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当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在为正义战胜邪恶而庆祝的时候,当德国在为战争反思的时候,日本首相小泉竟还要到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看到这条消息,我义愤填膺,思绪万千。60多年前冀鲁豫边区抗日战场上那“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军民团结抗战、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振奋人心的场面又一幕幕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1942年9月中下旬,日寇以津浦铁路沿线的三十二师团一部为主,以及陇海沿线之日军集结步兵6000余人、骑兵500余人、坦克10余辆,在十二军团团长喜多诚一的指挥下,用250辆汽车将步兵秘密运抵郓城、聊城、濮阳等根据地外围重要据点集结。9月27日拂晓,挟当地伪军共万余人,分八路出动,对我中心区濮、范、观根据地展开“铁壁合围”。这就是冀鲁豫抗战史上的一次极为残酷的“九·二七”大扫荡。
  9月27日早上,我还在小袁楼村参加县委会议,自卫队长气喘嘘嘘地跑进来说发现了敌人。县委书记高犁光同志说:“赶快组织群众疏散,晚上回到这里继续开会。”我们急忙收拾文件,各自带领群众进入交通沟。我和村妇救会主任袁大娘,为帮助妇女儿童疏散,走在最后。为了不连累大娘,我决定我们分开走。袁大娘却一把拉住我往她家跑。进了屋子,里面只有一个土炕和锅碗瓢盆等伙房用具,无处藏身。袁大娘急中生智,叫我躺在她那黑古隆冬的炕头上,再用棉被把我包起来,她就盘腿大模大样地坐在炕上,假装残疾。这小屋长年烟熏火燎窗户像豆腐块那么大,屋子里黑乎乎的。不一会,敌人人喊马叫地来了。我在被子里,又闷又热,喘不过气来,只听见自己的心砰砰地跳。我想如果被敌人发现,拼死也不能当俘虏,更不能牵连袁大娘。外面的声音听得很清楚,一个汉奸进屋向大娘要碗筷,大娘平静地说:“我的腿瘫痪了,下不去,你们自己拿吧。”外面鸡飞狗叫叮叮当当,敌人在吃饭饮马。就这样乱了约有四五个小时。天快黑了,敌人滚蛋了,我才从被子里出来。敌人并没有走远,就在离这里三里路的红庙大村子里安营扎寨,那里灯火通明,鬼子汉奸跑来跑去都看得清清楚楚。我也不敢外出,就和大娘一起吃了晚饭。饭后悄悄地走到开会的地点村支部书记家,等到深夜,只见县委副书记陈亚琦同志回来了。这时四周的大村子都住上了敌人,看来敌人明天会“清剿”,支书征求我们的意见,你们俩是转移,还是下地窖?我们下定决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下河东,到敌人后方去。就这样,我们俩拿着一颗手榴弹,如果碰上敌人,就同归于尽。村支书送我们到村头,我们俩顺着千枯的黄河故道向东而去。
  我们走到离寿张县城三里路的小王楼村,在村支部书记家的地窖里住下来,准备下一步的工作。陈书记讲,敌人扫荡我们的根据地,我们也在他的后方开展工作。为减小目标,我们俩分开行动。第二天夜里我来到邓家楼,这是个大村子。我就在这里晚出早归,到炮楼附近的村子里,召集党员开会,要求大家带领群众,克服当前的困难,坚定胜利信心,坚持对敌斗争。就这样,我在党的领导下,在敌人后方坚持反扫荡斗争。
  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有冀鲁豫抗大分校陆军中学政治部主任郑思群同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经历。
  当时学校驻在孟楼,9月27日这天,敌机在天上盘旋,敌人的合围开始了。副校长余克勤、教育长潘焱、政治部主任郑思群带领校直属队及陆中各队按规定的路线转移。中午,队伍在旧范县城与敌人打起来了,战斗了大半天,没有完整的单位突出合围圈。没有武装的男女同学们,在奋勇战斗着。在突围中,曹勉夫副队长就是手持一枚手榴弹领着队员突围,他冒着敌人的机枪、步枪火力射击,挺着胸膛冲向敌人阵地,不顾自己性命,英勇奋战。从上午直打到太阳西斜,遍地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趁着敌援干草固堆的队伍的前卫通过,而其后尾未接上的空隙,潘焱同志带领队伍利用瞬间机会突破了重围,得救的只是少部分干部和学生。校直大部和1、2队、青年队大都受损失。3队戚副队长牺牲在突围口,潘焱同志怀孕的妻子也在这次突围中壮烈牺牲。
  突围时,郑思群同志与队伍失散了。他们被敌人堵在了一个小村子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与敌人战斗了一天,同行的同志们都已牺牲,他也身负重伤昏迷过去。醒来时发现敌人冲进小院,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能当俘虏,就用仅剩一颗子弹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头打去,顿时鲜血直流,他又昏死过去。敌人进屋,见全是尸体,也不放过,把每具尸体都用刺刀刺了几下,才悻悻离去。幸而这颗子弹失效没有打深,半夜他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就挣扎着从同志们的遗体中爬出来,一直爬到田野里。后被民兵发现送到医院,才把他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
  60多年过去了,抗战胜利也整整60年了。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老同志,有的先后离开了这个世界,活着的也都年事已高。我们这些还健在的人应该把当年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如实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牢记这段血泪史!
其他文献
其一  酒魂诗魄几时无,来履姚江证道途。  绝业空存三径草,苍凉归棹一帆孤。  其二  三年知己共天涯,何事丹青做梦家。  举世谁知屋漏笔,清清寒夜苫梅花。  其三  少年睹酒尽清狂,忍认他乡作醉乡。  谁解归鸿人去后,溪桥明月白如霜。  烛影摇红共醉迟,樽前对话此心知。  少年说剑争闲气,未老抱经有倦时。  廿载流年悲草木,一生夙业忏嗔痴。  江湖忍忆销诗骨,萍木悲吟杜牧之。  (甲中九月廿日,
期刊
家庭养花现在已越来越普遍,但许多养花爱好者由于不得要领,把花养得蔫头蔫脑,毫无生气。问题出在哪儿呢?  一戒漫不经心 花卉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需要细心呵护。不少养花者对待这些美丽的生命缺乏应有的细心和勤勉的态度。  二戒爱之过殷 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养花者对花卉爱过了头,一时不摆弄就手痒。有的浇水施肥毫无规律,想起来就浇,使花卉过涝过肥而死;有的随便把花盆搬来搬去,一天要挪动好几个地方,搞得
期刊
     
期刊
我和老伴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成亲后,先后有两个儿子,遗憾的是没有女儿,但上苍却恩赐了我们两个孙女。都姓龙,于是我们也就有了两个“小龙女’。所谓“传宗接代’的观念在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心里已经荡然无存,因此,两个玉洁冰清、天真烂漫的孙女儿简直就是我们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大孙女今年八岁,小孙女今年四岁,都生得十分漂亮乖巧。大孙女课余学电子琴,已通过二级考核。当她面对着五线谱弹奏古今中外名曲,琴声悠
期刊
夸老公    女人口头上都不说老公好,报纸上也是夸妻子的多,我来破个例,夸夸我老公。  老公是个退休军人,今年73岁,1.74米的个头,虽说头发有些花白,但腰不弯背不驼,走起路来昂首阔步挺精神的。我和他上街或是逛公园,走累了挽着他的手臂小憩一会,总觉得有个依靠,怪舒心的。熟人说我们很般配,我虽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倒也甜甜的。每次到商店买东西,他就站在身后保护我,我心里很踏实,放心去挑选商品,不怕小偷
期刊
那是个很明媚的早晨,我所乘的长江游轮,满载着游人春风般的自负和人生的领悟,在轻风对大江调整的声带中,徐徐地离开重庆朝天门码头,面向四百里的长江起航了,当时,春风和燕阵在云空交响,翩飞的鸟儿在船头唱晓,船上的游人既在拥抱大气的芬芳,也任情感受化春风般的回音。而当时,两岸巍峨的崇山峻岭,尽把千山竞秀,万物峥蝾,出奇制胜,错落有致的版图壮满游人眼目,实可谓嵯峨与妩媚辉映,奇险与俊俏共存的幅幅画面,令游人
期刊
不知从哪一天起,别人就以老相称了,态度也恭敬了。然而,自己却常以为是喜剧或闹剧,感觉难以进入正剧。  哪里可就老了?腿脚还灵便嘛。走起路来平常慢悠悠,必要时还是一阵风的。偶然停水,就下楼到院子里去提,提水也必两桶,而且还有平衡的功夫,绝不让水溅出一滴。  近几年,体重增加了九公斤,就使自己变得略丰满起来。有人说,你年轻多了,脸色也比从前好看多了,就美滋滋地美不够。  自我感觉良好,就想将年岁颠倒过
期刊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日前贵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与《贵州日报》社联合举办“敬老爱老助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活动,这次征文内容主要是通过全面反映贵州老龄工作,充分肯定我省老龄工作成效,强调要切实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性,提高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对全局性影响的认识,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老龄工作重要件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老
期刊
《晚晴》于2005年12月改版面世后,不断增设老年人共同关心的一些栏目,刊载许多老年人喜闻乐见、短小精焊的文章,内容丰富了,时效性、可读性、实用性强了,质量也不断提高,精益求精,真是我们“老年人自己的好刊物”。  我们欣赏那一篇篇与老年人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具有启迪教益,激励老年人关心国家大事和经济建设,关心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继续向上的好文章,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丰富的营养,回味无穷,使人
期刊
1、生活上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人过花甲之后,不能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应该保持自己永远是春天的心态。  2、广交朋友,不要离弃群体,单位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微笑,会使自己恢复青春。  3、经常阅读幽默小说,欣赏喜剧色彩的节目。 4、要保持高质量的睡眠,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功能,起到预防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5、生活中不怕有压力,对待困难不畏缩,敢于向困难挑战。  6、花甲之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应选择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