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S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来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54226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抗S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正反定型不一致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LAT)进行复检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确定抗体特异性后,筛选不含相应抗原的献血者血液与患者血液在NS及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患者1血清存在IgM型抗S、抗N抗体,患者2、3、4、5血清存在IgG型抗S抗体.抗体效价为1:4 ~1:32.患者4、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结论 抗S、抗N抗体有天然产生的IgM型抗体,在4℃反应最强,在22℃可干扰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但绝大多数抗S抗体是由红细胞免疫刺激产生的IgG型抗体,在37℃及IAT出现凝集反应,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溶血性贫血.
其他文献
千岛湖对整个钱塘江流域生活、生产供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聚焦千岛湖来水的关键生态屏障区(千岛湖西北河库过渡区),基于2013~2018年遥感观测,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的河库过渡区湖畔植被覆盖度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Chl-a)间相关分析表明:NDVI与Chl-a间存在负相关性(R2=0.37,n=11,P=0.049),即:更多的植被覆盖有助于降低叶绿素a浓度,进而抑制藻华发生.并且2003~2018年整个千岛湖上游流域年均NDVI值从0.65增长到0.70,为千岛湖水质在整体上保持稳
目的 探讨肝配蛋白A型受体2(EphA2)参与浸润性乳腺癌中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验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EphA2、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45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phA2表达情况;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患者癌组织EphA2的蛋白表达与细胞
高光谱遥感影像由一系列不同波段的地物影像所构成,其光谱范围从可见光一直到红外光.由于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这为提高树种精细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持.近年来,随着可获得的高光谱信息源的逐渐增多,高光谱技术在树种精细识别领域的研究应用也得到了发展.通过探讨,总结出3种高光谱技术应用于树种精细识别的研究方法,即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和多源遥感协同的方法.概括了国内外利用高光谱影像进行树种精细识别的进展,分析和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今后开展高光谱树种识别研究的方向与潜力.
目前已发现多种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上的免疫负性调节分子,主要包括杀伤抑制受体(KIR)、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以及同样表达在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带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受体(TIGIT)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等,通过抑制免疫负性调节分子可以恢复NK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鉴于阻断NK细胞表面免疫负性调节分子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中展现出的不俗治疗效果,这可能为克服T细胞相关免疫
以青藏高原的5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阿里观测网、黑河观测网、玛曲观测网、那曲观测网和帕里观测网,结合SNAP被动微波辐射计L波段的亮温数据和AMSR2被动微波辐射计Ka波段的亮温数据构建了二维时间序列,然后用KNN分类器对5个观测网的土壤冻融状态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实测的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数据分别验证5个观测网的分类结果,并计算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湿润的那曲观测网中分类效果最好,分类的准确率为97.14%;在比较干旱的阿里地区分类精度最低,分类的准确率为88.98%;五个观测网的平均准确率为94.2
采用CiteSpace软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词,以2017-2021年7月间CNKI收录的33种地理学相关中文期刊发表的539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文献的数量变化、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等.结果 显示:(1)文献发表数量迅速上升,研究机构、研究团队、核心发文作者分布相对集中;发文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占主导地位;刘彦随、龙花楼等合作群体在核心发文作者中处于引领地位,核心发文作者间具有较紧密的合作关系.(2)高频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乡村重构、乡村发展、城乡融合、乡村地域系统
城市空间聚落是形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居民生活满意的有力保障.以问卷调查第一手数据为依据,选择宝鸡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问题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市居民生活综合满意度水平为比较满意,在人口来源、职业、月收入、居住时间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精神生活满意度较高,生态环境满意度较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城市印象、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市政服务5个方面,其中,主要促进因素依次为:娱乐活动>旅游服务>体育运动>城
庙梁金矿床位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的中心地带,为了查明庙梁金矿成矿流体特征、金的沉淀机制及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并与周边典型金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该矿床包裹体类型丰富,成矿早阶段主要为H2O-NaCl型包裹体(Ⅱ型)、部分H2O-CO2型包裹体(Ⅲ型)和少量纯CO2型包裹体(Ⅰ型);主成矿阶段主要为H2O-NaCl型包裹体(Ⅱ型)和H2O-CO2型包裹体(Ⅲ型);成矿晚阶段主要为H2O-NaCl型包裹体(Ⅱ型).
随着旅游的生活转向和城市化的推进,乡村旅游地“家”的空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网络游记为材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地“家”的空间表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家”的空间建构策略.研究表明:旅游者从空间要素、结构、功能、价值等多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地“家”的空间加以表征;这种表征具体表现为村庄与景区融合的空间样态、主人与宾客共享的空间权力、物质与社会同构的空间场域、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空间意蕴;应从供求适配、服务品质、社会认同、文化传承等方面,推动乡村旅游地“家”的空间建构,促
目的 调查分析陕西人ABO和Rh血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区域划分及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陕西省十个地市20年3691624人献血者数据,以陕西省地理学特征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3个地域,统计分析不同区域ABO及Rh血型分布特征.采用热图软件导入陕西省地图呈现ABO血型地图.分析对比2008年和2018年2个年份ABO血型分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陕西人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Rh阴性占比为0.41%.绘制了陕西省ABO血型分布地图,陕西ABO血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中ABO血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