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多方向弯曲与直行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优势的比较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采用单侧穿刺的可弯曲椎体成形方法被运用于临床,其相对于传统的直行入路有无优势目前尚无定论.目的:通过与两种直行椎体成形的比较,了解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5例,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65-91岁,分3组治疗,A组(n=25)进行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B组(n=32)进行单侧直行椎体成形治疗,C组(n=28)进行双侧直行椎体成形治疗.比较3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再骨折发生率及骨水泥分布良好率;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 d、12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局部后凸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与术后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试验方案已获得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伦理审批.结果 与结论:①B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A、C组(P0.05);④结果表明,弯曲和直行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维持椎体高度和Cobb角方面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之一是股骨头血运受损,随后导致骨坏死、股骨头内微骨折的发生.股骨头坏死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骨内循环中断和最终骨组织死亡紧密相关.股骨头坏死主要包括缺血的发生以及随后启动的修复过程,但很少有文献对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使用动态增强MRI分析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中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从而明确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过程中血流灌注变化规律及内部骨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增强MRI技术,对每名受试者进行动态MRI扫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
背景:不同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动态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分析“8”字型克氏针张力带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在完整步态周期内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基于人体膝关节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以及Abaqus等三维重建软件建立“8”字型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材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施加载荷等操作模拟术后膝关节的一个完整步态周期,分析2种固定模型位移和应力方面的差
背景:轻度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日常步态行走中容易诱发疼痛以及关节炎加剧,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在步态屈膝角度下的膝关节内部生物力学行为变化情况尚不十分清楚,且文献报道较少.目的:基于已证实的轻度骨关节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依据步态周期与屈膝角度的变化,模拟其在0°,10°,20°,30°这4个角度下的屈膝行为,研究股骨软骨、胫骨软骨和半月板上的应力分布特征及接触面积变化.方法:对轻度骨关节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定义材料属性,确定边界条件及不同屈膝角度下的轴向载荷,通过分析胫股关节中非骨性组织的Mises应力、Tresca
背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股骨颈骨折有其不同的骨折线走向特点,有着不同的治疗策略.如何在手术治疗中提高复位质量、避免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效,成为骨科学者面对的共同挑战.通过对股骨头颈部模型进行力学测试,期望获得相关数据,为提高复位稳定性及复位质量指明方向.目的:通过静态拉伸实验和疲劳实验得出斯氏针不同方式置入股骨头的力学特点.方法:选取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ZLW02SJA的斯氏针,规格φ3.5*300 mm,样品材质为317不锈钢,按照2个步骤进行研究.步骤一:静态拉伸实验,使用1枚或者2
背景:踝关节属于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在行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缺少有关踝关节在步态周期中应力的相关研究.目的: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步态周期中踝关节的应力大小及区域变化.方法:首先通过Mimics 16.0软件及Rapidform XOR364软件构建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利用此踝关节模型与Anderson构建的胫距下关节面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及接触面积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踝关节在步态周期中平衡站立工况及支撑末期工况的应力状态,通过对比相同区域不同工况的应力变
背景:在治疗枕-寰-枢复合体区枢椎椎弓根特异性骨折时患者需行螺钉内固定,这种方法在成年人中应用较广泛,对于1-6岁儿童在枢椎椎弓根的共性化内固定置钉,国内外尚无发育解剖数据.目的:探讨1-6岁儿童枢椎经椎弓根行3.50 mm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入选1-6岁儿童45例,每隔2岁为1组,分为1-岁组,3-岁组,5-6岁组,每组15例,获取颈椎CT原始数据,行三维重建后测量椎弓根上、中、下缘宽,椎弓根高和长,置钉内倾角及上倾角等参数.每例均测双侧椎弓根相关指标参数,每个参数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 与
目的:同步训练能同时提高机体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系统评价同步训练当中不同序列的耐力和力量训练改善体成分和引起激素反应的对比结果,为同步训练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一定借鉴.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EBSCOhost、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步训练中不同序列对体成分和激素影响的相关文献,纳入体成分和激素两类指标.检索时间均为建库到2020年6月,对纳入研究使用Cochrane手册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背景:国内外有关寰枢椎后路融合器的报道较少,且存在许多不足,缺乏操作方便、植骨区域大、植骨稳定的融合器.目的:依据寰枢椎解剖学特征设计一款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收集100例(男、女性各50例)正常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的CT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椎后弓高度及厚度、枢椎椎板斜率、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上缘突高度、寰枢椎椎间隙高度、两侧寰椎椎弓根外侧缘距离及后结节处至该线的距离并计算后弓外侧缘半径;取后结节旁4 mm处为进钉点,测量后弓螺钉置入长度及螺钉与后弓中线角度.分析解剖参数并设计
背景:国外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表面肌电研究报道结果尚有争议,急需相关研究来完善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理论体系.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脊柱两侧椎旁肌肌电变化规律,并对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比值与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天津医院脊柱侧凸专病门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所有患者在站立位静息状态下用T7550表面肌电记录仪记录脊柱两侧椎旁肌均方根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侧凸患者冠状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案的实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背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治疗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其术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个案报道治疗后突出颈椎间盘会发生再吸收现象,但这些观察多为定性研究,尚未见三维体积法定量观察治疗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变化的报道.目的:对比分析单开门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2020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治疗61例患者和接受保守治疗6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三维体积法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首次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突出颈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