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互联网交易型银行?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即通过互联网服务于客户交易的银行,其采用完全数字化的方式,作为信息中介,为个人及企业提供包括投融资、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交易金融服务。在金融服务中承担信息中介角色,投融资双方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直接借款和收益权转让两种模式。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与融合,预示着未来金融交易变革的趋势。在当前中国经济步入调整期、客户金融交易需求升级、互联网脱媒化深入、以及监管聚焦普惠金融四大外部因素的驱动下,银行传统的线下化、粗放型信用中介模式难以为继。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构成金融交易的三大要素,资金端、资产端与金融中介,将依次实现互联网化。在此背景下,银行需要积极向互联网交易型银行转型,从线下向线上、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从“持有”向“交易”全面转变,以实现金融交易服务的体验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并最终支持经济转型、落实普惠金融,回馈于社会。
成熟的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将呈现出交易互联网化、投融资平台化和去信用中介化三大特征,与过去的线下交易、投融资中心化、信用中介模式形成对比。其完整的生态体系包括五大构成。第一,企业自银行交易,即由核心企业向价值链上下游提供交易金融服务;第二,银行投融资平台交易,指银行作为信息中介提供交易金融服务,打通自有客户的资金与资产;第三,跨平台交易,即作为信息中介的不同银行客户之间的交易,实现广义的投融资人置换;第四,债权转让交易,即投资者之间的资产二级转让交易;第五,场外开放平台交易,即将金融交易嵌入交易场景,在更开放的交易生态中实现投融资交易。
我国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现状
我国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创始起源于2012年。2012年6月,招商银行与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广东优迈)形成“异业联盟”合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积极探索。2013年9月,双方在业内率先推出“小企业E家”银行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即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最早前身。“小企业E家”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息见证服务,实现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者方之间的信息对称与资金交互,一年服务融资企业两千多家,投融资额突破千亿,取的了非常显著的成功(图1)。
“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的成功在业内带来了广泛的示范效应,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6月,国内目前大小银行投融资平台已有60余家。如知名的股份制银行平台包括浦发银行的“靠浦E投”、中信银行的“信富E投”等,知名的城商行平台包括青岛银行的“财富E屋”、江西银行的“金E融”等,知名的农商行平台包括广州农商行的“赢家E站”、尧都银行的“E融九州”等。
随着各银行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场景功能的日趋丰富,原来单一的投融资平台已经逐步演化为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生态体系。目前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已经与七大类参与者逐步形成了稳定健康的运转体系和四大基础要素推动与支撑。七大类参与者,即银行见证方,平台运营方,支付机构、增信机构、投资者、融资者和场景合作方。四大基础要素的推动与支撑,即线上下、跨银行、跨场景的统一账户体系,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应用场景嵌入,基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支付体系以及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现实价值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为商业银行带来不只是拥抱互联网,自我“脱媒”,刷新战略估值,应对未来挑战等这些远期价值,聚焦于当下,亦能解决商业银行的现实问题,有如下四点。
拓宽融资业务范围
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由银行充当资金中介角色,有着非常重的运作体系和高昂运作成本,最终会传递向终端,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的出现,让银行从资金中介角色转变为金融信息中介角色,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透过这样的金融“脱媒”,打破了传统资金需求与供应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社会资金和需求的匹配更有效率。
举例来说,销售回款环节是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销售回款环节多数通过小额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而传统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流程较为繁杂、操作成本高等原因,对办理小额票据贴现业务积极性不高甚至拒贴,导致小微企业资金占压和企业经营困难。小微企业经常通过民间票据掮客买卖票据,实际增加了成本和风险。
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让小微企业与广大投资者建立在线借贷关系,通过银行的信息见证后,小微企业以持有票据作为到期还款来源,进行在线融资,合法合规、简便快捷,真正实现了银行、投资者、融资者的三方共赢。
目前,各商业银行依据自身资产经营特色不同,已经分别通过投融资平台开展了信用证融资、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商业承兑汇票融资、存单质押融资、个人信用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保理业务融资等,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势态。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当前,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今后国内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首先,银行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开展的信息见证服务,是纯粹的中间业务,完全无资本消耗,比如某股份制银行开展的国内信用证融资,国内信用证具有“低资本消耗,高价值收益”的特性,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为20%,仅为一般性对公贷款风险系数的五分之一。融资人跨行国内信用证承兑项下资金作为还款来源,资本消耗可为零。
其次,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采用互联网思维,以用户良好的体验为核心,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通过从用户注册、协议签署,到支付和投资回收全程的网络化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从时间和空间上降低了用户交易成本。另外,平台打破了传统的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简单支付业务的合作模式。依托银联与国内各家银行建立的无缝支付服务网络和快速的身份验证服务,摆脱了银行物理网点的束缚,和繁杂的用户身份核实工作,降低了获取客户门槛。 第三,商业银行在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开展的业务形式多样,作为信息中介,其受金融法规的限制与资产负债业务比较起来大为减少,自由度较大,且其业务规模可视其经营能力而扩大或缩小。
增加获客与存款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的出现,意味着用户无须亲临柜台,通过互联网24小时在线以及上百家银行在线支付,即可自由进行在线投资。商业银行利用这种简洁的互联网业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途径和营销方式,可不断积累的人气,在传统银行客群之外,能发展一批具备完全互联网属性的客群,继而构建一个脱离物理网点的低成本金融产品销售渠道。
此外,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直销银行业务在各商业银行开展的如火如荼。直销银行账户大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由于监管原因,国内直销银行还无法提供多种业务,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成为直销银行用户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如宁波银行直销银行的运营最为典型,相当比例的各行用户为实现投资而绑定银行卡,同时成为宁波银行直销银行用户,获得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在项目到期时,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将融资人的还款,直接清算至投资人的宁波银行直销银行电子账户,极大程度上地实现了场内资金留存。
针对融资人亦然,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能协助商业银行从融资提供者向融资组织者转变,继而多样化地开展信贷客户经营、维护客户关系,而融资人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所融资金因不属于“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的监管范围,为商业银行争取其资金留存获得了有利条件。
金融场景塑造
商业银行除了线下物理营业网点,在信息化时代,也不断衍生出各种相对封闭的、面向用户的信息化金融工具,包括个人网银、企业网银、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是上述信息化金融工具的连接方和整合方。通过投融资平台,能将使用上述信息化金融工具的用户进行组合,创新出各类丰富的金融应用场景。例如,某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创建了员工和企业共同投资的联动场景,通过鼓励和控制企业端的投资行为,来让企业发动员工共同投资。企业投资越多,员工获益越多,反之,企业员工加入越多,企业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这种投资联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和企业的积极性,每天轻松实现近十万的企业员工获客量(图2)。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突破了传统银行自我经营的相对封闭的商业形态,采用合纵连横的方式广泛整合了社会资源,通过投融资平台,能“即时性”创新,将金融服务融入各种现实的场景,为客户提供全程在线的金融服务。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对产业链获取和挖掘,提供主动性更强、综合化程度更高的金融服务。未来,更可通过平台对外开放接口,逐步构建成社会化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作者系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即通过互联网服务于客户交易的银行,其采用完全数字化的方式,作为信息中介,为个人及企业提供包括投融资、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交易金融服务。在金融服务中承担信息中介角色,投融资双方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直接借款和收益权转让两种模式。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与融合,预示着未来金融交易变革的趋势。在当前中国经济步入调整期、客户金融交易需求升级、互联网脱媒化深入、以及监管聚焦普惠金融四大外部因素的驱动下,银行传统的线下化、粗放型信用中介模式难以为继。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构成金融交易的三大要素,资金端、资产端与金融中介,将依次实现互联网化。在此背景下,银行需要积极向互联网交易型银行转型,从线下向线上、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从“持有”向“交易”全面转变,以实现金融交易服务的体验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并最终支持经济转型、落实普惠金融,回馈于社会。
成熟的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将呈现出交易互联网化、投融资平台化和去信用中介化三大特征,与过去的线下交易、投融资中心化、信用中介模式形成对比。其完整的生态体系包括五大构成。第一,企业自银行交易,即由核心企业向价值链上下游提供交易金融服务;第二,银行投融资平台交易,指银行作为信息中介提供交易金融服务,打通自有客户的资金与资产;第三,跨平台交易,即作为信息中介的不同银行客户之间的交易,实现广义的投融资人置换;第四,债权转让交易,即投资者之间的资产二级转让交易;第五,场外开放平台交易,即将金融交易嵌入交易场景,在更开放的交易生态中实现投融资交易。
我国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现状
我国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创始起源于2012年。2012年6月,招商银行与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广东优迈)形成“异业联盟”合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积极探索。2013年9月,双方在业内率先推出“小企业E家”银行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即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最早前身。“小企业E家”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息见证服务,实现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者方之间的信息对称与资金交互,一年服务融资企业两千多家,投融资额突破千亿,取的了非常显著的成功(图1)。
“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的成功在业内带来了广泛的示范效应,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6月,国内目前大小银行投融资平台已有60余家。如知名的股份制银行平台包括浦发银行的“靠浦E投”、中信银行的“信富E投”等,知名的城商行平台包括青岛银行的“财富E屋”、江西银行的“金E融”等,知名的农商行平台包括广州农商行的“赢家E站”、尧都银行的“E融九州”等。
随着各银行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场景功能的日趋丰富,原来单一的投融资平台已经逐步演化为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生态体系。目前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已经与七大类参与者逐步形成了稳定健康的运转体系和四大基础要素推动与支撑。七大类参与者,即银行见证方,平台运营方,支付机构、增信机构、投资者、融资者和场景合作方。四大基础要素的推动与支撑,即线上下、跨银行、跨场景的统一账户体系,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应用场景嵌入,基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支付体系以及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现实价值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为商业银行带来不只是拥抱互联网,自我“脱媒”,刷新战略估值,应对未来挑战等这些远期价值,聚焦于当下,亦能解决商业银行的现实问题,有如下四点。
拓宽融资业务范围
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由银行充当资金中介角色,有着非常重的运作体系和高昂运作成本,最终会传递向终端,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的出现,让银行从资金中介角色转变为金融信息中介角色,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透过这样的金融“脱媒”,打破了传统资金需求与供应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社会资金和需求的匹配更有效率。
举例来说,销售回款环节是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销售回款环节多数通过小额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而传统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流程较为繁杂、操作成本高等原因,对办理小额票据贴现业务积极性不高甚至拒贴,导致小微企业资金占压和企业经营困难。小微企业经常通过民间票据掮客买卖票据,实际增加了成本和风险。
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让小微企业与广大投资者建立在线借贷关系,通过银行的信息见证后,小微企业以持有票据作为到期还款来源,进行在线融资,合法合规、简便快捷,真正实现了银行、投资者、融资者的三方共赢。
目前,各商业银行依据自身资产经营特色不同,已经分别通过投融资平台开展了信用证融资、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商业承兑汇票融资、存单质押融资、个人信用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保理业务融资等,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势态。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当前,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今后国内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首先,银行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开展的信息见证服务,是纯粹的中间业务,完全无资本消耗,比如某股份制银行开展的国内信用证融资,国内信用证具有“低资本消耗,高价值收益”的特性,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为20%,仅为一般性对公贷款风险系数的五分之一。融资人跨行国内信用证承兑项下资金作为还款来源,资本消耗可为零。
其次,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采用互联网思维,以用户良好的体验为核心,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通过从用户注册、协议签署,到支付和投资回收全程的网络化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从时间和空间上降低了用户交易成本。另外,平台打破了传统的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简单支付业务的合作模式。依托银联与国内各家银行建立的无缝支付服务网络和快速的身份验证服务,摆脱了银行物理网点的束缚,和繁杂的用户身份核实工作,降低了获取客户门槛。 第三,商业银行在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开展的业务形式多样,作为信息中介,其受金融法规的限制与资产负债业务比较起来大为减少,自由度较大,且其业务规模可视其经营能力而扩大或缩小。
增加获客与存款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的出现,意味着用户无须亲临柜台,通过互联网24小时在线以及上百家银行在线支付,即可自由进行在线投资。商业银行利用这种简洁的互联网业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途径和营销方式,可不断积累的人气,在传统银行客群之外,能发展一批具备完全互联网属性的客群,继而构建一个脱离物理网点的低成本金融产品销售渠道。
此外,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直销银行业务在各商业银行开展的如火如荼。直销银行账户大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由于监管原因,国内直销银行还无法提供多种业务,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成为直销银行用户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如宁波银行直销银行的运营最为典型,相当比例的各行用户为实现投资而绑定银行卡,同时成为宁波银行直销银行用户,获得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在项目到期时,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将融资人的还款,直接清算至投资人的宁波银行直销银行电子账户,极大程度上地实现了场内资金留存。
针对融资人亦然,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能协助商业银行从融资提供者向融资组织者转变,继而多样化地开展信贷客户经营、维护客户关系,而融资人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所融资金因不属于“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的监管范围,为商业银行争取其资金留存获得了有利条件。
金融场景塑造
商业银行除了线下物理营业网点,在信息化时代,也不断衍生出各种相对封闭的、面向用户的信息化金融工具,包括个人网银、企业网银、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是上述信息化金融工具的连接方和整合方。通过投融资平台,能将使用上述信息化金融工具的用户进行组合,创新出各类丰富的金融应用场景。例如,某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创建了员工和企业共同投资的联动场景,通过鼓励和控制企业端的投资行为,来让企业发动员工共同投资。企业投资越多,员工获益越多,反之,企业员工加入越多,企业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这种投资联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和企业的积极性,每天轻松实现近十万的企业员工获客量(图2)。
互联网交易型银行平台突破了传统银行自我经营的相对封闭的商业形态,采用合纵连横的方式广泛整合了社会资源,通过投融资平台,能“即时性”创新,将金融服务融入各种现实的场景,为客户提供全程在线的金融服务。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对产业链获取和挖掘,提供主动性更强、综合化程度更高的金融服务。未来,更可通过平台对外开放接口,逐步构建成社会化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作者系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