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约治疗4~7 d后体温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丘疹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口腔溃疡多在1周~10 d治愈,有并发症的患儿临床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合并肺炎患儿约7~10 d后痊愈。合并心肌炎的患儿治疗2周后,心肌酶谱恢复正常而出院;白细胞异常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由于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治疗的同时需加强消毒,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隔离处理,加强疫情报告,在流行期间,因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对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从而得到及早治疗,防止危重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诊治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为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现对我科收治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4个月~10岁,其中4月龄~1岁35例,2~3岁72例,4~5岁60例,6~10岁13例。本组患儿主要为托儿所、幼儿园等群居儿童,其中145例有接触史,35例无接触史。
  1.2 临床表现 本组中30例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哭闹不安、精神萎靡、咳嗽、流涕、流涎、拒食等;其余无前驱症状;发热125例,不发热者55例;其中发热<1 d 25例,1~2 d 35例,2~5 d 110例,>6 d 10例;本组172例患儿出现口腔黏膜胞疹、软硬腭、舌、唇、牙龈黏膜和咽颊部,以咽颊部、软鄂和舌缘部最多见。所有患儿均有特征性的皮疹,其特点:形态大小为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斑丘疹、疱疹;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手掌及脚底,67例在臀部、肛周、膝部有丘疹或斑丘疹;皮疹数量不等;出疹顺序病例按手心、足心、臀部、再至其他部位,皮疹多在2 d内出齐。病初口腔内出现直径1~5 mm水泡样黏膜疹,边缘充血明显,约1~2 d后出现破溃,形成表面为黄白色假膜的小溃疡,周围绕以红晕,大小为针尖至绿豆大小不等,有数个至数十个不等。散在分布,很少融合成片。
  1.3 实验室检查 患儿入院后均常规做心电图、心肌酶、免疫球蛋白、胸部X线片等检查。心电图异常者145例,表现为ST段下降、T波低平、肢导低电压、Q-T间期延长、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酶CK-MB升高者121例;心电图、心肌酶同时异常者78例;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者24例,肺部听诊均无口罗音;15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100~250 mmH2O,白细胞数(8~120)×106/L,分类以单核为主者6例,以多核为主者7例,蛋白正常,葡萄糖及氯化物正常;脑电图异常者2例,表现为多灶性、弥漫性高幅或低幅慢波、复合慢波;头颅MRI未见异常;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种。
  1.4 治疗方法 确诊后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嘱患儿多饮水,清淡饮食;早期应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点滴,合并肺炎、脑炎或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发热者予清热泻火等对症治疗,同时予核黄素静脉点滴促皮疹愈合;心肌酶谱异常者加用营养心肌药物;并发心肌炎、脑炎者安静休息、吸氧、限制液体入量,应用维生素C、果糖等营养心肌细胞、脑细胞,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甲强龙、人血丙种球蛋白加强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力治疗。
  2 结果
  本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约治疗4~7 d后体温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丘疹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口腔溃疡多在1周~10 d治愈,有并发症的患儿临床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合并肺炎患儿约7~10d后痊愈。合并心肌炎的患儿治疗2周后,心肌酶谱恢复正常而出院;白细胞异常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1981年我国首次发现手足口病,该病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并有发热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病原体有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新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5、A9和A10也可致病[2]。婴幼儿为易感人群,该病传染性强,主要传染源是人,以群居儿童多见。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根据特征性的皮疹和发热,诊断多不困难,但应注意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丘疹样荨麻疹等疾病相鉴别。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较为少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性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手足口病患儿在诊治时应及时合理用药,密切注意患者有无心肌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监测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积极防治并发症,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常规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必要时脑电图及腰椎穿刺检查,以免漏诊危重患者。本组中虽合并症患者,但因发现较早,治疗及时,未发现危重病例,均治愈出院。由于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治疗的同时需加强消毒,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隔离处理,加强疫情报告,在流行期间,因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对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从而得到及早治疗,防止危重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张建婷,何增洪,孙亚锋.手足口病86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0):31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EB/OL],2008-05-02.
  [3] 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结
目的 观察和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某些不良反应,分析用要的合理性.方法 通过回顾方式对临床上采用氟喹诺酮类药时不良反应的掌握分析.结果 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在
目的 了解宜昌市2009年HIV抗体检测初筛、复检和确认结果的情况,更加合理开展HIV抗体日常检测工作.方法 按的要求进行检测及结果判断,分析初筛、复检和确认结果和相关资料.结
由于受传统的医院定位、管理体制等的影响,现行医院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较为简单。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普外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2月经临床查体、生化检查、腹腔穿刺、B超、CT和手术探查证实为SAP73例分为早期手术组(34例)和延期手术组(39例),比较两组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手术组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41%(10/34)和67.65%(23/34);延期手术组分别为1
【摘要】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经验。方法 对58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规范实施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结果 正确的综合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 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工作,是成功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髂关节置换术;综合护理    髂关节置换手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已普遍开展,我院自2005~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