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探究阅读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ium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乎其内
  一支憧憬光明的歌
   《囚绿记》创作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1937年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1月上海沦陷。陆蠡等一部分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坚持抗日文学活动。当时陆蠡内心压抑痛苦,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想起了一年前暂住北平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的故事。常春藤“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作者由此想到了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因此,写下了这篇富有象征意义的文章。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按照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来构思全文,对“绿”的认识层层深入,形成了文章精巧的结构。
   寻绿部分,作者初见常春藤,“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作者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作者喜欢破玻璃外长着的那根常春藤,可见作者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观绿部分,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表达对绿的喜爱,“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看着窗口的那片绿,作者联想到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和航海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让他感到“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这时候作者的感情应该是缘于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对绿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
   囚绿部分,致力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恼之切。作者心中忽然滋生了一种自私的念头,把绿的枝条从破窗中牵引到自己黑暗的房间来。绿在黑暗中的挣扎,使作者对绿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看着“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作者开始恼怒绿的不亲近,不快于“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但当看到“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时,作者又可怜它、同情它,并计算着自己南归的日子,打算在离开时释放它。这时候,绿的形象在作者心中大打折扣,感情由高峰转至低谷。
   释绿部分是文章主旨所在,当作者临行来开释这片绿时,他看到这片绿仍然顽强地生长着,这时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他是“珍重”地释开了这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由此作者完成了对绿的感情升华,揭示了“绿”的深层象征含义: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
   怀绿部分虽短,却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和绿的那段交往是在1937年夏,但文章却写在一年以后,那时,作者已经回到上海。可见作者和绿的交往虽深,但对绿的认识的最后升华,却是日军铁蹄践踏北中国之后。作者把“绿”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屈的精神结合了起来,从而展示了“绿”的最高象征含义:中华民族在日寇的铁蹄下不屈的精神。
   陆蠡通过常春藤这样的小事物深入挖掘其包藏的深邃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因此,他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且妙用修辞,使文章增辉。
  出乎其外
  邂逅《囚绿记》的文字美
   一、意在言外,情蕴事间
   陆蠡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但这种内心诉求没有赤裸裸地直说,而是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借对常春藤的想象描写,启人联想,让人深思。正如黑格尔所说:“在具体的感性想象中显现普遍性的真实。”这种采用曲笔、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给人留下了思维空间,把人引向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作者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抗争精神寄寓在常春藤上,作者赋予“绿”以象征意义,赞美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作者本身的品格,象征整个中华民族不屈服于黑暗、不安于被囚系的精神。因此,本文表面上写的是“绿”,实际上歌颂的是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的是作者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向往之情。
   二、结构精巧,变化多姿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以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的结构,形成了作品特有的节奏。赏绿部分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后文囚绿作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着,甚至还轻宕一笔,写从前在乡间草屋的事情,这些都是致力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释绿部分则是文章主旨所在。由前两部分的恣情抒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逆转猛收,形成了文势的变化多姿,既揭示了主题又发人深省。怀绿部分虽只有短短三句话,却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思索回味,与作者一起创造作品的意义。
   三、妙用修辞,文笔增辉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比喻:“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反复:“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拟人:“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在领悟作者高尚情感的同时,鉴赏和学习其写作技巧对我们的写作也大有裨益。
  同步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纖细(qiàn)
  公寓(yù)   大笔如椽(chuán)
   B.葱笼(lónɡ)  朝霞(zhāo)
  奔腾(ténɡ)  遐不掩瑜(xiá)
   C.淅沥(xī lì)  蹩脚(bié)
  涟漪(yī)    情不自禁(jìn)
   D.蕈菌(xùn)   猗郁(yī)
  绿林(lù)    敝帚自珍(b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    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    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
   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3.文本解读。
   (1)文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3)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想过把“青春”与“色彩”联系起来吗?你想不想为你的青春描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试以“我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诉说你的经历、你的志趣、你的梦想……   要求:写出青春的色彩;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道文题以“青春”为题,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内容上要求“诉说你的经历、你的志趣、你的梦想……”,以此来为青春描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
期刊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或引入深思,或让人感动,有的甚至魂牵梦绕,回忆起来总是心情激荡。   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出自己的独特经历。  1.审清题意。从“成长的故事”这一文题中,我们可以得知三点:一、凡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都属于该题的范畴,都可以称得上成长的故事;二、“成长”,不只是身体和年龄的变化,更应该指心理上的感觉,在行文中要有所体现,或是明白一个道理,或
期刊
事件概述  从今年开始,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7月,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颁布垃圾分类新规。同时,住建部也宣布到2020年底,全国将有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先试先行,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要在全国普及。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热议的公共话题。   实行垃圾分类,有利于优化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而垃圾分类能否执行下去,这还要看管理者的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在“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上登台发言,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在青春的舞台上超越自我》。   科研大师袁隆平在百忙之中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闪耀,他的行为很好地印证了“学不可以已”。在青春的舞台上,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都似雄鹰一般,向往天空的广袤。我们唯有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地超越自我,最终才能一飞冲天,飞向属于自己的广阔蓝
期刊
如果我们能将全世界缩小为100个人的村庄,情况会变得如何呢?   57个亚洲人,21个欧洲人,14个南北美洲人,8个非洲人;有52个人是女性,48个人是男性;有30个人是白种人,70个人是有色人种;有70个非基督教徒,另外30个是基督教徒;有89个异性恋,有11个同性恋;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对,只有1人)拥有大学文凭。 
期刊
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8月7日,有网友称节目主持人涂磊在乘飞机时用脚蹬着机舱。涂磊回应,他录节目一站就是一整天,腿部有轻微静脉曲张,医生说要把腿抬高促进血液回流。所以當时在旁边没人的情况下,他换上一次性拖鞋抬脚。他表示,此举确实不雅,接受公众监督,“是错就认,对不起。”   “乘飞机脚蹬机舱”尽管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却仍极大冲击了主持人屏幕里所建构的形象。事件闹大之后,当事人迅速灭火。诸如“静脉
期刊
主持人语   在鉴赏古代诗词时,我们往往会考虑到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而在赏析现代文时,我们常会忽略这一重要的手法。事实上,在散文或小说中运用“虚写”与“实写”,除了能丰富文章内容之外,还能丰富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   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相互融合,虚中夹实,实中含虚,两者相互转换相互映衬,使文章的内容大大丰富,开阔了文章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文章的审美意蕴。   关于虚实的
期刊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何为道德?诗人雪莱曾一语道破道德的真諦: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不论是敬业奉献的标杆、见义勇为的先锋,还是诚实守信的榜样、孝老爱亲的典范,归根到底都是“爱”的化身。他们爱家为国、爱岗敬业、爱己及人,在全社会播种下崇高道德的火种。榜样在前,
期刊
钱三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他的睿智举世公认,但就是这么一个令人仰慕的杰出科学家也有人生的遗憾。不久前我阅读了《钱三强传》,其中写钱三强遗憾的段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言文没学好,毛笔字没写好,令钱三强一生遗憾不已,还差一点影响其前程。1937年严济慈欲派钱三强去法国深造,并建议其报考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的镭学研究生,但要通过物理、数学、外语、语文的考试。钱三强考完语文后心里发凉,因语文要
期刊
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但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近日,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网民对垃圾分类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中引发的讨论,也值得关注。  垃圾分类政策好不好,十个人里可能有九个人会竖起大拇指。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是否在推行上动了真格,是否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感,是否都认识到了这项举措与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