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信;英语教学;途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跟不上,这是一个百思不解的秘密,问题在于教师不了解孩子,在于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从而树立自信,优学乐学。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呢?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要让学生努力学习,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学习与成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自我效能感,也即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自信心。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与不自信的儿童相比,那些高自我效能感的儿童相信自己能掌握功课和调整自己的学习,他们更有可能努力学习,并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信心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失败多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看到希望,产生自信,这必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这对学生的品格发展也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自信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总是神采飞扬,很有热情,很有干劲,充满斗志和希望,即使面对困难和失败,也不轻言放弃;他们会激励自己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努力奋斗。而自信不足的学生则表现得非常被动,行动拖拖拉拉;在合作学习中他们的参与度低,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给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在开展班级课堂活动时,未曾参加就说自己肯定不行或瑟瑟缩缩、扭扭捏捏,只想放弃;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缺乏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我国英语新课程标准就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明确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也证实: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我国心理学教授车丽萍、黄希庭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自信的定义及理论进行了分析,同时全面、系统地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自信进行了界定:自信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信就是学生对自己所能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水平和能力做出的正向认知和积极评价,它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设定目标,贯注信念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达成目标,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卢献(2004)认为,人的高级行为是由复杂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如一名学习者在其进行学习时,需要同时具备几个基本“条件”:(1)愿意学习;(2)知道怎样学习;(3)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这些所谓的“条件”,对应到人的心理方面,可以概括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目的,又具备学习的心理环境与外部条件,且能克服学习的各种困难,这样他的学习行为就能保持正确、持续的发展,从而产生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知”“情”“意”三个方面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知
“知”指认知,是对行为办法和目的的认识,即知道怎么做及知道做的目的。即教师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举一反三的手法完善教学内容的传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课堂,获得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自信。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原本有很饱满的学习热情,也有很强的意志力,很刻苦、很坚持,但是,在学科认知方面有所欠缺,在认知过程中特别容易遗漏或忽略个别环节,导致虽然很努力,但英语学习成绩仍然停滞不前,由此,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降低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当学生未能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理想的进度时,我们应当给予他们知识体系的帮助,而不是让他们受到责罚。 如,在英语课堂上讲授“look forward to doing something”的用法,有学生误以为这里的“to”是不定式符号,从而错误使用其后的动词形式。笔者会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先告知此处“to”是介词,再给出几个介词接动词用法的例子,如“be good at doing something”“Thank you for doing something”等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学会正确使用。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完全掌握时,他们会很有自信,也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
例如,陈妤(化名),女,是我班一名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的学生。在初二下学期的英语学习中,她对“现在完成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对比使用感到非常困惑,几个相关模块的小测成绩都很不理想,情绪一落千丈,甚至感觉自己的英语学习从此以后就只能这样了。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就在课后与她一起探讨这两种时态的适用范畴,并举了大量的实例。终于,她可以准确理解并使用这两种时态,也重新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在學期期末的英语考试中,她以118.5分(满分120分)的优异成绩名列班级第一。
通过以上案例,笔者反思: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要提升学生的自信,教师必须更为细致地备课,更准确、清晰地讲授,且运用更多实例来论证,亦即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使学生因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有把握、有底气,从而产生高的自我效能感,也更加自信。
二、情
“情”指情感,是对行为及行为环境(包括行为的条件)的态度体验,即行为的心理环境与外部条件。即教师通过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创造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及使用有效的激励性的语言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跟不上,这是一个百思不解的秘密,问题在于教师不了解孩子,在于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从而树立自信,优学乐学。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呢?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要让学生努力学习,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学习与成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自我效能感,也即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自信心。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与不自信的儿童相比,那些高自我效能感的儿童相信自己能掌握功课和调整自己的学习,他们更有可能努力学习,并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信心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失败多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看到希望,产生自信,这必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这对学生的品格发展也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自信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总是神采飞扬,很有热情,很有干劲,充满斗志和希望,即使面对困难和失败,也不轻言放弃;他们会激励自己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努力奋斗。而自信不足的学生则表现得非常被动,行动拖拖拉拉;在合作学习中他们的参与度低,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给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在开展班级课堂活动时,未曾参加就说自己肯定不行或瑟瑟缩缩、扭扭捏捏,只想放弃;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缺乏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我国英语新课程标准就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明确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也证实: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我国心理学教授车丽萍、黄希庭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自信的定义及理论进行了分析,同时全面、系统地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自信进行了界定:自信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信就是学生对自己所能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水平和能力做出的正向认知和积极评价,它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设定目标,贯注信念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达成目标,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卢献(2004)认为,人的高级行为是由复杂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如一名学习者在其进行学习时,需要同时具备几个基本“条件”:(1)愿意学习;(2)知道怎样学习;(3)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这些所谓的“条件”,对应到人的心理方面,可以概括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目的,又具备学习的心理环境与外部条件,且能克服学习的各种困难,这样他的学习行为就能保持正确、持续的发展,从而产生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知”“情”“意”三个方面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知
“知”指认知,是对行为办法和目的的认识,即知道怎么做及知道做的目的。即教师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举一反三的手法完善教学内容的传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课堂,获得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自信。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原本有很饱满的学习热情,也有很强的意志力,很刻苦、很坚持,但是,在学科认知方面有所欠缺,在认知过程中特别容易遗漏或忽略个别环节,导致虽然很努力,但英语学习成绩仍然停滞不前,由此,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降低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当学生未能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理想的进度时,我们应当给予他们知识体系的帮助,而不是让他们受到责罚。 如,在英语课堂上讲授“look forward to doing something”的用法,有学生误以为这里的“to”是不定式符号,从而错误使用其后的动词形式。笔者会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先告知此处“to”是介词,再给出几个介词接动词用法的例子,如“be good at doing something”“Thank you for doing something”等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学会正确使用。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完全掌握时,他们会很有自信,也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
例如,陈妤(化名),女,是我班一名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的学生。在初二下学期的英语学习中,她对“现在完成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对比使用感到非常困惑,几个相关模块的小测成绩都很不理想,情绪一落千丈,甚至感觉自己的英语学习从此以后就只能这样了。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就在课后与她一起探讨这两种时态的适用范畴,并举了大量的实例。终于,她可以准确理解并使用这两种时态,也重新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在學期期末的英语考试中,她以118.5分(满分120分)的优异成绩名列班级第一。
通过以上案例,笔者反思: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要提升学生的自信,教师必须更为细致地备课,更准确、清晰地讲授,且运用更多实例来论证,亦即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使学生因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有把握、有底气,从而产生高的自我效能感,也更加自信。
二、情
“情”指情感,是对行为及行为环境(包括行为的条件)的态度体验,即行为的心理环境与外部条件。即教师通过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创造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及使用有效的激励性的语言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