勃发展。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经成立和正在募集的债券型基金规模已经超过过去5年规模的总和。
  当然,如果是属于第三类债券基金,今年的业绩排名则靠后。银河银联收益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1.16%;长盛债券基金业绩排名倒数第二,净值折损6.60%。
  截至6月30日,银河银联收益基金的股票仓位已从一季度末的16.34%降至了8.91%,而长盛债券基金的股票仓位为9.21%。因此,尽管在减仓,但仍有一定股票仓位,不可避免地导致在熊市中基金净值回报为负值。
  
  选哪只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业绩的分化,提醒了投资者在选择债券基金时要看清债券基金的类型,依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债券基金。
  
  目前新发的5只债券基金主要有两种类型。有属于第2类债券基金的,即80%的资产是投资于固定收益品种,2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这类新基金有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海富通稳健添利、招商安心收益等3只债券基金。另2只债券基金,富兰克林国海强化收益、天治稳健双盈债券基金是属于第3类债券基金,即,80%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20%资产投资于权益类产品,既可进行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又可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但富兰克林国海强化收益明确表示不在二级市场投资权证。
  新发债券基金中没有第一类纯债基金。纯债基金目前仅有2只,即融通债券基金和招商安泰债券基金,加上嘉实超短债基金,3只债券基金完全不碰股票。
  
  满足资产配置需求
  
  债券基金的主要收益来自基金投资的债券的票息收入和买卖债券获得的差价收入。从利润来源看,债券基金是一个收益相对稳定、低风险的投资品种。
  从投资人的角度而言,投资于债券市场可以降低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的风险,有效地满足投资人的资产配置需求。
  天治稳健双盈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贺云说,股市的大幅震荡令投资人越发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一枝独秀也是债券型基金发展的重要原因。政策层面的支持,发行程序的简化,都使得债券市场今年蓬勃发展。在未来资金充足、货币政策有望放松的有利条件下,债券市场有望继续走高。
  而债券基金坚持稳健为上的原则,在全面评估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套利策略提升组合的持有期收益率,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从个人投资人来看,由于对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直接投资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局限,选择债券基金就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方面。
  首先是个人投资人投资规模较小,在进行债券投资时不可能享受大资金带来的交易成本优势,也不能进行组合投资,不利于降低风险。
  其次,债券的定价机制复杂,可投资品种数量庞大,投资者需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由于个人的研究力量有限,导致投资决策相对困难。
  再次,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准入限制,如银行间债券市场,普通投资者必须通过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人才能间接投资这类债券。
  分析师建议,如果后市仍将维持弱市,配置适量的债券基金进行风险分散依然很重要,尤其可选择业绩优异的债券基金。
其他文献
为养老而换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进行这个操作时可不能有丝毫马虎,宜从自身的经济实力出发,耐心比较、实地考察才能选到最合适的房屋,养老也才能更加舒心。    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上,朋友小徐说他父母换房了,卖了原先位于市中心的三居室,换成了地理位置稍偏远的二居室。这让很多人费解:难道是家庭发生财务危机了?细细了解一下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  小徐家2000年购买的房子位于六楼日,没有电梯,登楼让年过半
期刊
80%的基金经理认可1800点为阶段性底部。虽然利好政策支持市场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和时间,还要看国内后续政策以及海外市场的表现。  中国政府终于出手救市了!这让今年来备受股市无尽止下跌所煎熬的股民们奔走相告,额首相庆。  然而,这场“中国式的救市”究竟能使行情走得多远?1800点是不是—个相当长时间内的底部?投资者对此充满了疑问。    八成基金认可1800点阶段底    近日,证券时报一项针对
期刊
第二届杭州理财博览会丰富的展示内容、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人目不暇接。而杭州市民在展会上所表现出的极高的理财热情,不仅与杭州欲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相呼应,也更让我们坚信,杭州的理财市场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2008年4月19日上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由《理财周刊》社等三家单位主办的2008第二届杭州理财博览会暨杭州市民理财周活动在西子湖畔的浙江世贸中心隆重开幕。  喧天的锣鼓,纷飞的彩球,
期刊
三大救市政策下的沪深股市“井喷”行情终于在宣泄了2天之后回归平静。尽管汇金公司公布了已经从二级市场买人中行、工行、建行各200万股的消息,但股指还是上冲乏力,金融保险股也大部分下跌,成交量明显萎缩。“中国式救市”效应正在不断递减。  不仅沪深股市下跌,9月22日,前期受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影响的美国股市也一改反弹走势,出现了跳水行情。9月23日,欧美股市继续下挫。    美国救援计划遭质疑    由于
期刊
笔者相信当前的最坏时刻已过,但较多的最坏时刻还在陆续展开,怕要有一两季,以至两三季的好转。才可以说最坏时刻真的过去。  近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和关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重中要求国会尽快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周末,国会就此进行表决,这一周股市可能又会大震荡。  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提出后,美国总统布什、财长保尔森、联储主席伯南克都出来讲话,表示救市方案是必需的,金
期刊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以延期支付薪酬激励的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现代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赢则赢。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先在人才竞争中取胜。    中小企业不仅是一个规模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阶段概念,很多大型企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大型企业,它们也是从无到有,从中小企业慢慢成长为大型企业的。如果_把企业的生命周
期刊
当代经济金融之研究兀自沉迷于工具性的与人性脱钩的数理操作之中,不断创造繁荣假象,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结果。终于让金融病毒蔓延全球,导致全球及其自身的巨大灾难。  这原本是我这周要写的题目,凑巧,美国《时代周刊》这星期也以它作为封面大标题。  华尔街“百年一遇”(美前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的形容)的强震,不但余震频频,引发的金融海啸,几乎已席卷了整个地球。突然间,各国金融市场,信用极度紧缩,迫使各国央行
期刊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融资融券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基础服务手段。在中国股市中却一直缺位到现在。在2008年的10月,有关方面终于批准了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的试点。封冻十来年的坚冰从此开始融化,这一重大举措对于证券市场,究竟是利多还是利空?    是救市更是市场建设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融资融券在现在这个时候推出,的确包含有救市的含义。近一年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持续的大幅度下跌,如此长时间的单边大
期刊
今年3月,本刊记者曾写过一篇名为《贝尔斯登之劫危机“上半场”?》的文章。如今半年过去,当时文章标题上的这个问号,现在可以改为句号了。但9月袭来的这场次贷冲击波是否就是“危机下半场”了,可能还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吧。  关于次贷危机近来引发的冲击,无数专家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刊最近也已多次进行了报道和分析,但对于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势,几乎所有人的观点都不太乐观。然而就在世界经济大动荡的时候,中国政
期刊
跨入新世纪,上海正在加快实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整个“十五”期间,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将以货币金融政策调整为杠杆,大力拓展金融制度创新与金融工具创新,寻求金融市场发展的新突破,推动金融开放更上新台阶;以健全金融制度与完善金融机制为方向,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而在此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瓶颈之一,便是沪上积聚的金融人才的不足。譬如,在纽约华尔街的金融从业人数大概40万左右,伦敦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