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涸泽而渔,要适时给鱼虾休养生息的时间,维护海洋生态的平衡,人类才能有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渔获。每年的春夏季是主要海洋生物种类的繁殖期和幼体生长期。自1995年来,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在我国管辖海域全面实施,有效保护海洋生物的产卵群体和幼生群体,增加补充群体数量,使主要海洋渔业资源品种得到普遍养护。
然而,此前的休渔作业类型各海区尚不统一,休渔起止时间在不同海域甚至同一海域的不同区域相差很大,在不同的作业方式之间也不尽相同,导致休渔期间执法困难,渔业资源保护的效果受到影响。今年1月19日,国家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对伏季休渔制度进行大幅调整。调整后,我国各海域休渔期开始时间统一为5月1日12时,结束时间统一为9月16日12时,休渔时间普遍延长近1个月,总时长创造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建立22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同时,为捕捞渔船服务的渔业辅助船也首次被纳入伏休对象范围。
此次调整被业界称为“史上最长最严休渔期”。其间,宁波的5094艘渔船全部返港休渔,海上陆地一场修复振兴东海渔场、守护蓝色家园的保卫战已经打响。
休渔期为何提前?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海域总面积835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594.4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长期以来,海洋捕捞一直是宁波市的海洋大产业,为全市人口提供了优质的海洋蛋白质来源,也是10多万渔区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东海渔场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渔业资源就呈现出日益衰退的趋势。至今,东海渔场传统的四大经济鱼类中,大黄鱼、小黄鱼、乌贼、海蜇因滥捕濒临灭绝,带鱼近几年也出现旺汛不旺的现象。
曾经的“东海鱼仓”,缘何演变成现在的“东海无鱼”?宁波市海洋渔业局局长陈少春认为,东海渔场渔业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很多,其中渔业生产中的酷捕、滥捕等捕捞方式是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的直接原因。相关调查证明,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数量的减少和捕捞机械化程度的增强,远洋捕捞方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前,捕捞方式停留在手工捕捞阶段(包括张网、风帆作业等),从8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机帆渔船大增,我市捕捞产业也以机动渔船为主,海洋流动性捕捞的力量迅速加大。自70年代中期之后,捕捞渔获组成由“老三样”(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逐渐被“新三样”取代(鲐鱼、马鲛鱼和马面鲀),渔获物呈现低值化。
按照以往操作,黄渤海区(北纬35°以北)休渔时间是6月1日—9月1日;南海区和北纬26°30′以南的东海区休渔时间是5月16日—8月1日;而宁波所在的东海区休渔时间是6月1日—9月16日。有渔民表示,山东、福建的渔民休渔期比浙江短,“我们还在休渔期,他们就能来我们这边作业。”在陈少春看来,此次全国休渔期统一更有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根据新规,全国沿海伏休时间总体延长一个月,黄渤海、东海、南海三海区渔船作业伏休开始时间统一为5月1日。各类作业方式的渔船相应休渔时间节点也有调整,辅助船与捕捞船一并休渔的范围也从浙江扩大到全国,定制作业渔船的休渔时间从不少于2个半月,调整为不少于3个月。”
此外,休渔期的提前也为春季产卵的鱼类提供了庇护。相关专家在调研时发现,东海区的主要经济种类以补充群体和1龄鱼为主,群体结构持续呈低龄化、小型化态势。宁波的休渔期此前在6月到9月之间,但好多鱼类都在四五月份产卵,5月是幼鱼高发期,因此春季产卵亲本难逃一捕。“休渔期提前,保护了一部分春季产卵的亲本和幼鱼。”陈少春说。
休渔期到底有多严?
“结合今年休渔时间提前的新情况,宁波在象山等地全面推行‘滩长制’,把海滩生态环境监管作为‘河长制’的深化和延伸,进一步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市海洋渔业局渔政渔监处负责人林建国告诉记者,以象山为例,目前全县范围内已确定镇级滩长97人、村级滩长73人,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域的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包干划片,定人联船”。
据了解,为做好今年的伏休管理和幼鱼保护工作,我市渔政部门提前加强组织部署,全市渔政执法力量全面投入“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禁用渔具剿灭战”三项执法行动。伏休期间,渔业部门将压实监管责任,形成执法合力,围绕“三个不见”(沿岸滩涂不见“绝户网”、海上不见应休船、市场不见违禁鱼),突出监管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使用禁用渔具、滥捕幼鱼、伏休偷捕、偷运、偷卖、偷用等违法行为。
除了对捕捞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宁波还把市场销售列入重点监管环节。今年,浙江首次明确禁渔期内,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鲐鱼、三疣梭子蟹、龙头鱼、濑尿虾(虾蛄)八种野生活体和冰鲜海鲜禁止销售。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检查力度,包括农贸、餐饮企业、大排档等在内的终端市场,违反相关规定的,一律依法予以严惩。
5月18日凌晨,象山县执法人员进行海上突击行动时,发现一艘“三无”船正在利用地笼网进行捕捞,涉案的两名违法人员随后被移送石浦边防派出所;5月20日上午,象山县又查获3艘违法捕捞的北方渔船,42名船员被象山县公安局刑事拘留。据象山县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项建兵介绍,三艘船趁着伏季休渔,一路南下违规拖网作业,还有多艘收购船尾随其后,现场驳运带鱼、鲐鱼等渔获物。除了一些装箱的渔获物,渔船拖网作业区的甲板上还发现了很多食指大小的幼鱼,以及数顶违禁网具,最小的网眼尺寸只有5毫米。
此外,今年伏休以来,象山县有3家经营户因销售违禁渔获物被处以停业教育3天和10天的处罚;慈溪市金山菜市场一家水产经营户因销售违禁渔获物被市场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
东海休渔,市民餐桌跟着“转型”
东海海洋伏季休渔期正式拉开帷幕,渔船进港、渔网入库、渔民上岸,这也意味着,直到9月16日12时,总共138天内,宁波市民将无法品尝到新鲜的东海渔获。休渔期内,新鲜海鲜是否真的“绝迹”于市民餐桌?记者也为此进行了走访了解。
刚进入5月,随着渔船归港停航,甬城各大菜市场的海鲜价格悄然上涨。“部分渔民在回港后选择囤积海鲜,计划节后提价销售,致使批发市场的海鲜交易量降至日均300余吨,仅为旺季时的一半。”路林水产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戎永敢表示,鲳鱼、红膏梭子蟹、带鱼、马鲛鱼等热门海鲜的批发价格和市场价格连日上扬,5月份的前几日涨幅接近30%。“新鲜海鲜数量减少,但消费者的需求依旧旺盛。”某海鲜经营户表示,在节假日的推动下,三门青蟹、对虾等非热门海鲜的价格也迅速飙升,达到年初以来的最高值。
“休渔期期间,市民不用担心没海鲜吃。仅路林市场就储备了近8000吨冷冻水产品为甬城的海鲜市场‘续航’。另外,还有宁波、舟山养殖的梭子蟹、对虾等,来自福建、山东等地的养殖大黄鱼、花蛤等供应市场。”戎永敢预测,从整体看价格会略有上涨,不过涨幅不会大。记者走访联丰菜市场、福明菜市場等市场后发现,新鲜海鲜销售量已经明显减少,原来经营新鲜海鲜的经营户摊位已基本由冰冻海鲜和人工养殖海鲜替代。
对于休渔期期间冰鲜海鲜种类数量的减少,市民表示认可和接受,提及今年“史上最长最严休渔期”,不少受访市民表示,休渔期后,渔民可以捕到更多更大的鱼,花同样的价钱,老百姓能买到更肥美的本地海鲜,“更关键的是,保护海洋资源,这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然而,此前的休渔作业类型各海区尚不统一,休渔起止时间在不同海域甚至同一海域的不同区域相差很大,在不同的作业方式之间也不尽相同,导致休渔期间执法困难,渔业资源保护的效果受到影响。今年1月19日,国家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对伏季休渔制度进行大幅调整。调整后,我国各海域休渔期开始时间统一为5月1日12时,结束时间统一为9月16日12时,休渔时间普遍延长近1个月,总时长创造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建立22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同时,为捕捞渔船服务的渔业辅助船也首次被纳入伏休对象范围。
此次调整被业界称为“史上最长最严休渔期”。其间,宁波的5094艘渔船全部返港休渔,海上陆地一场修复振兴东海渔场、守护蓝色家园的保卫战已经打响。
休渔期为何提前?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海域总面积835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594.4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长期以来,海洋捕捞一直是宁波市的海洋大产业,为全市人口提供了优质的海洋蛋白质来源,也是10多万渔区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东海渔场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渔业资源就呈现出日益衰退的趋势。至今,东海渔场传统的四大经济鱼类中,大黄鱼、小黄鱼、乌贼、海蜇因滥捕濒临灭绝,带鱼近几年也出现旺汛不旺的现象。
曾经的“东海鱼仓”,缘何演变成现在的“东海无鱼”?宁波市海洋渔业局局长陈少春认为,东海渔场渔业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很多,其中渔业生产中的酷捕、滥捕等捕捞方式是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的直接原因。相关调查证明,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数量的减少和捕捞机械化程度的增强,远洋捕捞方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前,捕捞方式停留在手工捕捞阶段(包括张网、风帆作业等),从8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机帆渔船大增,我市捕捞产业也以机动渔船为主,海洋流动性捕捞的力量迅速加大。自70年代中期之后,捕捞渔获组成由“老三样”(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逐渐被“新三样”取代(鲐鱼、马鲛鱼和马面鲀),渔获物呈现低值化。
按照以往操作,黄渤海区(北纬35°以北)休渔时间是6月1日—9月1日;南海区和北纬26°30′以南的东海区休渔时间是5月16日—8月1日;而宁波所在的东海区休渔时间是6月1日—9月16日。有渔民表示,山东、福建的渔民休渔期比浙江短,“我们还在休渔期,他们就能来我们这边作业。”在陈少春看来,此次全国休渔期统一更有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根据新规,全国沿海伏休时间总体延长一个月,黄渤海、东海、南海三海区渔船作业伏休开始时间统一为5月1日。各类作业方式的渔船相应休渔时间节点也有调整,辅助船与捕捞船一并休渔的范围也从浙江扩大到全国,定制作业渔船的休渔时间从不少于2个半月,调整为不少于3个月。”
此外,休渔期的提前也为春季产卵的鱼类提供了庇护。相关专家在调研时发现,东海区的主要经济种类以补充群体和1龄鱼为主,群体结构持续呈低龄化、小型化态势。宁波的休渔期此前在6月到9月之间,但好多鱼类都在四五月份产卵,5月是幼鱼高发期,因此春季产卵亲本难逃一捕。“休渔期提前,保护了一部分春季产卵的亲本和幼鱼。”陈少春说。
休渔期到底有多严?
“结合今年休渔时间提前的新情况,宁波在象山等地全面推行‘滩长制’,把海滩生态环境监管作为‘河长制’的深化和延伸,进一步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市海洋渔业局渔政渔监处负责人林建国告诉记者,以象山为例,目前全县范围内已确定镇级滩长97人、村级滩长73人,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域的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包干划片,定人联船”。
据了解,为做好今年的伏休管理和幼鱼保护工作,我市渔政部门提前加强组织部署,全市渔政执法力量全面投入“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禁用渔具剿灭战”三项执法行动。伏休期间,渔业部门将压实监管责任,形成执法合力,围绕“三个不见”(沿岸滩涂不见“绝户网”、海上不见应休船、市场不见违禁鱼),突出监管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使用禁用渔具、滥捕幼鱼、伏休偷捕、偷运、偷卖、偷用等违法行为。
除了对捕捞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宁波还把市场销售列入重点监管环节。今年,浙江首次明确禁渔期内,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鲐鱼、三疣梭子蟹、龙头鱼、濑尿虾(虾蛄)八种野生活体和冰鲜海鲜禁止销售。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检查力度,包括农贸、餐饮企业、大排档等在内的终端市场,违反相关规定的,一律依法予以严惩。
5月18日凌晨,象山县执法人员进行海上突击行动时,发现一艘“三无”船正在利用地笼网进行捕捞,涉案的两名违法人员随后被移送石浦边防派出所;5月20日上午,象山县又查获3艘违法捕捞的北方渔船,42名船员被象山县公安局刑事拘留。据象山县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项建兵介绍,三艘船趁着伏季休渔,一路南下违规拖网作业,还有多艘收购船尾随其后,现场驳运带鱼、鲐鱼等渔获物。除了一些装箱的渔获物,渔船拖网作业区的甲板上还发现了很多食指大小的幼鱼,以及数顶违禁网具,最小的网眼尺寸只有5毫米。
此外,今年伏休以来,象山县有3家经营户因销售违禁渔获物被处以停业教育3天和10天的处罚;慈溪市金山菜市场一家水产经营户因销售违禁渔获物被市场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
东海休渔,市民餐桌跟着“转型”
东海海洋伏季休渔期正式拉开帷幕,渔船进港、渔网入库、渔民上岸,这也意味着,直到9月16日12时,总共138天内,宁波市民将无法品尝到新鲜的东海渔获。休渔期内,新鲜海鲜是否真的“绝迹”于市民餐桌?记者也为此进行了走访了解。
刚进入5月,随着渔船归港停航,甬城各大菜市场的海鲜价格悄然上涨。“部分渔民在回港后选择囤积海鲜,计划节后提价销售,致使批发市场的海鲜交易量降至日均300余吨,仅为旺季时的一半。”路林水产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戎永敢表示,鲳鱼、红膏梭子蟹、带鱼、马鲛鱼等热门海鲜的批发价格和市场价格连日上扬,5月份的前几日涨幅接近30%。“新鲜海鲜数量减少,但消费者的需求依旧旺盛。”某海鲜经营户表示,在节假日的推动下,三门青蟹、对虾等非热门海鲜的价格也迅速飙升,达到年初以来的最高值。
“休渔期期间,市民不用担心没海鲜吃。仅路林市场就储备了近8000吨冷冻水产品为甬城的海鲜市场‘续航’。另外,还有宁波、舟山养殖的梭子蟹、对虾等,来自福建、山东等地的养殖大黄鱼、花蛤等供应市场。”戎永敢预测,从整体看价格会略有上涨,不过涨幅不会大。记者走访联丰菜市场、福明菜市場等市场后发现,新鲜海鲜销售量已经明显减少,原来经营新鲜海鲜的经营户摊位已基本由冰冻海鲜和人工养殖海鲜替代。
对于休渔期期间冰鲜海鲜种类数量的减少,市民表示认可和接受,提及今年“史上最长最严休渔期”,不少受访市民表示,休渔期后,渔民可以捕到更多更大的鱼,花同样的价钱,老百姓能买到更肥美的本地海鲜,“更关键的是,保护海洋资源,这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