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笔者深入课堂听课若干节,在听课中发现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回答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紧扣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总结出三条关于提问的建议,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有效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 “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藝术地提问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例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家乡的红橘”一课时,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和三年级学生习作方面的目标,在总结时可以这样针对地提问:“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回答,既对全文有一个总的了解,又能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先写花、再写叶子、最后写橘子。)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人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 “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比如在修改病句“爷爷经常回忆小时候的往事”时,首先提问什么叫往事?学生明白“往事”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知道怎样来改这句了。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比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雪儿”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深厚的情感时,只有抓住“我对雪儿依依不舍,却为什么还要把它放飞呢?”这一问题。来口味“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这句话,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放了它,那是爱它,不放它,那才自私呢。
  总之,古人云“学走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其他文献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加强学生的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教师应在教学中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教师都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做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要把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
期刊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涉及学生的书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目前
期刊
现在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一片生机,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教于乐。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1、 增
期刊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
期刊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提升,多媒体进入课堂。许多有条件的学校,把播放音乐,演示图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了语文课堂教学。这无疑对改革单一、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结构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只有老师的语文讲解,音乐的情感烘托,图像的直观演示,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字、句 段、篇的意思,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电视教师的动作演示和学生的角色
期刊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深入到课堂听课,广泛与教育同仁交流,得出在历史教学中有关问题设置的点滴经验,愿与大家一起商榷,共同进步。  一、历史课
期刊
教学活动课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科学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活动课的作用与目标  《七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完全改革了过去以学科
期刊
养成教育“是整个小学基础教育的基础。”它不仅与德育有关,而且与其它各育均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养成教育就没有其它各育的巩固与发展,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还是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达标、以及劳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从小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养成教育是五育的基础,五育是养成教育具体成果的反映。因此,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保证每个学生从小都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
期刊
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是根据我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规范》和《守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按照《规范》和《守则》的要求去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达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学生其目的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学校不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学校的良好风气便树立不起来,学校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相互学习、互相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在以往师生关系观念中: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学生生活的看护者;是学生行动的指挥者。而学生则是教育的对象、知识与技能的被接受者。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教师引导的最佳效果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