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花朵,考场作文在追求立意新颖、结构完整、表达通顺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语言的新鲜精彩、富有文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使文章能够吸引人,能够流传,就必须有文采。
  2007年以后的《考试说明》对“有文采”的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
  为什么要求“有文采”?因为语言能力是高考作文诸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和最稳定的能力,所以,语言能力的考查是作文考查的主项。考生作文如果做到“有文采”,就能够显示文化功底和写作才气,不仅可以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也为自己赢得未来。
  但是,凡事都应有个度,过犹不及。真正的文采是“有内涵”的文采,是优美畅达语言背后流淌着的思想之源;一味求美,堆砌华丽辞藻,美就会向丑转化。
  之所以提出要“适度”,是基于高考作文阅卷的现状,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阅卷反对那种表面热闹的“文化散文”,倡导清新自然的朴素文风。前些年受到热捧的题记、开头的来一段排比、“满天星”的铺陈铺排、华彩炫目的“集锦”、假深沉、故事新编等都已不受阅卷者欢迎了。相反,能得高分的,无不是那种抒写真性情,关注自我心灵,关注社会生活,质朴平实的作文。
  然而,有文采是作文的发展等级之一,最能吸引阅卷者眼球的考场作文,又必是有文采的!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文采,又能适度呢?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一、开头须展示才情,不宜华而不实
  作文中精彩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像雏莺鸣谷,乳燕出巢,像小荷刚露出的新嫩尖角,像冬天新飘洒的洁白雪花,一下子就展现出作者的才华与个性,叫人一见钟情,深深吸引住阅卷老师。因此,许多考生都会别具匠心、精心设计自己文章的开头,让文章从“头”开始“亮”起来。
  但是有的考生为了绚丽夺目而不惜胡编乱造。以表面上的热闹华彩与假深沉来掩盖内容的空洞与内心的贫瘠。如有的学生在《拒绝平庸》中这样写:
  春蚕能够蜕变成蝴蝶,是因为它拒绝平庸,它想把最关的一面展现给世人:丑小鸭能够化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拒绝平庸,它要证明它是美丽的:涓涓细流孜孜不倦地流向大海,也是因为它拒绝平庸,它想让别人看到它也可以浩瀚。
  而有的考生写的虽然平淡,但很有才情。如:
  青草平凡,但它绝不平庸,根在土中,心却向着蓝天伸长。愿做一株小草,平凡的身躯中发出“拒绝平庸”的呐喊。
  二、用词须贴切生动,不宜乱堆辞藻
  “用词贴切”,即一词传神,以一当十,写人形神兼备,叙事高度概括,描写生动形象,抒情感情浓郁,议论入木三分;达到的效果是非此词不可用,非彼词可替换,甚至时时使人耳目一新。它追求语言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如作家张晓风在《春之怀古》中的描写: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抵死苦守”、“抱着”、“攻陷”、“控制住”等动词,本来是极普通的动作,但用在“春”上,就有了拟人的性质,使句子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并且有了动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黯”、“残”、“老”、“温柔”、“空虚”等形容词,在句中使叶、根、燕巢的形态、屋梁的状态表现得更加形象、突出。
  考场作文语言要形象、生动,不可为了追求文采而故弄虚玄,使语意晦涩难瞳。
  有些考生,为了掩盖文章内容的贫乏,常常在遣词造句上追求华丽,堆砌辞藻,造成文字和话题根本没有关联。如:“树上的小鸟,不会因为没有美丽的外表而平庸,因为它有自己的歌喉;地上的青草,不会因为没有炫丽的色彩而平庸,因为它有自己的绿。”不知道为什么小鸟有了“歌喉”,小草有了“绿”就不平庸了?
  有的考生平时不去扎扎实实地搞好作文训练,而去背一些好词好段以备考试之用,热衷于搞什么万能开头、万能结尾、万能精彩段落。考试的时候不管什么样的文题都往上生拉硬扯。更有甚者,背一些范文,然后朝文题上硬套。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三、句式须灵活多姿,不宜单一呆板
  在文中适当地运用一些长句和短句,整散结合句,新颖贴切的比喻句,增强气势的排比句,正反鲜明的对比句,引人注意的设问句,发人深思的反问句,句式变化多姿,能使文章生色不少。
  因为整句体现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表现出来语言的参差美和错落美,可使表意更为自由;长句表意严密、准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然而,典雅的语言,固然言简意丰,但是全篇如此,便少了活泼灵动之气;平俗的语言,固然自然鲜活,明白如话,但是全篇如此,便少了华美和灿烂。如果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眷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2011年山东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联想丰富,化无形为有形;句式参差,如行山阴道上。
  四、修辞须精当巧妙,不宜生硬过分
  精彩的修辞“如风吹树干庭绿,如雨润花万户红”。作文中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引用、排比、拟人等。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而且,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作用,如写人状物,多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和夸张,析事论理则多用排比、设问和反问。
  高考作文中最能展示文采的修辞就是文中特别是出现在开头的比喻性的排比、形象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引用。
  不过,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公开推荐发布的高分作文来看,像过去那种靠开头排比取胜的作文没有了,反而是像《风沙渡》那样带有即兴慧解的清新开头作文备受好评。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而一位考生这样描写,“爸爸很生气,两只眼睛迅速充血,像一头发情的公牛”,这无论从形象上还是从情理上来说,都是不当的。
  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中外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既能突出主题,以一当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又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提升作文的文化底蕴。如今年福建唯一的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的考生引用纪德的话“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 一种美妙的消耗”,非常贴切而有分量。
  但是要记住:“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有的考生满篇引用名人名言,把作文变成了名言集锦,这反而会削弱作文的表现力。
  五、文句须有表现力,不宜夸大无据
  “文句有表现力”,属于发展等级对写作语言的较高要求。要求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指生动形象,描写细致,感情真实。
  细节要传神逼真,不宜虚构失实。描写要能抓住特征,不宜粗疏荒谬。具体精细的描写,会留给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描写就非常传神逼真。而像“忽然父亲进来了,双眼红红的,好像没有光的玻璃,大而空”,“我静静地站在父亲的面前,突然发现月光下的父亲,又多了几根鬓发”,这样的描写显然不合情理。
  感情要真诚感人,不宜无病呻吟。在记叙文中,我们有时会忍不住发自内心地抒发对人事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在《拒绝平庸》中有人这样写道:“人生并不要做独一无二的太阳,那满天闪烁的繁星难道是平庸吗?它们总是平凡,却又各放光彩。”虽平实,但感人。
  而有人这样写道:“平庸是为五斗米折腰的自怜,平庸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逃避,平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上进。”本想反弹琵琶而出新,却文理不通,空洞苍白,虚假失真,没有感染力。
  在议论文中主要是指逻辑严密,思维辩证,意蕴深刻。
  六、结尾须让人回味,不宜画蛇添足
  优秀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尾”般有力、刚健:呼应开头,收束有力,画龙点睛,给人启迪,令人回味;能够“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亮出“最后一轮媚人的秋波”。
  清代李渔说得好“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
  请看这样的结尾:
  但我相信,人不会在科技的溺爱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会失去奋斗的本能。人是一只帘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2010山西考生《满身花雨又归来》)
  这是不是充满诤隋画意,余韵不绝?
  而考生在结尾处空喊口号,或卖弄才情,常常会致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如一个江苏考生这样写:“创造发展,为人不可平庸;坚守原则,处事不可平庸。横批:拒绝平庸。”用对联的形式看起来很好,但空洞无物,只是化用提示语而已。
  宋代哲学家邵康节《安乐窝》诗中说“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意即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含苞待放之时,喝酒则是在半醉时的感觉最佳,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前人在论及诗歌创作时也说“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语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之难”。
  高考作文中文采的使用,亦应作如是观。
其他文献
【作文题】  小天莺听见一位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只虫子,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子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
期刊
所谓哲理散文,就是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种人生哲理的散文类型。从形式上看,哲理散文可以分为两种:“以象明理型”和“逻辑说理型”。对于中学生来说,前一种类型更易入手一些,我们就重点谈谈这类文章的写作。  《周易》中有这么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段话的意思说,当语言不能够完全表达圣人思想的时候,圣人就借助
期刊
【作文题】  时下,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正版”,可悲的是不少人渐渐活成了“盗版”。事实上,许多人的确就是生活在虚假之中。请以“守住正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守住正版”,这个题目就结构而言属于动宾短语,对于动词“守住”的把握是审题的重点。“守住”即不要轻易地丢弃或流失。审题的难点还在于对文题中“正版”一词的理解,“正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期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说的是古人出征的事情,看似平淡,却娓娓道来,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它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辑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场景:同一个“我”,有“今”与“昔”之分;同一条路,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人生则在这一“往”一“来”的巨变中生成无限
期刊
什么是散文的虚和实呢?在散文中,具体的描写为实,抽象的情感为虚;眼见耳闻是实,回忆联想是虚;用甲事物来衬托乙事物,乙是实,甲是虚。打个比方,散文的虚与实就好比一幅画,眼睛所能看到的就是“实”,而超出画面的让人难以言喻的会心之处就是“虚”。  散文就像一件艺术品,它的美感的有无和高下,很大程度就在这“虚”处的有无和深浅。在记叙性散文的写作中唯有超乎眼见耳闻的虚境,才能拓开审美的情怀和艺术的思维空间,
期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也”。它是一座桥梁,指向過去,连通未来。  一切的過往,都過去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论怎样的盖世英雄,都不见了踪影;班昭文姬、王嫱西施,不管如何的绝代佳人,都消散了芳华。还有,2011陪伴了你一年的《新高考》,也已经摇曳着身姿走远,留下了一抹美丽的背影。  然而,一切又都不会過去。这些過往叠加起来,使今天成了
期刊
理性地思考、辩证地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更显得重要。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以及作文评分标准执行的情况,我们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正日渐受到重视和青睐。  像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和“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等命题,本身就明显含有两个要素,作文时不仅要兼顾这两个要素,更為重要的是,还要揭示出这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以及
期刊
亲爱的Q:   昨夜你在电话那头的哭诉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你说你想当第一名,可总是在二三十名徘徊;你说你想上北京的大学,可总是在现实和梦想的差距面前狼狈不已……  我的朋友,你有平静下来想想你这么难过的原因吗?你的心太高了,你不肯低头去研究那些最基础的东西,只是一味追求做的难题量,这样没有用的。  我记得高三开学时的一位物理老师对我说:“你只要每天弄清一个知识点,弄清一道物理题,是那种从原本问
期刊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写作者常常借助语言来传达一种思想,一份情感。思想、情感构成了文章的生命力。人若有魂,则风采自显,气场十足;文若有魂,则韵味悠远,气象自呈。无论叙事之文,还是明理之作,大凡好的文章,无不有其情意内核,让人动于心,感于情,明于理。有的文章尽管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却不能给人熏陶和感染、深思和启迪,读者大可怀疑此类文章的价值和意义;有的文章凡言俗语,要言不烦,却让人回味
期刊
回眸201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我们就会发现正史类文言文仍然是考场的“主力军”。对正史古文选篇进行答题技巧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抓住了文言文阅读的根本。下面就以最新的高考模拟题来总结正史类古文选篇的阅读方法。  一、 正史类古文选篇的特点   所谓正史类古文,就是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纪传体”的特点决定了文本是以记述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帝王本纪为纲”预示了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