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交流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会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49-01
一、从宏观上考虑
会计制度滞后。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它与我国事业发展的现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其一,市场经济要求事业单位成为相对独立、自求发展的实体,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事业经费的分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合理的模式,不论是教育事业费按“学生数分配”,还是卫生部门按“床位数分配”,都仍停留在“基本数字(人数或床位数)×开支标准”的老框框上,这就导致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将主要业务放在寻求发展上,而是一门心思跑财政,跑上级单位要款要经费。其二,从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性质、业务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引出了一些新的会计事项,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如何处理这些会计业务没有做出规定,使制度本身对这些业务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表明,要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及社会力量兴办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职能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财务核算、存货计价、折旧方法、投资管理和财务报告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不尽一致,难以按国际惯例与国外交流。
二、从微观上考虑
事业支出与年终报表不统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的界线,实行统收统支,即事业单位的支出统一形成事业支出,预算外收入是事业收入的一部分。而在企业单位的预算、决算报表中,要将预算外资金单独立项填报,反映其支出情况,这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为了满足报表要求,不得不从事业支出中“切出一块”来填报预算外资金支出项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些单位不按制度规定,单独设置“预算外支出”科目。要求设置明细科目单独核算,最后再将预算外支出分项并入事业支出的明细科目。这种预算外资金单独填报决算报表的处理办法加大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报表数据的完整性、严谨性也有待探讨。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吸收和借鉴预算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和改革趋势,尽快修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其更趋完善、科学和国际化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归并企业会计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权限,将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限加以区分。由现有的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并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各司其职。抓紧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将用于指导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进行统一规范,结合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际趋势,对事业单位的报表要素、报告格式和内容以及净资产分类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提供资本(净资产)保全的确定标准,为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提供理论指导。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收支管理。要将预算内外的资金都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有限的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强化收支管理。强化收入管理,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利用现有的条件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并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有力地推动创收活动的开展。支出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事业经费支出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强化支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制度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为单位基础管理所必须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强化支出管理。2、推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只包括财务会计,而不包括为单位内部服务的管理会计,并且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宏观预算管理服务,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变化,只有灵活地运用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如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定量分析、责任成本等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监督、评价、考核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才能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三)改革财务报表。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事业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静态的财务信息;收入支出类项目反映一定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果,提供节余的构成,是动态信息,把两者放在同一张报表上反映有些混乱。并且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重复。笔者建议,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为单位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
关键词:会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49-01
一、从宏观上考虑
会计制度滞后。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它与我国事业发展的现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其一,市场经济要求事业单位成为相对独立、自求发展的实体,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事业经费的分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合理的模式,不论是教育事业费按“学生数分配”,还是卫生部门按“床位数分配”,都仍停留在“基本数字(人数或床位数)×开支标准”的老框框上,这就导致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将主要业务放在寻求发展上,而是一门心思跑财政,跑上级单位要款要经费。其二,从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性质、业务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引出了一些新的会计事项,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如何处理这些会计业务没有做出规定,使制度本身对这些业务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表明,要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及社会力量兴办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职能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财务核算、存货计价、折旧方法、投资管理和财务报告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不尽一致,难以按国际惯例与国外交流。
二、从微观上考虑
事业支出与年终报表不统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的界线,实行统收统支,即事业单位的支出统一形成事业支出,预算外收入是事业收入的一部分。而在企业单位的预算、决算报表中,要将预算外资金单独立项填报,反映其支出情况,这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为了满足报表要求,不得不从事业支出中“切出一块”来填报预算外资金支出项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些单位不按制度规定,单独设置“预算外支出”科目。要求设置明细科目单独核算,最后再将预算外支出分项并入事业支出的明细科目。这种预算外资金单独填报决算报表的处理办法加大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报表数据的完整性、严谨性也有待探讨。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吸收和借鉴预算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和改革趋势,尽快修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其更趋完善、科学和国际化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归并企业会计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权限,将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限加以区分。由现有的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并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各司其职。抓紧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将用于指导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进行统一规范,结合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际趋势,对事业单位的报表要素、报告格式和内容以及净资产分类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提供资本(净资产)保全的确定标准,为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提供理论指导。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收支管理。要将预算内外的资金都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有限的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强化收支管理。强化收入管理,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利用现有的条件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并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有力地推动创收活动的开展。支出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事业经费支出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强化支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制度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为单位基础管理所必须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强化支出管理。2、推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只包括财务会计,而不包括为单位内部服务的管理会计,并且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宏观预算管理服务,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变化,只有灵活地运用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如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定量分析、责任成本等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监督、评价、考核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才能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三)改革财务报表。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事业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静态的财务信息;收入支出类项目反映一定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果,提供节余的构成,是动态信息,把两者放在同一张报表上反映有些混乱。并且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重复。笔者建议,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为单位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