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尽精微固本开新——由“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说开去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于2021年4月17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并分别于中国美术馆和八一美术馆同步展出.作为工笔画领域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且极具影响力的展览,本届展览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和策划,全面呈现出近5年来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包括在主题内容、艺术观念、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和材料运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探索成果.展览由特邀工笔画名家和社会征集两个单元共431件作品组成,特邀单元的111件作品是从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及优秀理事近年创作的作品中精心遴选出来的,社会征集单元的320件作品则是由中国美协组织专家从4000余件投稿作品中通过初评、复评评选而出.
其他文献
如今的美术形式从写实、写意到装饰、抽象,画家们有着更多的选择,一幅画我们可以这样画也可以那样画,这都是每个画家自我的选择,但是假如你的画是给广大观众看的,你就要考虑
期刊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分享的网络关注度数据,以世界遗产地龙门石窟为案例地,分析2019年龙门石窟景区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究龙门石窟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龙门石窟周内关注度的峰值出现在周四和周五,符合相关研究的“日前兆效应”;年内月关注度呈现出“三峰形”曲线特征,主高峰在4月,这和洛阳年度“牡丹文化节”游客峰值期相吻合;景区节假日网络关注度呈现明显的“井喷效应”。影响龙门石窟网络关注度的因素主要有客源地省份的人口规模、客源地省份和目的地省份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客源地省份的人均GDP。
关于书画鉴赏活动在中国文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已成为当下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于非闇(1889-1959)的书画鉴赏活动进行研究,探讨于氏在书画鉴赏方面的养成、广涉程度与鉴定方法,兼而分析其鉴藏的资金来源与鉴赏作品的渠道。本文希望通过对于非闇书画鉴赏活动的考析,尽量还原于非闇及其所处历史社会的“真实图景”,进一步贴近民国时期北京画坛众声鼎沸的多样生态。
梁耘从艺50余年,在西安美院就学于工艺美术专业,因素描功夫扎实,造型能力强,毕业后改画人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趣又转入山水画,可谓早期三变.此后的30余年来,他的山水画
期刊
梁漱溟(1893-1988)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推行乡村建设实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为了解决和改造中国的社会问题,他带着对“人
期刊
我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199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就读于中国画专业.中央民族大学集中了我国在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一大批顶尖的艺术人才.在这样的艺术氛
期刊
科技介入当代图像生产使油画等架上绘画受到冲击,后现代理论框架下的小叙事使宏大叙事被日趋消解。为此,2010年至2019年间中国先后启动了多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使油画创作空前繁荣,同时也开启了重建宏大叙事的进程。这10年的中国油画分别从历史情节、社会现实、油画语言等层面,共同构成了对宏大叙事的重建。本文以宏大叙事的重建为线索,从重大题材的历史画创作、油画本体语言的溯源和深化、主题性油画写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意象油画对精神领域的探索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梳理这10年油画的发展状况及在多元整合下宏观体系建
《绘事指蒙》是明代邹德中编撰的一部画论,是书共计82条名目,对绘画的“布置之要,施色之方,与夫皴描染斡,朽点临摹,反复详载,曲尽其妙”[1]。其中,涉及更多的是绘画工匠经验性的总结而非文人画家理论性的概括。因此,在普遍具有抽象哲理、宏大叙事的画论论著群中颇具特色,丰富了传统画学理论体系,是研究画史的珍贵材料。特别是其中的色彩资料,为我们探究画工用色之法、民间绘画色彩之审美取向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其整体考察与梳理,发现该书中的色彩观大体上表现为:颜料的制作、色彩的运用与色彩的审美,三者由表及里
现象意识与通达意识的关系,在本质上关涉意识与认知关系的理解,因而一直是意识问题的重要内容。很多科学家认为,现象意识与通达意识是可分离的,所以意识体验的内容与意识通达的内容是不完全一致的,这就出现了“溢出”问题。从神经科学角度去分析“溢出”问题,我们会发现,即便它们在无意识表征中是完全一致的,但在“神经关联”层次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表明,在不同情况下,现象意识与通达意识的内容是可以分离、重合、相交的,因此它们在“溢出”问题上是不相悖的。
倪瓒的传世作品虽多,但设色作品极少见,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水竹居图》轴便是其罕见的早期设色作品之一。本文首先从画学文献的著录与画幅本身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几点差异,再以该画中出现的诗文、收藏印玺和题跋为依据,详细考察该画的绘制渊源和流传过程,最后以《水竹居图》为例,分析其早期山水画风格产生的原因和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学、鉴藏史及风格分析三个方面,探析倪瓒早期绘画图式的发展轨迹,呈现倪瓒早期山水画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