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樊篱另辟新径

来源 :中学文科·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en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因此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蹊径。
  打个比方,选材探寻角度,好比选择道路。一般来说,大路顺畅,直道快捷,当然走的人多。人一多,在通天的大路上,你往往会被淹没在人海之中。想要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就必须开拓出别人不走或少走的道路。作文选材角度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逆向思维角度选材。逆向思维是指不按通常的认识思维习惯思考,而是朝其相反方向思考,得出与常理相悖的结论。这种思维容易出新,但要注意说理严谨,自圆其说。例如2005年河南省课改区中考半命题作文,“最美丽的”,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填“风景”、“心灵”等,有位考生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上“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三只苍蝇做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人们: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他。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材料,新人耳目。还如2006年河北省中考作文《假若让我选择财富》一文,立意独具匠心,作者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超凡脱俗,逆向思维,难能可贵。请看下面的文字:“假如让我选择财富,我会放弃富有,选择贫困。选择富有,固然可以省去许多时间和苦难,但也就失去了拼搏的冲动、丰富的阅历和胜利的豪情。‘自古纨绔少伟男’,拼搏可能贫困依旧,但我不愿贪求安逸,也不想成为纨绔一少男。假如让我选择财富,我会放弃漂亮的外表,选择平凡的容貌。漂亮的外表固然可以带给我一些机遇,但也会给我带来麻烦。平凡的容貌时时催人奋进,储备知识,增长才干,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平凡的容貌可能暂时少一些机遇,但我不想做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再如,吉林省考生写的《可畏天下父母心》一文,标题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文章论述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理解、尊重,造成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障碍,并以晚辈的身份向今天的父母们提出要求,真是有见识有创新。还如,北京西城区考生写的《弯弯的月亮读后》一文,作者赋予“异想天开”这个成语以全新的意义,并以此为线索,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开天辟地的事业由“异想”而又刻苦实践者承担。全新的视角、敏锐的思维,无不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
  二、选人之所未言的材料。一篇文章有没有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材料有没有新意。我们写作时,只有选择那些过去没有出现过的新鲜材料,才能使读者耳目一新。例如,2003年天津市考生写的《刘备出书》一文,文章以“书”为话题,演绎了一个新故事,文章采用了反讽的手法,以古喻今,对当今社会上的某些名人出书给予了辛辣的讽刺,这样的选材就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还如湖南省益阳市的考生写的《关心》,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着歧视老人的不道德问题,选材别具一格。此文不选不孝子孙如何歧视老人,而选取别人一般想不到的材料:一家人关心一个百日男孩起名字的事,却忽视了卧病在床的老人——孩子的爷爷。由此揭露社会上不孝顺老人的不良现象。还如2006年河北省中考作文《自由探监记》一文的选材就非常独特,小作者选取了一个虚拟的人物“自由”去探监的过程,材料新颖生动而富有典型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可见,挖掘新的材料,选择新的角度,表现出文章的新意来,这是考生取胜的关键。
  三、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材料。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有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区别。选材时,应像摄影师一样,选择美景入镜头,所选材料要有积极意义,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当然,生活中也有不可回避的假、恶、丑,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正确的态度应是描写即为了暴露它、批判它,使其向真、善、美转化,让美的更显其美,善的更显其善,让生活中充满真情、善意、美景。例如,一位考生写的《我了解他》一文,考生先写了自己听说个体户卖东西爱缺斤短两,所以虽然想吃豆腐而不敢问津。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丑恶社会现象的揭露上,而是笔锋一转,写了一段自己与卖豆腐青年打交道的经历:卖豆腐青年待人热情,豆腐又干净又新鲜,不仅不缺斤短两,而且每次都多给点。有一次,看见一小男孩不小心把刚买的豆腐掉在地上,卖豆腐的青年马上主动给补上。通过这几点见闻,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卖豆腐的青年良好的形象。这篇文章选材很有积极意义:生活中是有缺斤短两的现象,但也不尽然,更多的是合法的经商者,这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考生在作文时必须认识到:真、善、美才是社会的主旋律。
  四、用联想来选取材料。想像的力量是强大的,他能让心灵之马超越眼前的世俗,挣脱时空的羁绊而自由驰骋,最终抵达一种诗意栖居的境界。下面介绍的几篇作文均以想像为武器,在文学深邃的地层中掘出闪闪发光的金子。例如,2003年山东考生写的《桥,历史的见证者》,作者构思奇特,富于想像。通过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中国历代桥梁典型代表作为历史见证的地位,同时还构想出“世界之桥”把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再如2006年安徽考生写的《掌声超市》是一篇想像奇特又合理的考场佳作。文章首先虚拟了一个“物质文明发达,精神世界却很空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许多“精神超市”应运而生。文章开篇就营造了充满幻想的气氛,但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紧接着作者为我们虚拟了一个贩卖“掌声”的超市,通过对待“掌声”持不同态度的不同境遇告诉我们:“要珍惜鼓励并给予别人鼓励”的道理。这篇文章显然来自于小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所以想像大胆又合情合理。
  五、从熟悉的生活中选择材料。所谓“熟悉的材料”就是指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因为是来自第一手的材料,材料真实可信,因此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2006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作文《在父母的关爱中学会“叛逆”》一文,作者选材匠心独运,因为父母的关爱,使小作者得到感悟,硬是给父母洗了脚,把一个传统的“孝顺”题材写得令人耳目一新。还如2006年山西省中考作文《在同桌的影响下》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墨,传神的心理描写,为我们讲述了“我”对同桌由嫉妒仇恨到尊重牵挂的全过程,展现出当今中学生的丰采。因为这写的是发生在作者身边的故事,再加上第二人称的切人,读来十分亲切感人。这两篇文章给读者的启示是:要想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平时就要关注自己周围熟悉的生活,要多观察,多思考。
  六、选择独具地域色彩的风土人情作材料。例如200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以“倾听”为话题,地处黄海之滨的如东县的一些考生把选材眼光聚焦于海韵文化,有的“倾听”黄海涛声,描摹潮平、潮起、潮涨、潮落时的不同声音,联系社会和人生抒写感悟,行文中处处渗透着大海文化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独特地域风情的美。
其他文献
一、引文  说到“箱”,首先要介绍“系统”的概念。所谓系统,就是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说的是系统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规律地组合并形成了其系统的系统质。我们平常所说的1 1>2也说的是这个道理。物质世界就是由无数个相互之间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因此,世界是系统的。系统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大小分,较大的系统叫大系统或
初中英语阅读课通常来说是枯燥无味且比较难教的课,如果要把这堂课上好,上得生动有趣,那就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就成了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了运用“问题阶梯”教学法来实现以上目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已经向市教研室申报了
高三怎么复习?复习课怎么上?新课改的方案对高三复习有无影响?这些问题对于已经工作13个年头、在高三8个年头的我来说,按理,不应该成为问题。  2010年秋季学期一开学,随着工作的变动,我接触了新的学生,第一节课下来,我就陷入了深思:课堂上,面对我的启发引导,面对我的滔滔不绝,学生们竟浑然不觉,整整一节课,变成了我的“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忆;教师带一张嘴巴,学生辅一双耳朵。这样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时空距离,因而在阅读中常常会产生思维空白。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空白”艺术,以思维训练为切入点,在无疑处布白,在有疑处补白,就可以营造美妙的意境,为课堂注入一汪清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
蔡稷颖:我将第六单元的知识做了一个梳理,并做成了思维导图,这样非常便于我复习。我还画了一個机器人,是不是很酷?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发展学生个性特点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作品的过程中发掘它们的内涵,用真善美的美好情感洗礼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挖掘语文内在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
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确立新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创新作文渴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决定了中考作文命题要围绕学生生活。当然,学生生活的外延要不断扩大,不仅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还要围绕社会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以促使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中考作文题型和选材范围更灵活富于变化,着眼于综合能力和
创新,简言之,就是在传统的桎梏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换句话说,创新就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李可染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一语道破了创新的价值所在。人类生活是这样,作文亦然,创新是文章的生命。一篇文章只有在立意、选材、结构、文体、语言等方面做到了创新,文章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受到读者的青睐,让读者得到启迪和美感。    一、占据立意的制高点    立意的独
师生与文本间电光火石般的碰撞、喜怒哀乐的交流、睿智深刻的思想对话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可是,课堂教学中“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泥潭却一个接着一个,让人防不胜防。“霍布森选择效应”的背后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伪生成的成功。目前,虚假预设和伪生成的教学状态在课堂上似乎并不少见。如何辩证地看待预设和生成呢?下面展示三个教学片段,探索怎样做到关注真正的生成。  一、匠心独具的“设境”  “不愤不启,不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