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gge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40例)和观察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40例),治疗1年,对两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BeAg转阴率(62.5%vs12.5%)、HBV-DNA转阴率(95.0%vs72.5%)、HBeAg/抗HBe转换率(85.0%vs65.0%)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5.0%vs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9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71-01
  近年来,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单纯抗病毒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但是由于药物治疗的疗程长、不良反应多,部分患者可能不能完成整体、系统的疗程[1]。如何通过药物联合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长期药物治疗的耐受性,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本研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40例)和观察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排除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5.0~70.0岁,平均年龄(35.0±5.0)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病程(3.0±2.0)年;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7.0~72.0岁,平均年龄(36.5±6.0)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5±2.0)年。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每日口服100mg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连续治疗1年。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每日口服100mg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每日肌肉注射500万单位干扰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102),每日1次,肌注2周后,改为隔日肌注1次,总疗程为1年。
  1.3观察指标:治疗1年,对两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40例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期间6例出现白细胞减少、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减退;40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期间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0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肾功能减退。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5.0%vs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讨论
  我国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据报道,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最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给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不能得到规范、系统的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组织后,以cccHBV-DNA状态使肝组织处于慢性感染状态,严重破坏机体的肝功能[3]。目前,抗病毒药物单一用药不能彻底清除肝组织内的HBV及cccHBV-DNA,因此不能有效抑制HBV的持续性复制、阻断病情向代偿性肝硬化的进展。近年来,核苷类药物与干扰素联合用药被逐渐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得到了普遍认可。
  拉米夫定作为常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通过细胞内磷酸化作用,以环腺苷磷酸形式,嵌入HBV-DNA中,从而抑制HBV-DNA多聚酶、HBV-DNA逆转录酶活性,继而减少HBV-DNA链的延长与合成,最终导致HBV-DNA合成的终止[4]。但是,拉米夫定单一用药时,由于HbeAg血清转换率相对较低、疗程长,容易导致HBV-DNA多聚酶基因发生多位点耐药突变,机体血清病毒量可能会升高,机体出现反跳、耐药等现象,甚至加重肝炎病变程度。由此可见,单一用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干扰素作为多功能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纤维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参与细胞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与拉米夫定不同,干扰素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基因转录,抑制病毒复制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直接抗病毒作用,另外还通过免疫调节功能,发挥间接抗病毒功效,但不影响机体正常细胞功能,从而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5]。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时,两者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抑制HBV复制的多个环节,更好地抑制HBV病毒复制,发挥抗病毒功效,减少耐药和复发几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长时间药物治疗的耐受程度,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6]。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结果充分证实上述理论观点。总而言之,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泽贵,余灏东,龚华彬,等.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9):831-833
  [2]丁宁玲,朱翔,王勇平.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0):5272-5273
  [3]谢春生,郭建文,姚维敏.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8(2):1986-1987
  [4]李颖,赵桂明,李嘉,等.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1,24(9):804-805
  [5]柳立雅,陈新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因素及疗效预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6):410-413
  [6]董九炎.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51-1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84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B组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提高,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均比术前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参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疗效。  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n=20)行常规治疗,研究组(n=20)加用盐酸氨溴索、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U形开口透明敷贴加高强度外科胶带的改良式腹腔导管固定法在肝癌腹水引流中的效果。  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108例需要留置腹腔导管引流的肝癌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3M透明敷贴加纸胶布固定,实验组采用带U形开口透明敷贴加高强度外科胶带固定,两组固定方法均加用自制纱布绷带将导管连接引流袋固定于腰部。比较两组患者在腹腔引流过程中导管脱出率、敷料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急性乳腺炎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观察。  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照组使用普通抗炎治疗,实验组使用超声波进行治疗。评估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痊愈率高,疗程缩短。  结论:使用超声波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值得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超声波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72  【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和MRI检查分析,进步明确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病因、分型以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腔隙性脑梗塞诊治的认识,以便更好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结果。  结果:腔隙性脑梗塞分布在脑深部的位置,包括放射冠、基底节、内囊、丘脑区及脑干等。较多病例为多发性病灶,病灶发生在脑内的重要的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来治疗脑积水的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  方法:我院于2011年3月—8月收治了64例脑积水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64例患者全部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来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64例患者当中无死亡病例,治愈41例,显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但是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行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D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1)、手术中扩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的MAP、HR、SpO2及RR;记录患者手术结束至唤醒、指令下握手时间间隔、丙泊酚用药量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
期刊
摘要:急性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从分析急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急性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防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8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1年3月到2013年9月于本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需经ASA分级均为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组实行全身麻醉,联合组实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  结果:联合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压(DBP)、静脉压(SBP)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麻醉方法。
期刊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妇科诊治中较常见的病症,具有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异质性,其西医治疗多采用激素等治疗,副作用较大,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等三个方面对多囊卵巢综合症进行论述,运用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此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肾虚针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45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