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xhyu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创造力的养成,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特定的场合,可以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妈妈的分享吧!
  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对创造力的培养是全球妈妈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前面我们已经阐明环境在孩子创造力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孩子创造力发展的表现方式,以及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创造力。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究竟该如何具体地做?我们想通过对一些妈妈的采访,请她们谈谈亲身感受到的成长环境对孩子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毕竟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他小小脑袋里的创造力潜能也是不一样的,这需要身为父母的你们以及孩子所接触的环境里的其他教育者共同去发现,去呵护。
  尊重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好习惯的培养,鼓励成长的多元化
  小树3岁半的时候,我带着他来到新西兰。为了让他更快适应当地的生活,我选择了一家当地人开的幼儿园,小树很快就成为其中的一员。每次我下班后去接小树,老师都会兴奋地告诉我小树今天有什么新发现,有时候是小苗圃里的蚂蚁洞,有时候是他画的一幅脑洞大开的画。记得有一次,老师发现小树很喜欢玩玩具车,于是他和小树一起画了一张交通工具地区图,上面有各个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树用线将这些交通工具和主要分布地区连接起来。我刚看到这幅图时,第一反应是:“这是今天课堂里的授课内容吗?”结果并不是。在新西兰的幼儿园和学校里,教师们非常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小爱好和小发现,只要孩子们愿意与教师分享,教师会一对一地和孩子单独讨论他们关注的话题。现在小树已经7岁了,但他时常会拿出这张交通工具图,看上好半天。他记得老师曾经说过的话:“世界很大很大。”
  5岁时,小树进入当地小学一年级。在课程设置里,以玩为主题的课堂实践活动非常多。教室里有各种玩具,没有具体的课程表,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设计具体的玩的场景,比如说在“大家一起来布置博物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会带来各种材料堆放在教室里,有的孩子甚至用手纸铺在教室的地板上作为路标,看到如此忙乱又欢乐的场景,老师们最喜欢说的就是:“哇!太有创意了,我感到非常自豪!”
  当然,新西兰的儿童教育并不是一味放任个性的发展。对于进入小学阶段的小树和同学们而言,电子产品的使用是绕不开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担心小树会沉溺于电子产品。而新西兰学校对于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观点和方法,让我大开了眼界——学校会和第三方机构合作,第三方机构会统一“开车进校园”将电子产品如iPad带进学校,教师在车上使用电子产品来授课。课程结束后,电子产品会跟着车离开学校。
  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并不只是传授当堂课的科学知识,而是会要求得更多。前几天,我收到了车上一位男老师的E-mail,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我,信的内容并不是关于小树掌握了多少与电子科技有关的知识,而是和我分享了一件小事——在当天的课堂上,老师特意做了一个活动,两个人为一组使用一个iPad,两个小伙伴要协商怎么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要用礼貌用语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小树做得特别棒!在老师这长长的一封信中,关于知识学习一个字都没有提,全篇都是关于小树的好习惯行为的赞美之词。
  这就是小树在新西兰的学习经历。新西兰有句谚语“儿童比天大”。希望小树就像他和幼儿园老师一起做的那幅图一样:对世界永葆旺盛的好奇心,富有创造力地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肯定创作的热情,把大自然设定为最好的创意能量站
  在德国的幼儿园,老师们特别擅长肯定孩子的创作热情。当孩子拿着作品很得意地跟老师分享时,老师都会给孩子正面积极的评价。溪溪刚上幼儿园时,因为环境陌生且语言不通,老师让我“陪读”一周,我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场景。比如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用磁力片搭了一个在我看来很简易的“摄像机”,开心地给溪溪拍照,正好被老师看到了,老师走过来很感兴趣地问:“这是摄像机吗?看起来真的很酷,我可以玩一下吗?”小男孩很受鼓舞,马上给老师做了个一模一样的。
  后来,我发现溪溪每天回家都会带回来一些自己的作品,有涂色的画,有手工制品。在每件作品上,溪溪都会很认真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在每个学期末,老师会把每个孩子一学期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册,在封面上贴好孩子的照片,写上名字,郑重地发给每个小朋友。尽管这些作品在我看来并不精致,也很稚气,但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对这些作品都是真心充满了喜爱和自豪。我想,老师对孩子们如此的爱与肯定,大概就是孩子们未来创造力所需的重要养分吧!
  德国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在很宽容的氛围和丰富的环境下尽情地探索和创造,比如每个幼儿园都有沙堆,孩子们有大量的时间在沙堆里“创造”,一会儿建造海底世界,制作出许多海洋动物,一会儿做个大蛋糕,几个小朋友假装在开生日会。老师们每天会带着孩子们跳舞,但是从不要求动作一致,站得整齐,孩子们自己跳得开心就好。每次节假日的时候,老师会带领小朋友们给家长做礼物,但每个孩子的礼物都与众不同。
  德国幼儿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走出去”,比如去大自然的农场,去动物园……孩子们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开阔视野,也激发着孩子的创作潜能。有一次孩子们参观了位于郊区的农场后,自己设计了一个“未来的农场”,那些对农场设想的创意真的惊到我了!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经常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经受着大自然考验的过程中,孩子也更加愿意思考和创造。
  学会多元评价,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领域,创造力自然生长
  咕噜2岁半的时候,跟随我们来到美国旧金山,进入了当地社区的幼儿园。刚开始,我脑补了很多他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比如不好好吃饭,不听老师的话,等等。但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学期,我们被教导主任叫去学校3次,都是因为同一个我没有想到的原因——待人接物的基本行为准则。
  第一次被叫去,是因为咕噜在学校里对另一个男孩说:“哈哈,你像个小女孩。”老师委婉地指出,任何人都尽量不要去随意评判别人。注意了这点之后,我们也很注意不再单一地评价咕噜和其他孩子。我们发现,时间长了,咕噜在对一些事情做出评价时,都是多元的,不再只做唯一的评价。
  咕噜刚升入小学时,学校有一个关于阅读能力分级的测试。通过科学地测试,每个孩子都会找到匹配自己阅读能力的图书。然后,老师会告诉孩子学校有个“100本书俱乐部”,如果孩子想加入这个俱乐部,就要先读够100本书。为了完成这100本书的阅读“任务”,社区、学校和家庭都会帮助孩子——社区里随处可见图书馆,而且孩子去借书是免费的,即便孩子错过了还书的时间,也不会收取任何罚款;在学校,老师会发给孩子一本读书记录册,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父母和老师都会帮助孩子随时随地记录下他看过的图书的名字。老师还会不定期地举办阅读派对活动,奖励爱阅读的孩子。如今,咕噜已经加入了“200本书俱乐部”。如此巨大的阅读量,为咕噜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他不仅爱讨论刚看过的内容,还喜欢加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把故事变成舞台剧表演出来,或者给故事安排各种不同的结局,或迫不及待地根据书中情节动手做手工。书带给他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视野的开阔,还是好玩的、有趣的,可以无穷地去探索的空间。
  随着咕噜和弟弟长大,我们爱带着他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和科技馆。这些博物馆和科技馆里的设施,是为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而专门设计的。这种让孩子零距离接触的设计风格,本身就是孩子创造力萌发的最好土壤。在西雅图的一家科技馆里,不仅有真的救护车供孩子们体验抢救的争分夺秒,还有鼓风机带来强劲的风力,让孩子感受飞机飞翔的原理。在恐龙馆里,孩子们能零距离接触到大恐龙化石并按照骨骼框架组装起来,而且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在这里,我们不用一遍一遍和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啊。”我们只用为孩子们提供机会,让创造力在合适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可以了。
  结语
  在访谈这些妈妈的过程中,刚说到创造力话题的时候,她们都会问:“呀,什么是创造力?这个词太抽象了。”但当我们谈到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时,她们豁然开朗,马上找到了养育过程中环境和创造力的许多连接点。在访谈结束时,几乎所有的妈妈都说了这样一句:“原来创造力的养成是这样的!原来我们真的能为孩子创造力的养成做点什么。”
  真好,当父母拥有了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并为他创设有益于成长的积极环境。如果父母及其主要养育者自身再变得更加具有创造力的话,那么孩子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第九个月的宝宝    素描  这个月大多数宝宝都能自如爬行了,这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感觉。他突然发现家里原来有这么多好玩儿的地方、这么多好玩儿的东西,而且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身临其境,简直太美妙了。当然,他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磕磕碰碰的机会多了,还有很多爬不过去的障碍。有时会令宝宝恼火,甚至偶尔还会大发雷霆。  爬行经验不仅让宝宝对空间和距离有了真切的认识,而且知道从眼前消失的东西一定藏到了什么地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主动求变的时代,改革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一所好学校,当然需要求变的动力,但也需要不变的定力,知常,守常,寻常。  办一所学校,无论经历怎样的改革,都不能忘记改革的目的和初心。尤其是对于一线校长而言,光追求创新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回到教育原点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其实,教育工作最为朴素,我们要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对教育常识、常规的遵循、演绎和践行。办学时要
曾有人断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激素泛滥的时代。激素的细胞生物学定义是,由特定细胞分泌的对靶细胞的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起调控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分子。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1.通过调节蛋白质、糖和脂肪等物质的代谢与水盐代谢,维持代谢的平衡,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2.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确保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
一个2岁的孩子拿到一个小球时,我们会这样描述他的行为——孩子在玩球。但让我们继续观察:  他拿着球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尝试把球放到嘴里,看能不能吃。(一个简单的验证实验。)  接着,他把球递给旁边的大人,让大人尝一尝。(进行数据搜集和验证,根据他人的表情和语言的回应。)  看到大人不吃球之后,拿回了球,开始琢磨它该怎么玩。(得出了球不能吃的答案,继续下一步的探索。)  看来,这个看似是孩子在玩的过程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在当前的现代化城市中,这句曾经耳熟能详的谚语已经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退,那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也慢慢地开始仅存于人们的回忆中,现在的年味只能通过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记忆与习俗来展现了。  步入腊月,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浓到总会让人回忆过去。在山东,上了岁数的老人,最难忘记的就是高挂的
中国德育:向董事长,您好!作为掌舵人,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嘉祥集团的办学历史和现状?  向克坚:四川嘉祥集团自2000年投资兴办教育,并从成都走到川内其他市州,发展至今已达到11所学校,在校生逾2万人,在职员工4千余人,同时形成了学前教育、学历教育、校外教育、国际教育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发展布局。嘉祥旗下的K12教育业已形成嘉祥外国语(中小学)、英卓恩(幼儿园)等教育品牌。  嘉祥集团在创办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的学生用眼睛接触一幅幅名画,用耳朵感知一首首名曲,用心灵阅读一本本名著时,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感的增强、趣味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专
受人力成本、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东南沿海企业纷纷向中西部内迁,这种迁移被称为产业转移。  这对于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中西部地区自然是一大利好,大背景下,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挂牌成立。  2011年10月,包括郴州、衡阳和永州三市在内的湘南地区获批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事实上,由于临近经济发达地区
陪伴不应该只停留在和孩子在一起,家长更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和精神支柱,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  文超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年在手术室工作。在这次新冠肺炎抗疫期间,她和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一样,选择逆行湖北,而且是深入了情况一度比当时的武汉还严峻的鄂州,在重症监护室工作。  今年,牛文超的家庭入围了2020 年第一季度首都最美家庭提名奖的名单。我们对最美家庭什么样非常好奇,于是,利用这次
马上退休了。这是最后一次写主编的话。  在《父母必读》杂志做了19年编辑,其中有15年当主编。话说了很多,直接的和间接的,杂志里的和杂志外的。每个月到这个时候都要费一番心思:这次说点什么呢?终于可以不写了,有点如释重负。  做《父母必读》杂志有一个最大的获益,就是可以无数次地从妈妈怀孕开始到宝宝出生、成长,周而复始地一遍遍走过。跟父母分享其中的幸福与烦恼、惊喜与意外;从专家那里了解养育知识、前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